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自殺的人救不下來
大清朝掛掉的那年,歲在辛亥。這年,是攝政王載灃當家的第三個年頭。載灃是根正苗紅的滿N代,道光皇帝的孫子,前一任皇帝載湉的弟弟,他的親娘,又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做攝政王那年,25歲,一個上上個世紀標準的80後。在我們這個重資歷,論年齒的國度,還是個標準的乳臭小兒。一輩子只干過一件大事,就是給1903年的經濟特科考試做監考。一輩子只出過一次國,是庚子之後去德國,為義和團殺死德國公使行賠罪之禮。前一件事情,載灃收穫了一些漢人士大夫的白眼,滿場的考生沒有人把這個不滿20歲的孩子當回事,在中和殿上,他說不讓吸煙,大家照吸不誤,他一點轍兒都沒有。後一次經歷,載灃卻獲益匪淺。不管怎麼說,他也是近枝皇族貴胄,德國的皇室對他的到來,禮貌有加,讓他參觀了皇家近衛軍。據說接待他的德國皇族告訴他,皇族一定要抓權,尤其要把軍權抓在皇族親貴手裡。顯然,這就是威廉二世趕走俾斯麥之後,德國皇室躊躇滿志的那副德行。大權獨攬,自以為得意,居然對中國皇室傳授經驗。殊不知,在趕走俾斯麥之後,自己這邊,德國的百年基業,已經開始變糟了。
除了這樣的閱歷之外,載灃哪怕外放做一任知縣,都沒幹過。但是,當家作主之後,這孩子發現,天下本是滿人的,但滿人權力卻相當有限,處處受制於漢人,而中央則處處受制於地方。於是,就著手開始收權。第一步,是把袁世凱趕走。因為袁世凱權力太大,雖說此時已經不掌兵權,但對北洋六鎮的影響力仍在。原本處心積慮的打算,臨到動手,卻非常草率。趕得匆忙,連借口都沒想好,但硬就是趕了。當時袁世凱是軍機大臣,負責外交事務。當年西方列強看不起中國,駐中國的使節,都是公使級的。這時候美國出來,要改變這個狀況,打算把駐華使節升格為大使級。袁世凱聞訊,非常高興。就在晉見攝政王的時候,把這事兒彙報了。沒成想,攝政王聽了之後,居然勃然大怒。袁世凱不知道這孩子為何發火,人家代理皇帝,又不能問,就被慶親王奕劻拉著退了下來。不久,攝政王一道旨意下來,先說了幾句面上的安慰的話,就把袁世凱的缺兒,都給開了,免去一切職務,說是袁世凱腳有病。其實袁世凱連腳氣都沒有,所謂的「足疾」,不過是臨時抓的一個借口,滿朝沒有人信的。袁世凱這樣重要的大臣,開掉他,連個像樣的借口都沒有,足見這孩子辦事的草率。袁世凱是開掉了,但自家的威信大損。
第二步,自己做海陸軍統帥,讓六弟載洵做了海軍的頭,七弟載濤做了軍諮使,即總參謀長,還兼禁衛軍的統領。三個少不經事的紈絝,就這樣成了大清全國軍隊的首領。至少從形式上,把大清的槍杆子,都抓在手裡了。此後,但凡重要崗位出缺兒,一定換上滿人。縱觀全國上下,重要的位置,從中央到地方,除了幾個聽話的漢臣之外,都是滿人的天下了。海軍重建,海軍大臣是薩鎮冰,蒙軍旗人,四艘重巡洋艦的艦長,都是滿人。著名的頤和園水師學堂畢業生,頂多能開開昆明湖小遊艇的寶貝兒,全不擔心海軍不服。第三步,收回各地的路礦權。各地辦鐵路,開礦的權利,原本是地方的,確切地說,是民營資本的。是各地紳商,從西方手裡爭回來的。但是,載灃借口各地辦得不好,要統一收回中央,由郵傳部統一借外債修建。實行第四步的時候,已經是辛亥年了。這年的四月,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沒有人響應,不旋踵就被下面的人給鎮壓了。這讓攝政王很欣慰,下個月,中國第一個責任內閣問世。責任內閣在西太后在的時候,死活都出不來,而攝政王載灃卻讓它問世了。說明載灃的抗壓能力太弱,在資政院一波又一波地彈劾軍機處的抗爭中,他感覺到需要有一個內閣擋在前面。但底線是,內閣必須是自己人完全控制。於是,責任內閣就出來一個在滿清盛期都沒有出現的奇景,13個閣員,9個旗人,其中7個是皇族,只給可憐的漢人留了4個位置。這種皇族內閣,實際上是載灃為了保住大清基業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由於傳統的緣故,行政權才是為人們所最為看重的,這樣的皇族內閣,恰好激起了立憲派的最大的反彈。責任內閣一出,全國人心解體。
不消說,這樣的舉措,讓這個國家那些還有心補天的人們很是憤憤,也很是著急。他們中的一個,名叫張謇。這個狀元實業家,在那個時代,還是江南士紳的首領,立憲運動的領袖,在全國士紳中,有很高的人望。張謇急,他的朋友也急。若干著急的大人物們,湯壽潛、沈曾植、趙鳳昌一干人,在張謇的領銜下,上書攝政王,要他改改。他們說,你這樣干,既不符合你們的祖制,也不合乎潮流,趕緊改弦易轍,按照咸同年間的故事,重用漢人,有學問的人,否則,全國將為之解體。
但是,滿N代的少爺們,是不怕嚇唬的。上書之後,沒有動靜,一點面子都沒給。張謇還不死心,親自進了北京,要當面勸諫。進最後的逆耳忠言,喚醒當家人的迷夢。還好,鑒於張謇的聲望,加上此公自打考上狀元,出京經商之後,一直都沒有到北京來過,攝政王和滿朝的親貴,對他還是相當的客氣,尊賢禮士的功夫都做得很足。張謇想見的人都見到了,該吃飯喝酒,都吃飯喝酒。張謇見攝政王,王爺馬上讓座,張謇滔滔不絕地說了好多,攝政王一個勁兒地點頭,其實什麼都沒聽進去。慶親王奕劻表現更好,門房也沒有要張謇的門包,自己親迎出來。張謇說的誠懇,奕劻聽的認真,動情之處,奕劻掩面大哭。此公畢竟經過些事兒,比乳臭未乾的載灃要明白些。但也就是明白而已,這樣的人,一輩子以不忤上司為宗旨,即使知道上面荒唐,他也斷然不會勸阻。大廈將傾,傾也就傾了,他看著。只要眼前沒有危險,也就夠了,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吧。說也奇怪,在那個時代,這些權貴既無外國存款,又沒有國家可以逃難,有這樣心態的人,卻比比皆是。武昌起義之後,眼看著自己的鐵杆莊稼就要被砍掉了,從上到下沒半個人真想出頭攔一攔。
張謇這樣的聰明人,當然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終於明白了,自家拚命自殺自亡的人,是救不下來的。回到家鄉,過了不到兩個月,武昌起義爆發,一群群龍無首的士兵一哄而起。但跟張謇同為立憲運動領袖的湖北巨紳湯化龍一點都沒猶豫,就投身了革命,革命也就真成了氣候。後來,一直對革命不以為然的張謇,也襄贊了革命。南京臨時政府開辦,張羅事兒的人,一文莫名,及時趕到的孫中山,也一文莫名,還是靠他籌來的錢,政府才得以開張。
真到了舉國魚爛之際,前一刻還氣壯如牛的滿人親貴,卻束手無策。載灃、載洵和載濤哥兒三個,兵權在握,但沒有一個敢上前線的,大眼瞪小眼。唯一的救命招數,還是慶親王奕劻出的,居然是請剛剛得罪了的漢人袁世凱出山。把袁世凱得罪得一塌糊塗的載灃,居然答應了。後來,號稱滿人最聰明的那桐說,其實也知道是飲鴆止渴,但不這麼做,等於束手待斃。試一試,總比不試的好。
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推薦閱讀:
※困死了 WePhone 開發者的「燈泡困境」
※你那麼懂事,為什麼選擇無聲告白?
※「酒煮海帶」讓癌細胞自殺
※一個富士康女工的自殺之謎
※學生殺人、自殺事件背後的十面埋伏
TAG: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