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父親不能缺位

根據《今日美國》的民意調查,71%的美國人認為做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角色,同時,有64%的美國人認為做母親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角色。80%的美國人認為孩子成長在一個有父母親的家庭非常重要。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父親能夠認識到自己在育兒中的重要角色,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近日,《上海市中小學生分學段家庭教育指導研究》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家庭中承擔家庭教育主要職責的母親佔62.4%,而父親僅佔30.6%,在平常負責與學校聯繫的角色中,父親僅佔27.1%。心理諮詢師非比講述了一個少年在成長營中的故事。訓練營里的一個小男孩,有一天,他拿來一個新買的筆盒,筆盒是藍色的,圖案卻是公主。一般藍色被多數人認為是「男孩色」,不過這個藍色鉛筆盒的公主圖案,又顯示了女性化的特點。這是因為筆盒是媽媽買的,儘管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男性,但依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去角色化。這個男孩的爸爸長期在外工作,媽媽一個人既要工作又要承擔家庭責任、照顧孩子。爸爸的「甩手」,造成媽媽同時要肩負著「媽媽」和「爸爸」的角色,而勞碌辛苦的媽媽在生活中並沒有受到爸爸的影響,意識不到「男性是什麼」,導致心裡雖然知道該買個「男孩色」的筆盒,潛意識卻忍不住選了自己傾向的女性化圖案,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審美放進孩子的教育。現實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父親認為照顧孩子是母親的事,借口忙於事業,極少陪伴孩子——這也是中國長久以來的傳統育兒觀念所致。育兒路上,父親在哪裡?育兒不只是母親的事新浪育兒頻道的一項調查顯示,94.4%的媽媽認為,孩子3歲前爸爸的陪伴很重要。55.6%的夫妻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在育兒道路上,媽媽天然地想要投入更多精力,甚至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孩子的到來,是人生的一次重生與改變。新世紀的媽媽們,大多有著自己獨立的事業,充實的交際圈,在她們看來,育兒已經不再是女人特有的責任,爸爸的參與顯得愈發重要。然而對於工作壓力很大的爸爸們來說,媽媽們的要求有時候顯得「太多了」。「每天都很辛苦工作,但是回到家,妻子還要嘮叨一些孩子的瑣事,對孩子各種無謂的擔憂。」一位新爸爸抱怨地說道。「父親參與促進中心」(Promotion Centerfor FatherInvolvement,簡稱PCFI)是致力於提高中國家庭父親參與質量的非營利性機構。該中心總幹事溫志剛認為,鼓勵父親參與家庭教育,應從媽媽的支持入手。他對大約300個家庭進行了調研,發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每個家庭的媽媽幾乎都對爸爸存在或多或少的抱怨、不滿、分歧和期待。我也認識一些事業很成功,育兒也做得非常好的爸爸,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和妻子的溝通非常好,家庭關係非常和諧。父親參與不是爸爸一個人的事,而是夫妻雙方都需要改變的事。在中國,從有利於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從媽媽入手,鼓勵媽媽先做一些改變還是比較現實可行的。」「爸爸參與親子互動,對於一些人來講是建立新的行為模式,需要學習、實踐和磨合。這時,媽媽要盡量協助爸爸參與,如幫助爸爸表達出他沒有表達的情感,提醒他注意孩子的情感變化,給予孩子支持等。媽媽就像一座橋樑,逐步把丈夫引領進孩子的生活中來,連接起父子(女)愛的紐帶,一起建立健康的親子互動。」非比說。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介紹,一些研究者認為,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情感障礙,他們大多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甚至成人以後,會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學者們把兒童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征」。在歐洲,一些國家在政策上給予父親享受3年不帶薪育兒期來支持父子(女)互動。德國工業在世界領先,但父親們只從早七點半至下午四五點鐘工作,大部分人不是與朋友同事聚會,而是回到家中同妻小一起度過這些溫馨和睦的時光,親密的家庭關係可見一斑。在以色列,夫婦都參加工作的佔95%,男性在家中做家務或照看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日常風景。並且每周的休息日,以色列父親都會和孩子單獨談心,這已經成為一種習俗。瑞典政府更將「對男性進行家長角色訓練」作為研究熱點。瑞典的父親們13個月的親子假是全世界最多的。他們喜歡自己帶孩子,不主張找幫手,在家時會做很多家務,從換尿布到洗澡洗衣服,樣樣都能幹。既帶孩子又幹家務,還不影響自己的嗜好,可謂「全能爸爸」。「在非比菁菁少年成長營中,父親介入多的男孩表現出男子氣,勇敢堅韌;而媽媽帶得多的男孩卻表現得有女性化傾向,喜歡女孩特徵用品,如蝴蝶結……女孩在與爸爸接觸的過程中了解男人,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由此建立未來與男性相處的行為模式。」非比介紹道,「一旦父親角色缺位,母親的影響就會被放大,孩子也就由此失去了學習感受男性豁達、樂觀、勇敢、堅毅等品質的機會,更沒有機會練習與男性接觸,甚至影響到未來婚姻家庭的和諧美滿。」讓更多父親參與進來儘管父教相對缺乏,然而我們卻欣喜地發現,爸爸們在育兒道路上顯然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東子——《好爸爸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發現,父親參與親子教育講座的比例在緩慢提升。這些主動學習育兒知識,積极參与親子活動的父親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閱歷豐富,在親子教育問題上,他們往往比妻子更能理性分析,合理對待。王人平——新浪育兒名博,作為一名「榜樣父親」,他擅長內省。他認為育兒即育己,孩子是成人的鏡子,「用心教養自己的孩子,也是給了自己一次重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機會,陪孩子長大的過程,本身就是父母自身成長的過程。」PCFI聯合社會力量促進家庭及社會環境對父親參與的支持,倡導父親們積极參与育兒過程,提升父親參與力,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曾經,溫志剛也是一位「甩手」老爸。2008年,創業遇到瓶頸期。家裡請的保姆要走了,妻子上班,需要有個人做飯接送孩子。「正巧都趕上了,那我就試試唄。」就這樣,溫志剛成了一位全職奶爸。事情遠沒有想像的那樣簡單,帶孩子也不是管好吃穿玩就夠了,剛開始與女兒獨處時,溫志剛發現,女兒對自己精心設計的遊戲根本不感興趣。沒有互動,時間過得簡直慢極了。於是溫志剛開始讀書查資料,在學習過程中,他也認識了一些跟他一樣全職在家的奶爸們。隨著跟女兒之間關係的改善,溫志剛漸漸摸到了一些育兒的門道。同時,他也覺得,父親的參與太重要了,於是,他萌發了成立一個促進中國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公益組織,希望能夠推動更多父親參與進來,改善更多家庭的父教現狀。「我們希望通過好爸爸家庭計劃的推廣實施,幫助媽媽們給予對父親參與的支持,鼓勵爸爸們參加有積極體驗的育兒實踐(如親子閱讀、活動遊戲、社會實踐等),啟發爸爸們觀念上的改變(如意識到父親參與的作用與深遠影響、父親參與的時機與不同角色、父親參與的質量與影響因素等),引發爸爸們做到行為上的改善(如注重夫妻關係、改善親子關係、完善自我行為、修正育兒方法、調整育兒內容等),實現爸爸們參與質量的提高。」溫志剛說,「我們尤其希望幫助那些忙碌的爸爸們做到內外一致地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努力和孩子建立起良師益友型的親子關係;雖然陪伴時間少但全身心投入;雖然參與時間少但注重發揮父親的關鍵性作用;雖然育兒時間少但注重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如果不能增加參與時間,那就提高參與質量吧!」這是PCFI目前倡導的理念。「第一次當選總統時,奧巴馬說競選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幾天前聽米歇爾演說,她談到做總統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兒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兒出謀劃策。想想身邊那些天天嚷著沒時間陪孩子的父親,比奧巴馬忙很多嗎?」王人平的一條微博引發了眾多討論。忙不是理由。「不管這位父親多忙,他應該學會對孩子表達愛。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褒獎,父親做起來很容易,但對孩子來說卻能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注。」孫雲曉說。「如果父親們實在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至少應該學會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去獲得育兒的積極體驗。」溫志剛建議。沒有參與,就沒有教育。不管方式如何,爸爸們,請先參與進來,牽起孩子的手,告訴他(她):「我愛你」。(本報記者宋鴿 感謝心理諮詢師非比對本文的支持)
推薦閱讀:

英國青少年不再熱衷黑幫,更想成為黑客
2018年教師資格面試試講導入法——活動導入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國際幼兒園加盟,如何選擇加盟品牌?
蒙氏教育+水果沙拉,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TAG:教育 | 孩子 | 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