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中國應該構建自己的話語,防止被西方國家忽悠

分享時間:2016年7月21日

分享嘉賓:

張維為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

大家好,我是張維為,《中國震撼》的作者,也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聊聊這本書,聊聊關於中國道路、中國話語的一些最新思考。

01

中國模式崛起——高鐵、動車

《中國震撼》是2011年初出版的,出版以後頗受歡迎,不少地方請我去做演講。我記得同年7月,我在上海一個單位做演講,談《中國震撼》這本書。

我記得做完講座以後,互動的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媒體記者給我提問:難道你不知道「723高鐵事故」嗎?這難道也是中國震撼嗎?

我就跟他說:小夥子,你坐下來,我想辦法給你解釋一下,這次絕對是一個事故,我們需要調查是什麼原因,該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首先這是一次動車事故,不是高鐵事故,這兩個概念不一樣。據我了解,截止到那時候中國的動車已經安全運行了5年之久,如果要計算安全程度,跟國際比較,恐怕要有一個大的參照系。

中國春運,一個月以內是35億人次。我想一個春運的載客量就超過德國火車10年的載客量。這樣比較的話,我們的火車在世界上是屬於最安全的。

我又問他:你有沒有坐過美國的、英國的、印度的火車?我都坐過,如果要我打比方的話,中國的火車是研究生水平;美國、英國都是中學生水平;印度火車是幼兒園水平。

印度火車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是以數千人來計算的。研究生也有可能犯錯誤,中學生也可以指出研究生的錯誤,但中學生要達到研究生的水平,差距還是非常大,也許永遠都達不到。

千萬不能因為這樣一個事故就否定中國鐵路人為中國現代化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你試想一下,雲貴高原、東北凍土、江南密集的河網,都建上了高鐵都建動車。中國一個省建設鐵路的難度超過一個美國建設鐵路的難度,但我們都建成了。

另外,書中也提到中國高鐵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標準開始走向世界、影響世界。經歷了2011年溫州動車事件留言滿天飛的階段之後,這個判斷也得到了證實。

當時我想指出「核心是話語」。2011年,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謠言,主流話語幾乎都是西方的話語:政府是壞的,國企是壞的,鐵道部是壞的。結果把高鐵這個最成功的事情變成一個最失敗的例子。

沒有中國話語就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最精彩的東西被說成最糟糕的東西。所以我覺得話語崛起非常重要,中國崛起如果沒有話語崛起的話,必定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

02

構建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的中國話語

《中國震撼》中,我的基本姿態就是用中國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用中國的話語評論中國的事情、世界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中國的話語把中國的、世界的事情說清楚。

我從1983年出國到今天為止,走過100多個國家。2006年我已經走過了106個國家和地區。我當時就覺得應該寫寫作品,把我自己走訪百國的觀感和思考寫下來。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了三部曲。特別是《中國震撼》,或多或少印證了不少中國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和思考。

我的作品能夠在中國和世界各國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影響、鼓舞這麼多人,我確感榮幸。這本書之所以引起反響,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中國崛起的速度、規模比我們自己想像的都要快。崛起包含巨大的成就,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關於中國模式,都有非常激烈的爭論,大家普遍期待有一種比較全面的、有說服力的解讀;而且中國崛起到今天的地步,需要一種比較全面的、透徹的敘述。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種需求。

第二個原因,這本書能夠強勢地回應西方話語的挑戰。因為中國的迅速崛起是以西方不認可的模式而崛起,在西方引起震驚乃至恐懼。西方某些勢力以及受西方話語影響的很多人,這些年來故意把進步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大的中國,描述得一團黑。

書中我把中國存在的挑戰以及問題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比較,我覺得中國取得的成績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總和。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挑戰就是消除貧困,世界上80%的貧困是在中國消除的。

我把中國和其他轉型經濟的國家進行比較,我們的成績應該也超過其他轉型經濟國家成績的總和。很簡單的例子:201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40000億美元,這就超過所有轉型經濟國家GDP的總和。

25年前蘇聯剛解體,俄羅斯的GDP比中國大。今天,俄羅斯的GDP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而與西方國家、美國相比,那便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快、中國財富增長的規模和勢頭,這是人類歷史上都沒出現過的。這個過程中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先肯定自己的成績,再自信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書中寫道,當時有一部電視劇《蝸居》,它的核心是一對夫妻,年齡加起來都快70,還沒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展開了一個凄凄慘慘的故事。35歲之前,人們覺得要有自己的房子才是天經地義,但其實很多西方所謂的發達國家都是做不到的。

我們有住房領域的問題,住房自有率超過所有西方國家,在這成績的基礎上,一步步改進,解決問題。在國際中,我覺得中國做得明顯比其他國家好。中國模式不管多少問題,多少挑戰,但是它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三個原因,要努力建構自己的話語。我覺得話語創新包括內容的創新、形式的創新,二者缺一不可。我在蘇聯解體前,去過蘇聯、南斯拉夫;解體後我也去實地考察過,我覺得一失足便成千古恨。

03

被西方話語「忽悠」的國家

1990年我在蘇聯的時候,當時蘇聯知識界天真到得登報說「我們歡迎美國來殖民」。所以我把蘇聯和南斯拉夫解體歸結為兩個步驟,

第一,他們的知識精英被西方話語忽悠;

第二,他們的政治、金融也被西方忽悠。然後就是經濟崩潰、國家崩潰,最終解體。

所以,這個教訓是非常深刻的。中國已經崛起到今天的程度,無論如何都要避免這樣的情況,一定要防止被西方話語忽悠。很多西方人都希望解體的局面在中國出現,甚至投入很多資源做很多不光彩的事情。

實際上我們對西方太了解,他們一直在走下坡。以美國為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說:2014年,美國男性中位的收入是1989年水平,這和中國過去2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一定要把中國話語建設起來,用一種強勢的話語應對西方國家的挑戰。

我在西方長期生活過,當時寫《中國震撼》的時候,只有冰島沒有去過。我覺得西方國家大部分都沒有搞好,哪有資格來教訓中國。如果按照購買力評價的話,中國崛起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2011年,這本書出版以後,美國有一個學者叫福山,《歷史終結論》的作者,他2011年到上海與我進行一場辯論,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在網上看一看這個辯論的視頻。

當時正好爆發了埃及之春,福山先生對我說「中國可能也要經歷埃及之春」,我說不可能。埃及這個國家我去過4次,第一次是20多年前,當時開羅與上海大概相差了5年。當我3年前再去埃及的時候,開羅跟上海相差了40年,這怎麼能比?

埃及的主要問題不是民族問題、制度問題,而是埃及無法創造像樣的製造業,所以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而且控制不了人口增長,最後導致了幾乎一半的年輕人失業,布滿乾柴,只等著一點火星。而突尼西亞的動亂就成了這一點火星,引發了一場大火,最後導致了穆巴拉克政權下台。

我當時很準確地預測了,埃及之春不久將會變成埃及之冬,我想我是世界上最早作出這個研判的人。上個禮拜我在歐洲演講,我說「當時歐洲如果能夠聽取中國學者對於埃及之春的判斷,就不會面臨一年之內中東難民全部湧進歐洲的局面」,所以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這個研判非常重要。

我在埃及實地考察過,在埃及普通老百姓家裡做過客。在埃及這樣的國家,如果真的搞普選的話,當權的一定是伊斯蘭勢力,而伊斯蘭政權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還未能進行現代化事業。所以我的基本判斷是伊斯蘭政權不可能成功。

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話語,在基礎理論中要有突破,那個看問題就可以把握得比較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我還提到中國崛起不是一般崛起,而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一個五千年從未中斷過的文明與超大型的現代化國家相結合的崛起,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背後有中華文明的底蘊,這樣的國家不會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走,它有能力汲取別人的長處,並且能夠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

04

中國「威脅論」不是壞事情

西方世界某種意義上的中國威脅熱,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崛起感到的憂慮、恐懼,這預示著西方模式任意忽悠人的時代正在迅速走向終結,這對於中國乃至整個非西方世界都是一件好事,這有利於幫助西方國家認識到他們的模式和話語權都是有巨大極限性的。

而且我認為這整個過程都是難以避免的,中國重返世界之巔,一定會經歷與西方世界的摩擦與交鋒,經過摩擦、交鋒之後才能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個有助於絕大多數國家的、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新的平衡,包括利益平衡、話語平衡。

05

中東難民湧入歐洲與英國脫歐

我上個禮拜去了比利時、法國做了不少講座,我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5年前埃及之春、阿拉伯之春爆發的時候,整個歐洲一片歡呼聲,大呼西方民主模式降臨到了阿拉伯。但是2015年卻發生了120萬中東難民逃離戰火,逃到歐洲,尋求避難,結果把歐洲政權攪得一塌糊塗。包括這次英國公投脫歐,很大意義上與中東難民湧入歐洲有關。

2015年,中東難民湧入歐洲的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中國1.2億人出國,這意味著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大的出境旅遊,而且是按照國際標準的;但如果按照歐洲標準,就不止這個人數了,因為坐高鐵、飛機在歐洲就能穿越10個國家。

我還跟他們講了這麼一個觀點:歐洲整天批評中國的人權,說中國的人權每況愈下,怎麼可能?1.2億人中,99.9999%都回歸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按照你們的說法,他們怎會願意回到一個人權每況愈下的國家呢?

英文叫做「The opposite is true」,相反才是真實的,中國一定是世界上人權進步最大、最快的國家,否則不會創造出最大的中產階級、最大的旅遊輸出。

我有一個視頻,叫《中國人,你要自信》,我在視頻結束的時候講了一個觀點:我們到英國的牛津、劍橋去談中國模式、中國道路,英國學者還是質疑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我就說「中國3年來新增的GDP大致上可以創造一個英國的經濟規模,所以我們一點都不害怕競爭。」

現在距離我當時講這番話兩年都不到,英國就開始有明顯的衰退,最新的例子就是英國公投脫離歐盟,這確實讓世界很多人感到震驚。

過去我們知道西方對其他國家的命運是不管的,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英國也參與了這場戰爭,把伊拉克搞得民不聊生。戰爭後,局勢怎麼發展、安排,英國沒有真正地認真考慮過,結果,把伊拉克搞得一團糟,每天都是各種各樣的暴力事件。

英國的公投,英國政客也沒有對自己國家未來的發展做詳細考慮,就這麼草率地進行了這次公投,也沒有考慮公投之後的局面。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主要以金融業為主,而金融的主要資金是來自於歐盟國家,脫歐意味著要跟每個歐盟國家重新談判有關的貿易協定。數百萬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居住在英國,他們的待遇肯定也受到影響。

對自己國家命運如此不負責任,把一個決定國家命運的事情交給百姓,而百姓的決定往往是情緒性的,極度不負責任。我認為脫歐是英國的西方模式走衰的一個重要見證。

我老是說中國話語不僅要把中國的事情講清楚,也要把世界的、西方的事情講清楚,西方的民主制度實際上面臨著三個基因缺陷:

第一個,人是理性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投出莊嚴的一票,實際上隨著金錢的捲入、新媒體的興起,人們的理性決策變得越來越難,所以人往往變得非理性。

第二個,權利是絕對的,權利是不能讓渡的。

第三個,程序是萬能的,程序什麼都對。

這三個基因缺陷在英國這次公投中都得到了反映:

首先,人是理性的。這次公投之後,很多英國人一下就感到非常遺憾,覺得這是一個錯誤。谷歌有一個調查,在英國公投結果出來後,英國人的熱詞竟然是「歐盟」。

其次,權利是絕對的。權利使人任性,英國人覺得我有權利公投,但是英國人的公投還可能影響到整個歐盟的公民,因為英國如果脫離歐盟,其他國家也可能脫離歐盟,甚至不排除歐盟解體。

最後,程序是萬能的,這麼重要的問題交付在百姓手上,程序設計也太粗糙了,而且要改變也很難。這樣一來西方的民主制度面臨巨大的挑戰,多數西方國家的公民20多年來的收入都沒有增加,這說明經濟沒有做好帶來各種各樣影響。

這次中東難民的危機和西方國家推銷自己的價值觀也有一定關係,他們認為西方國家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其他國家都要採用,所以造成其他國家的混亂乃至內戰。現在看來,這些問題在西方國家內部也變得越來越尖銳,導致百姓心中有怨氣,因此百姓情緒化地把怨氣反映在公投上。

我這次在歐洲跟歐洲人說:你們或多或少、長期以來推動所謂的價值觀外交、顏色革命、政權更迭,西方自己要當心。別人的制度跟你不一樣,就要推翻別人,這是不行的,你們要關心你們自己內部的制度衰敗。

我可以對未來中國的10年作出預測,中國一定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中產階層人數10年之後將是美國人口的兩倍,美國人口3億多,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是6億多。

未來10年的英國歐盟、歐元你敢預測嗎?未來大不列顛會不會變成小不列顛?蘇格蘭、北愛爾蘭會不會獨立?

所以西方制度衰敗帶來各種問題要好好考慮,英文叫「mind your business」,看看西方國家自己的問題,不要再推銷制度,這等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我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中國人要自信,再多的問題只要一步一步改進,我們一定能夠重回世界之巔,一定能為整個人類作出更多貢獻。

互動提問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我越來越對中國模式的特點及優點感興趣。1.為什麼中國模式會成功?關鍵點在哪?

2. 中國的崛起,有多大成分是吹的?即如果給一個類似的擁有廉價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並且趕上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且世界經濟形勢良好的情況下,它會不會取得如中國,或超出中國的成就?(如印度)

本群任蛋蛋

張維為老師

1.中國模式不是一個吹出來的模式,是扎紮實實幹出來的。我們從世界排名39位到現在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5年前俄羅斯的經濟規模比中國大,現在才是中國五分之一,這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同時還有扎紮實實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原因。

中國模式的經濟是一種混合經濟,也就是政府的作用和市場的作用。我不敢說我們的模式好到天上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是這個經濟模式是從1994年以來,世界上唯一沒有經歷金融危機、財政危機、經濟危機的模式。

中國模式的政治它強調的是選拔加選舉,西方模式的特點是選舉。在中國,如果要進入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兩任省委書記,要治理過億人,才有可能進入。

中國的社會模式也很有特點,它不是社會國家的對抗,而是社會國家的一種高度良性的互動。從經濟、社會、政治三個層面,基本上形成一整套的做法和制度安排。所以,這模式是可以成立的。

2.至於印度會不會超過中國這個問題,這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去印度實地考察三次,印度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沒有經過一些基本的社會變革、真正的婦女解放、真正的土地改革。

而且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人口有五分之一左右還是低種姓的,一個高種姓的看到一個低種姓的,一天都會覺得晦氣,他怎麼會幫助低種姓改善生活?怎麼實現現代化呢?

張教授,中國模式,它的生命力有多久?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用GDP衡量中國的發展是否科學?

MAKAI-禹王

機械-河南

張維為老師

我個人覺得中國模式是有很強大的生命力的,因為這個模式背後是一個文明的傳承,同時又有現代的元素,而且還有中國社會的元素。這三者合一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用GDP衡量中國的發展確實不科學。比如上海和紐約比較,紐約GDP比上海高4到5倍,但是上海方方面面的技術都比紐約好,家庭凈資產比紐約高、人均壽命比紐約多3歲、死亡率比紐約低,社會治安比紐約好10倍等等。所以指標一定要創新。

我們現在用的指標體系幾乎都是西方的,比如現在經常用的基尼係數也是西方人創造的,但基尼係數實際上計算的是貨幣化的收入。中國實際上大多數財富是非貨幣化的。這就很難準確地衡量中國人實際上的財富。

再舉一個例子:出境人數,這也是經常使用的指標。中國是一個超大型的國家,在中國坐一個小時的飛機或者高鐵,在歐洲就走完10個國家了。所以嚴格意義上參照國際標準比較的話,在中國坐高鐵坐飛機的人可以說都是有出境能力的。

關於中國經濟,我比很多人要樂觀。因為我覺得中國的機遇是最多的,無論是經濟的規模、勢頭還有發展潛力,都是世界最強的。如果我們跳出一般性的西方自由主義或者市場經濟的概念,用社會主義經濟概念來看的,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比如你的眼光不僅局限在兩、三年,而是未來十五年,你有大量的事情現在就可以做;比如你要把中國技工的水平提升到德國技工的水平,你就要做大量的投入。

請問,中國的崛起,為何周邊的小國都普遍的表現出敵對的態度而不是順從局勢積極配合?

創業黑馬讀書

會的小馬達

張維為老師

周邊的小國我幾乎都去過,如果你的鄰國比你大20倍、30倍,發展速度也是持續30多年每年10%增長,你也會擔心。但實際上周邊的小國都是兩邊下注的,在經濟上,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安全上,他又害怕,有事還是要找美國。

張教授您好!現在有很多人說中國的發展模式很多都是學習的西方發展經驗,那麼中國是如何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特色?

王存-江西農

業大學-開封

張維為老師

中國模式包含了向西方借鑒的有益經驗,但是世界上學習西方的國家,成功的非常少,很多都是以失敗告終。中國模式跟西方模式是不一樣的,中國的政府的作用、戰略規劃、五年計劃、新型民主集中制、做大事的能力,中國的民本主義:不管做什麼事情,最終要落實到老百姓的生活改善。

教授,你好,關於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何還是歐盟不情願承認?既然我們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是不是已經和社會主義道路相左呢?

David-銷售

-江西

張維為老師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是混合經濟,但不是一般的混合經濟。現在很多西方國家也有國企,也有政府的作用,但是中國政府的作用要大得多。

包括中央政府的戰略規劃、維護國家的宏觀的穩定、地方政府積極尋求發展的機遇、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國家對土地的擁有、土地使用權屬於百姓,還有國企的主導作用等等這些都和其他國家的混合經濟不一樣。

歐洲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歐洲競爭不過中國,如果走自由貿易,現在歐洲會比較害怕,所以有利益因素在裡面。

您好,張教授,前幾年很多律師頻繁失聯,是否是中國法治倒退的表現?中國模式到底是人治還是法治?

「簡單」

張維為老師

中國模式的另一個前提是中國是一個高度獨立自主國家,我們有獨立的國防、獨立的科研體系、獨立的政治制度,這些是一般國家沒有的。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打仗打出來的國家,和一般國家不一樣,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連美國的跨國公司他都不敢進行抵制,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敢跟美國叫板。

人治還是法治這個簡單的分析框架還是受西方話語的影響,關鍵是我們要了解西方和我們的生活存在什麼大的問題,這是中國法治建設要看到的。

現在美國變成了律師治國,律師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而且律師治國的問題麻煩在律師是一種市場行為。要了解中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文化傳統,然後再來看怎麼建設中國法治。

中國人「情、理、法」的概念很根深蒂固,在法治建設中,要做到「法、理、情」,法放在前面,但也要顧及到中國的傳統。

張教授好,中國的「一帶一路」會因為中東的亂局受到影響嗎?中東亂局會對中國產生其他的影響嗎?

中信2號群的恆水

張維為老師

中東亂局會影響到「一帶一路」。我今年一月份去過埃及訪問,對此有比較深的感受。恐怖主義IS活動會影響「一代一路」計劃。中國「一帶一路」做法是有重點國家,雙方是高度互利的。重點國家成功之後再拓展,採取漸進的、穩步的方法。「一帶一路」是個長遠的規劃,是一個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劃。

這個影響是在反面證明的,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國家國家行不通,實際上在西方也遇到巨大挑戰,這對我們產生了很好的教訓。歷史發展往往是回頭看才更清楚,中國過去30多年真不容易,世界經歷了蘇聯解體、東歐內戰、烏克蘭內戰、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中國堅持自己的道路走向成功,中國現在非常自信。

張教授您好!最近國家提倡做大國企,是不是會導致國進民退?

羅戎

張維為老師

中國模式下,國企和民企從理論講是分工,各自把各自的領域做好、做強,再形成互補,當理論設計有時候有矛盾,但這個方向是對的。

以下內容整理節選自學道家塾社群分享

分享主題: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分享時間:2016年7月21日

分享嘉賓:

張維為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

說明:以上為張維為教授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推薦閱讀:

張維為:中國崛起與文明型國家的邏輯
制度大辯論---張維為PK福山
中國媒體在《經濟學人》發聲:中國模式雖然不完美,但至少比西方模式強
張維為:國家是否發達不看強者的高度,而要看弱者的地位
張維為:中國模式相對成功對西方形成了挑戰

TAG:中國 | 國家 | 大學 | 忽悠 | 復旦大學 | 西方 | 教授 | 自己 | 西方國家 | 話語 | 張維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