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把孩子變成禍害

70、80、90這些年代長大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童年的匱乏。

匱乏於物質,也匱乏於愛。

於是,出於補償心理,在我們為人父母后,本能地會在孩子身上不斷給予,毫不節制,以滿足我們求而不得的豐盛感。

他缺的,無條件給。

他不缺的,儲備在那裡,準備日後給。

他的優點,被放大,反覆鼓勵。

他的錯誤,被忽略,或者被輕描淡寫地說一聲就過去了。

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確實會有滿滿的安全感,不匱乏,不恐懼,內心「吃飽」了,也會更有勇氣去冒險和挑戰。

說起來,似乎百利而無一害。

其實不是的。

孩子對世界是未知的。他從落地開始,就靠不斷的試錯,來知是非,懂邊界,了解規則。

如果家長以自由之名,施放縱之實,就會催生一個接一個的「熊孩子」。

寫到這裡,必須停一下。

因為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嚴苛,很怕此文被一些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讀者,理解成必須對孩子要進行「嚴厲教育」、「打罵教育」、「匱乏教育」、「延遲滿足教育」、「挫折教育」……

不。

首先申明,我不提倡任何打壓和控制。

我只提倡在愛與自由的基礎上,平等而溫和地,以非暴力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理性啟蒙。

舉三對家長為例。

同樣一件事,家長不同的應對方式,可能就會培養出一個不同的孩子。

這是一個常見的生活場景:

家長帶孩子在餐廳吃飯。

孩子可能因為不喜歡吃,或者吃飽了,急著出去玩,家長又在逼他吃。他就發起脾氣,摔東西,哭鬧,大喊大叫。

這時候,第一種家長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語言暴力。

他怒睜雙目,凶光畢露,惡狠狠地喝斥:「你搞什麼?在這兒發什麼瘋?給我規矩一點!」

進而威脅:「我再說一句,你如果還不好好吃飯,我抽你兩耳光。」

第二步,行為暴力。

孩子還是鬧,家長一把把他提起來,重重地往地上一頓,暴喝道:「人家都在好好吃飯,你倒好,不僅不吃,還摔碗,你現在真是無法無天啊你,嫌我沒打你是吧?!」

揚手一耳光,孩子哇地大哭出來。

第三步,強制孩子吞忍下委屈。

家長因為不想成為整個餐廳的關注焦點,繼續喝斥,「不許哭,再哭我還打!」

孩子出於恐懼,忍住哭聲,也不再亂動彈,但內心裡充滿了憤怒和委屈,坐在那裡悄悄抽噎。

第四步,推卸責任。

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暴力,家長開始將所有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我真的不想打人。但這都是你的錯。你太不像話了,好好一個碗,你扔地上幹什麼,你這個樣子誰受得了,誰看得慣,我不打你別人都要打你……」

甚至從否定一件事,到否定孩子這個人。

「你這個孩子,沒救了,你就是一小無賴,什麼也干不好,人又笨,又懶,還不聽話,成績還不好,以後肯定一事無成……」

孩子終於被攻擊得孱弱不堪。

他坐在角落裡,也不哭,也不鬧,就是獃獃地坐著。

家長很滿意。

覺得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效,非常高明,甚至向別的「不規矩孩子」的父母兜售經驗。

「孩子必要時還是要打的,不打不成器,打了才會乖。」

「你們太寵孩子了,會毀了他的。」

「打他其實是為了他好,我怎麼不打其他孩子呢?」

但他們不知道,他們自己的孩子,因為常年的恐懼、委屈、憤怒,以及不被真正理解和支持,內心極其扭曲痛苦。

這種痛苦很難用語言形容。

它在孩子的世界裡,等同於不被愛,被拋棄。

當孩子體會到它時,寧願自殘以轉成肉體痛苦,並渴望殺死自己。

而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父母的粗暴生狠,他學習不到良好的關係模式,顯得情商極低,處理不好與他人的關係。

他要麼因為一點小誘惑就身陷其中,不計成本地投入,比如,女孩愛上「溫柔」的已婚大叔,並無法自拔。

要麼因為一點小否定而熱血上涌,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比如,和所有人都關係緊張,動不動就和人撕逼吵架,以暴力傷人。

最危險的,是憤怒無法發泄,眼淚無法流出,導致積鬱成疾,成為抑鬱症患者。

嚴苛的打罵自然不行。那第二種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第二種家長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第一步,溫柔勸導。

當孩子開始任性,表示立刻、馬上、現在就要出去玩,並從位置上下來往外走。

家長拉住他,溫柔地說:「寶貝兒,我們吃完飯就去玩,你再吃半碗,再吃半碗我們就走好不好?」

孩子不吃。

依然固執地往外走。

「爸爸媽媽還沒吃飽呢,等我們吃飽了,再帶你去好嗎?」

第二步,無奈之下滿足他。

孩子不依,開始大喊大叫,並將盤子推翻,湯湯水水灑了一地。

家長面對周圍食客和服務員不滿的目光,尷尬地將孩子抱起來,迭聲道歉,買了單,隨孩子走出門。

「寶貝兒,你不可以這樣……」

「媽媽,這裡好好玩啊,我好愛你……」孩子撒著嬌,並親吻了她一下,家長頓時軟了下來。

第三步,繼續滿足他。

接下來,隨著他去兒童樂園。

在兒童樂園裡,孩子又以同樣的撒嬌、耍賴、撒潑等方式,要到了他想要到的一切。

同時,他的破壞行為,也沒有受到應有的勸誡和規整。

第四步,以自由之名,合理化自己的言行。

孩子在不斷的試錯中,知道了家長的寵愛是無底線的,也知道他是無需負任何責任的。

於是,他就形成了我行我素、無視長輩、不尊重他人、不願負責的性格。

家長面對眼前這個「熊孩子」,會給出這樣的理由:

「我們是尊重孩子的天性的,孩子管太多不好,讓他自由發展,成為他自己,才是更先進的教育。」

話是沒錯,但家長忽略了一個大前提:

孩子太小了,根本理解不了自由。

自由是一個嚴肅而系統的概念,它意味著選擇,也意味著責任。

孩子的認知能力、視野、思維能力都還不足以支撐理性選擇。

對他們而言,自由,意味著放任。放任,無異於禍害。

媽寶男、巨嬰、啃老族、的養成,都是在無底線的縱容、無原則的照顧中誕生的。

父母在子女幼時,必須介入。

要在他們犯錯時,說「停」;

在他們傷人傷己時,說「不可以」;

在他們無視規則時,說「你做錯了」。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各種能力增進,父母再適時退出。但絕不是假託自由的放縱,不分年齡的全盤放手。

這兩種應對策略明顯都不行。那,我們來看看第三種家長是怎樣做的:

第一步,溫柔勸誡。

孩子撒潑,要推碗,把食物扔到地上,家長輕聲但又嚴厲地說:「寶貝,不可以這樣!」

孩子說:「我就要這樣!」

「爸爸媽媽還沒吃飯,姥姥也沒吃,你把食物扔了,大家就要餓肚子了……」

孩子感覺到了家長不滿的情緒,感覺不被接納,更加憤怒,直接把一盤菜推到了地上。

第二步,抱離現場,進行懲罰。

家長忍住打罵孩子的衝動,把孩子抱離現場。

在門外的長椅上,家長把他放在上面。

說:「你做錯事情了,你不該亂髮脾氣,把盤子推到地上。現在罰坐3分鐘。」

第三步,肯定情緒,陪著他發泄情緒。

孩子自被抱出之時,就開始大哭。

聽說被罰坐,哭得更凶了。

家長坐在他身邊,溫柔地堅持:「做錯了事,就要承擔。這個是沒有辦法撒嬌的。如果我做錯了事,我也會接受懲罰。」

孩子繼續哭。

家長問:「你現在很難過對不對?」

孩子點頭:「嗯。」

家長說:「好,那你先哭吧,你哭完了,我再和你講一下道理。」

孩子說好。

然後大聲哭。

兩秒鐘之後,他說:「我哭完了。」

第三步,講道理。

家長繼續溫柔地問:「好的,你現在可以告訴我為什麼要撒菜到地上去嗎?」

孩子說:「因為我吃飽了,我好想去打遊戲,那個遊戲好好玩的,它是一個……」

家長一直平靜地傾聽。

孩子因為被真正看見,也平靜下來。

家長給出解決方案,「你知道嗎,我像你這麼小的時候,有一次,我也想去打遊戲,不想吃飯,但我是這樣做的……」

孩子聽完後,舒心地笑,「好的,我以後也這樣。」

「那,我剛剛說你做錯了,現在我來告訴你為什麼錯了。因為你很沒有禮貌,在公開場合大喊大叫,還把菜打翻,大家都吃不到了,都在餓肚子,你是不是做得不對呀?」

孩子點頭。

「還有呢,服務員阿姨因為你把菜打翻在地上,還要來收拾,他們也好辛苦的,所以呢,我們在飯店吃飯時,不要把東西撒得到處都是……」

家長清晰而溫柔地,告訴他為什麼。

也告訴他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同時告訴他,面對這種麻煩事,以後應該怎麼辦。

第四步,向打擾了的人道歉。

孩子感覺到被愛,被關注,也有了清晰的是非概念,和邊界認知。

他們一起回到飯店,向同桌的爺爺奶奶和服務員道歉。

這一舉止,是教會他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感受的人,才會被他人理解和尊重。

孩子說:「對不起,我剛剛做錯了,我以後不會了……」

其他大人紛紛表示原諒。家長承諾,飯後帶他去玩一會兒。

第五步,實現承諾。

注意,好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平靜,瞎許諾,瞎誘惑,說了之後又不兌現,這會讓孩子對你的信任大幅下降。今後的教育,就會難上加難。

所以家長輕易別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實現。

在孩子回到桌上後,孩子吃了一些小點心,大人們加了一個菜,吃完以後,還有一點時間,家長按照既定的承諾,帶孩子去打遊戲。

但因為時間有限,他們首先把時間告訴他:「寶貝兒,今天我只有20分鐘,我陪你玩20分鐘,然後我們就回家好嗎?」

20分鐘以後,就提醒他到時間嘍,我們得回家了。

這個處理方式,是三個之中,相對更完善的。

自始至終,沒有暴風驟雨,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聽之任之,毫不作為。

  • 它既能向孩子表達「我看見你了」,「我能接納你的想法和情緒」,無論如何,「我愛你」。

  • 也能向孩子申明,社會不是孤島,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如果我們想活得更快樂,獲得更多善意,就應該遵守這些規則。

  • 在這樣的家長教育下,孩子不說成為無雙的人才,但一定是一個有教養、不恐懼、溫柔又堅定的人。

    當然,親子生活不止是吃飯,它還有林林總總,雜七雜八。

    但無論哪一種,道理是共通的,即:

    溫柔比粗暴好。

    講道理比發泄情緒好。

    清晰的邊界意識,比不分是非的溺愛好。

    但願所有的父母,都能首先自我教育,再教育出一個和你一樣從容、多知又識禮的孩子。

    周沖


    推薦閱讀:

    孩子挨打了【一】
    成龍私生女失蹤後落魄現身:父愛缺失母愛畸形的孩子最不幸
    怎樣解釋死亡才能讓孩子不害怕?
    怎麼做,離婚才能不變成孩子的末日?(下)
    這個故事警醒萬千父母!孩子將成為獅子還是驢,完全取決於你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