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葯、消炎藥、抗生素不能混為一談,沒搞清前別給寶寶亂用!
寶寶感冒時,
有好心人說:「吃點抗菌葯好得快」
寶寶咳嗽時,
又有好心人說:「吃點抗生素壓一壓」
寶寶咽喉腫痛時,
又有好心人說:「吃點消炎藥就好了」
昨天晚上,我和大家講了關於寶寶哮喘的話題《冬季哮喘高發,這些致病因素就在孩子身邊,一定要小心》,其中談到一點是抗生素對治療哮喘是無效的,而後就有媽媽留言給我們:
我估計99%的家長會認為:「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只要發炎了就需要用「消炎藥」也就是抗生素,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
但是,這絕對是一個誤區。
( 截圖來源:《急診科醫生》)
一、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葯?傻傻分不清楚
我們口中的消炎藥是不是就是抗生素?抗菌葯跟抗生素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葯三者是不同的,要區分這三個概念,首先我們來談談它們各自的概念。
消炎藥並不是藥理學意義上的藥物分類項目
消炎藥,是指抑制炎症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通過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使炎症得以減輕至消退,同時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緩解。消炎藥分類固醇類消炎藥(即人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等)。
簡單來說,消炎藥用於消除炎症。
炎症是細菌感染的後果,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一個反應。有一種炎症是細菌已經沒有了,但是炎症還沒有消退,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使用消炎藥,把機體的免疫反應降到最低。
抗生素的來源跟微生物有關
某些微生物對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這種現象稱為抗生。利用抗生現象,人們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嚴格來說,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比如大家熟知的青黴素、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以及頭孢類的等。
總的來說,我們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症來發揮作用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細菌或真菌,是殺滅微生物的。
抗菌藥物不止來自微生物,還有人工合成的
抗菌葯是指一類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除一部分來自於自然界某種微生物的抗生素外,還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葯,比如胺類葯、喹諾酮類等。
由此可見,抗菌葯是個大概念,抗生素是個小概念。
二、抗生素的6大認知誤區
抗生素是大家常用的藥物,但是人們在使用抗生素時,也常常會進入誤區,有的家長對抗生素堅決排斥,而有的家長又覺得抗生素起效好。其實,家長如果不了解抗生素,很容易踏入對孩子健康不利的誤區,所以趕快跟我來了解一下吧!
誤區1:抗生素使用的越少越好?
正解:一旦診斷為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必須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保證足夠劑量,這樣才能將其殺死,自行加減用量,反而會適得其反。
誤區2:抗生素使用的時間越短越好?
正解:更換抗生素只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自行縮短時間則會加重病情。因此,不是使用時間越短越好。一般周期為3-6天。
誤區3:抗生素必須點滴注射?
正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則,能口服則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則不輸液。值得注意的是小寶寶不宜肌肉注射!
誤區4:抗生素使用的越高級越好?
正解:家長以為抗生素越貴越高級越好,其實正確的原則是能用低級的盡量不用高級的,不然以後生了病會用的更高級,直到無葯可用。
誤區5:感冒發熱就用抗生素?
正解: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由病毒引起的感冒發熱,抗生素無效。此外,就算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比如結核引起的發熱,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誤了正規抗癆治療則會貽誤病情。
其實,在確認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按療程、按藥量給寶寶使用抗生素,是有助於寶寶戰勝疾病的。合理使用抗生素,下面幾點請家長謹記:
不要自行給寶寶使用抗生素,而應去醫院化驗,由醫生處方正規使用。
當醫生認為沒有必要時,不要要求醫生給寶寶開抗生素,當醫生認為需要時,請確認是在綜合臨床表現和化驗結果之後確診的,而非憑經驗或者其他依據;並且反覆確認,是不是非要吃抗生素不可。
按醫囑服用,不要隨意減葯、換藥或停葯。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頻繁更換抗生素,反而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不要癥狀剛剛消失,就停止用藥,一般要按療程用完方可停葯。
盡量不要給寶寶吃成人用的抗生素。
三、是否使用抗生素要看具體疾病
什麼時候需要抗生素?什麼時候不需要?這個複雜的問題答案取決於醫生對具體疾病的診斷結果。
需要使用抗生素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鏈球菌咽喉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疾病。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這是因為細菌直接侵犯尿路而引起來的炎症。
其他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需醫生根據臨床檢查做出判斷。
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感冒,與細菌感染無關。
普通感冒: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繼發或合併細菌感染。最近很多孩子都在發燒感冒,若僅是流涕、流眼淚、鼻塞等普通感冒癥狀,暫時不需服藥,儘可能讓孩子多喝奶/喝水,用生理鹽水清理鼻腔或者用熱毛巾敷鼻子。
急性支氣管炎或毛細支氣管: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喉嚨痛:喉嚨痛通常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鏈球菌咽喉炎除外。
腹瀉:包括輪狀病毒感染在內,寶寶腹瀉通常是病毒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的。
中耳積液:急性中耳炎治療結束後2周內,約70%小兒的中耳有積液,即使3個月以後仍有10%有積液,因未檢出致病菌,故無需給抗生素。
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葯是人們常常會用到的,也是人們常常會誤用的。如果將這三類藥物混為一談,不但會讓病情得不到好轉,還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只有真正的了解到了這三類葯的區別和聯繫,才能幫助大家做到正確用藥,避免藥物濫用。
形成凍瘡的兩大因素分別是:寒冷、潮濕。
凍瘡是指在寒冷潮濕條件下,在肢體末端、耳鼻等暴露處局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局部組織缺氧、血管壁被破壞,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滲出物增多,引起細胞損傷和局部水腫、水皰等不同程度的皮膚炎,兒童多見。
凍瘡嚴重者可以導致組織壞死。因此,預防凍瘡的發生很重要:
1.戶外鍛煉:孩子平時要多進行戶外鍛煉,還可以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日光浴和冷空氣浴;
2.均衡飲食: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維生素和礦物鹽的攝入十分重要。尤其是體質比較差、貧血的孩子更需要注意營養的補充;
3.注意保暖:寒冷季節和氣溫驟降時要注意身體溫暖,要適當地增加衣服,所穿衣褲、鞋襪不要過緊,必要時戴手套和帽子;
4.室內加溫:南方由於冬天室內沒有取暖設備,可以用熱水袋給手腳加暖,家長也可幫助孩子按摩手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5.外用建議:預防性凡士林、寶寶專用的按摩精油等有助於在皮膚表層形成保護層,預防凍瘡的發生。為了保證安全,請勿輕信、濫用偏方,如生薑、辣椒等,以免給寶寶嬌嫩的皮膚造成額外傷害。
如果已經發生凍瘡,建議去醫院就診。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推薦閱讀:
※寶寶一咳嗽就止咳、一發燒就退熱、一生病就輸液,真的好嗎?寶寶一咳嗽就止咳、一發燒就退熱、一生病就輸液...
※自己搞定一些寶寶的小癥狀~轉
※2016年,查查懷的猴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
※寶寶長牙期該注意的10件事
※寶寶應該幾歲跟父母分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