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親:劉邦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

劉邦畫像

  漢朝初年,受到楚漢戰爭的破壞,人民的生產亟需恢復。劉邦當上皇帝後,首要的事情就是大力提升國力。可是,一些匈奴貴族經常騎兵南下,掠奪漢朝北部邊郡的人口、牲畜和財物。

  劉邦是什麼出身,說白了就是個土匪兼流氓,以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能容忍匈奴侵擾大漢?再者,外患不除,國家怎麼能夠安定發展?

  劉邦火了,我本流氓,誰有我狂。你們這些匈奴小兒,我沒招惹你們,你們反倒踏進了我家門檻,看我不好好教訓你們。

  劉邦正準備對匈奴動武,一幫大臣們趕忙過來勸阻。

  皇上息怒啊息怒,我們大漢剛從戰亂中走出來,上至文臣武將,下至黎民百姓,情緒都比較低迷,一旦對匈奴開戰,恐怕得不償失。小不忍則亂大謀,您還是忍一忍吧。

  劉邦很無奈,好吧,我忍。這一忍就是一年多。

  公元前201年,冒頓率領40萬匈奴大軍攻打漢朝領土馬邑。鎮守馬邑的前韓國貴族韓王信無法忍受匈奴大軍的圍困,最後叛國投敵、開城投降。由此,大漢帝國的門戶打開,冒頓單于率匈奴鐵騎攻破雁門關,直逼太原。

  聽到消息後,劉邦勃然大怒,好你個韓王信,竟敢投降匈奴,看我不把你千刀萬剮。想到這一切都是匈奴惹的禍,更加憤怒了,區區匈奴,怎是我大漢對手,看我不把你們斬盡殺絕。

  這一次,關係到國讎家難,沒人再勸阻劉邦了。

  公元前200年冬,劉邦率領32萬大軍御駕親征,尋找匈奴主力決一死戰,順便平息韓王信叛亂。

  漢朝大軍浩浩蕩蕩趕往前線,途經銅鞮遇到韓王信的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之剿殺,可惜讓韓王信逃跑了。

  韓王信逃到了趙國後裔趙利的地盤,便與趙利聯合起來,與匈奴一同攻打漢軍。

  冒頓聽說劉邦御駕親征,心說來的正好,省的我跑到漢朝都城去找你了。

  沒想到,劉邦這傢伙本事不小,一路打下來,竟然收復了晉陽、離石等六城,還攻下了樓煩等城。

  冒頓看出了劉邦的能耐,心知漢軍來勢兇猛,不是一時半刻能殲滅的,必須用誘兵之計,慢慢擊破。於是,冒頓佯裝兵敗,把精兵強將隱藏起來,只留下老兵殘將當做誘餌。

  劉邦旗開得勝,連收數城,不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自認為匈奴不過如此,漢軍只需加把勁兒,就能全殲匈奴。

  劉邦下令大軍乘勝追擊,並派出郎中將劉敬前去偵查匈奴軍情。

  劉敬偵查回來,對劉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兩國交戰,本應炫耀優勢兵力,可是我只看到前方有一些匈奴的老弱病殘,這肯定是匈奴故意以弱示人,而埋伏下精兵來突襲取勝。我認為,漢軍應該站住陣腳,不能再追擊匈奴了。

  劉邦聽後,認為劉敬污衊了漢軍的威風,破口大罵道:「你這個吃裡扒外的傢伙,我漢朝大軍士氣正盛,怎能就此退縮。」派人把劉敬囚禁在廣武城。

  劉邦帶著怒氣,下令大軍奮勇直前,不滅匈奴誓不罷休。

  軍令如山,漢朝大軍頂著冬天的寒風,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挺進,來到了平城。

  冒頓見劉邦中了他的誘兵之計,趕緊下令在平城東的白登山設伏。

  劉邦在先鋒軍的保護下,把後援步兵遠遠甩在後面,起先來到了白登山。他看到周圍紅妝素裹、群馳蠟像,根本沒有匈奴的影子,就想當然的認為匈奴早被漢軍嚇跑了。

  可是,就在劉邦得意的時候,白登山四周忽然旌旗招展,人頭攢動。劉邦定睛一看,頓時面色慘淡。原來,冒頓指揮四十萬匈奴大軍團團圍住了漢軍。

  這時,劉邦才知中了冒頓的誘兵之計。

  劉邦帶著僥倖心理,想組織人馬突圍,可他環視四周的匈奴騎兵,只見到處都是手持強弓勁弩、鬥志昂揚的匈奴騎兵。東方清一色的青驄馬營,西面是清一色的白馬營,南方是清一色的棗紅馬營,北方是清一色的黑馬營,匈奴這陣勢,就算劉邦插翅也難飛。

  劉邦終於發覺了匈奴騎兵的厲害,真是膽戰心驚、一籌莫展,就連猛將樊噲也打蔫了。

  這可怎麼辦!難道我劉邦註定困死在這裡嗎?劉邦再望望四周黑壓壓的匈奴騎兵,腦子裡空白一片。

  整整七天七夜,劉邦和他的漢朝大軍被圍困在白登山,面臨覆滅的危險。漢軍忍飢挨餓,還得時時提防匈奴進攻,真是慘到了極點。無助之餘,大家都灰心地唱起了歌:「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穀弩。」哎,平城被圍的生活太苦了,肚子餓了七天,手無開弓之力了!

  第八天,漢朝丞相陳平無意間看到一個場景:冒頓和一位小閼氏並馬而行、指揮軍隊。陳平忽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破敵辦法。

  陳平馬上派一名信使給冒頓的小閼氏秘密送去很多財物和一幅美女圖,並對冒頓的小閼氏撒了一個謊話:「我們漢朝有一位美女,就跟這幅畫上的一模一樣,冒頓單于之所以攻打漢朝,就是為了搶到這位美女。」 小閼氏忽然想到燕趙之地出美女,認為漢朝信使的話不無道理,頓時醋意大升,害怕漢朝美女搶走自己的寵幸地位。

  當夜,小閼氏就給冒頓吹起了枕邊風:「大王攻打漢朝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中原沒有水草供給畜牧,也不能長久居住,就算您奪取了漢朝天下,也得不到多大的好處。眼下您圍困住劉邦,希望您慎重行事。」

  冒頓正為漢軍的步兵即將趕來支援而煩惱,況且他也沒稱霸中原的野心,聽小閼氏這麼一說,便決定暫放劉邦一馬。

  第二天拂曉,冒頓下令解開圍軍一角,故意讓漢軍趁著大霧倉皇撤走。

  冒頓見漢軍從白登突圍出去,也率四十萬鐵騎撤回關外。

  冒頓放過了劉邦,但他能放過漢朝的土地和財物嗎?那些被冒頓攻克又被劉邦收復的城市,冒頓能夠拱手相讓嗎?以冒頓的個性,絕對不可能。

  冒頓很快又率領大軍殺了回來。

  漢匈和親

  劉邦率領漢軍從白登山突圍後,趕緊馬不停蹄地趕往廣武城。

  到了廣武城,劉邦馬上把之前囚禁在這裡的劉敬放了出來。

  見到劉敬,劉邦頓時痛哭流涕,虔誠地說:「都怪我早前沒聽先生的話,被冒頓大軍困在白登山,險些性命不保。」

  劉敬受寵若驚:「皇上吉人天相,什麼事都可以逢凶化吉。微臣區區一個中郎將,皇上對我如此恭敬,我實在承受不起。」

  事已至此,反正劉邦也脫困了,兩人權當說些客套話。

  劉邦害怕冒頓率兵反擊,沒敢在廣武城多待,立即班師回到了京城長安。

  說實話,這次與匈奴一戰,劉邦真是心有餘悸。他也意識到憑現在漢朝的實力,根本打不過匈奴。可是,以冒頓的個性,是不肯輕易放過大漢江山的。劉邦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免除來自匈奴的隱患。

  計策還沒想好,就有探馬來報,冒頓引40萬匈奴大軍,再次侵擾漢境。

  劉邦慌了神,以眼下的情勢來看,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吧,又打不過匈奴;不打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匈奴搶走大漢的地盤、人民和財物。

  無奈之下,劉邦只好召集群臣商量對策。

  文臣武將們七嘴八舌說了一通,也沒想出好辦法。

  這時,劉敬站出來說:「冒頓弒父以後,以暴力統治匈奴、維護權威,這種人根本不能用仁義來說動他。我倒有個辦法能讓冒頓和他的子孫都向大漢稱臣,只是不知道皇上能否按我的要求做。」

  劉邦一聽有門兒,趕緊催促說:「你先說來聽聽。」

  劉敬說:「不如皇上把漢朝大公主下嫁給冒頓,並陪送一份厚禮。這樣,冒頓在世時就是皇上的女婿。冒頓死後,他的兒子繼承單于位,匈奴與大漢世代姻親,自然會和平共處。」

  劉邦聽後,豎起大拇指:「計策不錯,有超前意識,不過大公主早就許配給趙王張敖了,怎麼可以把她再嫁給冒頓呢?這樣吧,用一位宗室女冒充公主下嫁,反正冒頓也不知情,一箭雙鵰,何樂不為。」

  劉敬搖了搖頭說:「這可不好,冒頓也不是傻子,萬一他識破了,跟大漢翻了臉,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說:「那好吧,我回頭再想想辦法。」

  劉邦想什麼辦法去了?原來是跟他老婆呂后商量去了,劉邦也是個怕老婆的人啊!

  找到呂后把這事兒一說,沒想到呂后死活不同意,還大罵劉敬只會出餿主意。

  劉邦沒辦法,最後只好選了一位宮女生的女兒,冒稱大公主嫁給冒頓。

  和親的使臣也非劉敬莫屬了,讓他到匈奴與冒頓商議和親一事,最後談好了條件。

  大漢朝一次性贈給冒頓黃金一千斤,另外每年奉送匈奴帝國一定數量的棉布、繒布、美酒、食物等生活品。此外,兩國開放關市,允許兩國人民進行貿易。

  冒頓也不在乎名義,把漢朝的嫁妝照單全收,而且還挺給劉邦面子,給下嫁的「公主」保留了「秦人」的名號,暫時沒給漢朝子民安上「漢人」的屈辱帽子。

  這之後,匈奴與漢朝約為兄弟之邦,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冒頓的擾邊行為果真收斂了一些。

  漢匈和親後的第二年,劉邦擔心匈奴不遵守和親之約,就派大臣陳豨出任代國國相,防禦匈奴。

  沒想到,陳豨這傢伙心懷鬼胎,到了代國就開始勾結匈奴,還自立為代王。

  這可把劉邦氣壞了,費了很大勁才平定了陳豨叛亂。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又投降匈奴,經常侵擾漁陽、上谷一帶。

  劉邦氣急敗壞,以前打仗留下的箭傷發作了,結果沒幾天就駕崩於長樂宮。

  劉邦死後,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冒頓得知惠帝為人仁弱,什麼事都聽從呂后差遣,就寫了一封信給呂后,企圖先激怒呂后,再藉機侵襲漢朝。

  冒頓給呂后寫了封什麼樣的信呢,說白了就是封情書。大概意思是說:我沒了老婆,你沒了老公,兩人過得都不快樂,不如咱倆結為夫妻,共享天倫之樂吧。

  匈奴有一個習俗,大哥死了,他的弟弟就可以娶嫂子。既然劉邦已經與冒頓結為兄弟,那麼冒頓當然可以繼娶呂后了。如果呂后責怪起來,冒頓就可以推辭說呂后不懂匈奴的習俗。冒頓這封信,讓他進可攻退可守,真是一箭雙鵰。 漢朝的文武大臣們聽說了冒頓這封信,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太不像話了,這分明是對堂堂大漢國母的侮辱。

  呂后也很氣憤,對左右說:「給我先殺掉匈奴使者,然後傾全國之兵攻打匈奴。」

  大將樊噲當場請命說:「何必用全國之兵,我願意帶十萬精兵出擊匈奴,將匈奴殺得片甲不留。」

  大臣季布說:「應該把這個吹牛的樊噲立即斬首,幾年前高祖率兵32萬攻打匈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樊噲不能解圍救高祖於水火,現在卻自吹以十萬兵擊敗匈奴,這簡直是撒彌天大謊。」

  呂后冷靜下來,覺得以當前漢朝的實力確實沒把握戰勝匈奴,只好委曲求全,給冒頓回了一封信。信中大概意思是:我現在年老氣衰,發齒墮落,也沒有改嫁的意思。單于您怎麼會看上我這個老太婆呢,這簡直是侮辱您自己啊。我們大漢也沒做過對不起您的事,您還是高抬貴手放過我們吧。現在,我派人帶著這封信,連同兩輛馬車、八匹好馬送給您,您就笑納吧。還有一點,您跟大漢立下的和親政策一定要維持啊。

  冒頓此時的注意力主要在經營西域,看到呂后在信中低聲下氣地求寬恕,也就借坡下驢,不再與漢朝發生爭端。

  此後,和親成了漢朝初年的基本國策。每一個新皇帝即位,都要選宗室女下嫁匈奴單于。

  和親政策給漢朝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但並非長久之計。這是因為,匈奴的生產方式主要以畜牧為主,根本不能達到自給自足。匈奴的冒頓單于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不可能只因自己得到了漢朝公主和一些嫁妝,就置匈奴百姓於不顧。匈奴百姓也要生活,除非漢朝給匈奴的物資能保證匈奴百姓的正常生活,否則,匈奴以強大軍事力量為依託,必然會再次侵擾漢朝。

  事實正是如此,漢匈和親政策沒有維持幾年,匈奴就撕破了臉皮,又一次對漢朝發動了軍事搶掠。

  漢朝又將受到怎樣的打擊呢?冒頓能給漢朝一個合理的答覆嗎?

  冒頓文書

  漢匈和親後,漢朝君臣一致認為北部邊境上終於可以安寧了。

  思想麻痹遠比行動麻痹更具危害性,漢朝這些人想錯了,他們根本不了解匈奴人。

  匈奴有「草原蒼狼」之稱,每一個匈奴人都有著狼一樣的野性。侵略,是匈奴人永遠不會改變的本性。

  公元前177年夏,匈奴帝國的右賢王突然率兵侵襲漢朝的河套以南地區。

  搶點財物也就算了,沒成想,右賢王指揮部下大肆屠殺河套一帶的百姓,以殺人取樂。

  右賢王的軍事行動給了漢文帝當頭一棒,漢文帝馬上下詔譴責匈奴。

  譴責的意思,說白了跟發牢騷沒什麼區別。漢文帝的詔書無非是對匈奴指責了一番,說匈奴違背和親協議,這是背信棄義的行為,為此漢朝對匈奴感到很失望。

  匈奴右賢王才不管這一套,只當漢文帝在瞎嘮叨。

  怎麼說漢文帝也是一國之君,而且是大國之君,他的發言權在漢朝是最具權威的。可是,區區一個匈奴右賢王竟然不買賬。這還得了,太不把他這皇上老子放在眼裡了。

  漢文帝暴怒,馬上派遣丞相穎陰侯灌嬰帶騎兵八萬五千人出擊匈奴。

  右賢王看到漢文帝動真格的了,心知自己惹了禍,趕緊帶著兵將一溜煙跑回了匈奴國內。

  沒教訓到右賢王,漢文帝很不高興,便派使者去匈奴譴責冒頓的違約行為。

  冒頓明白漢朝使者的來意後,馬上寫了一封信,派匈奴郎中將系雩淺為使者,到漢朝給漢文帝送信。

  匈奴國都與漢朝國都離得很遠,系雩淺走了一個多月的路才到達長安,把冒頓的信給了漢文帝,並順便獻上冒頓奉送的一點禮品,包括一匹駱駝、兩匹駿馬和八匹專門用來駕車的馬。

  冒頓真是小家子氣,送的這幾頭牲畜能值幾個錢,想當初漢高祖劉邦送給他的嫁妝可有一千斤黃金啊。不過,禮輕情意重,漢文帝也沒在乎這個,他把重點轉移到了冒頓那封信上。

  漢文帝沒想到冒頓這等老大粗居然也有兩把刷子,冒頓的信寫得還挺有水平,大概意思是:右賢王擅作主張、出擊貴國的邊境,這實在太不仗義。可是,我離右賢王的屬地比較遠,直到貴國出兵準備攻打右賢王,我才知道這件事。好在,貴國沒有跟右賢王發生兵戈衝突,不然肯定會傷了和氣。右賢王違反和親盟約,我對此表示很遺憾。但事已至此,貴國還是要珍惜兩國的兄弟之誼,就別跟右賢王一般見識了。漢文帝老弟你放心,我對犯錯的部下決不手軟,為了懲罰右賢王,我早已把他派出去攻打月氏國了。托老弟你的洪福,匈奴帝國現在兵強馬壯,地盤也擴大了不少,最近一段時間,匈奴把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收並了,如今那些少數民族,都跟匈奴是一家親了。北方基本被匈奴平定了,可我們是不願意打仗的,我們願意跟貴國永遠停止干戈,恢復盟約,讓我們兩國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不知道老弟你是什麼意思呢?

  冒頓的這封信在歷史上是比較有名的,稱為冒頓文書。

  看完冒頓的信,漢文帝又不高興了,這封信簡直就是威脅嘛。

  漢文帝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量,是武力解決匈奴還是繼續和親。

  大臣們一致說匈奴剛剛收並樓蘭、月氏等二十幾個國家,正是士氣旺盛的時候,千萬不能跟匈奴打仗。再者說,匈奴的土地都是些鹽鹼荒地,就算我們打下那些土地,也沒法居住,還是別惹匈奴了,跟匈奴繼續和親吧。

  漢文帝想了想,以當前漢朝的國力,也確實無力跟強大的匈奴進行持久戰,那還是和親吧。

  文帝就給冒頓回了一封信,說單于讓系雩淺送來的信我看了,你說的情況我也知道了,對你的想法我表示讚賞。那我們就繼續實行和親盟約,希望你明確告知貴國的大小部屬官員,約束他們不再違背和約。

  冒頓收到漢文帝的信後,也沒什麼意見,漢匈兩國繼續履行和約。 公元前174年,執政三十六年的冒頓病逝,他的兒子稽粥即位,稱為老上單于。

  每一位漢朝新皇帝即位,匈奴都會背約騷擾一下邊塞,提醒漢朝的新皇帝,該送公主和東西來了;而每一位新單于即位,漢朝都會選派宗室公主下嫁單于為閼氏,以示漢朝信守合約。

  老上單于初立,漢文帝並沒有抓住這個時機打擊匈奴,又派出了和親隊伍。

  老上單于見漢朝示弱,覺得漢朝好欺負,於是就想給匈奴樹威風,給漢朝點顏色看看,讓漢朝知道他這個新單于也不是好欺負的。

  老上單于將有怎樣的行動呢?他會像冒頓那樣威懾漢朝嗎?

  西逐月氏

  公元前166年,老上單于派遣十四萬匈奴鐵騎入侵漢朝邊境,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朝那(今寧夏固原市彭陽縣)、蕭關(寧夏固原東南)等城。

  侵略的目的當然是搶劫,匈奴鐵騎將朝那、蕭關洗劫一空後,馬上轉戰進攻彭陽(今甘肅鎮原縣東南)。

  為了讓漢朝見識到匈奴的厲害,老上單于還派騎兵焚毀了漢文帝在陝西隴西北的回中宮。不止如此,匈奴鐵騎一路南下,竟然打到雍州、甘泉等地,直逼漢朝都城長安。

  匈奴的軍事行動,令漢朝君臣上下震動。這還了得,漢朝再不還擊,估計要被匈奴亡國了。漢文帝立即封中郎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大將軍,派兩人率領十萬車騎軍守護長安,防備匈奴入侵;又任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內史,欒布為將軍,大規模調集部隊抵禦匈奴。

  可是,老上單于並沒有急於下令攻打長安,而是派小股部隊防備漢軍,大部隊則直驅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攻打月氏國去了。

  月氏國位於匈奴帝國西部,是游牧民族中比較強大的一支。早在公元前177年,月氏國曾趁匈奴兵力東移出兵攻破了烏孫國,佔領了烏孫國的領地。

  烏孫國本是臣服於匈奴的一個西域小國,月氏國攻破烏孫國,很明顯是對匈奴的直接挑釁。匈奴帝國兵強馬壯,連大漢朝都不放在眼裡,怎能懼怕一個小小的月氏國。老上單于一怒之下,便想揮師西域踏平月氏國。但是,老上單于擔心匈奴兵力空虛後,漢朝會趁機騷擾,索性先攻破漢朝的幾座邊城,以牽制漢軍北進。

  公元前161年,匈奴大軍一舉攻下月氏國。月氏國的殘餘部落一分為二,一部分西遷到伊犁河流域,稱為大月氏,另一部分與故土附近的羌人雜居,稱為小月氏。

  這時候,漢朝才知道匈奴發兵的真正目的,後悔沒抓住時機收復被匈奴佔領的邊城。

  後悔也晚了,匈奴班師回朝後,認為漢朝也跟月氏國一樣不堪一擊,便愈發驕橫起來,不斷入侵漢朝邊城,肆無忌憚地掠奪漢朝的人口、牲畜和財物。

  不過,匈奴最終也沒吃到好果子。堂堂大漢,能人輩出,豈能容匈奴如此肆虐。

  當時,漢朝有個太守名叫魏尚,坐守雲中郡。雲中郡的轄區大概包括今天的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呼和浩特以西、黃河南岸和長城以北,是兵家必爭之地。防守好雲中郡,對遏制匈奴起到了關鍵作用。

  魏尚的治軍方略跟先秦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如出一轍,他把地方上的租稅收入都用來犒勞士卒,就連自己的俸祿也拿出來犒賞賓客、軍吏等。如此一來,雲中郡的守軍士氣高漲,都願意為魏尚效力。

  每逢匈奴來襲,只要魏尚軍令一下,士卒們就爭先恐後殺將出去,斬殺的敵人不計其數。

  匈奴人領教到了魏尚的厲害,每碰到魏尚帶兵出巡,都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雲中郡的要塞。

  與魏尚齊名的,還有雁門郡太守郅都。郅都手腕很強硬,匈奴人非常懼怕他,自動退兵遠離,一直到郅都死,都不敢靠近雁門一步。

  在魏尚和郅都的管轄下,匈奴一時間嚇破了膽,不敢南下侵襲漢朝了。

  匈奴人向來勇猛彪悍,他們會甘心屈服於魏尚和郅都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重啟和親談判

  匈奴受到漢朝邊境守將魏尚和郅都的打壓,氣焰終於有所收斂。

  老上單于眼見討不到好處,就寫了一封國書,派使者出使漢朝,表示願意與漢朝重歸於好、繼續和親。

  在國書中,老上單于跟他爹冒頓一樣,把匈奴違背和約、侵襲漢朝的責任推卸到了別人身上。他說,前段時間漢匈之間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這都是那些貪圖小利的人一手造成的,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我本人對此也是非常痛心的。漢匈兩國本來就有和親之約,我根本無意違背和約,希望我們兩國立即停止兵戈,共同發展,為後世子孫萬代謀幸福。

  老上單于信中的內容正中漢文帝下懷,漢文帝給他回了一封信,表示同意和親。

  漢文帝在信中說,漢匈早已是兄弟,你說這些話就見外了。至於以前發生的事情,現在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能離間我們的兄弟之情。

  其實,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樣的,希望我們兩國共同發展,使老年人安享天倫,年輕人茁壯成長,人民都能休養生息。

  我們是兄弟之邦,理應互相扶持。我知道,你們那邊氣候寒冷、資源匱乏,因此我決定每年都送給你一定數量的穀物、酒漿、金銀、絲綢棉帛等物品,以便保證匈奴人民的日常所需。

  我聽古人說,一旦和別人訂立的盟約,就不能背棄諾言,希望你以天下太平己任,不要違背盟約。我在這裡保證,漢朝絕對不會率先違背盟約,還請你明察。

  漢文帝派人把信送給老上單于後,便將漢匈和親之事傳告天下。

  此後,漢朝和匈奴暫時進入了和平相處時期。

  漢匈繼續和親不久,老上單于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軍臣立為單于。

  公元前158年,軍臣單于單方面撕毀漢匈和親盟約,派六萬鐵騎兵分兩路攻打漢朝邊城上郡和雲中郡。

  在上郡和雲中郡搶掠一陣後,匈奴鐵騎長驅直入,深入到代國的句注邊區。

  代國是漢朝最北方的諸侯國,方圓五百餘里,是漢朝北部最重要的戰略基地。  

  漢文帝見匈奴如此背信棄義,終於忍無可忍,決心給匈奴點厲害瞧瞧。他急忙部署兵力,派將軍張武屯軍北地郡、車騎將軍令免屯軍趙地飛狐口、河內太守周亞夫屯軍長安西細柳營、宗正劉禮將軍屯軍霸上、祝茲侯徐厲將軍屯軍渭水北岸的棘門,隨時準備出擊匈奴。

  然而,漢朝這番部署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而匈奴騎兵早就飽掠而去,撤回匈奴境內。

  漢朝大軍不敢輕易深入匈奴境內,只好罷兵回朝。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繼續,稱為孝景帝。

  公元前156年4月,軍臣單于再次出兵入侵代地。孝景帝派御史大夫陶青親赴邊塞,與軍臣單于談判,恢復和親。

  公元前154年,漢朝發生了藩王叛亂,軍臣單于趁機入侵漢朝邊境。沒想到,漢朝很快就平定了藩王叛亂,揮戈出擊匈奴。

  軍臣單于擔心惹惱漢朝,馬上終止了侵略行動。

  孝景帝見漢匈戰事有所緩解,便趁熱打鐵,再派出御史大夫陶青赴邊塞。經協商,漢匈兩國恢復和親,並開放邊境貿易市場。

  此後十幾年,漢匈兩國一直和平相處。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體",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體",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體",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體",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推薦閱讀:

從燕然勒石說起,談談北匈奴
都說漢唐是中國最為強大的時期,何以初唐就滅掉了突厥,漢朝初期卻打不過匈奴?一直到中期漢武帝時期才擊敗?
斯坦夫里阿諾斯著《全球通史》里寫漢朝在公元 222 年屈服於匈奴,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有哪些證據證明西遷的匈奴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羅 馬帝國的滅亡?
二百零二、穿越者王莽的一生(十七)

TAG:戰爭 | 匈奴 | 和親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