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遼陽人口民族構成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民族構成

  遼陽是一個由多民族結合的地區。從周武王四年(約公元前1066年)封箕子於遼東始,三千多年歷史長河中,有肅慎、挹婁、勿吉、女真、高句麗、契丹、蒙古、突厥、滿洲等少數民族,由於政治和生活的要求,從北部長白山、興安嶺原始森林,西北部蒙古大草原,東部渤海之濱先後湧入遼陽。有的征戰中原,有的定居本地,繁衍子孫。和漢族同胞一起,為開發和建設遼陽做出了貢獻。

  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口普查資料記載,遼陽市共有27個民族,1721211。其中漢族1596219,佔92.74%;26個少數民族124976,佔7.26%。其中滿族105959,佔總口6.16%;回族7938,佔總口0.46%;朝鮮族6024,佔0.35%;蒙古族2331,佔0.13%;錫伯族1823,佔0.11%;其它民族有藏族391;壯族196;土家族67;苗族66;瑤族45;彝族28;高山族15;俄羅斯族14;侗族14;哈尼族11;白族9; 族8;水族7;布依族6;納西族5;景頗族5;傣族4;鄂溫克族4;達斡爾族3;維吾爾族2;鄂倫春族1,這些民族共計佔總口0.05%。少數民族分布在白塔區10068;文聖區9112;宏偉區5628;弓長嶺區2906;太子河區10487;遼陽縣54282;燈塔市34439

  遼陽千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於1989年先後分別成立了少數民族聯誼會。建有3個少數民族鄉,19個少數民族

  漢族

  秦朝以前稱華夏族,漢代始稱漢族。遼陽地區口數量變化,主要是漢族口變化,現境內漢族多是清代內地遷入者的後裔。民國時期,境內滿族、蒙古族大部分「旗」入「民」,改為漢族。新中國以後,逐步落實民族政策,1980-1987年,部分在民國時期改為漢族的滿族、蒙古族,恢復原民族籍。1935年第一次口普查全市漢族為822028;1964年第二次口普查漢族為1098572;1982年第三次口普查漢族口為1520930;1990年第四次口普查漢族口為1596219

  滿族

  是歷史悠久、勤勞、勇敢的民族,十六世紀初至十九世紀末,在遼陽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90年第四次口普查時,遼陽市滿族口為105959,其中分布在遼陽縣52116;燈塔市29638;太子河區8135;白塔區5462;文聖區4914;宏偉區3217;弓長嶺區2587。遼陽縣有甜水、吉洞、水泉等3個滿族鄉。全市有11個滿族,分別是遼陽縣的常庄、望寶、上平洲;燈塔市的前蘭旗、小堡、瓜溝、音德牛;太子河區的水泉、新城、沙子和東京陵。滿族民百分之八十以上從事農業,生活在遼陽縣東部山區,燈塔市平原地區以及市郊農。散居市內的滿族,大多從事工業,工較,知識分子數也不少。

  滿族的源流,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和女真。遼陽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肅慎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早有記載的居民之一,他們生活在長白山之北,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周朝的「北土」。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紀),肅慎向周王朝獻過「 矢石 」。戰國(公元前475-221年)以後改稱挹婁。他們活動在今遼寧省東北部、吉林省全部和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東半部以及黑龍江以北的遼闊地帶。以漁獵、種植、養殖為生。西晉以後至唐代(316-907年)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 的名稱出現,發展成數十個部落。 後來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東骨、拂涅、號室、黑水等七部。七世紀末,大祚榮以粟、 為主體,在松花上游,長白山北麓一帶建立了稱為「振國」的地方政權。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冊封大榮祚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國以「渤海」為號。遼神冊4年(919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命修「遼陽故城」,名鐵鳳城,以漢,渤海民戶居城中。天顯元年(926年),遼滅渤海國,慮其患,誘其強宗大姓數千戶,遷移遼陽之南。遼契丹稱黑水 為「女真」,以後女真這一稱呼代替了 。92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為分化矛盾,再次把渤海遺民從忽汗州(今黑龍江省安陽縣)遷到遼陽。1115年,以完顏部為核心的女真建立了政權,1116年軍入遼陽,又一批女真隨軍入境。明洪武5年(1372年)佔據遼陽,把黑龍江下游部分女真遷入遼城。1616年,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稱汗。1621年3月率女真精銳旗軍攻下遼陽,遷都遼陽東郊新城,大量隨從由撫順東部建州蘇子河兩岸遷移到遼陽安家落戶。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女真」舊有族名,改為「滿洲」,音譯為「滿珠」或「曼珠」,是美好吉祥之意。至清代中葉,遼陽旗(滿)民(漢)比例占遼陽地區總口45%。1949年全國解放後,由於工作調動,部隊轉業,大中學校學生畢業分配等原因,外市的滿族也進入遼陽。

  回族

  是遼陽少數民族中口較多,分布較為集中的民族。1990年,全國第四次口普查,全市回族口7938。分布在文聖區2250;白塔區2129;燈塔市1793;遼陽縣731;宏偉區582;太子河區370;弓長嶺區93。建有遼陽劉二堡鎮回族中心和燈塔市大河南鄉回族大河南。市內多分布在清真小區一帶。農回族多同養牛種田為主,市內回族多以經商為主,也有許多工或知識分子。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北宋文獻里,它所指的是唐代以來居住在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部分地區)一帶的回紇,13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以及波斯、阿拉伯,不斷被簽發或自動遷徙我國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分在我國各地。他們被叫做「回回」,成為當時「色目」中的主要部分,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遼陽是回族遷至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元代初年隨同蒙古軍進駐遼陽。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回回族阿吉刺任遼陽平章政事。元惠宗至政二年(1341年)回回族乃蠻台任遼陽行省左丞相。元代還有回回族阿散、迭失威爾、亦烈赤等在遼陽任高級將官。明代遼陽回回族住在遼陽小南門外,並建有清真寺。清世祖八年(1651年)移入城內西南角(現清真小區)。

  朝鮮族

  遼陽市朝鮮族居住較為集中,1990年,第四次全國口普查中有6024。其中太子河區1641;白塔區1413;燈塔市857;遼陽縣823;文聖區731;宏偉區385;弓長嶺174,大多聚居在太子河區東光、光輝、朝光、燈塔市新光,遼陽縣紅光、朝陽。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現有40個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寫時把同一音節的音素迭成字塊,構成方塊文字。有市朝鮮族中學、朝光、光輝、紅光、東光、新光、朝陽小學,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教材授課。

  從十七世紀末開始,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由於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與壓迫,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到大饑荒,他們大批遷入我國延邊等地定居。1901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朝鮮,不堪日本侵略軍殘酷統治和壓迫的朝鮮民,更是大批地遷入我國東北各地。他們剛剛遷來的時候,處境十分困難,但在漢、滿等族民的幫助下,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墾拓荒地,逐淅建立了家園,成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解放前,遼陽地區的朝鮮族只有15戶,57口,分布在燈塔市鏵子鎮礬盛、小屯鎮、安平鎮、市內。他們利用低洼地、工業廢水種水稻,克服為和大自然帶來的困難,頑強拼搏,使水稻在遼陽生長起來。建國後,1953年始先後從蓋州、瀋陽、鞍山、新賓等地大批遷入遼陽境內落戶。和漢族民一起在黨和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大量澇窪荒地改為水田,指導種植,推廣技術,使遼陽農業糧食豐產,成為稻米之鄉。

  蒙古族

  祖國大家庭中一個歷史悠久、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13世紀中葉,在遼陽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口普查,全市現有蒙古族口2331,其中燈塔市952,遼陽縣383,白塔區362,宏偉區310,太子河區195,文聖區166,弓長嶺區63。燈塔市、遼陽縣蒙古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市區以工為主,也有一些幹部、醫生、知識分子。

  「蒙古」最早見於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文,後來又有「蒙骨」「萌骨子」「盲骨子」「萌古」等許多音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寫始於元代文獻。「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是蒙古部的歷史搖籃。公元七世紀,蒙古部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十一世紀,他們結成以塔塔兒為首的聯盟,強大一時。因此,塔塔兒或韃靼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後來西方通常就將蒙古泛稱為韃靼。十二世紀,它已散布至今鄂嫩河、克魯倫、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十三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以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一個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的名稱。

  遼陽蒙古族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鐵木真十年(1215年)招降低耶律留哥,一些蒙古官兵進入遼陽,至元六年(1269年)遼陽為元代東京總管府,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遼陽行中書省。直轄7路1府,12屬州,10屬縣。此時一些蒙古至遼陽落戶;二是後金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率軍攻佔遼陽,八旗蒙古官兵也隨之進入遼陽,以及康熙三十年(1692年)征蒙古兵戌遼陽在遼陽安家,三是建國後由於工作調動等關係一些蒙古族調轉至遼陽生活。

  錫伯族

  是一個歷史悠久勤勞的民族,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口普查,遼陽有錫伯族1823。其中燈塔市1199;遼陽縣151;白塔區128;文聖區107;宏偉區105;太子河區97;弓長嶺區39。遼陽市為進一步落實民族政策,燈塔市大河南鄉全家,張檯子鎮大山等地又有500多恢復錫伯族籍。

  遼陽錫伯族大體來源於三部分:一是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隨努爾哈赤攻佔遼陽來遼落戶,這些一部分調征中原,清順治八年(1651年)又撥回遼陽,有的是他們的後代;二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康熙四十年(1701年)先後遷入392名兵丁(其中69名兵丁、414名家屬於1764年調往新疆伊犁戌邊)。1991年遼陽錫伯族關文至新疆續上遼陽籍家譜;三是由於工作原因遷居或調往遼陽落戶。

推薦閱讀:

中國人口紅利拐點效應被誇大
國家是否應當對不生少生者徵收高額賦稅以提升生育率?
如何判斷人口紅利是不是已經消失?
中國人口已經如此巨大為什麼還要放開二胎政策?
80後剩女真人口述:我的青春都給了老闆|剩女|閨蜜

TAG:民族 | 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