標籤:

吳敬平談正手弧圈球技術要領大全

吳敬平談正手弧圈球技術要領大全作者:小龍博客-網路日誌 2014年07月17日  沒有評論 分類:運動人生 乒乓球  

吳敬平談正手弧圈球技術要領大全:

正手拉球的結構變化:

對於我國大多數業餘乒乓球愛好者來講,直板居多,隨著乒乓球技術的不斷發展,打直板反膠的人也越來越多。由於我國的直板反膠打法都是從直板正膠演變過來的,在訓練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識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膠的路子和意識進行的。因此,在動作的結構上是以近台為主,動作小,擊球速度快,擺速快為指導思想。在正手進攻的訓練方法上也很少進行大力量的拉球訓練,更多地是強調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對於很多曾經經過業餘體校訓練的球迷來講,要想對正手拉球動作進行改變就更不容易。這是影響我國直板反膠運動員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

在近幾年我對直板反膠打法運動員的訓練中逐漸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馬林和王皓的訓練中,改變了以前的訓練方法,特彆強調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訓練,把這個問題擺在了直板反膠打法訓練的首要位置來進行解決。把訓練正手拉球的意識從動作小、速度快、連續性好改變為拉球動作舒展、跑動範圍大、力量大,連續性好。強調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礎上提高拉球的連續性和殺傷力,在平時步法的訓練中要求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練好大力拉球後的銜接。

在實際的訓練中我主要採用了發大力拉沖從中台發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馬林和王皓盡量用最大的力量擊球,主要訓練拉球時動作的舒展性,並讓他們逐漸習慣發大力拉球,掌握髮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發力協調起來,主要強調了腰腿的發力和身體重心的轉換。其次是進行了全台發力拉衝上旋球的訓練,主要解決發力拉沖後的連續性和步法的移動。通過訓練,使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比賽的效果來看,我認為在這點上是成功的,這也是在直板反膠訓練上的一點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膠訓練模式的舊框框。對於大多數業餘愛好者來講,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殺傷力,就必須對過去打球的意識進行一些改變,盡量進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訓練。

正手拉球的方法與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門很複雜的技術,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遠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帶、反拉弧圈球,拉半出撞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麼複雜,但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時的調節能力。要想練好正手拉球,就必須先練好步法。而在這一點上,是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運動員最大的區別所在,業餘運動員不可能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進行大量的高強度的步法訓練。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擊球的技巧。只要能夠做到因勢利導,充分發揮現有的條件,也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實用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點下旋球:拉衝下旋球是直板反膠最基礎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時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動作要領以外,要特別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擊球的瞬間是用手腕去摩擦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時還要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再加上一定的撞擊。就是人們常說的又摩又打。拉衝下旋球旋轉弱的來球要連摩擦帶撞擊,撞擊可稍大於摩擦。拉衝下旋球旋轉強的來球必須用力摩擦擊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來球的旋轉。在擊球的瞬間要特別注意擊球時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球」,盡量讓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時間長一些。經常這樣訓練拉球,你對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好,拉球就會越來越有數,慢慢達到運用自如。訓練的方法,在沒有多球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拉球一方發下旋球到對方的反手位讓對方搓長球到側身位,然後發力拉沖這個球。拉球時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沖,不要考慮下一板球對方是否能夠防過來。要的就是讓你防不過來。經常這樣訓練,你的拉球力量一定會提高。在有多球的條件下,可讓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側身位,定點發力拉沖這種球。拉球時要掌握好擊球時間,在對方來球跳到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擊球最好。擊球時間一定要相對固定,這樣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調節。出界多就向前送一點,下網多就多摩擦一點。在定點拉衝下旋球比較有數的情況下,再把來球的落點擴大到全台的定點拉沖,這樣不斷加大拉球的難度,拉球的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2、拉好定點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於撞擊球,擊球的瞬間一定要往前送。訓練的方法基本和搶拉下旋球一樣,只是來球的旋轉不一樣,是上旋球。在推擋後側身發力拉沖這板球,或對方變你正手位後發力拉沖,反覆練習。有多球訓練的條件,可以由對方直接發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側身位搶沖,落點可以從定點到不定點,逐步提高擊球的難度。

3、練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種高級技術,尤其是業餘運動員掌握了這項技術就像如魚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因為一般的業餘運動員在拉弧圈球時拉高吊弧圈球的時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對方高一擋的層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領,首先要自己發力,盡量少借對方的旋轉,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對方來球的旋轉。其次是在反拉時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頂部,既要借對方來球的旋轉的力,還要自己發力摩擦球。越是自己發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對方的旋轉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對方的旋轉。訓練的方法,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對方側身位,對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側身反拉,這樣反覆練習,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規律以後,再把反拉擴大到全台和不定點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帶弧圈球:這項技術是防守中很先進的技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術,是90年代後期才逐漸被採用的技術。在這之前人們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到90年代後期,中國的運動員把反拉的技術運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別是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運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馬林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是非常突出的。這項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對來球的判斷要非常快、準確,手上對球的感覺要求很高,因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體重心或不到位的情況下,完全靠運動員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術動作。我想雖然目前在業餘運動員中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不多,但已經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運動員可以去嘗試一下,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穫。

這項技術的技巧主要在於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手腕的用力,擊球時間盡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當步法實在到不了位的情況下,還可以在球剛一跳起時就擊球。擊球時靠腰和手腕發力,接觸球的頂部。接觸球時既要借對方來球旋轉的力,同時自己一定要發力去摩擦球,盡量摩擦薄一點,摩擦厚就容易下網,在摩擦球的瞬間一定要把球往前頂。訓練方法可採用搓下旋球到對方正手位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後正手近台快帶。這樣反覆練習就會逐漸掌握擊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帶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進行推直線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帶上旋弧圈球的訓練。這樣,你就會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帶弧圈球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關鍵點是在擊球時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動發力去帶球。

業餘選手在練習正手拉球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時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據來球來決定擺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點,收前臂一定要用腰來控制。

2、轉腰:由於乒乓球是圓周運動,擊球時用腰來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擊球時球拍的後引不是用手往後拉手,而是用轉腰來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轉腰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拉手。就是說,在擊球前的擺臂是先轉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們好多球迷們在打球時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轉腰,因而在擊球時經常出現身體不協調導致發力不集中或發不出力。

3、擊球點:擊球點的最佳位置是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為例),要保持最佳的擊球位置就必須學好步法,保持好身體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據來球來決定。馬林經常使用的側身倒地爆沖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方搓過來的球又低又長,拉完以後不可能再還原,只有搏殺。馬林在拉這種球的時候重心低,但是擊球點是球的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擊球點要根據自己步法移動的情況來決定擊球點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後期擊球。

4、手腕的運用:在拉球時,手腕要相對固定,不能晃動太大,擊球瞬間用中指頂住球板發力摩擦球。另外手腕還具有擊球瞬間的調節功能,比如在拉球時突然感到球的旋轉比自己預想的要轉時就靠手腕來調節擊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頂住自己的情況下,就要靠腰和手腕來調節擊球點。特別是在比賽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規則,來球的落點也是你最難受的地方,這時候就要靠手腕來調節,手腕的調節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來完成。其次拉球時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來完成,有很多的直板運動員正手拉球時吊腕很厲害,這影響發力,一般情況下,手腕和前臂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球板把與手腕之間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們看一個運動員拉球的好壞,主要是看他拉球時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時間比較長,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時吃球,就必須每一板球都主動發力去摩擦球,在平時的訓練中盡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壞,在平時訓練中不是很明顯,但在比賽中就有很大的區別。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完成拉球的動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動發力去摩擦球來調節,你習慣了主動發力拉球,就能在比賽中控制拉球時力量和擊球部位的調節,拉過去很多高難度的球。

6、搶衝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區別:動作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在於搶衝下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中上部,發力的時候根據來球的旋轉可帶點撞擊;搶衝上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頂部,主動發力摩擦球,擊球時身體重心也隨之向前。特別是在反拉弧圈球時,摩擦薄反而容易過去,摩擦厚或帶點撞擊就容易失誤。

7、微調:很多球迷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在比賽中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這首先取決於你個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對球的感覺。其次是在訓練中不斷地培養你對球的旋轉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過去的球是什麼樣的旋轉,對方回過來的球又是什麼樣的旋轉。只有這樣,你才會根據來球的不同,在很困難正常擊球的情況下,在來球很不規則的情況下,在球落在邊邊角角很難回擊的情況下,通過手上的調節把球回擊過去。因此,對於業餘球迷朋友們來講,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轉變化,把這個規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備了微調的能力。

正手弧圈球技術是乒乓球技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拉好弧圈球的三個要素就是腿、腰、手;

三者要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從弧圈球的風格上來講,目前主要分為歐洲派和亞洲派。

歐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撞擊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飛行的過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線低;

亞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摩擦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彈起後的過程中速度快,旋轉強,弧線低。

隨著弧圈球技術的發展,目前各國選手都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因此並沒有十分明顯的風格區別,而是根據不同的球運用不同的技術。

弧圈球的基本技術動作並不難,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須要勤學苦練,才能是自己的技術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術呢?(以右手握拍選手為例)

一、技術動作分解

1.準備動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來說,站位距球台邊緣1.5米左右。左腳前,右腳後,兩腳間距略比肩寬,右腳尖於左腳腳窩的位置平齊,以兩腳前腳掌內側著地。兩腿彎曲,含胸,重心放低,身體與球台邊緣的夾角大概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時,右肩略微下沉,同時橫向轉腰,右臂自然放鬆,*橫向轉腰動作完成引拍的過程。此時,以右腳為軸,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後,右腿蹬地,腰部橫向迴轉,並帶動右臂,注意此時右臂仍為放鬆狀態。待腰轉到基本與球台邊緣平行的時候開始收縮前臂,擊球。重心由右腿轉移到兩腿上,兩肩持平。擊球時,要找好擊球時間。擊球時間分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來球即將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下降期是指來球從最高點剛剛下落的時候。一般來說,來球位於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離時擊球感覺最好,可以發出力。擊球時,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發力。擊球後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鬆,還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關於擊球部位,對於以拉打為主和摩擦為主是有區別的。以拉打為主的選手,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或B、C點之間。以摩擦為主的選手,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

拉下旋球的動作要領與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時,右肩沉的更低一些,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時,要根據來球的位置,時刻跑動來調節擊球的最佳位置。跑動時要保證重心盡量平穩,身體不要亂晃。

二、高吊弧圈與前沖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針對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轉見長,但是弧線略高,速度較慢。高吊弧圈的擊球部位一般為B點,甚至是A、B點之間,這要根據來球的旋轉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較多,先要製造一個高過球網的弧線,然後用力方向向前,再製造一個向前的弧線。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則球很容易出界。前沖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轉稍遜。拉前沖弧圈,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或B、C點之間。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較多。若來球的下旋旋轉很強,則必須增加轉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縮的速度,以增大對球的摩擦力。

三、台內弧圈球技術

台內弧圈球的技術難度比較大。首先要判斷來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據來球的高度來決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內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較高,往往與檯面高度持平,甚至高於檯面。擊球部位一般為D點。由於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為對於下旋非常強的台內球,處理起來難度很大。而對於不太轉的下旋球來說,台內弧圈球給對方造成的威脅還是很大的。拉台內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繼而向前,要把弧線拉短。

四、套膠與弧圈球

進口套膠與國產套膠的性能不同,對於拉弧圈球的風格有一定的影響。歐洲人拉球多為拉打,因為歐洲的套膠膠皮黏性差,海綿偏軟,但彈性好。使用進口套膠,球在接觸到拍子之後,海綿被擠壓的程度較深,海綿被壓縮的行程長,這樣就削減了來球的大部分旋轉和力量,因此採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來球,加之歐洲人身高馬大,爆發力非常好。這樣的拉球威力不小。亞洲人拉球多摩擦,因為國產的套膠,如狂飆系列套膠,膠皮黏性強,海綿彈性非常實在,非常大。在球接觸拍子的時候,膠皮給了來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綿被壓縮的程度也不大,這樣就造成的脫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轉克旋轉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國產套膠對拉球的技術要求較高。隨著乒乓器材的發展,國內已經生產出很多新產品,兼具了國產與進口的很多優點,對於眾多的乒乓球愛好者來說,又多了很多的選擇。

五、拉球的常見問題

1.重心後坐:

重心後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發揮出來,使手臂的走向多為向上,削減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

2.手臂僵硬:

引拍的過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並鎖住了力量。擊球後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發揮出來,並降低了還原速度。

3.轉腰不夠:

只用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轉都有很大的損失。

4.抬肘、抬肩:

使腿、腰、手不能協調一致,當力量從腿、腰傳到手的時候,能量中斷。

5.步法遲鈍:

一味等球,使擊球點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吳敬平


推薦閱讀:

紅薯的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小哥獻出一條腿 親測幾種最火的脫毛大法
k線的多種技術形態圖譜匯總
給大家說說,相隔四十年中美登月的技術區別
Technical Writer 日常工作中好用的小工具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