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秘檔:順治繼位之謎
睿親王多爾袞沒有作為豪格的競爭對手參與皇位之爭,所謂「諸王爭立」,實際上主要是諸王爭立太宗諸子。根據清初滿族繼嗣傳統和五宮之子的貴寵 地位,順治即位是名正言順的,不是什麼折衷方案。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刻,清太宗皇太極在清寧宮「端坐而崩」。因生前未立儲君,皇位懸虛,「宗室諸王,人人覬覦」。在皇太極治喪期間,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展開了。有權勢的競爭者有三個人: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目前史學界普遍認為,順治繼位是清統治集團 內部「窺視神器」的折衷方案,具體地說,就是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的明爭暗鬥,最終將一個乳臭未乾、年僅六歲的娃娃福臨,即一年後入主中原君臨天下的順治皇帝推上了皇帝的寶座。然而,只要分析一下清初立儲的特殊情況和順治的母族所處的貴寵 地位,就不難發現這一問題的謎底。皇太極中年猝然死亡,卒年僅五十餘歲,他自己也沒有料到會如此匆匆地永絕塵寰,生前既沒有指定繼承人,臨終時也沒來得及做任何交 待。所以,當諸王、貝勒、大臣從震驚、悲痛中清醒過來時,空虛的皇位就成了眾人爭奪的目標,開始「私相計議」嗣君人選。皇太極死後,豪格和多爾袞是兩大實力派,二人是大家考慮的重點,又都有可能走上權力的頂峰。豪格是太宗長子,眾兄弟中惟一封王的兒子,掌正藍旗,得到舉足輕重的八旗部隊中半數的支持,皇太極死時他已三十五歲,比多爾袞還長三歲,是皇位繼嗣的主要人選。皇太極生前親掌的兩黃旗大臣「嘗謀立肅親王豪格」,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等人前往豪格家中,「欲立肅王為君」。豪格在得到兩旗大臣的私相擁立後,也加緊了繼嗣活動,立即派心腹何洛會、揚善通知鄭親王濟爾哈朗,說:「兩旗大臣已定我為君,尚須爾議」,以爭取鑲藍旗的支持。濟爾哈朗和諸王中輩分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都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繼大統。多爾袞是太宗的十四弟,才智過人,戰功卓著,威望正隆,深受太宗器重,封和碩睿親王。手中握有正白、鑲白兩旗部隊,兵精將勇,並有豫親王多鐸和武英郡王阿濟格的效忠。兩白旗諸王素與豪格不和,認為「若立肅親王,我等俱無生理」,英王阿濟格、豫王多鐸堅持多爾袞即位。許多學者據此認為多爾袞參加了皇位之爭,是「諸王爭立」的重要內容,實則不然。多爾袞對英、豫二王的擁立一直保持審慎態度,據他後來回憶說:「昔太宗升遐,英王、豫王跪請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當自刎』,誓死不從。」
究其箇中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一點是他對滿族社會宗法制度的深刻理解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即滿族入關前,兄終弟及或父死子繼雖尚無定製,但是,父子相承襲的繼嗣方式,已被滿族貴族集團 所普遍接受。皇太極屍骨未冷,一片「立帝之子」的呼聲就是證明。多爾袞即位,是兄終弟及,若是硬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勢必導致血濺皇宮,甚至政權崩潰。這種悲劇是多爾袞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阿濟格、多鐸「跪請」是一回事,多爾袞有沒有參與皇位之爭則是另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在兩白旗諸王與豪格對立的形勢下,多爾袞惟一的選擇就是維護滿族的繼嗣傳統,在太宗其他位居貴寵 之列的幼子中冊定嗣君,這樣既可打下豪格,又有擁立「先帝之子」之名,為皇子派所接受,還可以將幼主控制於股掌,當無冕之王,一箭三雕。
如上所述,第二個問題已做了部分回答,福臨不是「諸王爭立」的折衷方案,而是「爭立」的對象。那麼,福臨有沒有繼嗣的可能呢?
崇德改元,五宮並建。所謂五宮系指:中宮孝端文皇后,關雎宮宸妃,永福宮庄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孝端文皇后、淑妃均無子,宸妃生八子(早殤),庄妃生九子福臨,貴妃生十子博木博果爾。在太宗諸子中,五宮之子位在「貴寵 之列」。宸妃之子曾立為皇嗣,而福臨在五宮尚存的二子中居長,繼承皇位是順理成章的。而庄妃其人,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氏寨桑的次女,端莊秀美,聰穎機敏,十三歲嫁給皇太極,曾佐助乃姑中宮孝端文皇后處理椒房大小事務,深受皇太極信任。以後又輔佐順治、康熙二幼帝,是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女政治家。在諸王大臣私相謀立時,庄妃立即「脅多爾袞入宮,立其子,以居攝餌之,遂定」。這段記載雖出自野史,但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庄妃之所以能夠「脅」多爾袞「立其子」,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一)福臨在五宮二子中居長,處於貴寵 地位,無論多爾袞或豪格誰承繼大統,都與「父死子繼」或嫡、庶之分等封建宗法觀念相悖逆。(二)庄妃和多爾袞既是叔嫂關係,庄妃之妹又是多爾袞的妃子,因此庄妃比他人更便於對多爾袞施加影響和壓力。(三)崇德五宮的五大福晉都出自蒙古,而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姑侄就有三人,宸、庄二妃是同胞姊妹,中宮皇后是兩人的姑母。在漠南蒙古諸部中,科爾沁部歸附後金最早。「荷國恩獨厚,列內扎薩克二十四部首。」是清向外擴張和對明戰爭的重要同盟軍和依靠力量,這也是庄妃立即敢於召見多爾袞「逼」他「立其子」的原因。庄妃這麼理直氣壯地把福臨提出來,除了福臨具備繼嗣的條件外,可能也代表了孝端文皇后的意見。而上文中「遂定」一詞內涵豐富,事實上表明福臨繼統,多爾袞居攝的幕後交 易已經成交 。於是「太宗崩後五日,睿親王多爾袞詣三官廟,召索尼議冊立。」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這段記載,一方面說明多爾袞已同意立福臨,另一方面兩黃旗大臣不再堅持立豪格,而是籠統地提出諸皇子「必立其一」,這種態度的變化,說明庄妃事先已做了兩黃旗的工作。為了保證冊定新君會議順利進行,多爾袞以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為條件,將鑲藍旗爭取到自己一邊。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之子,無繼嗣資格,擁立太宗諸子中的任何一個對他都是一樣的,能當上攝政王當然求之不得。在太宗生前自將的兩黃旗和多爾袞三兄弟親掌的兩白旗的支持下,福臨繼位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從以上分析可知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睿親王多爾袞沒有作為豪格的競爭對手參與皇位之爭,所謂「諸王爭立」,實際上主要是諸王爭立太宗諸子,在這場鬥爭中,多爾袞取得了攝政王的地位而獲得了勝利。而根據滿族繼嗣傳統和五宮之子的貴寵 地位,順治即位不是什麼折衷方案,而是名正言順的。清入關後,雖然建立了「立嫡以長」制度,但子以母貴的傳統觀念還在長期地影響著有清一代公開或秘密的立嗣活動,這一點不應為史家所忽略。
請大家多多關注「八大山人」或微信「笑談趣史」可以和小編聊歷史哦!
推薦閱讀:
※順治和他的三個女人
※沒有他,福臨不會成為順治帝,多爾袞可能上位,孝庄更得靠邊!
※清世祖(順治)
※縱觀清朝三百年,三大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即位。
※順治 康熙 嘉慶都幹了件有影響的大事 咸豐之後皇家還是個啥
TAG: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