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詩寫作·第十四講
題畫詩寫作·第十四講 2016-04-04 09:48閱讀: 本書為方便讀者免費下載任何人未經許可擅自印刷出版圖利必究法律責任·十四講—————————————————————————————————律詩也可學學看·律詩的平仄對仗與章法 ·律詩題畫的優點·律詩適用於為人品題 ·八句古風也可試我們已經懂得舊體詩的平仄、用韻、句式、語法、修辭、章法、鍊句、鍊字、煉意,以及如何題人、山、花圖和寫論畫詩之後,也可以試學律詩。本書前面主要都講絕句,因為題畫實用。一般現代文人畫已經很少題律詩,就是在古代,畫上直接題律詩的也不如絕句多。往往出於內容或立意需要,或畫幅空白大,例如圖1漸江的山水長卷尾部江面開闊,就可以題首律詩補空。否則一般律詩,多數用於品題或跋畫。
X圖1儘管少用,也是題畫詩的一種形式,學一點有時用得著。我們先來看五言律詩。律詩的平仄格式已在第三講說過了,但沒有舉例,這裡作個補充,也算是複習,先看五律:國破山河在,(出)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起)(對)平平仄仄平感時花濺淚,(粘)平平平仄仄恨別鳥驚心。(承)(對)仄仄仄平平烽火連三月,(粘)仄仄平平仄家書抵萬金。(轉)(對)平平仄仄平白頭搔更短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粘)平平平仄仄渾欲不勝簪。(合)(對)仄仄仄平平這是杜甫一首非常標準的五律《春望》,屬仄起首句不入韻式,是五言律詩的正格。其他格式就不一一例舉,需要對照的話,請參閱本書附錄《近體詩平仄格式表》。律詩的重點問題在對仗。此詩除尾聯外,其他三聯都有對仗。首聯「國破」對「城春」,「山河」對「草木」,「在」對「深」。頷聯「感時」對「恨別」,「花」對「鳥」,「濺淚」對「驚心」。頸聯「烽火」對「家書」,「連」對「抵」,「三月」對「萬金」。都很工整。首聯起句點出標題《春望》:春天裡草木茂密,望過去一派生機;然而國家正遭受劫難,人去城空,只剩一片山河還在那裡。頷聯承接首聯,進一步抒發感懷:想到時局的艱難,連花都流下眼淚;痛恨國破而不得不逃亡,就是鳥兒也驚心不安。這一聯的修辭方法很經典,它們可以說是運用擬人法,讓花鳥替詩人遣懷;也可以認為是使用了省略法,一句意為「感時看花濺淚」,省略了「看」字;一句意為「恨別聞鳥驚心」,省略了「聞」字。也可以說是使動用法:「花使淚濺」,「鳥使心驚」。不少古典詩文著述為這一聯究竟是擬人法、省略法還是使動用法爭辯不休,實屬多餘。三法都解釋得通,除非起杜甫於九泉,親自解釋是用哪一法,否則爭辯永無結論。頸聯雖轉猶承:「烽火」承頷聯的「時」,「家書」接頷聯的「別」,但都轉向更明白地憂時憂民。尾聯說自己煩惱得把白頭髮搔得更短,以至於都插不了發簪了,以此與起句的春望意思相合——看著這一切,誰能不煩惱?律詩的章法基本上是以聯為單位,像絕句以句為單位那樣來起承轉合;如果絕句章法學會了,律詩章法就能應付。有時它也可以以句為單位,視情況而定,不是機械規定以聯為單位的,下面我們就能看到實例。律詩的很多功夫得花在對仗上,初學往往顧不上章法布局,窮於應付對仗,結果變成詞藻的堆砌而失去意義,這是必須注意的。具體怎麼對仗已在本書第七講講過,本講不再贅述。下面我們來看看題畫的五言律詩怎麼寫:曾住南湖宅,(出)仄仄平平仄於今已十年。(起)(對) 平平仄仄平叢筠還自翳,(粘) 平平平仄仄喬木故依然。(承)(對) 仄仄仄平平雨雜鳴渠溜,(粘)仄仄平平仄雲連煮術煙。(轉)(對) 平平仄仄平何時重相過,(粘)平平平仄仄爛醉得佳眠。(合)(對)仄仄仄平平這是倪瓚《題畫贈王仲和》詩,同樣為仄起首句不入韻式。除「何時重相過」是拗句(「相」字當用仄聲)外,其他也很標準。「雜」、「術」和「得」古讀入聲,所以都合平仄。首聯說他曾經住在南湖的一所住宅,現在已過去10年。詩的原註解釋南湖本是王仲和舅舅隱居處,畫家在那裡住過4年時間,王仲和請他畫竹石,他畫好後題了這首詩記念當年的生活。頷聯接著聯想南湖的現狀,想必那些竹林仍如過去那樣繁茂蓊鬱,樹木也依然高大。頸聯轉向當年那裡隱居生活的回憶:雨聲和溝渠的流水聲夾雜在一起,燃燒山薊驅除穢氣的煙霧和白雲連成一片。兩句寫盡南湖隱居處的清幽。尾聯和起句呼應,感慨不知何時可以再去探訪那裡,喝個爛醉,睡個好覺。此詩中間兩聯對仗:「叢筠」對「喬木」,「還」對「故」,「自翳」對「依然」;「雨」對「雲」,「雜」對「連」,「鳴渠」對「煮術」;「溜」作名詞用,指急流,和「煙」相對。其中「雜」字與「連」字,都是煉過的字眼,所以很有意味。詩中有回憶、有期望,都涉及我在本書十一講里說到的時間造境法,這些都是畫面無法表現的。上面三講人、山、花題畫的各種特點與要求,對律詩與絕句都適用。由於律詩比絕句字數多一倍,可以容納更多信息,有時用來題畫,自有它的優點。下面鄭思肖的題《墨蘭》詩,就是很好的例子:鍾得至清氣,精神欲照人。抱香懷古意,戀國憶前身。空色微開曉,晴光淡弄春。凄涼如怨望,今日有遺民。畫家是南宋遺民,對亡國有著無盡的傷痛,在此詩里再一次盡情地借物詠懷(注意也是避題字,沒有蘭字)。他把愛國精神賦予了蘭花,說它的前身是位戀國者,正好和他這位遺民凄涼對望。頸聯寫得極美,尤其是「淡弄春」三字,很傳神地寫出幽蘭在春天的陽光里淡淡散發清香的樣子,又很難再用散文語言準確翻譯。詩中意思那麼多層次,用絕句寫不盡,用律詩寫就顯示出它的優點了。多讀這樣優秀的作品,學寫題畫詩會比較容易進步。再看石濤一首五言律詩題《山水冊·獨訪東山》:不辭幽徑遠,獨步入東山。問路隔秋水,穿雲渡竹關。大橋當野岸,高柳折谿灣。遙見一峰起,多應住此間。詩中描寫獨訪東山的經過,中間兩聯寫景,十分工整。尾聯說看到一座突起的山峰,和首聯所說的「東山」相對應,並說明了不辭遠行的原因:這座山很吸引人,應該來此間居住。章法基本相同,只是承句有四句,即中間兩聯,都寫途中所為、所見。轉折在第七句——終於遠遠看見那座山了,為結句發表想法提起話頭。這樣一來,結句也只有一句。由此可見,律詩的起承轉合不一定以聯為單位,應視需要而定。本詩多用一聯做承句,描述獨訪東山的過程,並非多餘,它們說明了東山的優美環境,也是在為結句做準備。作律詩難在中間兩聯的對仗,但在斟酌推敲中,也很有樂趣。有時得到好句,會像畫出一筆好筆墨一樣,令人振奮。上面所舉詩例是花鳥與山水題畫律詩,看看人物題畫律詩的例子:風骨神仙品,文章浩蕩人。世間金鸑鷟,天上玉麒麟。江月狂歌夜,宮花醉眼春。獨輸肖穎士,不見永王璘。(沈周題《李太白像》)首聯稱讚李白其人其文。全詩避題字,用「神仙」點出李白(他號稱「謫仙」)。頷聯接著將人擬物,把稱讚升級,對仗極工整,我在本書第六講曾引以為例。「鸑鷟」是鳳凰的別名,和麒麟一起,用來比擬李白是極其難得的曠世奇才。頸聯轉寫李白在江湖上和入宮後的生活狀況,並為結句做準備。對仗同樣很工整。尾聯的意思是說:李白什麼都比別人強,惟獨在不見永王璘這件事上,輸給了肖穎士。李白是很有政治抱負的,安史之亂時,諸侯起兵平叛,他曾輔佐唐肅宗李亨的弟弟永王李璘。後來李璘想爭皇位,兵敗而死,李白因此被判流放。肖穎士唐書有傳,是位作家,和李白同時,也積极參与平叛。但他所提的建議不被當權者採納,後來「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及至李璘敗死,肖穎士沒受到連累,所以詩中說李白輸他。【注1】這首題畫詩既要讚頌李白的天才,又要寫他的生活,還要有自己的議論評騭,沒有律詩的容量,確實寫不了。但由此我們也可理解,律詩題畫,內容如果不夠充實,寫起來會很空洞。我在人物題畫詩一講里指出過,題人物畫常常得用典,這也是一個實例。律詩寫人,用典更為常見,這是避免內容空洞的有效方法。我們有時遇到題材與構圖需要,題絕句也許不夠,就用得著律詩。但七律字數太多,一般題不下,五律正好。例如我畫過一幅黃山迎客松,畫幅比較大,題一首絕句,構圖不夠飽滿,於是題了一首五律。不過我寫的是仄韻律詩,它的寫法和平韻律詩並無不同,平仄與用韻都得符合格律:千歲接來賓,盛名聞雅俗。欺枝風恨銅,凋葉雪驚玉。石上住雲青,崖邊遮雨綠。高清不自驕,願作山門仆。全詩押入聲沃韻。中間兩聯,都是描寫迎客松的特徵:枝幹像銅鑄的,風吹不倒它而懷恨在心;葉似玉琢成的一般堅硬,雪凋謝不了它而感到驚訝,兩句都用擬人法。雲棲息到這棵石壁上的大樹,被它的蒼翠染青了;它在崖邊所遮的山雨,也變成綠色。尾聯賦予迎客松高尚的情操與品格:它雖然名聲昭著,卻甘願擔任黃山僕人的角色。這是托物詠懷的寫法。再如下例,那是一次雪後游泰山所作的畫與詩:殘雪日晴好,天青凈若瓷。岳高群壑暗,雲矮眾山卑。孔子登臨過,少陵詠嘆之。後人徒仰慕,難再有佳詞。(《自題泰岳殘雪圖》圖2)
圖2首句點題,說明泰山還有殘雪,但天氣晴好;第二句形容藍天的美感;頷聯描繪泰岳景色與氣象;頸聯轉向懷古;尾聯以寫不出好詞句的感慨,為登覽作結。又如《重遊蘇州拙政園與獅子林》(圖3):名園疏闊久,重到已蒼頭。秋老花池樹,日回山石樓。遊人無雅興,詞客有深憂:文化熏銅氣,國魂焉可求。
圖3首聯點出重遊。對句原作「今日復來遊」,覺得未能顯示疏闊多「久」,題完又註明改為「重到已蒼頭」,頭髮都白了才具體。修改直接在畫上進行,是傳統常見方式,更顯創作意味與情趣,也體現中國書畫的藝術哲學,乃創作過程比結果重要。頷聯承接首聯寫景,表現遊園所見;頸聯轉向憂慮遊人並無雅興品味園林藝術,只是在消費旅遊;尾聯仍以感慨作結。律詩字句較絕句多,最適合為別人品題,例如:子久丹青好,新圖更擅場。浮空煙水闊,倚岸樹陰涼。咫尺分濃淡,高深見渺茫。知君珍重意,愈久豈能忘。這是吳鎮題黃公望為危太朴畫一幅畫的詩,帶有評論和對畫面的描寫。首聯稱讚畫家畫得好,特別擅長創作新畫面。和本書上一講例舉的倪瓚題王蒙畫詩一樣,這兩位也是元四大家的成員,同樣有著在藝術上互相敬重尊崇的美德。頷聯描寫畫中景緻,有煙水和岸樹,是山水畫里比較難畫的題材,所以頸聯說畫家用濃淡墨色,渲染出煙水的渺茫空闊,技巧高深。尾聯講藏畫者懂得珍重這幅作品。此詩畢竟是為這位收藏者寫的,多少總要提到人家。再看一首徐渭《書倪元鎮畫》:一幅淡煙光,雲林筆有霜。峰頭橫片石,天際渺長蒼。雖贗須金換,如真勝璧藏。扁舟歸去景,入畫亦茫茫。「元鎮」是倪瓚的字,「雲林」是他的號。首聯說出他山水畫的風格特點:好用淡墨作畫,而仍有墨的光彩;意境蕭疏清遠,像秋天一樣,所以稱「筆有霜」。頷聯承接首聯,繼續介紹倪瓚的繪畫風格。他的畫多為太湖景色,水天空闊,景物不多。所有山石,都採用自己獨創的「折帶皴」,恰到好處地表現太湖沉積岩的橫疊片狀。這聯詩說得很形象,很準確。倪瓚的山水畫極受後世寶重,所以頸聯說連贗品也得用黃金來交換,真品就超過玉璧的收藏價值了。尾聯和首聯呼應,又回到畫的風格,說他畫的歸舟,在圖中顯得縹緲蒼茫。一般為人品題,基本上都是如此,我們自己需要時,也可以這樣試試。例如我為一位老畫家的青綠山水題過一首五律,就是這樣寫的:自然原嫵媚,賦彩貴經營。泉樹驕妝綠,雲峰醉漱青。繪圖雖小技,搦管有深情。時代真魂在,畫師心眼明。青綠山水如果畫得好,會有春光明媚的氣氛,若再加以高遠構圖與峭拔的山峰造型,便能產生陽剛之美。當今山水畫重水墨輕青綠,有著荏弱傾向,而這位老畫家偏在耳順之年轉向青綠,力求反映時代精神,誠為精明選擇,極為難得,我深為敬佩,所以為題此詩。首聯解題,因為是為青綠山水寫的,所以說賦彩很費經營,但那是自然的本色。頷聯寫畫中的內容,有泉瀑、樹木、雲煙與山峰。「泉樹驕妝綠」,原作「嬌妝綠」,因厭其弱,改作「驕」字。頸聯轉向議論,說繪畫雖然只是一種小技藝,但作畫的態度、觀念與情感卻有深刻意義。尾聯說畫中一旦包含了時代精神,就更顯得畫家高明。為人品題,不一定寫在畫心上,多數題在詩塘上,或作左右邊題,因此詩就不用怕長,利用律詩形式,可以把意思說得比題絕句更透徹些。七言律詩寫法與五言律詩相同,只是字數多,更費斟酌。先看唐詩例子:風急天高猿嘯哀,(出)仄仄平平仄仄平渚清沙白鳥飛回。(起)(對)平平仄仄仄平平無邊落木蕭蕭下,(粘)平平仄仄平平仄不盡長江滾滾來。(承)(對)仄仄平平仄仄平萬里悲秋常作客,(粘)仄仄平平平仄仄百年多病獨登台。(轉)(對)平平仄仄仄平平艱難苦恨繁霜鬢,(粘)平平仄仄平平仄潦倒新停濁酒杯。(合)(對)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是杜甫著名的《登高》詩,屬標準的仄起首句入韻式,也是正格。其他格式不一一例舉,也是請參閱本書附錄。整首對仗,很奇特又極自然,一氣呵成,象口語似的,令人絲毫不覺得對仗的工整性。首聯依然切題,登高遠望,所見是天高風急,猿猴哀啼,渚清沙白,飛鳥迴旋。頷聯繼續遠眺,更有無邊落木、不盡長江。頸聯由落木轉向悲秋,觸發身世感慨。尾聯由白髮日添,新停酒杯的無奈,為登高的感慨作結。全詩曲折多層次,句句深入,所謂詞少意多,是我們學詩的極好範例。七律題畫詩,我們舉文徵明一首《故里讀書圖》為例:綠樹成陰徑有苔,(出)仄仄平平仄仄平園廬無恙客歸來。(起)(對)平平仄仄仄平平清朝自是容疏懶,(粘)平平仄仄平平仄明主何曾棄不才。(承)(對)仄仄平平仄仄平丘壑豈無投老地,(粘)仄仄平平平仄仄煙霞長護讀書台。(轉)(對)平平仄仄仄平平石湖東畔橫塘路,(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多少山花待我開。(合)(對)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是仄起首句入韻式,平仄很標準,章法也很規範。首聯點明「故里」的標題:園廬無恙,遠遊的主人回來了;那裡綠樹成陰,小徑因為很久沒人走動而長了青苔。頷聯接著寫主人回來後生活得很疏懶,因為那個朝代政治清明,英明的皇帝沒有遺棄任何不才之人。這裡作者翻用了一個典故: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有一次遇見唐玄宗,玄宗早聞他的詩名,叫他讀些新作聽聽。他老兄讀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不才明主棄」,惹得玄宗很不高興,說不是我不用你,是你隱居不為我所用啊,從此不用他。文徵明把原詩改了一下口氣,實際意思還是相同,只是說成反話。如果真的不被明主所棄,為何還回來隱居?用典很難對仗,可是這一聯對得很好,「清朝」對「明主」,「自是」對「何曾」,「容」對「棄」,「疏懶」對「不才」,不著推敲痕迹,十分自然。頸聯轉而肯定歸隱丘壑的現實性,有地方可以讀書,和煙霞為伴,那裡還愁無處可去?尾聯和首聯相呼應:園廬所在,是石湖東畔,那裡路邊長滿山花,與綠樹成陰、幽徑生苔共同構成一個優美的隱居環境。下面再舉兩例:楊柳毿毿曲曲村,滄浪唱罷又黃昏。忘言自是蘆中叟,買酒還招楚客魂。盪破水雲歸釣艇,飛空蘿月掛江門。不知何處有耕鑿,天漢為家認故園。(黃慎題《漁歸圖》見圖4)
圖4(按:此詩原版據資料引用,未見原作圖片,誤作題人物畫詩,實為山水而題,茲改。不過就其內容而言,題人物畫亦可。)首聯出句寫漁父所住的地方,對句寫他的活動和時間。漁父在古代詩文和繪畫里,往往不是一般的打魚勞動者,而是以漁為隱的高士。「滄浪」是一首漁隱歌,原出自《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系帽帶子);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後世把「滄浪」作為歸隱的意思。頷聯承接首聯,說明自己是個在蘆葦中打魚的老頭,買酒不光是自己喝,還要為屈原招魂。「楚客」就是指屈原。屈原被放逐到汨羅江後,曾遇到一位漁父,漁父勸他順應潮流,他不聽而投江自盡。「忘言」為莊子「得意忘言」之意,隱士都是受老莊道家思想影響的人,他們明白自己是什麼人,就不必說明是隱士,自稱是「蘆中叟」就行了。頸聯轉到和畫題漁歸有關的內容,以便點題。尾聯寄託了一個理想,希望以銀河(「天漢」)為家,和首聯說住在柳樹成陰的小村莊相呼應。下面一首《題花鳥》的七律,是沈周的作品:正喜群芳壓樹稠,忽驚紅紫一時休。老來詩筆如神助,春去花枝似鬼偸。千尺遊絲縈暮景,一樽芳酒浣離憂。杜鵑聲里東風惡,滿地楊花點點愁。正在高興百花齊放的時候,忽然一下子全謝了,令畫家吃驚,這是首聯的意思,它們奠定了全詩傷春的主題。承接首聯,頷聯用一個「偷」字,說出對春天已去,百花飛謝的無奈與抱怨。「偷」字是險韻,很不好押,但在這裡卻押得恰到好處,充分顯示畫家「老來詩筆如神助」的功力與自信。頸聯順轉著表示既然春天已逝,只好用酒來洗涮離憂了。然而即便如此,也無濟於事;因為在杜鵑與東風聲里,楊花飛得滿地都是,那很令人觸景生情,還是傷春不已。尾聯就這樣呼應了首聯「忽驚紅紫一時休」的情緒,並點出全詩的詠懷主題。分析前人的題畫律詩,我們就能懂得如何立意、如何布局、如何對仗,不會被比絕句加倍的字句嚇退。我再以拙作為例,分析自己是怎樣學寫題畫七律的,好供初學的朋友們參考。下面一首,是為太湖黿頭渚寫生創作的一幅畫題寫的:到此最忻吳越行,太湖形勝久聞名。渚頭花老紅尊綠,澤上雲開白讓青。水接長天帆力盡,波吞落日月魂驚。目窮浩淼胸膺擴,歸寫風濤筆有聲。首聯切題,直指太湖寫生遊歷的主題,說明久聞太湖大名和到達那裡的喜悅心情。頷聯緊接著寫景,這也是寫生觀察的必要內容。那是暮春時節,黿頭渚公園花謝了不少,葉子顯得比花多,所以稱「紅尊綠」。太湖古稱「雲夢澤」,那時天氣由陰轉晴,雲層散開,露出天空,因而說「白讓青」。「尊」與「讓」都經過錘鍊,比較能夠詩意化地說明時節、景色與天氣。頸聯轉而描繪太湖景色,這也是寫生由近及遠的自然過程:湖面太空闊了,遠處的風帆好象沒有力氣駛到盡頭似的。那天正好是望日,日月同輝,但夕陽在浩淼的太湖西沉時,彷彿是被波濤吞沒一樣,讓月亮感到心驚。「盡」字也是頗費推敲的,非它無以表現太湖一望無際的壯闊。在大自然里感受如此的壯觀場面,作畫就有激情與膽氣,所以結句敢稱「筆有聲」,這樣又和首聯相合。再舉一首花鳥題畫拙作《題群鴿圖》為例:踞路行人過不驚,鄰家養得好精靈。硃砂短喙珊瑚爪,綢緞修翎琥珀睛。陣雪橫天遮日色,團雲落地挾風聲。羨它昔日噙橄欖,四海今猶有大名。寫意花鳥畫可以有意留出較大空白來題款,位置足夠的話,就能題七律。一位朋友畫了幅《群鴿圖》,故意留著很大空白要我題款,我只好應命寫了這首七律。該畫畫的都是白鴿,在地上覓食、漫步和歇息,拙作上半截描寫的就是這群鴿子的樣子。首聯把它們想像成是鄰居餵養的,常在路上活動,因此不畏行人。頷聯形容白鴿的形象。這一聯必須對仗,分別用四種同偏旁的雙音詞物質,來比喻白鴿的嘴、爪、羽毛和眼睛,力求對得工整。它們雖然只是重述畫面形象,但從整首詩的結構考慮,不能不如此。這猶如絕句的前一、二句,也是離不開重述畫面形象,不提畫面,底下的詩句無法展開。有了前面的描述,後半截就可以從畫面盪開,發揮聯想和抒發感慨了。頸聯的上聯,誇張聯想白鴿群如果飛起來,會像一陣飛雪似的;但不是飛雪那樣直落,而是橫過天空,並且把太陽也遮住。下聯則聯想鴿群飛落時,像一團白雲似的;但云沒有聲息,鴿群卻會挾帶風聲,忽啦啦落下來。這兩聯除了力求工對,還希望寫得有氣勢,以補畫面動感之不足。尾聯用了一個西方典故:《聖經》說上帝因為人類造孽,發大洪水來毀滅他們,只讓挪亞帶著一家人和各種禽獸在方舟里躲避。40晝夜後,挪亞放出一隻烏鴉打探水情,烏鴉沒回來。於是放出一隻鴿子,鴿子噙回一枝橄欖枝,表明大水已退,從此鴿子被當作吉祥、和平的象徵。題鴿子,自然會聯想到它們的相關傳說,這是詠物詩應該有的升華,不能只停留在對畫面的繼續重述之上。到了現代,人們的知識已不像古人那樣只限於本土,所以用典應該可以擴大範圍,利用不同文化的典故。只是異域的典故不宜過於陌生,免得讀者不知所云。「和平鴿」的故事相當普及,我才順手拈來為詩作結。題畫律詩大概就是這樣,平仄、對仗嚴格,寫起來比題畫絕句難一些,寫多了就能逐漸掌握,不必望而生畏。剛開始時,對仗不要太求工整,才不會畏難而退。可以先用寬對入手,熟練了再更上層樓,嚴格要求自己。實際上古代畫家,即使精通寫詩,也不是每題都講究工對。例如石濤的名畫《惠泉夜泛》(圖5)所題七律,就是如此,大家請看:吳門煙水四時幽,十日閑將五日游。今夜月明乘遠興,來朝早看惠山秋。畫船歌息漁船起,高樹鶴眠低樹愁。清磬一聲誰解語,雲林幾點望中收。頸聯只能算寬對,頷聯就連寬對都算不上。除了「今夜」可以和「來朝」相對,其餘都對不上。這種情況當然不多,我們也不能據此放寬學習要求,否則無法進步。
圖5題詩論畫,用七言律詩,字數多,更能說透對畫的評介和自己的見解,例如下面兩首論畫詩就是如此。一首是吳鎮題六朝三大家之一的張僧繇《霜林雲岫圖》詩:六朝畫史知無幾,吳下僧繇獨擅場。百疊蒼岳浮障起,千林紺葉入雲長。低回野渡鐘聲遠,寂寞荒村樹影涼。咫尺披圖更蕭瑟,短詞何敢遂揄揚。「六朝」指在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張僧繇是蘇州人,古稱「吳下」。「畫史」就是畫家。首聯認為六朝知名的畫家沒有幾個,其中張僧繇最突出。中間兩聯對仗很工整,頷聯描繪畫中景緻,頸聯情景交融,韻味雋永。尾聯的意思是欣賞完這幅畫,要在短短的律詩篇幅里,說清楚它的精妙很困難。另一首是近代畫家陳衡恪的《題蕭厔泉山水畫》詩,此畫如人冷似僧,殘山剩水有傳燈。須知是熟仍非熟,每到無能卻未能。洪谷房山存夢想,一峰梅壑許攀登。童時見慣蕭郎筆,年老一分境亦增。蕭厔泉也是近代畫家,名俊賢,比陳衡恪年長,陳能見到他。蕭年輕時師從南嶽僧蒼崖學畫,所以首句說畫如其人,像和尚一樣冷竣。「傳燈」是佛教傳法之稱,第二句進一步說蕭的山水傳自畫僧。頷聯指出文人畫的美學原理:作畫要求熟而能生,到了感覺無所不能畫的時候,反而應該追求還不會畫時的生拙趣味。這就是鄭板橋所謂「畫到生時是熟時」的意思。頸聯評論蕭畫以五代荊浩(「洪谷」)和元代高克恭(「房山」)為最高目標,追趕元四家的黃公望(「一峰」)和清代山水畫家查士標(號「梅壑」,查的藝術不能與一峰並列,詩中只是出於對仗需要,把他們擺在一起)【注2】。尾聯說作者從小就看慣蕭的畫,發現他隨著年齡的增長,畫的境界也跟著在提高。但最後一句,也可以理解為陳衡恪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看畫的境界也跟著在提高。這樣一首論畫詩,寫這麼多層意思,用絕句不易說得清楚。所以,如果能在學會絕句以後,再把律詩也掌握起來,那題畫就很方便了。我在本書第三講介紹古風時,主張先學只有四句的古絕。現在也不妨順便學習一下句子較多的古風。古風不受平仄、對仗限制,句子可多可少,寫起來比較自由。題畫時最常見的是四句古風,然後是六句與八句;有五言,也有七言。八句相當於律詩的字數,容量較大,我們都可以學學看。五言八句的例如吳昌碩題《紅梅》(見圖6)詩:梅華鐵骨紅,舊時種此樹。艷擊珊瑚碎,高倚夕陽處。百匝繞不厭,園涉頗成趣。嘆息飢驅人,揖爾出門去。
圖6詩押仄韻,不拘平仄,有的是律句,有的是拗句,寫得很自由。章法仍然是兩句一組。起的兩句說這株「鐵骨紅」品種的梅花樹是過去自己種的。承的兩句形容梅花在夕陽中艷麗得像紅珊瑚的碎片。轉的兩句說在園子里繞著梅樹轉,很有樂趣而且再久也不會厭倦。然而,畢竟人會肚子餓,還是得離開,合的兩句這麼一說,就呼應了起句。起句寫的是來看梅花,才會說那是自己過去種的,現在對梅花行個禮,「拜拜」了,詩很有情趣地結束。律詩和這種八句古風,很適合題在條幅上,像吳昌碩這幅畫那樣。他有許多題畫詩都用八句古風。七言八句的古風,請看下面這三首例詩。第一首仍是沈周的作品:六月添衣喚童子,自畫雪圖茅屋裡。玉花出筆飛上樹,慘淡陰山無乃是。先生放筆還自笑,顛倒炎涼聊戲耳。門前有客來借看,滿眼黃塵汗如雨。這是他《暑中題雪圖》詩,非常有趣:畫家大熱天關在茅屋裡畫雪圖,雪花飛上樹,使屋裡感覺比北方的陰山還要寒冷。外面當然照樣酷熱,以至於來客滿頭大汗。一幅普通的雪圖,加題這樣的詩篇,一下子平添了幾多情趣,這就是自己題畫的好處。如果我們自己也畫一幅雪圖,不會作詩,照抄沈周這首詩,就不是有什麼情趣了,而是矯揉造作、生搬硬套。因為現代生活不是這樣,畫家多有空調,再假裝畫雪「製冷」,便很做作而且好笑。第二首是鄭板橋的題《墨竹》詩:信手拈來都是竹,亂葉交枝戛寒玉。卻笑湖州文太守,早向從前構成局。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雲霞看新綠。文太守就是文同,他的作家朋友晁補之讚歎他說:「與可(文同字)畫竹時,成竹已在胸。」成語「胸有成竹」由此而來。它是畫竹的規律,即意在筆先,作畫之前就把竹子的造型、構圖、筆墨考慮好。鄭板橋卻主張胸無成竹、意在筆後,所以詩中笑文同「早向從前構成局」。他自己是淋漓揮毫,任墨竹是龍是鳳都行,反正同樣能達到好效果。第三首是石濤的題《露蘭風竹》詩,寫得十分自由,很有意思:雪個西江住上游,苦瓜連歲客揚州。兩人蹤跡風顛甚,筆墨居然是勝流。是竹是蘭無會處,非竹非蘭轉不堪。我有藤條三十下,寄打文同鄭所南。「雪個」是八大山人,和石濤同時,住在江西南昌,即詩中的「西江上游」。「苦瓜」是石濤的號,他長期客寓揚州。三四句自我評價兩人的個性與藝術,雖然都很風顛,筆墨卻是一流的。五六句轉韻,表達石濤的文人畫造型觀念:只需要「不似之似」,不必太像對象。詩中的意思是看他和八大的蘭竹,說是蘭竹又不太像,說不是蘭竹也不行,這就是所謂「不似之似」——不像的像,既不像,而又像。末尾兩句很風趣地說,寄放著三十下藤條,要打歷史上最著名的畫竹專家文同和畫蘭專家鄭思肖。因為他們畫的蘭竹都太像,不符合石濤、八大的藝術標準,所以該打。用古風題畫,雖有不計較平仄、對仗等格律的便利之處,但在語言上仍須講究,否則很容易寫成打油詩或者順口溜。比如上舉古風這樣寫:六月叫人添棉衣,我在屋中畫雪景。雪花從筆飛上樹,陰山沒有這樣冷。…………………或者:八大家住南昌府,苦瓜和尚住揚州。兩人雖然瘋得很,筆墨都是第一流。…………………那就會貽笑大方,給畫留下瑕疵。古風因其自由,句子還可以寫得更多,例如文徵明有一首《題高房山橫幅》詩,七言二十四句;王冕一首題目叫《關河雪霽圖為金陵王與道題》的七言詩更長,多達二十八句。因為太長,茲不例舉。五言八句、七言八句的近體古體之外,用來題畫的還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三言詩、四言詩、六言詩以及雜言(字數不等)詩。例如:葉自短,花自長。蓄其力,揚其芳。花在室,香滿堂。(鄭板橋題《蘭圖》)春草碧色,春水綠波。春風留玩,孰為不歌。(石濤題畫《山水》)時而有心,時而無心,唯有幽香,終古常存。(鄭板橋《蘭圖》圖7)
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題《墨竹》)雀查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金農題《吹香照眼圖冊頁》)甚至有句子是奇數的。例如金農題《月季花》:莫輕折,上有刺,傷人手,不可治,從來花面毒如此。三言加七言五句。齊白石題《群鼠圖》詩則是四言五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嚙我谷,又剝我黍。學會律、絕後,其他詩體就容易學了。特別是四言詩,它也很自由,用於題畫,格調比五言古絕還要高古,因為最早的詩歌就是四言的。有時遇到題材需要,我們也不妨一試。例如拙作《自題米顛拜石圖》:拜石為兄,人以為顛。石不我欺,兄之宜然。感覺用四言詩比五言、七言經濟合適,意思也能表達清楚。「米顛拜石」是個古裝人物畫常見題材。「米顛」就是米芾,特別喜歡奇石,見而下拜,呼之為兄,所以人們稱他為「米顛」。用四言詩題畫,要求和五、七言沒有什麼兩樣。不能一味複述畫面,得有聯想或想像餘地,才不會「一竿到底」,所以拙作後兩句自己替米顛想了個呼石為兄的理由,供人回味。「我欺」是「欺我」的倒置,為的是顯示四言詩的高古格調。其他詩體不常用於題畫,就不再一一講述。【注1】這首詩的尾聯,《歷代題畫詩類編》解釋為:「此系指肖穎士雖識古文,不識蠻文,故輸與李白。」非是。【注2】《歷代題畫詩類編》將「梅壑」解釋為:「借指元吳鎮,別號梅花道人。」非是。
分享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橙色海 【基本要素篇9.3】 三線合一
※格律詩詞寫作十大基本技巧
※諄諄善誘、慈祥的母親ING。
※對聯寫作指導(一)
※打車記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