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良:如何面對無理的審稿意見
我在長期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常常會見到作者對編輯處理稿件的結果不滿。甚至我碰到過「學術影響比較大的作者」對編輯提出的退稿意見憤憤不平。一些年輕的作者常常認為「世道不公」、專家沒有讀懂文章,一些專家級作者會認為編輯的工作有失誤、懷疑國內期刊的審稿程序,更有人認為編輯或審稿人跟自己過不去。一般來說,作者常常認為「國內的同行專家審稿的不認真!」
這個我也有同感,但是不認真的標準與作者的不一樣。一般作者認為審稿人不認真是因為「否定了他的稿件」,而我認為:不認真原因是「多數審稿人」給出的評價只是泛泛之詞,有的甚至將文章中的內容複製過來充當審稿意見。反倒是能夠提出文章問題的意見不多。說好話容易而挑毛病難,要提出文章的不足至少需要通讀文章,如果提出的意見不局限在寫作方面,那更需要有一定的資料做依據。通過審稿意見就可以看的出來審稿人是否熟悉該研究領域、審稿是否認真。好的審稿意見,除對文章的選題定性評價之外,會對研究的具體過程進行認真的審視,會提出一些有實質內容的意見或者是疑問,有的還會給作者提出許多深入研究的建議。
這樣的審稿意見在具有國外留學經驗的、中青年審稿人中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審查意見,即使是對稿件持否定態度也可以給作者帶來莫大的收穫。但是,常常讓編輯左右為難的是,只介紹文章所研究的問題而缺乏對文章的評價,有時儘管對文章的整體水平不滿意也給不出來具體的意見,只是一個「水平一般」,似乎編輯不知道文章在研究什麼,而向編輯做知識普及或是作者的自我推薦信。
而讓作者不滿的當然是否定性的評價,這裡邊有幾種情況。
(1)對於審稿人來說針對稿件提出的問題,並不一定就是對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學術上的探討,但是由於一般水平還可以的期刊不會只是在審稿人認為不適合發表時才決定退稿,審稿通過的稿件往往多於發稿的數量。所以,編輯常常會根據審稿的意見來判斷稿件的取捨。有時退稿的意見只是一個借口,而實質上是對稿件的寫作水平、選題方向等不滿意的綜合反映。所以作者會感覺:「這樣的就給予退稿處理啦?」
(2)對於審稿人來說,沒有時間仔細研讀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讀到文章的開頭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好或壞的概念。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選題的創新性、文章的開始就出現論據不充分之處、文章表達難以讓人理解、論述中出現明顯的疏忽和錯誤等等。這樣已經讓人相信作者不是一個嚴謹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現在作者自己對自己的稿件都不認真,如何要求審稿人認真呢?我非常認同:一般論文都是寫給新入行的人看的。審稿人往往是學術研究方面的骨幹或帶頭人,一般很少閱讀一般性的研究論文,就是閱讀,不是與自己的研究方向緊密相關的也不會仔細閱讀。瀏覽是在信息爆炸時代的一種通用閱讀方法。因此,指望審稿人仔細閱讀你的稿件,實質上是不現實的。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讓審稿人認同,審稿人給出不切實際的結論是十分正常的。特別是一些作者,感覺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時是面面俱到而將文章寫的泱泱幾萬字。經常有作者以自己論文篇幅作為水平的體現,如果沒有十分的吸引力,誰會花上幾個少時、耐著性子將你的文章閱讀完!
(3)學術問題有不同的觀點,這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同一個問題大家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大家的意見都統一了,那麼這樣的研究也就沒有創新性、也就沒有發表的必要,應該寫入教科書啦。另外,不同的人資料的佔有量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更何況審稿人的研究與作者的研究方向多數情況是不相同的(能夠做到大方向相同就不錯了),我們常常聽到作者陳述:目前國內還沒有人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這充分說明研究的獨特性,所以稿件的審查,實質上是用外行的眼睛來挑刺。審稿人提出不同的意見,甚至是沒有道理的意見是十分正常的。這也就是學術發展中常常出現的:新的學術觀點不容易被認可,甚至被扼殺。這是科學發展的代價之一,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比現在通行的:同行專家審稿機制更好的辦法來保證學術成果發布的科學性。
我常常聽到我的作者抱怨:我的稿子被你們退了以後,我投到國外知名期刊都發表了。這一方面說明:審稿機制不是保證每一篇優秀的文章都能被發現和發表,而是最大限度地保證違反科學規律或科研垃圾不被發表出來;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外期刊不一定就比國內期刊要求的高。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做出版的應該盡量規範稿件的出版流程,盡量做到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能夠不被埋沒,為此我在工作中就開闢有特別通道:如果作者認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的價值,可能會不被人接受或理解,那麼就向編輯提出來,最好不是自己自說自話而是有人推薦。那麼,我的編輯就會採取不同於常規的審稿流程,明確專家審稿的重點和出發點,從而給予最大程度的寬容。但是,這樣也解決不了前面的問題,總歸這種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少數。那麼,面對這樣的現實,辦法只有一個:作者自身努力做到不被審稿人誤解,努力讓審稿人認同你的觀點。總歸審稿人讀你的文章主要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挑毛病的。根據我的經驗,至少可以給作者這樣幾條建議:
(1)當文章成文以後不要急於投稿,而是放一段時間拿出來自己仔細讀一兩邊。這是老辦法了,但是現在的作者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計算機打字的錯誤,在我們的稿件中比比皆是。包括我的博客,寫完了就發表出來,常常自己都讀不下去。文章的語言表達不清楚或難以理解,這不僅僅是對閱讀者的不尊重,而是讓讀者想讀也讀不懂或者十分費力氣,更重要的是,對於科技論文來說: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不僅僅體現在論文之中,而且體現在作者個人的可信度。一位態度嚴謹的作者很容易得到別人對其個人的尊敬和對其成果成果的認可,有時對於一些小的疑問也會基於對作者的信任而被放棄。
(2)文章的立論要充分。文章一上來就讓人產生懷疑,特別是在研究的方案設計、理論假設或試驗選擇等研究的基礎性內容部分,一旦讓人產生懷疑那是十分可怕的。讓審稿人抱著懷疑的態度來閱讀下去,只能是加深懷疑的程度。論文論述的問題不見得多,而每論述到一點就要做到有理有據,不容懷疑,否則論述的越多漏洞就會越多。一兩個漏洞就足以將你的文章置於死地,更何況有許多假設和論據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闡述清楚,儘管你認為闡述清楚了而讀的人不見得能夠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越新,其可信度就越低,因而也就越容易遭人誤解。所以,論文的寫作一開始就必須考慮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反問。如果不能解決,那麼寧願將自己的研究限定在特定的條件之下。附加條件的成果,在研究的探索階段同樣是有價值的,並不需要盲目的提升研究的適用範圍——話多必有失嗎。
(3)注意提煉自己的創新點。現在的研究全部創新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多見的,大多數是在別人的研究基礎上有那麼一點點進步。因此,注意將自己的創新之處明確地寫出來是十分必要的。有時審稿人看到你的成果時常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否定你的創新性。創新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失去創新性的文章顯然是沒有發表的價值。特別是,我們不能僅僅將別人的成果列為參考文獻就完事了,應當與文獻的研究成果有所比較,至少應當讓審者能夠看得出他們之間的區別。否則,看不出那些是別人的、那些是你自己的,不僅淹沒了你的創新性,而且有對人不尊重,甚至是剽竊他人成果之嫌。
(4)我強烈建議作者應當努力做到語言簡練,能夠一句話說清楚的絕不用兩句話說,能夠使用簡單句時絕對不要使用複雜句,更不能使用洋化了的、生硬的文字來表達你的研究內容。因為除了邏輯上的不清楚以外,多數情況是語言的表達不嚴密或難以理解而影響評價的結果。我再次強調:篇幅絕對不能完全代表水平!啰嗦也不代表表達的清楚。節省別人的時間,首先就會給人一個好的印象。每一句話讓人讀著充實、有內容那種感覺每個人都會有體會,只是作者對待自己的文章的時候往往就會忘記這種感覺,自家的孩子怎麼看怎麼漂亮,似乎沒有一點是多餘的。
(5)正確對待審稿人的批評,那怕是無理的挑剔和錯誤、武斷的結論。因為審稿人在得出結論時是不善於言辭解釋的,有時意見顯得是那麼隨意和不可思議。這也是讓作者感到憤怒的原因!記住,憤怒是毫無用處的。有人甚至會向編輯或審稿人發出威脅,這也是不明智和理性的。只是抱怨和威脅而沒有建設性的意見,編輯和審稿人是不會理會的,反而會增加反感。自負可能會妨礙你採取建設性的行動,而偏執更不會有正面的的影響。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將這些意見盡量吸收到你對論文的修改之中。哪怕是無理和錯誤的意見,也可以讓自己反思:為什麼審稿人會有這樣的反應?我如何可以盡最大的可能讓其他審稿人再次做出這樣錯誤的判斷。儘管審稿人的意見會使你的文章遭到拒絕,作者也應當從謙遜和尊重他人的角度來維護自己研究的科學性。
如果作者能夠理性地對待審稿人的意見,開展正常的學術討論,特別是針對審稿人的錯誤結論提供非常職業的答辯,那麼編輯會認真對待你對審稿人的反駁,有可能會重新將論文送給審稿人審查,並提交你的意見給審稿人。這樣往往可以節省你另投他刊發表而耽誤的發表時間。審稿人的這種武斷,使你經受的修養訓練,也是你今後職業生涯的無價財富。
來源:理文編輯
推薦閱讀:
※女生其實喜歡男生這樣來徵求意見|女生|男生|親吻
※2014AHA/ASA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推薦意見
※消夏錄(1):一條狗狗對我的意見
※A哥:抱歉,周杰倫手上戴的那塊帝舵我有幾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