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焦慮3:用遊戲療愈傷痛

之前的文章我們談到,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孩子在入園適應過程中的焦慮和情緒爆發,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沒有辦法為孩子提供幫助。遊戲就是一種有效的工具,讓我們能夠以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納的方式,與他重建親密關係,為他補充「心理營養」。先來看看入園適應過程中,孩子最需要補充的兩大「營養」是什麼?1親密感也就是遊戲力反覆強調的「聯結」。在分離一整天后,孩子首先需要確認:爸爸媽媽依然愛我,想念我,需要我。這項確認並不簡單,僅僅和孩子待在一起是不夠的,用語言告訴孩子也還是不夠,因為孩子必須在心裡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的親密聯結。2掌控感也就是遊戲力中的力量感。一方面,在一個陌生環境中、作為一個「服從者」待一整天后,任何人都會產生無力感。另一方面,只有盡量減少無力感,增強掌控感,才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更好地在新環境中探索和學習。所以,我們必須為孩子補充掌控感。然而同樣,掌控感也是一種心理感受,因此用成人式語言向孩子講授「你能行」,效果將非常有限。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為孩子補充「親密感」(聯結)和「掌控感」(力量),而補充的方式也應該採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遊戲——孩子的第一語言。第一類遊戲加強聯結,傳遞親密第一遊戲舉例1:輪到我抱了爸爸媽媽一起到幼兒園接天天。天天開心地撲到媽媽懷裡,媽媽順勢抱起天天一路往家邊走邊親。路上爸爸一直迫不及待地問媽媽:「該輪到我抱一會兒了吧?你都抱了半天了。」可是媽媽卻說:「你再等一會兒,我還沒抱夠呢。」於是爸爸用盡各種辦法把孩子「搶過來」。比如指著地上一片樹葉誇張地大喊:「快看!這裡有恐龍拉的粑粑!」媽媽也假裝上當,爸爸終於把孩子抱到懷裡:「終於輪到我抱了,一天都沒見到了,真是太想你了!」這時媽媽很「生氣」:「我也想他一整天了呀,我還沒抱夠呢!」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最後終於想到了好辦法:「咱們抬轎子回家吧!」三個人一起開開心心回家了。遊戲舉例2:想念果醬(爸爸媽媽想念孩子時,肚子里就會堆積想念果醬,堆得越多越難受,只有把想念果醬塗在孩子的身上,才能緩解難受。)媽媽下班一進家門就沖向天天:「寶貝,我想了你一整天,肚子里的想念果醬馬上就要滿出來了!」接著,媽媽把天天摟過來,(以適合孩子的力度和節奏)把想念果醬塗在天天的頭上、臉上、後背及四肢上,一邊塗一邊說:「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上電梯的時候,我連咱們家住在幾層都忘了!」(任何搞笑的笑話都行。)肢體接觸,是親密聯結的第一手段。媽媽們很容易做到溫柔的肢體接觸,爸爸們則有更男性的熱情和方式,比如把孩子舉過頭頂,或者讓孩子騎在肩膀上回家。肢體接觸的同時配合誇張的表情或者一些說笑,可以加強重逢的輕鬆愉快氣氛。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假如孩子在重逢時情緒不佳,那就不要急於讓孩子笑,而要先鼓勵他哭出來。眼淚,是分離傷痛的天然止痛劑。第二類遊戲增強力量,感受掌控或設置透明色隱藏遊戲舉例1:聽話的機器人爸爸媽媽變身機器人,由孩子指揮著向前走、向左轉,機器人非常聽指揮,即便「撞到」牆上,也還是聽話地繼續前進。這個遊戲可以在任何地點玩,抱著孩子的效果更佳。遊戲的要點是聽指揮,而且要動作機械、面無表情、語氣僵硬(機器人的樣子你懂的)。遊戲舉例2:你逃不掉了這是個很簡單的打鬧遊戲。「抓住」孩子,把他摟在懷裡,大喊:「哈哈!我捉住你了。讓我親100口!」可是沒想到孩子掙脫了,你還渾然不知,糊裡糊塗地在自己胳膊上親了一通才發現不對。接下來再次抓住孩子:「這回我要使出最大的力氣,你絕對逃不掉!」結果孩子還是逃掉了。過程中你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態調整難度,按照他的喜好設計情節(比如裝扮成怪獸、外星人或者恐龍,或者使用仙女的魔法)。不管怎麼玩,重點是:你要表現得很努力,但是要最終讓孩子贏。這類遊戲稍加變化,還可以讓早晨充滿笑聲,從而間接降低送園的難度。遊戲舉例3:讓我親一口早晨,爸爸來到天天床前小聲說:「天天肯定還沒醒,我正好來親他一口!」可是用力地一口親下去,卻親歪了,一頭扎進枕頭裡。「啊?怎麼會沒親著?奇怪!我再試試。」孩子一般就能夠心領神會,開心地躲避(必要的話媽媽可以稍加提示)。爸爸要麼一次次栽倒在枕頭上和被子里,要麼就親到屁屁或腳丫:「哎呦!怎麼是臭腳卜丫?」小結:成功克服入園焦慮,孩子依靠的有兩樣東西:眼淚和笑聲。它們表明上看似對頭,但實際是人們面對挫折時缺一不可的本能工具。首先是充分的眼淚。既然分離是成長的必需,而分離又必然引起悲傷,那麼孩子就需要用眼淚充分宣洩,從而緩解傷痛。對眼淚的指責、漠視或逃避,都是對孩子成長的阻礙。眼淚之外,生活當然應該有更多笑聲。大量的研究發現,人在發出愉快的笑聲時,腦內分泌的正性化學物質,可以有效消除憤怒、恐懼、悲傷等負面情緒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因此,笑聲被譽為「無可替代的神經營養劑」。但是,僅僅認可「笑聲很重要」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我們是孩子笑聲的重要提供者。想一想,孩子在什麼時候才會發出愉快的笑聲?拿到喜歡的玩具?吃到好吃的零食?那些都是笑,但不是笑聲。孩子只有在與他人玩耍時,才會發出愉快的笑聲。也就是說,笑聲是遊戲特有的產物,而遊戲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遊戲的夥伴。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他的主要遊戲夥伴並不是同齡人,而是大人。因此我們每一天的責任,不僅包括為孩子提供食物,而且還包括主動提供精神營養。就用兩點來總結我們的建議吧:1.用鎮定和放鬆,讓孩子安心地流淚;2.用熱情和智慧,給孩子帶來更多笑聲。

(題圖來自:flickr.com)


推薦閱讀:

鼓勵的話:有些事情,拿不起,就選擇放下;有些感情,理不順,就忍痛割捨;有些傷痛,揮不去,就學著遺忘;有些過去,忘不了,就藏於心底。人生,總有路可走,風雨人生,淡然相隨。
網球放鬆小秘笈來嘍!
甲午,刻骨銘心的傷痛不能忘記
網戀,逃不開的是傷痛

TAG:遊戲 | 焦慮 | 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