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都沐浴在陽光下 浙江日報
見習記者 黃慧仙 通訊員 吳長久
通訊員 吳長久 攝
孩子們在慶元縣實驗幼兒園樓廳運動場嬉戲玩耍。 通訊員 吳長久 攝 |
陳傳敏
編者按:學前教育事關民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指出,「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啟動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支持慶元開展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 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縣,慶元縣學前教育現狀如何?下一步將如何進行改革試點?其改革對全省其他地區尤其是相對落後地區有何借鑒意義? 近日,記者赴慶元縣進行了深入蹲點採訪。記者發現,目前慶元縣學前教育還存在不少短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山區縣裡,一場學前教育改革正在發生。 慶元縣開展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 讓孩子都沐浴在陽光下
見習記者黃慧仙通訊員吳長久陳傳敏
民辦園承擔過半學前教育
地處浙西南,擁有全省最高海拔的百山祖鎮,自東向西落差達1600多米,這是慶元縣最典型的地域特徵。
全縣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戶籍人口20.55萬,2017年財政總收入7.1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805元和15626元,僅相當於全省平均值的65%和62%,這是慶元縣總體的經濟概貌。
4月中旬,當我們來到慶元縣松源街道,明顯感受到了經濟差距帶來的教育「硬體」差距。一幢四層民居牆上,掛著陽光幼兒園的牌子,這是一所省三級民辦幼兒園。走入園內,20多個孩子正在底樓幾十平方米的房間里做早操。園裡共有大、中、小5個班,分散在一二三層民居中。一層層走上來,記者看到了每層的教室和正在上課的孩子,卻唯獨不見幼兒日常活動所需的戶外活動場地。根據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規定,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細觀整棟樓,門前是馬路,左右一兩米又都是尋常家宅,戶外活動場地會「藏身」在哪裡呢?
記者的問題正戳到了園長吳麗紅的「痛處」。
她帶著記者上了四樓樓頂。在現場記者看到,這裡是一塊90多平方米的空地。空地四周圍著約2米高的鐵網。
「我們的幼兒園只有這麼一塊戶外活動場地,戶外活動只能輪流開展。」吳麗紅說,「我做夢都想有個大點的場地。」
這樣的問題在慶元縣民辦幼兒園裡並非個例。據了解,目前慶元全縣共有幼兒園29所,其中公辦園8所、民辦園21所,另有9個教學點,其中省一級園2所,分別是慶元縣中心幼兒園和慶元縣實驗幼兒園,硬體和師資均居全縣首位,另有二級園7所。調研中記者發現,不少民辦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區域十分有限。
除了場地,令不少民辦園園長倍感憂心的,還有幼兒園的營收和教師隊伍的穩定問題。
吳麗紅告訴記者,在這裡上學的孩子每學期學費為2580元(包括每個月400元的保教費和每月100元的伙食費,另加80元的代收費)。「就連這些錢也無法一次性收齊,很多學生家長常常是等到學期末才交完所有的錢。老師的工資算上養老保險和意外險,每月是2900元,工資太低了,留不住人。之前一個學期這裡就走了四五個。」吳麗紅說。
向記者算起營收賬的,還有位於濛洲街道的民辦省二級園同濟愛綠幼兒園的園長吳紅英。「老師一年收入全部加起來只有3萬元,工資待遇直接影響著園裡教師隊伍的穩定,幼兒園從2015年創辦以來,前年走了5人,去年又走了4人。」
記者從慶元縣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慶元全縣在園幼兒共4684人,而公辦園的覆蓋率為28.7%,剩餘部分皆由民辦幼兒園實現覆蓋。
民辦幼兒園整體教育條件尚不理想,卻又承擔著全縣半數以上的學前教育任務,這成了慶元縣公辦園與民辦園發展上最顯著的問題。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態,還在於當地有限的財政收入和編製名額的緊張。
「建一所公辦園,前期投入和後期管理都是很大的一筆支出,慶元縣經濟基礎薄弱,財力有限,因此公辦園項目落地比較困難。」慶元縣教育局幼教中心主任胡淑貞說。
城鄉幼兒園發展不均衡
慶元縣東部的舉水鄉是高山區,交通條件較差,人口大量外遷,該鄉戶籍人口有6197人,但常住人口卻只有1800餘人,很多人都到外地打工了。目前東部11個鄉鎮,包括舉水鄉在內,只有3個鄉鎮中心幼兒園有少量孩子,其餘鄉鎮因少有幼兒,中心幼兒園閑置著。即便開張的中心幼兒園,條件也不樂觀。
舉水鄉中心幼兒園老師吳春花告訴記者,該園與鄉中心小學共用一個校舍。2017年以前,她是幼兒園唯一的一名老師,也是大、中、小混合班18個小朋友共同的老師。
記者看到,園內有1個教室,1個活動室,還有1個午睡室。「平時在體育活動或做遊戲時,孩子是集體進行的;而對於一些需分年齡段上課的課程,我就把孩子安排到不同的教室中。」吳春花說。
慶元縣中心幼兒園副園長蔡章琴在農村幼兒園工作過2年,在縣城幼兒園工作過20多年,她發現城鄉幼兒園之間,在教師綜合素質方面也有著差距。「在農村幼兒園,有些幼師的帶班能力還有所欠缺,普通話都不標準,部分活動組織甚至是有悖於兒童發展的。」蔡章琴說。
在農村幼兒園裡,留守兒童也是一個明顯的問題。一位年輕的家長告訴記者,兒子班裡二十來個同學,開家長會時,一半都是由爺爺奶奶來參加的。
如何把年輕人留下來,成了一個引人思索的話題。
「很多年輕父母未必不想留在本地,關鍵要有企業,要有工作崗位。」慶元縣竹口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吳東霞說。幼兒園所在的竹口鎮素有「鉛筆小鎮」之稱。鎮上鉛筆企業眾多,產品遠銷歐洲。在前往竹口鎮中心幼兒園的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鉛筆形狀的裝飾牌,一大片開滿油菜花的農田旁,堆放著成堆木材。目前竹口鎮已有造紙、水泥、醫藥、建材、紡紗、制筆、竹木加工等大小企業176家,吸收了2600多人就業。這幾年,竹口鎮中心幼兒園的學生數從2016年的153人,到2017年的173人,再到今年的196人,呈現遞增的趨勢。而其中原因,正在於小鎮不斷發展的經濟環境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為這些年輕父母創造了留下來的條件。
教育改革帶來新希望
那麼,針對目前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慶元縣又在做哪些改革探索呢?
在松源街道的另一所民辦幼兒園育苗幼兒園採訪時,園長吳美芬手中拿著的一張圖紙引起了記者興趣。
這是吳美芬參與入股的一所新幼兒園——慶元蘋果樹幼兒園的建設規劃圖。據了解,該園區由舊糧庫改建而來,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資金投入在七八百萬元左右。
一個小型民辦幼兒園園長,真的能有如此雄厚的財力與魄力,來建設、運營這麼一所新幼兒園嗎?
慶元縣教育局幼教中心主任胡淑貞的一番話,解開了記者的疑慮。原來,這所幼兒園將採用國資出租場地,由民資來改建經營的模式,政府將出台相應的激勵機制予以扶持。具體運作歸金華蘋果樹幼教集團負責。
像這樣的辦學模式探索,在慶元縣遠不止蘋果樹幼兒園一所。
就在育苗幼兒園不遠處,還有一所名為江濱幼兒園的園區也正在建設規劃中。這所幼兒園是按照省二級園的標準建設的,建成後的幼兒園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能容納12個班級、310人左右。胡淑貞告訴記者,這座新園的具體辦園模式還未正式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座新園將有著更為完備的硬體條件和師資力量,為周邊村落的孩子們帶來更為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
據了解,為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短板,從2018年到2022年,在慶元縣,像蘋果樹幼兒園、江濱幼兒園這樣計劃新建、改擴建的幼兒園共有15所。目前,除了上海的愛綠教育集團、金華的蘋果樹幼教集團之外,麗水的哈靈教育集團也已入駐慶元縣學前教育領域。
「我們的規劃是,到2020年,全縣將全面改造提升農村薄弱幼兒園和村級教學點,公辦幼兒園覆蓋面將達到50%以上,省一二級幼兒園覆蓋面達60%以上,集團化辦園覆蓋面達75%以上,普惠性幼兒園比例達85%以上,建成城鄉全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慶元縣教育局副局長葉其森說。
在新建園之外,對於縣裡現有的29所幼兒園,慶元縣也已有了下一步計劃。
「接下來,我們將以縣裡2所省一級園為龍頭,開啟集團化辦園模式。由他們領頭,輻射下面各級幼兒園。」葉其森說。
葉其森告訴記者,除了擴容、建機制體制,在這場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中,提升幼師待遇,尤其是民辦幼兒園老師待遇,也是改革中需要直面的一個重點問題。
要提待遇,自然離不開政府財政支持。
據介紹,過去慶元縣地方財政對於民辦園的補助相對較少。而從2017學年開始,在省補扶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配套不低於500萬元的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主要扶持非營利性普惠民辦幼兒園或民辦幼兒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生均教育經費、保障教師待遇和專業發展經費、獎勵民辦幼兒園創品牌上等級等形式進行補助。
「很多幼師歲數都不大,年輕有幹勁。但年輕時期往往是最需要用錢的時候,有了工資保障,才能留住更多教育人才。」在舉水鄉中心幼兒園的採訪中,園長吳開明說。
記者手記
>記者手記 在慶元縣的一周蹲點,走過一座座群山掩映下的幼兒園,見過一張張朝氣蓬勃的小臉,歡聲笑語、嬉戲打鬧彷彿仍是昨日光景。 在這裡,記者看到了學前教育中公辦與民辦、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不均衡,更望見了一道正在啟動的改革之下學前教育發展的曙光。無論是政府財政的投入,還是辦園模式的實踐,無不體現著這座浙南山區縣城直面改革的勇氣和浙江兒女積極探索的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慶元縣探索學前教育改革試點,無疑將為我省其他地方,尤其是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帶來很好的借鑒意義。 遙望慶元群山,已是綠意一片;近觀教育之變,一塊塊正在新建的園地之外,聲聲嘹亮有力的改革號角正在慶元漸次響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