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地一沙鷗—從《杜甫律詩五首》看杜甫  

作者:重慶八中 曾倫劍

唐代,是一個盛產詩人,群星璀璨的時代,杜甫無疑是其間最耀眼的一顆巨星。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總像一個垂暮的老人,愁眉苦臉,面色凝重,滿目憐憫,讓人沉重嘆息。其實,杜甫也曾是一個活潑健壯的少年,也曾是一個裘馬清狂的青年,但自從35歲開始,人生便一直與沉重、失意、離亂相伴隨。 他先是困居長安十年,接著陷賊為官四年。48歲那年,身心疲憊的杜甫,拖著一家老小,隨著逃荒逃難的人流,經秦州,歷同谷,來到了成都,開始了 「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活。人教版高中五冊第五單元特意選取了他這之後留下的五首頗具代表性的詩歌:《客至》(761年)、《旅夜書懷》(765年)、《詠懷古迹》(三)(766年)、《閣夜》(766年)、《登岳陽樓》(768年),較好地串聯起了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十餘年的生活。 讀杜甫,不僅僅讀懂其詩詞文句,更要關注人物命運,揣摩人物情感,實現對人物更為透徹的解讀。在漂泊西南的日子裡,杜甫說自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如果說他是一隻沙鷗,那麼,這隻沙鷗不是一隻普通的沙鷗,他是: 一.一隻安寧的沙鷗 在《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只有群鷗日日來」,雖然只有鷗鳥相伴,但畢竟山美水秀;「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雖然粗茶淡飯,但畢竟待友情真;「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雖然漂泊異鄉,但也有鄰翁對飲。有時還「有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享受一番天倫之樂。可見,在浣花溪畔的草屋裡,他度過了自己晚年也是一生中的最安定的一段生活。 二.一隻孤獨的沙鷗 安寧的生活是短暫的。蜀軍的作亂,好友嚴武的死,使他又開始了漂泊的生活。「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老年多病的杜甫還能承受多少命運的折騰?水天遼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走就走吧!隨它江水把我帶到哪裡,隨它西南的風把我吹向何方。他的孤獨里有政治仕途的失落:「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他還在為自己志不得展,報國無門而無奈的嘆息;「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那彈奏千年的琵琶,又何嘗不正訴說老人那無邊的失落和憂怨了。他的孤獨還緣於對親人杳無音信,「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溫柔寂寥」,「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是啊,此時的杜甫身患肺病、風痹等多種疾病,到了夔州,病情更重了,而且右臂偏枯,左耳也聾了,牙齒也落了一半,他怎能不充滿無助與孤獨呢?他把這種孤獨說與昭君的青冢,他把這種孤獨留在了夔門的漫天霜雪裡,他把這種孤獨寫上了高高的岳陽樓。然而,他的這種孤獨並不僅僅屬於他個人的。 三.一隻執著、博愛的沙鷗 詩人的心屬於他的人民,即使再無助,他也從沒忘記過自己的使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他一生的理想。憂國憂民的大事本來該由那些位高權重者去管,他不過一「杜陵布衣」,一「少陵野老」,一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一衣食無著的貧民中的貧民,也許,他現在最該做的是去教人做詩,養家糊口,可實際上,他卻執著一念,始終注視著天下蒼生。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倡導「仁愛」,孟子要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看看杜甫,自己兒子餓死了,身國父親,他悲痛不已,但馬上又想普天下比自己更貧困的老百姓,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即使自己現在已經走投無路了,還是關注著戰場上的將士,戰亂中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他聽到的是「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想到「戎馬關山北」,他能做的就是「憑軒涕泗流」。難怪連苛刻的南宋理學宗師朱熹也對他大加讚揚,把他評價為人格上的「楷模」。他的愛不僅僅屬於自己,屬於他的親人,更屬於人民,他是博愛的。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著儒家的理想,是一個真正的大儒。 四.一隻永遠的沙鷗 憔悴的先生走下岳陽樓,他無處駐足,繼續東去,出洞庭,入湘江。在770年的秋天,這位羸弱不堪的老人在連續斷炊五天之後,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他倒下了,倒在蕭瑟的秋風裡,倒在他深愛的土地上,詩人已去,沙鷗已逝,然而詩魂長存。 59年的人生歷程很短暫,59年的生命基本上都過得默默無聞,59年生命中他幾乎沒有幾天有笑顏,生性的悲天憫人,天賜的詩歌才華,執著的家國信念,使他用一種最艱難、質樸的方式完成了由平民到聖人的超越! 這隻飄泊西南天地間的沙鷗,最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也沒有回到自己的故土,但他何須去找一個歸宿!神州處處是他的歸宿,他豈止是西南天地間的一隻沙鷗,我們分明看到他飛越千山萬水,穿越歷史,是一隻飛翔在每一個華夏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沙鷗。 願先生安息!

杜甫(712~770)中國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4個時期。

漫遊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長安時期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製舉;十載獻大禮賦3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從鄜州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琯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經秦州、同谷,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漂泊西南時期

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曆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8年,荊、湘3年。760年春,他已48歲,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並斷續住了5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雲安,次年暮春遷往夔州。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於年底達岳陽。他生活的最後2年,居無定所。飄泊於岳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於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有「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這11年,他寫詩1000餘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佔全部杜詩的5/7強。多是絕句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詩歌創作杜詩現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後代稱作詩史。但杜甫並非客觀地敘事,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正如浦起龍所云:「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天寶後期,杜甫寫了大量時事政治詩。短篇如《洗兵馬》、《有感》、《麗人行》、《三絕句》、《病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長篇如《夔州書懷》、《草堂》、《遣懷》,雖內容各異,但都是個人情感與事實相結合,抒情色彩較濃。戰爭題材在杜詩中數量很大。杜甫對不同性質的戰爭態度不同。反對朝廷窮兵黷武,消耗國力的有《兵車行》、《又上後園山腳》等;支持平息叛亂,抵禦外侮的有《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歲暮》等。《前出塞》、《後出塞》兩組詩,既歌頌了戰士的壯烈英勇,又譴責了君王拓邊無厭和主將驕橫奢侈;以一個戰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三吏」、「三別」中,詩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憎恨野蠻拉丁;但大敵當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淚勸慰被征者,表現出作者內心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杜甫有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繫自己,也聯繫時事,是情、景與時事的交融,而不僅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劍門》。杜甫還有些歌詠繪畫、音樂、建築、舞蹈、用具和農業生產的詩,同樣貫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感情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這是他經過長期飄泊,得到暫時休息後心境的表現。在《屏跡》、《為農》、《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後游》、《春夜喜雨》等詩中,詩人對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動態有細膩的觀察,無限的喜愛和深刻的體會。體現了杜甫詩歌和為人的另一側面。杜甫懷念親友的詩,大都纏綿悱惻,一往情深。如《月夜》懷念妻子,《月夜憶舍弟》懷念弟弟。眾多懷友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有15首。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杜甫還以詩論詩,在《戲為六絕句》、《偶題》、《解悶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達了「轉益多師」、「別裁為體」揚棄古今而自鑄偉辭的藝術主張。在困守長安和飄泊西南時期,為求仕進和維持生計,杜甫也作過一些內容無聊、格調不高的投贈權貴、奉和應酬的詩。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杜詩體制多樣,兼有眾長,兼工各體,並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熔感事、紀行、抒懷於一爐,博大精深,無施不可,開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八處士》、「三吏」、「三別」。七言古詩長於陳述意見,感情豪放、沉鬱,風格奇崛拗峭。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後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有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展。其《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長達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獻應酬之作。其絕句即景抒情,反映時事,並開絕句中議論之體,別開蹊徑,貢獻頗大。杜詩內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並加以創新和發展;在內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域,給後世以廣泛的影響。杜甫也被後人尊為詩聖。杜甫一生潦倒,有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

研究資料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注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後世注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後,詩話筆記中評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編有《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奭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後較重要的論文彙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翔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

推薦閱讀:

川西行(5)——杜甫草堂覓「詩聖」足跡【原創】
陸儼少_<<杜甫詩意山水冊>>
霜染鬢白,落梅如雨! | 吳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趣話打油詩—李白和杜甫的幽默詩
DF216翻譯對比:遣興二首(杜甫)

TAG:杜甫 | 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