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武術中的「功夫」
中國武術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但歸納起來不外乎這麼幾項:一日套路,二日技法(或招法),三日功夫。套路有拳術、器械、對練,技法則是搏擊術、擒拿術。功夫,狹義講單只內功、外功、軟功、硬功等。功夫似乎是民間武術的專利,軍事武藝是不大重視練這類功夫的,因為它耗時長,見效慢。
一般武術門派在傳習程序上,大都先教套路,再傳技法,最後傳功夫,或稱練「私功夫」。在練習指導方面,則依仗功理功法。
現今,中外皆稱練武術為練功夫,這實是就廣義而言,其源自廣東習武者。廣東人稱練中國武術為「打功夫」,它涵蓋了中國武術的全部內容。李小龍的崛起把這一名詞發揚光大,外國雜誌均將它作音譯,「功夫」成了中國武術的代名詞。然而,依中國武術的傳統分類,功夫專指單項過硬本領,這在三十年代各國術館講義中時時可見。
與套路、技法相較,功夫是高層次的,但從武術技擊作用來講,三者又是絕對不可分割的。
縱觀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武術海外傳播過程,首先是套路的傳播,正是套路所展現的民族化的形體語言傾倒了無數海外觀眾,擴大了武術的世界性影響。進而是武術散手的推廣,然而推廣初期,某些規則明顯有拳擊和海外自由搏擊的影子,如使用拳套,如按點數計分,如劃分體重級別……這些都鼓勵了散手運動員更多地習練技法,並傾心於摔法。隨著國際交流的規模擴大,在大級別散手對抗中,與一些歐美、中亞地區的運動員相比,我們的運動員在擊打能力和抗擊打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從那時起,到傳統武術中汲取營養,提高散手對抗能力,成為中國武術界有識之士的一個前瞻性舉動。
套路的作用在明代便已明了,它「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因此「學拳要身法靈活,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番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當知斜閃」,最後達到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增強氣力、體力、協調身體各部位動作的目的。
但套路終究是不實用的,因打它是事先安排好的固定結構,動作要求規範到位,弓是弓馬是馬,拳是拳掌是掌,或舒展或緊湊,或徐緩或快疾,一切按要求演練。而實戰中動作不會完美工整,弓不弓馬不馬,丁不丁八不八,出拳踢腿快疾變換,招式不能使老,勁力不能用盡。實戰中一切照搬套路中的動作,只會是挨打的架勢。單純把練套路當成武術之根本,那無疑是陷入武術認識的誤區。
技法,是制敵而不制於敵的方法,是搏擊、擒拿的技能技巧。無論哪門哪派,無論是拆解套路,還是單練散打,都是在傳授這一技能技巧,武術的實用價值也便體現於此。有的門派根本沒有套路,從其本意來講,則是為了更突出技法。
技法再有利於搏擊,終究不能代替「功夫」。因為技法講究的是「用巧」,即步巧、身巧、法巧、擊巧、遇巧、用巧、使巧。如果技法不精,交手時難以用巧,豈不要受制於人?而功夫是練就超人的實力,既已練就,必定超過常人,也便有了勝算。 因此,欲學武藝,首貴實用,拳腳器械之外,故不可不練二、三手功夫。否則,拳術打得再精熟好看,器械練得再靈活利落,卻不合實用,終是花拳繡腿,花槍花棒,到老終是空學一場,應了「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拳諺。
當然,現今武術講的是藝術性健身性,就是花拳繡腿,久而練之,何嘗不有益於身心?但,真正要繼承發揚中國武術,是決不能排斥或忽視「功夫」的。
就拿李小龍來說吧,他之所以在現今社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武術大師,就是因為他不僅掌握了精湛的技擊術,而且十分重視練功夫。他把打熬氣力、體力的訓練擺在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他創立「截拳道」的成功之處。
一般來講,功夫沒有門派的區別,只是各有側重、大同小異而已。尤其是提高個人素質的築基功,諸如樁功、鼎功、卷棒功、沙袋功、舉石擔、拋石鎖、抓罈子、擰筷子、踢木樁、踢石墩等,都差不多,都是為了鍛煉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膝力。拳家謂之「操手腳」,即指這類功夫。
上乘的專門功夫有軟、硬、內、外四種。軟功練柔勁陰功,硬功練剛勁陽功,內功主練氣,外功主練力。四種功夫又歸為兩類,一為自衛功夫,也就是抗擊打功夫,如金鐘罩、鐵布衫、鐵牛功、蛤蟆功,謂之「未學武藝,先學挨打」。一為制人功夫,就是打人的功夫,如一指金剛法、鐵砂掌、贏掃帚功等,講究「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練專門功夫有一定程序,不可蠻幹。各門派於練功方法往往多有差別。比如練鐵砂掌,少林寺要求用布袋裝鐵砂,置於堅實木凳上,每日晨昏兩次拍打,由輕而重,由徐而急,百日後可應用,三百日後大功乃成。戳腳翻子門則是先以布袋裝麥,置於木凳上拍打,後換高梁拍打,再換綠豆拍打,最後換鐵砂拍打。拍前拍後均以中藥煎湯泡手,以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百日可用,手粉白細膩,擊人則剛硬如鐵。
功夫種類極多,《少林七十二藝》就記載了七十二種專門功夫,實際上,還遠不止這些。各門各派多選擇突出本門特點的功夫操練,像少的鐵腿功,鷹爪門的鷹爪力,峨眉派的功力掌、童子功,武當拳的九宮樁,梅花門的梅花樁,福建南拳的鐵頭功,自然門的提千斤,三皇功門的揭諦功,黑虎門的夜行步等。於內功也各有所重,如少林的易筋經,翻子的運掌八法,八極的行功法。很多成名的武術家都具有驚人的專門功夫,由他們的外號便可看出,如鐵胳膊紀德,鐵巴掌吳會清,鐵腿魏贊魁,鐵腳佛尚雲祥,飛腿沙亮,閃電手張兆東,鐵腳林林煙源,豹腳魏豹,神拳宋老邁,鐵羅漢妙月,廣東四鐵:鐵海龍、鐵金蛟、鐵骨仔、鐵頭仔等。
專門功夫使習練者能具有某一方面的超長實力,過硬本領。然而,光靠功夫也是不行的,技法與功夫相輔相成,才是克敵制勝的根本,猶如眼之與耳,宜乎並用,須臾不可分離。有人忽視技法,練就一手功夫,便自恃氣力剛強,交手時一味橫衝直撞,或可暫時獲勝,若不知把握機會,不明方向位置,也只算是蠻打蠻揪,且不說難以持久,也未必能得到行家和觀眾的認可。也有人忽視練功,掌握了二、三手慣用手法,便以為可以縱橫天下,自然免不了碰壁的命運。
功夫的外化體現在對抗中,有些功夫是難以表演的,如提高軀幹穩定性的站樁功等。再如鐵砂掌,其習練過程毫無美感可言,但外化為劈磚劈石,就可以給人以直感。舊中國,一些身懷絕技的武林人物,將功夫外化,靠表演糊口,曾是中國武術史上悲涼的一幕。今天武林人士毫無溫飽之虞,而將其功夫外化示人,與舊中國靠賣藝糊口的境況有天壤之別。但有些人在諸如掌碎紅磚、紙上懸人、針穿玻璃等節目的道具中造假,那不能算是武術功夫,而是「江湖賣藝」一類的文藝節目。想練真功夫的人,不可效法。還有些功夫是不科學的,甚至是有害身體的,不可練習。筆者師爺鐵腿魏贊魁曾練縮陰功,練至隱睾,從此襠部不怕踢,但也喪失生育能力,至終生不娶。可見此功有害於身體,不宜習練。
練功夫是要花工夫的。工夫指的是時間。功夫是一點一點工夫的積累,沒有一蹴而就的功夫。
花工夫練功夫,含著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的意思。因為,練功夫,過去都是單獨私下裡練習,有時為了避免有人觀看、偷學,還常常要在夜深人靜時練習,所以才稱作「私功夫」。而凡是功夫,不論軟、硬、內、外,又多是簡單枯燥的動作,像站樁,就是耗時間,像鐵砂掌,就是反覆拍打沙袋,不像套路花哨美觀。因此,必須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很多人半途而廢,皆因做不到「耐得住」。
小編微信號:wushu379
推薦閱讀:
※身子虛?那是什麼神秘的力量支持他們久練不累?
※大家認為陳式太極拳好在哪兒?
※英國每日郵報拍攝的一張「功夫」照片
※(1 條消息)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
※這個8歲小女孩的太極打得如何【張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