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有多少魁星樓嗎?
魁星樓,也稱為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整個彷彿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硃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佔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 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中國歷史上的魁星,是指道教中的唐朝時陝西西安戶縣石井鎮鍾馗故里歡樂穀人「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據說鍾馗是主管人們科考命運的文曲星,所以自古文人們都拜請鍾馗,人們說:「拜請鍾馗,中榜得魁!鍾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人們紛紛到鍾馗故里拜請鍾馗、並在全國各地建有魁星樓,將鍾馗的像供奉其中,以便於人們就近祭拜。
1、民權魁星樓
民權魁星樓位於河南省民權縣龍塘寨東南角,佔地約10畝。魁星在中國神話中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樓則是為祭祀魁星所建。
龍塘魁星樓建於明中葉,院內建有八角六楞亭一個。亭柱為六根,每根柱上都繪有盤龍。亭頂為金色琉璃筒式瓦。木質結構,凜椽外露,椽頭繪有花鳥蟲魚圖案,絢麗美觀。後邊為正殿樓三間,殿內塑有魁星神象,右手執筆,左手持書卷,象在欽點鰲頭。殿的兩邊均有配房。
2、阜陽魁星樓
阜陽魁星樓位於安徽省阜陽市老城東南城牆交結處,又稱拐角樓。據傳晴日登樓可望霍山,故舊縣誌又稱「望霍樓」,俗稱「三篷塔」。原為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所建敵樓。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鳳,六角制銅製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制鈴)。鳳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有瑞應,故頂飾具有傳統文化特色。
3、雲和魁星樓
雲和魁星樓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緊水灘鎮梓坊村。初建年代無考,據傳系清道光三年建。樓閣主要以木質為材料建成,樑柱上雕有人物、花卉等圖案,十分精巧。樓閣旁有一塊石碑,上刻有「魁星樓」三字。
舊時魁星樓可登樓觀賞,造形別緻,現已失原有氣勢,魁星樓建於雲和湖半島上,三面環水,背靠村莊,海拔200米,距水面20米,前100米處有一小島,周圍湖面開闊,水質清純,四周山林茂密,村莊掩映在茂林花果之中。魁星樓為雲和湖省級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之一,九九年被雲和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雙城魁星樓
雙城魁星樓始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坐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鎮內,後因年久失修,於1957年拆除。魁星樓得建於雙城,因這裡是滿族人定居和金代興邦之地,滿清統治者稱雙城堡為滿族的「隆興之地」滿州故里。魁星乃二十八星宿之一, 專司點文武狀元之職。1892年雙城籍人清內閣中書張邦彥聯絡邑紳關毓謙、張俊生、張選生、張鼐銘等,稟請通判孫逢源在轉詳上峰批准捐資葺修大成殿的同時,建魁星樓,以增輝文運,繁榮這一地區的文化,當權者順應提議,這是興建魁星樓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魁星樓屬易地重建,重建歷時三年整,於1993年農曆重陽節竣工。高度為全國同類建築之首。建築標準為國家一級建築,雙城堡魁星樓姿態雄偉、造型新穎、結構精巧、工藝高超、代表了十八世紀雙城人民超群的創舉和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古典建築特點。
5、廣水魁星樓
廣水魁星樓,是湖北省廣水市唯一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建築。它位於應山城區理學街,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後被定為隨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縣誌》載,魁星樓是1377年(明洪武十年)在元代舊址上重修而成,居城中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楊漣率先捐資倡修,最後為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重修。
1995年遷建楚北名樓,按魁星樓原貌移建於印台山北端,成為遊覽景點之一。 廣水是「全國民間書法藝術之鄉」、「中國楹聯之鄉」,又在創建「中華詩詞之鄉」。這正給魁星樓更多文化氣息。
6、遼源魁星樓
遼源魁星樓位於吉林省遼源市龍首山南麓、東遼河畔福壽宮內,氣勢雄偉宏大,風格獨特壯觀,為中國玄門(道教)塔樓之最,是遼源市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清光緒34年的遼源魁星樓,記錄著遼源的歷史淵源並蘊含著豐富的關東特色文化,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毀於戰亂。魁星樓下面一二層是遼源市博物館,上面七層為宗教活動場所。從東、南、西三個方向進入遼源,遠遠就能望見高高矗立在龍山之巔的魁星樓直插雲霄,景象蔚為壯觀,不但成為遼源的一道美景,也給遼源賦予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魁星樓2002年重建,為塔樓式建築,其建築規模居古今塔樓式建築之首,亞洲之最,堪稱玄門第一塔。塔樓共分九層,為天地至陽之數,順應吉祥數相。塔樓高69米,塔基直徑40米,塔身直徑24米,整體建築合道教太極、兩儀、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之設計規範,合於天地十方自然之數。塔內供奉太上老君、玉皇、魁星、財神、慈航等道教諸多神像。塔樓為遼代建築風格,又集清式旋子彩繪和名家繪畫為一體,外圍漢白玉欄杆,柱色朱紅,整體建築氣勢宏大、雄偉、壯觀。集宗教、文化、藝術、旅遊觀光為一體。構成了東北一道新的景觀,成為了十方信眾朝山進香的聖地。
7、承德魁星樓
熱河承德魁星樓始建於1828年(清朝道光8年),位於河北承德,由當時任承德知府海忠,為佑一方文化昌盛而建,是全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1998年恢復為承德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定期舉辦大型道場和廟會,方圓千里的百姓和學子爭相朝拜,魁星樓蔭佑四方,香火鼎盛。現成為承德市唯一一處夜間開放的旅遊景點。
魁星樓主要觀賞景點分布在廣場苑區、宮殿區、園林綠化區等三個區內:有龍門、中斗宮、七十二福地、榮仕樂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樓、承天台、聰明泉、環山棧道等。其中榮仕樂真殿為東西配殿,分別供奉「壽、喜、樂、合」和「福、祿、財、安」八尊神像,彩繪形象,雕制精美,別具一格。弘文殿為景內一組重要建築,殿內選錄了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名人68位,選其一生中精華一點,以圖像及簡要成就刻於碑上,碑刻上方還有仿紅木大型情景木雕畫,記錄中國古代「懸樑苦讀」、「鑿壁借光」等刻苦讀書的典範11例。殿內還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塊。整組雕刻構成一幅啟迪後人,激發進取,光彩照人的歷史畫卷。
8、瀋陽魁星樓
瀋陽魁星樓位於瀋陽古城外的東南角,大東區萬泉河的北岸,是一座特殊的古剎。始建於1628年(後金天聰二年),後經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1861年(咸豐十一年)、1882年(光緒八年)三次重修,樓閣殿堂規模宏偉壯觀。當時魁星樓高峙城東,夕照晚霞,一望千里,「星閣晴霞」是瀋陽八景之一。在其東南側有高約20餘米的魁星樓,為三層歇山式。內供檀香木雕刻的魁星像,其頭部如怪異的鬼形,一足向後翹起像魁字的大彎鉤,一足獨立似獨佔鰲頭之狀,右手高舉硃筆,左手端一方硯。這是按照「魁星點狀元」之說,臆造出這一魁星踢斗的形象。
9、南充魁星樓
南充魁星樓又名「奎光閣」位於南充市果山公園。南充奎閣系清嘉慶十一年南充知縣王衍慶倡建的一座磚、石、木結構的八方、三層、通高27米的樓閣。閣基為須彌座,高2米,邊長4.7米,直徑11米。第一層高5.6米,正中供魁星像。大門面西南方,門上有楹聯「百尺玉樓高望果州甲第,一隻彩筆大書嘉水文章」,橫批「文明主宰」,意為「魁星點斗」。第二層高4.4米,供俸有神像。第三層高8米,為鐘樓,曾每日早、中、晚三次擊鐘報時。原鐘已毀,現存大銅鐘為民國十七年補鑄。每層樓閣轉角處系有銅鈴,共24個,微風吹動,丁當之聲,悠揚悅耳。閣頂為寶珠頂,高1米。奎閣宏偉壯麗,氣勢不凡,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10、遼陽魁星樓
遼陽魁星樓位於遼陽城東南隅城牆角上,通高40米,分上下兩層。因城起基,往上又起石台三層,周邊圍以石欄,上建八角層樓。由南面上行石階16級,兩旁建鐵欄護持。下層置4門,正中立《重修魁星樓碑記》1甬。碑高2米,寬3米,南向。東北角設有木梯,聯步上升乃入。上層口門置木蓋,登臨者人則開啟,出則關閉。上層中設魁星像,木質紫紅色,高3米。單足立鰲頂上,名為獨佔鰲頭。像可旋轉,左手執印,右手高撐握筆,名為點狀元。8根朱漆木柱支撐梁枋飛椽,上掛清末民初文人題聯。樓窗用玻璃裝成,外罩細鐵絲網。室內沿窗下安一周環形木凳,憑欄四望,遼陽遠山近水、城內風光盡收眼底。
魁星樓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遼陽城時所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同治末年重修。1900年,遭到沙俄的破壞,木像楹聯盡被殘毀。1924年補修,建國前毀於戰火中,只有底基遺迹尚存。
11、吉林魁星樓
乾隆七年(1742)吉林文廟建成,位於古城的東南角,也就是現在的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附近。吉林市魁星樓始建於乾隆三十年(1765),是吉林文廟的附屬建築。乾隆五十五年(1790)火燒船廠,整個吉林陷入一片火海濃煙之中。文廟在這場浩劫中也未能倖免,只剩下一個魁星樓。
魁星樓建成後於咸豐八年(1859)第一次補修;同治十三年(1874)再次翻修,光緒二十六年(1900)吉林市義和團以此為壇場練拳。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俄軍在此駐軍。光緒三十三年(1906)日本人在此建立吉林日本領事館。解放後魁星樓房地產歸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於1964年拆除。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在魁星樓原址上立碑,上題「文光射斗」四字,以此紀念魁星樓。
12、靖江魁星樓
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外形很巍峨,共有3層,始建於1799年(清嘉慶四年),它又叫巽閣。「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風,亦指東南方。魁星閣正建在老縣城的東南角上。當時建造的目的一是興文運,二是鎮風水。
清顧炎武《日知錄》中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把之。」靖江魁星閣的建而復拆,拆而復建,也許正是受追求文化內驅力的影響吧。
13、興城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興城古城東南角台上,樓兩層,八面八角,建築精良,內有魁星像一尊,頭部像鬼,青臉紅髮,一腳向後翹起,一手捧斗,一手執筆,猶如用筆點中應試人的姓名,就是古書中說的「魁星點狀元」。今天的魁星樓融合了現代的聲光技術,賦予了魁星傳說中生動的形象。遊人只要按動按鈕,「魁星」就會上下舞動手中的神筆,讓遊客體會到時「魁星點狀元」傳說的真諦。魁星又名魁神,傳說他主宰誰能考中狀元。興城古城魁星樓因其地理位置被譽為「關外第一魁星樓」。
14、高台魁星樓
位於羅城鄉紅山村。始建於清末,公元1679年毀於地震,1765年重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角墩為夯土台,高6.6米,樓高9.6米,為三枋、三檐、攢尖頂亭式建築。樓閣內有魁星爺的提斗肖像。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組成勺子的四顆星,因為排列的形狀象「斗」又稱斗魁;一般也把北斗七星中勺頭第一顆星叫魁星。道教中有
魁星之神,主宰文運或文章興衰,形象是披著頭髮,赤著腳,右手提一隻斗。民間為了祝願學子們學習努力,文運亨通,金榜題名,常建魁星閣或魁星樓崇祭之。
15、平遙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平遙城牆東南角,創修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璣」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總稱。因為這四顆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來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世多稱魁星為主宰文運的神,並建魁星以奉祀。魁星樓樓身通高24米,上下雙層,底層磚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設磚台階盤曲 而上,頂層建八角攢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層頂滿布琉璃瓦,色澤亮麗, 光彩奪目,是城牆頂的又一道風景線。
16、海城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園內,原為「臨溟八景」之一,始建於1778年(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重修於1923年(民國十二年),毀於文革之初,重建於1999年。
老魁星樓為二層六角,後改為八角三層。青轉碧瓦,非檐斗拱,龍頭吞脊走獸排列其上,一為「走投無路」,二為「跟腚扒倒」,三為「幫虎吃食」,四為「東張西望」,五為「坐地分贓」。翹起的檐頭上掛驚鳥鈴。風過,叮咚作響,別具丰韻。樓內為木質的「魁星」神像。綠臉金睛,舉手翹足,形態可怕。身上刻有八字:克已復禮,正新修身。一手提斗,另一手執筆,似在點狀元。
17煙台魁星樓
魁星樓始建於清乾隆7年(1742年),系奇山所城裡劉姓人所建。魁星樓建在海拔111米的祈雨頂上,樓高11米,為磚木結構的六角三層塔式建築。二層周邊比全封閉的底層縮進0.5米,可供人行走,二層東北側有一半圓形門可進入樓內,二、三層均為六角形挑檐青瓦屋面。1966年被拆毀。
18、汪溪魁星樓
博山城北約十公里處,有一村名曰汪溪。村東不遠,有座山,因其形狀似一卧龍盤卧在孝婦河和范陽河之間,當地人稱蟠龍山。其峰正中,有一古建築,即為魁星樓,魁星樓座東朝西,與瑚山翹然而峙。實為地靈人傑之處,故古人將魁星樓建於此地。
據考證魁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原樓於文革期間遭破壞。為了恢復這一古迹,村人籌資於2002年3月依原樣式在舊址上重建,使這一遠近聞名的古建築重放異彩。閣樓迎面是一小門,上書「魁星樓」,左右有楹聯。閣內塑有一神像,左手捧斗,右手執筆,此為傳說中的魁星神君,系主管文武狀元之神,故倍受歷代文人的崇拜。
19、沅江魁星樓
魁星樓,俗稱「八角亭」。位於沅江市區的東北角。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樓高15米,為三層三檐六方,尖頂樓閣式建築,建造美觀,既具有南方古建築的清秀風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築的莊重氣質。每層飛檐翼角高翹,角首均置琉璃飾品,底下層為龍,中層為鳳,上層為魚,造型生動美觀;三層檐面的十八條屋脊,都在琉璃花架上飾花草;樓閣尖項為三個球狀琉璃寶葫蘆。遠遠望去,金光閃閃,十分壯觀。這裡歷來是遊人觀賞南洞庭湖勝景的佳地。「浩渺江空接翠微,高樓遠眺思依依」。置身此樓,清代詩人的「浩渺」之感,「依依」之情,就會躍然再現。
20、賈罕魁星樓
襄汾縣賈罕魁星樓位於村古城堡東南方向澗河南岸高三丈之餘的崖頭之上。共五層,高約十五米。磚、石構築。,此樓始建於清代早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2007年重修,新落成的魁星樓為磚混結構,就原址而築。高二十點二七米,拔地擎天,巍然聳立,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五層供奉一尊栩栩如生,高一點五三米的石雕「主文運點狀元」之魁星神,取「獨點鰲頭」欲點明榜首之一瞬。樓頂置高二點五五米的鋼筋混凝土現澆頂蓋,琉璃瓦頂,六角斗拱飛檐,端系風鈴。整體建築流光溢彩,氣度恢宏。
21、戶縣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周戶交界處鷹嘴峰上。若行走於環山旅遊路,其因地勢較高,清晰可見。相傳,魁星為執掌讀書人命運以及文壇盛衰的神明,「仰觀魁星而得高科,夢魁星之降而奪錦標」,世人多相信魁星可帶來好運,能使莘莘學子金榜題名,故虔誠膜拜。從戶縣蔣村鎮西嶺或周至千戶村皆可登臨魁星樓。
上得魁星樓,北望,八百里秦川收於眼底,環山旅遊路若絲帶飄舞;南去,小路蜿蜒步入崇山峻岭,可達25里外之觀音山。
22、清澗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清澗縣城南郊石台寺西,相傳為北宋名僧王嵩寓所,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增建觀音洞,清代建築第三層魁星廟,樓為磚石結構,每層四壁有一門洞,全高20米,其中底層高8米,成為縣城的標誌性建築。魁星樓休閑廣場以魁星樓主建築命名,位於濱河路東南側石台寺村,地處濱河路與清澗大橋交匯處,與210國道隔河相望,屬清澗城南人口密集地帶。魁星樓被譽為清澗「十景」之一。
23、金門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金門首善之區金城鎮東門和南門交接處,又名「奎閣」,是個正六角形的兩層閣樓,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 年),由鄉紳例貢生林斐章捐銀100元興建,為學子祈求考運的場所。金門縣在明、清兩代文風鼎盛,出了進士31人、舉人112人,更讓地方鄉親津津樂道的是,「開台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士」蔡廷蘭均是祖籍金門,凸顯「魁星樓」的意義不凡。
24、東蘭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東蘭縣城西南部28公里的武篆鎮府內,是座木石結構的4層六角塔,底寬7米、高17.5米,三層飛檐,內分四層;樓身外面刻畫花鳥魚鳳,樓頂角脊雕置六具蛟龍,凌空張嘴抖須,樓門朝北,匾勒「魁星樓」三字。1923年至1930年間,該樓曾作為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指揮部和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區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鄧小平和軍長張雲逸就在樓上辦公和住宿。紅七軍主力北上後,桂系軍閥重兵鎮壓右江革命,下令將魁星樓上的尖項拆掉,改為平項,紅色樓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級拔款重修魁星樓,樓頂加高,增加了第四層,使魁星樓顯得更加雄偉莊嚴。1963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魁星樓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再次拔款維修,恢復土地革命時期的原貌,1978年對遊客開放,1995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5、金鄉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山東省南緣,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始建魁星樓,上層供奉魁星神像,下層明窗四敞,為遊人休息,樓前架凌雲橋於壽河之上,和陸岸相連。康熙壬辰(1705年),魁星樓傾圮,凌雲橋木朽爛,知縣沈淵首先捐俸倡導,募捐者濟濟,魁星樓得以修復一新,並重建凌雲橋;以石為墩,上架大木為梁,鋪以厚板,共三孔。
此後百餘年間,風剝雨蝕,成亂頻仍,年久失修,後經「文革」人為破壞,魁星樓牆毀頂榻,門爛窗壞,橋落石沒。1983年金鄉縣政府撥款將魁星樓橋修葺一新,雄踞水中,再現當年風姿。
26、榆樹魁星樓
榆樹魁星樓原址榆樹縣城東南角城壕內側,始建於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由太平川(現黑林鎮太平村)官紳于凌辰倡議紳商捐款修築。因年久失修,魁星樓於公元1964年拆除。榆樹魁星樓恢復重建工程,於公元2003年7月8日正式動工,11月12日竣工。新魁星樓地址選在榆樹市新公園院內,基本上保持了歷史上魁星樓的原貌,但比原魁星樓更高更大,吉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長影集團董事長趙國光題寫了《魁星樓記》,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徐邦家題寫了「魁星樓」匾額。
27、高郵魁星樓
魁星樓座落於高郵宋城東南角之上,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三級,樓閣建築。1984年,當時縣人民政府撥款修葺一新,並按照清代畫樣,恢復第一層重檐迴廊,遊人可沿梯拾級登高遠眺。
魁星樓位於一個小山坡上,介於凈土寺塔和鎮國寺塔之間,幾乎成一條直線,成了連接雙塔的紐帶。90年代,政府對魁樓進行維修,使其成為遊人很好的休閑場所。魁樓為高郵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8、閬中魁星樓
閬中魁星樓,又名「奎星樓」,位於錦屏山東側黃花山,有配襯古城風水的魁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1808年(嘉慶十三年)拆遷城中建中天樓。1888年(光緒十四年),在其遺址上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拆毀。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層琉璃瓦高樓,並配置四合院落,雄偉壯麗。登臨環望,雲山四合,腳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盡在眼帘。為號稱「天下第一江山」的國家AAAA級風景區——閬中的重要景點之一。
29、石書院魁星樓
馬公文石書院魁星樓澎湖孔子廟位於馬公鎮東郊,前身是創建於乾隆31(1766)年的文石書院,日治時期,地方士紳為了保護書院,利用日本人崇孔之風,向日軍聲稱為孔廟並改祀孔子至今。文石書院創建時,就在頭門三間的中架上祀有魁星樓,道光9(1829)年改建魁星樓於書院巽方〈東南〉,以取文明之象。
至於「登瀛樓」之名可能始於清光緒元(1875)年重修後,山長〈書院之長〉施盤「登瀛樓落成記」一文。孔廟於民國52(1963)年、90(2001)年兩次重修後,已被徹底改變面貌,登瀛樓則僥倖被保留原貌迄今。魁星樓於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30、孝義魁星樓
魁星樓也稱奎星樓,位於蘇家莊村東、西北二環路邊,始建於清代,2005年被評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魁星樓高20米,磚構四層,四層均為室,一、二層均為長方形窯室,三層為六邊形磚室,疊澀出檐,四層為木製建築六角攢尖頂式,起脊翹角,六角飾銅製響鈴。傳說中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其塑像右手高舉一支斗筆,左腳蹺起,據說那斗筆點到誰的頭上,誰就能中狀元,這不僅令讀書人對其頂禮膜拜,連平民百姓也向其焚香叩求,以祈禱本地文人輩出,文風昌盛。魁星樓東側有樂樓,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卷珊簡瓦頂。
31、梓潼魁星樓
梓潼縣魁星樓位於梓潼縣七曲山大廟正門前,它是清代建築,一共有三層,由48根通天大木柱托起,通高33.15米,約合百尺,因此呢又叫它「百尺樓」。它氣勢恢宏,可與黃鶴樓媲美,被譽為「西蜀名樓」。七曲山大廟是文昌帝君的發祥地,因此樓正中掛有「帝鄉」匾額,向天下昭示這裡是文昌祖庭。「帝鄉」二字是當時綿州知梓潼事王用綬於乾隆元年手書的。匾額之下就是大廟的皋門,皋門是古代天子的廊門。
32、南寧魁星樓
有著悠久歲月的揚美古鎮魁星樓,體現出了南寧的歷史文化特色,是南寧保存較好的文化遺產珍藏,1996年被列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座集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於一身的道觀建築,宏偉壯觀、古樸典雅、古今兼得,令人神往。
33、揚美魁星樓
魁星樓該樓坐落在揚美古鎮東北面,始建於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重建,已有300年歷史。揚美小學內,魁星樓矗然而立,令人注目。
魁星樓為重檐歇山頂閣樓結構,青磚、藍瓦、紅檐。整座樓呈方形,頗像帝王之玉璽,故人稱「帝印」。揚美古鎮先人重教尚文,且經濟較為發達,集資興建了魁星樓。因為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生日,每年逢其誕日都舉行「文昌會」進行祭祀活動,風氣甚盛。
辛亥革命前夕,廣西會黨首領、孫中山先生的密切追隨者、國民黨元老之一黃興,王和順及黃明堂等以遊覽觀光作掩護,避開官府耳目,在魁星樓開會部署鎮南關起義及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裝鬥爭。魁星樓又成為今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34、重慶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始於文運之風吹進江州的清雍正三年,在夫子池附近的文廟旁。1953年魁星樓被拆除。90年代仿古商業建築魁星樓及廣場。
35、江津魁星樓
魁星樓:又名奎閣,在原縣人民政府招待所內(原為文廟)。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閣坐北朝南,樓通高17,49米,平面呈六角形灰頂,琉璃瓦蓋,石木結構,一底三層,層層飛檐,各層有梯通達,均開窗以木條飾幾何形圖案,頂層有藻井。室內壁布滿圖案,人物花鳥俱備;第三層有奎星塑像。瓦當呈圓形,上鑄有龍形圖案。樓身採用自地面到頂的通柱建築,六根石柱屹立,甚為壯觀。
推薦閱讀:
※社保卡就是醫保卡?不,裡面藏著一個'小金庫'!不知道你就虧大了
※12星座2013年4月最全運勢分析大揭秘,早看早知道!
※2015居家風水早知道 房門對大門有什麼講究
※鳳凰知道:《決定》怎麼決定媳婦的肚皮?
※知道這些小技巧,你也是攝影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