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為什麼那麼糾結
控江二小校長卞賢俊:現在的家長為什麼那麼糾結
文字整理|吳華(上海教育)
【原文編者按】作為一位有著將近40年教齡的校長,同時也是語文特級教師,卞賢俊接觸過數以萬計的孩子和家長。他對當下困擾著不少年輕家長的各種思維碰撞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我們現在不難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年輕的70後、80後家長,他們的教育理念和上一代的家長已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改變。
他們已經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並非僅僅追求書本知識和分數。但是,他們在現實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卻往往面臨很多糾結:
心裡想著「素質教育」,真實的行動中付出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卻仍集中在孩子的學業方面;或者在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巨大差異之間來回搖擺不定;抑或努力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而不可得。
過去曾經有一個說法叫「有家教」或者是「沒家教」。因為那時候每個家庭子女較多,父母生活艱辛,有的確實關心不到孩子教育問題。
但當下社會,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無家教」的情況微乎其微,所有的孩子都「有家教」。
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這個家教是有效家教還是無效家教?正向家教還是負向家教?理性家教還是盲目從眾的家教?
糾結之一:無效家教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是無效的教育?在我看來,如果家長關注的是學校教育的一些學科性的內容,而忽視了家庭教育的親情關係的優勢,忽視了培養學生禮節、生活習慣、待人處事的方式等,這就是捨本逐末,是無效的家庭教育。
學校以學科教學見長,以群體的社會化教育見長。有學科類、成體系的,科學嚴謹的教育,更有學生群體的團隊,這些是學校教育特有的優勢。
但很多家庭教育把學校教育的優勢作為自己的優勢,急切地把學校教育的學科教學攬在自己的懷中。
很多年輕家長也知道教育的本質是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但往往家庭教育在學會做人這方面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付出最多的還是對孩子的身體和他的學業。
對症下藥:家教要正確定位
家庭教育的歸位要準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雖然有互通性,相容性,但它們必須得各司其職、不能界限不清。
家庭教育應該是在學會做人這個問題上要做深、做透、做的有效。
此外,家庭教育還要特別注重早期教育,要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比如,按照盧梭的家庭教育理念,6歲之前的孩子要以感官訓練為主,而非識字、算術等知識技能為主。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訓練感官就像鍛煉肌肉一樣重要。
比如,家長可以把孩子的眼睛蒙上,領孩子到兩個不同大小的空房間里,讓他自己鼓掌,判斷哪個房間大,哪個房間小;又比如,家長帶著孩子散步,可以讓他估計從這個樹樁到那個牆角有多少腳的距離,然後再實際量一量有多少腳。
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然後施以有效教育。這些感官的教育比學校教育作用大得多。
糾結之二:負向家教
當下家庭教育的另外一個癥結是,家庭教育對學校的集體主義教育、主題活動教育、嚴謹的學科教育等有所干涉。
和上一代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父母不同,我們現在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可以通過自身受教育的經歷的回顧,來指責或干涉學校教育。
事實上,教育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對於學校的訓練體系,家長應該有所尊重。即便這個訓練體系體現出的成績和我們家長認為的學科素養之間有所差異,也不要排斥,因為這兩者並不矛盾。
就像彈琵琶,高手可以彈到爐火純青、行雲流水,但在起始訓練階段,還是要有枯燥的、階段性的指法技能訓練。這些訓練看上去和琵琶的高境界的藝術不相吻合,但並不矛盾。
對症下藥:家庭、學校不要「拔河」
當然,家庭教育也可以給學校教育提供意見和建議,並相互配合,達成共同的結果,這樣教育就是正面的。
而父母對學校教育的懷疑甚至指責,就會對學校教育形成一個反向的牽制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也有害無益的。
因為學校教育會形成一個特殊的場,家長對學校的不信任和指責會讓孩子在這個場中無所適從,不利於孩子的學業和人格的成長。
我們現在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強調尊重孩子的個性,殊不知,對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培養其「可受教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個性與可受教育性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一體的。真正的個性不是孩子為所欲為,任意挑戰成人的權威,而是在成人權威樹立之後,還能有自己的見解,發展自己的長處。
如果孩子的受教性在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破壞,對於他今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兒子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已經是校長了,同時也是語文特級教師。但我一直跟兒子說,你的老師在教你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我更有經驗,要非常尊重你的老師。
即使真的發現老師有什麼教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也只在私下和老師溝通,堅決維護老師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就像古代的拳師尊重孩子的師傅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尊重老師,也是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糾結之三:盲從的家教
現在我們講多元價值觀,我有個想法,幸福也是多元的。幸福感不是可以用一個標杆來衡量的。
如果僅僅是從經濟這個維度來衡量的話,用一把尺子來標明財產多少的家庭是幸福的,次之的家庭是次幸福的,財產更少的家庭是不幸福的,這肯定是荒謬的。
同樣,幸福也不能根據知識、學歷來衡量。
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事實上,幸福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維度,每個家庭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幸福追求。
很多家長對家庭的多元幸福、幸福定義的本意和幸福呈現的多樣性還沒搞清楚。雖然他希望子女幸福,但是怎樣的幸福呈現沒有想清楚,從而失去理性的、盲目的攀比。
對症下藥:關注四方面,為孩子未來幸福打基礎
我覺得首先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幸福的第一要義。
第二,需要德才兼備。孩子是否有好的品行、善意的取向?是否有憐憫惻隱之心?是否對上恭敬,對下愛護?是否同情弱小,懷揣幸福陽光?
第三,要關注孩子是否融入到集體之中。現在和小夥伴,以後和同事是否能和諧自然相處,是否學會了謙讓、禮節、尊重他人、換位思考,能始終想到別人的感受?這都是我們家庭教育為了孩子的真正幸福要關注的。
最後才是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長,及其社會需要的融合度的問題。
糾結之四:非理性家教
第四個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是,中國傳統精神文化沒有很好地梳理,西方先進文明的文化又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帶來一種非此即彼的狀態:要麼就是排斥西方,要麼就是排斥中國本土化的東西。
這也帶來家庭教育中很多不理性的現象:說到要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就一味要求孩子讀經頌典;說到要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就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棄之不顧。
對症下藥:把東西方文化的精華相結合
家庭教育要培養孩子成為面向世界的中國人。這樣就很好地把西方近現代科學文明的文化元素和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積澱下來精華的元素相結合起來。
最後我想送給家長們幾句話:
人生不是加減乘除列算式,希望家長不要對孩子們的算度太深,不要將孩子的成長路徑預設的太清晰。
生命的變數是很美好的,生命的刻板的預設是很可怕的。將來的每個階段都早知道的話,這是人生的悲苦之悲苦。
無論順境、逆境,都可以看做是孩子成長的另一種課程,雖然有酸甜苦辣,也是另一種形態的成長。
(來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延伸閱讀:
美國中小學生重點閱讀的七類圖書
文|陳晚(在美國高校任教的老師兼專欄作者)
常聽美國華裔家長對孩子說,孩子,你要多讀書啊。即使我本人,也常常這樣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多讀書。書是一個大概念,尤其是市面上有這麼多琳琅滿目的兒童書籍,我們這些家長到底要讓孩子們讀哪些書呢?仔細想想,我們大海撈針般地為孩子們選擇圖書,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兒。
以我家小寶為例,每次去圖書館,已經上七年級的他,還是愛看像哈利波特這樣的魔幻小說。如果我提醒他讀讀世界名著,他經常不屑一顧,甚至還振振有詞地告訴我,「我讀的書,我的同學們也在讀。我就是愛看科幻魔幻小說。」無獨有偶。在美國亞馬遜的購書網站上,銷量最高的兒童圖書確實是科幻魔幻類圖書。這種購書狀態間接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孩子都愛讀這類書。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孩子們多麼迷戀哈利波特,他們肯定不能只靠魔幻書籍汲取知識的營養。博覽群書,對孩子們同樣適用。在美國的圖書市場上,一共有七類兒童書籍可供選擇。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年齡,我們這些家長要時刻準備著,隨時為孩子們的圖書選擇做好必要的調整。
言歸正傳,美國中小學生到底要讀哪七大類圖書呢?以下是美國兒童文學課的相關教學內容。為了體會分類閱讀的價值,我還應這門課教授的要求,閱讀了七類共七本圖書(全英),體會不同類別兒童書籍提供的不同內容,並書寫報告。在這裡一併與各位分享:
第一類:經典傳統故事。
白雪公主,小紅帽,屬於這類體裁。
推薦書目:Cinderella
《辛德瑞拉》
作者:Brown, Marcia
出版社:SeaStar Books; New edition
適讀年齡:5-8歲
( Cinderella 一書封面)
世界各地有著許多不同版本的灰姑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內心充滿愛卻飽受繼母及姐姐們虐待的可憐女孩的人生旅程。幸福的結局反映了寬恕和人類生活的希望。
第二類:歷史小說。
以過去的歷史為背景,和孩子成長有關的小說故事屬於這一類。
推薦書目:Sounder
《兒子離家時》
作者:William H. Armstrong
出版社:HarperCollins; Revised
適讀年齡:8-12歲
( Sounder 一書封面)
本書分享了十九世紀美國南部一個貧窮的非洲裔美國男孩痛苦的成長之旅——父親進入監獄後,他如何在母親的鼓勵和狗的陪伴下,經歷失敗、失望,並最終理解生命和死亡。
第三類:當代小說。
顧名思義,就是和現代孩子的生活與教育有關的小說。
推薦書目:Maybe I will
《也許我會》
作者:Laurie Gray
出版社:Luminis Books, Incorporated
適讀年齡:13-16歲
( Maybe I will 一書封面)
這是一個美國高中女孩的故事——男朋友是學校的流行明星,卻把她的生命帶向了錯誤的方向。同齡人的壓力、性侵犯、友誼、酗酒或自我毀滅的行為,都是在這本書中生動地描述了。值得推薦給所有的高中女生,作為為潛在的警告和建議——性騷擾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甚至在朋友家。遇到危險或威脅不要默默忍受,一定要主動尋求幫助。
第四類:兒童詩集。
亦即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兒童詩集。
推薦書目:How to eat a poem & other morsels: food poems for children
《如何吃下一首詩和其他食物:兒童食物詩歌》
作者:Agree, Rose H.
出版社: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適讀年齡:5-7歲
( How to eat a poem & other morsels: food poems for children 一書封面)
點心、水果拼盤、小吃、餐桌禮儀……30位詩人寫下這些詩,讓年輕的孩子學會如何有一個好的餐桌禮儀,吃什麼更加健康。雖然它最初發表於1967,但這些非說教的生活化的詩歌仍適用於今天的孩子。
第五類:人物傳記類圖書。
推薦書目: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
《天才的手:Ben Carson的故事》
作者:Ben Carson
出版社:Zondervan; 20th anniversary ed
適讀年齡:11-16歲
( 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 一書封面)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貧窮的黑人孩子如何成長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在書的結尾,作者還間接批判了美國教育,並給了年輕一代一些成長建議。
第六類:信息類圖書。
比如那些以卡通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解科學知識的圖書就屬於這一類。
推薦書目:The Stuff of Life: A Graphic Guide to Genetics and DNA
《生命的奧秘:一張圖看懂遺傳學和DNA》
作者:Schultz, Mark
插畫師:Cannon, Zander and Cannon, Kevin
出版社:Hill & Wang Pub
適讀年齡:13-16歲
( he Stuff of Life: A Graphic Guide to Genetics and DNA 一書封面)
這本書用外星人的視角,介紹了地球生命進化的不同階段,書中的插圖則讓遺傳學變得容易理解。敘述深入淺出,即便是中學甚至大學的科學教師都能從中受益。
第七類:魔幻科幻小說。
現在的孩子最迷戀這類圖書,哈利波特屬於這一類。
推薦書目:The Secret River
《神秘河》
作者:Rawlings, Marjorie Kinnan
插圖作者:LeoDillon , DianeDillon
出版社: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適度年齡:4-8歲
( The Secret River 一書封面)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黑人小女孩的幻想——開魚店的爸爸因為沒有貨源而愁眉不展,小女孩為了幫助爸爸,打算「跑」到那條有著許多魚的河流邊釣魚。但是當女孩拿起漁具出發後,卻發現,這條「有著許多魚的河」卻消失了。原來那只是小女孩做的一個夢……
這七類書,就像七種食物一樣,孩子們必須均衡閱讀,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知識養分。所以說,我們這些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們閱讀這七類書中的每一類書籍,不能讓孩子只沉浸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裡。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孩子們的升學情況,美國學校也在隨時調整這七類書中不同書籍的閱讀比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長,信息類圖書的閱讀量要持續增加。美國中小學現在有一個「共同核心」(COMMON CORE)教學大綱,除了弗吉尼亞和得州以外,美國的其他州都接受這個教學大綱。在這個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在美國中小學,文學和信息類圖書的閱讀比例是:
四年級:文學類書籍占閱讀的50%,信息類書籍占另外的50%。
八年級:文學類書籍占閱讀的45%,信息類書籍占另外的55%。
十二年級:文學類書籍占閱讀的30%,信息類書籍占另外的70%。
這組數據說明,在美國學校,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要閱讀越來越多的信息類圖書。換句話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類圖書才對。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和美國學校的閱讀要求合拍,孩子們才能在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效益。
以上的這些兒童圖書信息,主要來自最新的美國兒童文學教學內容。為了體會這些內容,美國教授要求美國兒童文學課的學生們做一個大課題:閱讀每類圖書,體會不同類別兒童書籍提供的不同內容,書寫各類圖書報告。
(來源:少年商學院)
推薦閱讀:
※我們現在怎樣做男人
※挺現實的一段話,現在看還不晚!
※如果有來世,你還願意嫁給現在的老公嗎?評論扎心了!
※現在這氣候,看見月亮真難,這些個美麗月色也不知是真是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