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董卿不吝讚許,中廣天擇如何將自我變革進行到底?
「從對戶外軍旅題材類綜藝節目的搶先發力到戶外多類型節目的涉獵,再到棚內語言文化類綜藝的研發、製作,每一次的轉變嘗試,都是對市場深入調研考察的結果。」
自《中國詩詞大會》之後,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央視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無疑是2017年春天最火的電視節目。
節目播出後迅速成為了文化熱點事件,不但引發了新媒體的海量傳播,還成功滲透到百姓生活中,通過朗讀亭在社會上帶起了一股文化熱。
作為《朗讀者》的聯合製作方,中廣天擇傳媒旗下核心導演團隊的表現堪稱完美。「這是一個特別有執行力、特別有策劃能力的團隊。」董卿也不吝讚許。
在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武東看來,不追求眼球效益的文化類節目能有這樣幾乎零差評的高口碑,「其實是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所謂「意料之外」,中廣天擇傳媒介入《朗讀者》項目時,距離節目開播已不到四個月,籌備時間有限,而且面對「破天荒」的原創節目模式,整個導演團隊如履薄冰,但「所有人都在很認真地做這件事」。
所謂「情理之中」,即提前布局、團隊儲備,「在製作藝人演說競演節目《說出我世界》時,中廣天擇就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語言文化類節目研發及製作的導演團隊,為這一類型領域進行了人才儲備。」
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唐劍聰感嘆:「更為重要的是,從《說出我世界》開始,我們就有了創新的決心,要把原創文化節目做成功的決心。」遇到董卿、遇到《朗讀者》,再次佐證了中廣天擇團隊敏銳的行業判斷能力。
由此可見,成功推出《星動亞洲》《說出我世界》《朗讀者》等節目的中廣天擇傳媒已經悄然轉身,由戶外真人秀成功轉向棚內綜藝。
「從對戶外軍旅題材類綜藝節目的搶先發力到戶外多類型節目的涉獵,再到棚內語言文化類綜藝的研發、製作,每一次的轉變嘗試,都是對市場深入調研考察的結果。」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冠軍告訴「廣電獨家」記者。
「觀眾是可以被養成的」
2017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在不少綜藝節目「娛樂至死」的情形下,《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被網友盛讚為「一股清流」。
事實上,在泛娛樂大環境下,語言文化類節目的興起,既是行業需求、價值回歸,也是時代必然——優秀的語言文化類節目因為獨特的氣質,影響力比娛樂綜藝節目更持久。
當觀眾對娛樂化節目已經養成了收視習慣後,語言文化類節目怎樣才能獲得觀眾青睞?這也是中廣天擇傳媒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我們認為,觀眾是可以被養成的。」傅冠軍認為,當觀眾的眼睛被娛樂填滿之時,自然會產生新的需求——對自我、對世界產生疑問,尋求答案,優質的文化節目便適時而生。
而中廣天擇傳媒每做一檔全新類型的節目,其實都是對觀眾接受度的嘗試,也是對觀眾既有收視習慣的打破。
比如,《星動亞洲》考量了觀眾對養成類節目的接受度;《說出我世界》探測了觀眾對競技演講的接受度;《朗讀者》讓朗讀重回大家視野。
「我們不願意單純迎合,不希望只做內容製作方,還希望在引導觀眾的同時做價值觀的輸出方。」
其中,《說出我世界》憑藉名人演說、51家媒體頭條互動等形式創新,殺入暑期周末綜藝檔,以「不是聽說他,而是聽他說」的走心主旨在混雜喧囂的綜藝混戰中穩佔一席之地,「周一見」頭條佔據各大媒體黃金版面,向業界展示出溫情而真實的節目力量。
《朗讀者》在一眾以顏值為看點的真人秀、以犀利吐槽為主旨的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而且這波文化潮流還隨著朗讀亭等活動走向線下,一時間各地舉辦的詩詞朗誦活動參與者眾多,同類型節目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它是一段很難忘的經歷,也讓團隊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更多地是增強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陳武東如是總結。
在傅冠軍看來,《說出我世界》和《朗讀者》很明顯地區別於以往天擇製作的節目,有點「慢綜藝」的味道,也更加關注節目本身所傳遞的文化底蘊和價值。
在現代浮躁的社會中,人們越來越缺少閱讀和述說、傾聽和溝通,這兩檔節目孕育而生,這些都是社會關注焦點,希望通過節目直觀呈現出來,對大家能有觸動和啟發。
「對一檔節目的存續而言,最核心的是價值層面的東西。作為電視媒體人,不能只關注經濟效益,而且這些節目的成功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非不能兼顧。」
優質內容是保證,深耕渠道是方向
十年磨一劍。成立於2007年的中廣天擇傳媒定位為「優質視頻內容提供商」,在綜藝節目製作方面,始終堅持深耕原創研發、打造精品內容、堅守內容核心,一直致力於為觀眾提供品類豐富的原創衛視綜藝大片與地面品牌節目。
眾所周知,中廣天擇傳媒是以軍旅真人秀起家的。早在2011年,中廣天擇傳媒便聯合雲南衛視製作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檔軍事真人秀節目《士兵突擊》,一經推出收視口碑俱佳。
此後,「高歌猛進」的中廣天擇傳媒成為一線衛視平台節目合作的熱門人選。
一段時間以來,不同於很多市場化節目製作公司在產品類型策略上的「全線出擊」,中廣天擇傳媒的衛視產品線一直以真人秀節目尤其是戶外真人秀節目為主,很少看到有其他類型的產品。
近兩年,中廣天擇傳媒在繼續深化「專而精」內容戰略基礎上,厚積薄發,緊抓「熱點」「痛點」和「亮點」,多題材、多角度打磨研發新的節目類型,實現自我變革。
從大膽探索戶外節目類型到棚內真人秀綜藝,陳武東覺得前者有很多「意外」因素,「這使得節目本身的設計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而棚內綜藝更要求精細化製作,也更考驗團隊。
「經過眾多項目打磨後,我們的導演團隊有了明顯的深耕細分:有的擅長做音樂類節目,有的對語言文化類節目製作經驗豐富,有的對戶外真人秀節目製作有獨到心得。而這種專業化的垂直細分也恰好適應了精細化製作的市場需求。」這也是中廣天擇傳媒保證高質量節目製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悉,中廣天擇傳媒已培養超過400人的優質整建制團隊力量,擁有每天生產6小時以上優質自有版權視頻節目的能力,包括擁有海外高學歷背景的專業研發團隊(模式研究中心於2013年初成立,該中心除了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合適的模式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之外,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中廣天擇傳媒的節目模式進行總結、撰寫節目寶典),有多年項目經驗的導演團隊、製片團隊,設備齊全技術過硬的攝像團隊,兼具導演思維和剪輯思維的後期團隊,以及經驗豐富、執行力強的綜合運營團隊,更為重要的是「在多年的項目實踐中,這些團隊通力協作,已經養成了既有默契度」。
優質內容是保證,深耕渠道是方向。中廣天擇傳媒率領團隊堅持內容生產和產業鏈整合之路,不斷在原創節目創新和商業模式突破上取得顯著成果,尤以中廣天擇傳媒創辦的新型節目交易平台「節目購」為代表。
「節目購」成立三年來持續升級,已彙集來自全國各級電視台和節目製作公司的500多檔品牌欄目,涵蓋情感、故事、文化、生活、娛樂等七大類節目體系,每天交易量超1100多小時。
目前平台不但形成了版權交易和素材交易兩大功能板塊,還集結了省會台、市縣台、製作公司等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
比如與雲南衛視深度合作,接連研發了三檔較低成本的周播節目《天方晏談》《幽默大玩家》《拜拜啦煩惱君》,極大豐富了衛視節目品類,並開啟了衛視周播節目新樣態。
同時,中廣天擇傳媒通過聯合生產真正盤活了地面頻道節目資源,自有品牌節目《觀點致勝》《記者再報告》《非常幽默》《知音人間》長盛不衰,銷售覆蓋全國各省市,超過600家地面頻道正在使用。
眼下,搭乘「千台一網」發展的快車,「節目購」有望成長為全國版權交易市場最大線上交易平台。
把握「三方向」
傅冠軍認為,中廣天擇傳媒之所以在節目生產製作及運營上能取得那麼多好成績,離不開對「三方向」的獨到理解和把握。
首先是多樣性。多樣化節目的製作是對團隊的試煉,更是必要的經驗積累過程。在視頻內容生產上,中廣天擇傳媒一直處於井噴的多產狀態,能同時為多家衛視等平台量身打造綜藝節目;在題材的選擇上,涵蓋了軍事對抗、競技生存、職業體驗、音樂競技、人際溝通、婚戀交友等多種類別。
其次是原創。規模化的節目內容生產,讓中廣天擇傳媒不僅注重節目的品質、口碑,更強調持續不斷的內容研發創新,《衝上雲霄》《星動亞洲》《說出我世界》《朗讀者》等多檔節目填補了行業領域內節目類型的空白,開創了全新的節目模式類型。
最後是情懷。優質節目的長存,往往來自於與社會發生的功能性共鳴。中廣天擇傳媒的節目內容生產不僅力求獲得市場的價值認可,也不忘作為主流媒體「弘揚大情懷、傳播正能量」的社會擔當,力求節目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獲得了社會與行業的高口碑評價。
比如《朗讀者》《說出我世界》《星星的禮物》《遠方的爸爸》等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節目意識形態及內核正能量的傳播形式也得到了認可。
「做好一檔有意義有情懷的節目,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共鳴的基礎,有時代思想和靈魂的『中國故事』是最能帶動全民引發共鳴的。」
「未來,中廣天擇傳媒在堅持現有節目品牌外,還會自主研發更多全新節目,依託精品節目搭建優質平台,依託平台打造核心IP,依託核心IP進行綜合運營,建立以強內容為中心主導的視頻內容生態圈。」傅冠軍說。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朗讀者》這麼優質的文化節目會這麼快停產了?
※如何看待中國詩詞大會偏袒彭超的這一做法?
※怎樣評價董卿的書法作品?
※董卿問胡瑋煒:可以用一句話定義摩拜單車嗎?胡瑋煒回答很感人!
※如何評價董卿和《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