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珠仁波切的灰帽子:宗派的由來與利美運動
利美運動的精神並不須放棄本來的教派或修學重點,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上師和教義,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從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須依照一個傳承的系統,才不會紊亂,等到我們能夠證悟佛法本質時,自然就會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質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只是重點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了義炬》 (圖為嘉絨寺新經堂外景) 針對現在有些地方學佛的人對於教派的分別心很重,不能和合團結的現狀,大恩上師五世嘉絨朗智仁波切一直說所有教派的和合團結才是佛教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每年在寺院的意樂成就法會以及格仁座神山煙供現場,一直聯合其他寺院五大教派僧眾一起參與法會念誦,並在法會期間邀請各大寺院堪布給當地民眾進行佛法開示講解,這些示範逐漸讓所有弟子明白我們可以尊循自己的傳承努力修行,但同時需承認其他的教派和傳承具有同等價值而給予尊重;不眨人褒己,也不賤他尊我。」對於佛法我們需要整體的弘揚。 藏地利美運動發起者之一--巴珠仁波切有灰帽子故事 利美運動是十九世紀後半葉,興起於西藏的教義研究運動,意義是『無宗派』、『無偏見』的運動。由寧瑪派的巴珠仁波切、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彌胖仁波切,以及噶舉派的蔣貢康著仁波切,格魯派的圖登曲吉扎巴(也稱彌涯昆梭),薩迦派的沃羅爹旺波等諸位上師所倡。此運動之精神強調,信徒並不須放棄本來的教派或修學重點,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上師和教義,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從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須依照一個傳承的系統,才不會紊亂,等到我們能夠證悟佛法本質時,自然就會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質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只是重點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利美」意為無偏見,其目的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宗派或組織,而是將各宗豐富的內涵搜集起來,使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對於開放的心態,以及捨棄教派藩蘺的觀念有很大的啟發。他們「主張尊循自己的傳承努力修行,同時承認其他的教派和傳承具有同等價值而給予尊重;不眨人褒己,也不賤他尊我。」參加此運動的人不限於宗教學者和行者,還有許多有才華的藝術家、詩人、醫生 ,乃至科學家,如米龐仁波切。 曾有一個典故:巴珠仁波切對於佛教的一切經、論、說及寧瑪派遍智者龍欽巴和吉美林巴尊者、薩迦派薩迦班智達、格魯派至尊宗喀巴大師等新、舊諸派大德們的著作都作了廣泛的聞思學習,完全摒棄了宗派偏見。後來,他亦不分宗派、毫無偏頗地教導各派弟子。如今,一些有分別心的僧眾,對其他教派的傳承上師不甚敬重,但只要一提起巴珠仁波切,他們都會恭敬讚歎,倍加尊重。因為直到現在各大教派的僧眾們都把巴珠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等著作作為重要的修行法本。 有一次巴珠仁波切來到一所格魯派的寺廟。一天早上,巴珠仁波切正坐在經堂里的出家僧眾的最後邊,這時一位不認識仁波切的、分別心很重的鐵棒喇嘛過來了,問道:「你是什麼教的?」「佛教。」巴珠仁波切回答說。鐵棒喇嘛生氣了:「我當然知道是佛教!但我問的不是這個,我問你是戴黃帽子的還是紅帽子的(意思是黃教還是紅教)?」巴珠仁波切心平氣和地從懷裡掏出一頂破破爛爛的、灰色羊皮帽子,說道:「我沒有紅、黃帽子,只有這頂灰帽子。」其實,祖師大德苦心判攝,乃為方便眾生明了佛法奧義。無論各個宗派,皆有其難能可貴之處,應平等視之。本來佛的教法當中不論學什麼,都要以對整體教法的認識為基礎,了解了以後,你歡喜哪一樣,就選哪一樣。 宗派由來:「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只要契理契機,法法皆通涅盤城。 其實宗派本身並無好壞高下之別,它的意義是說,佛以其所證得的圓滿教法來引導我們的時候,因為眾生的條件不夠,所以佛不可能直接告訴我們最究竟圓滿的教法,《法華經》就特別說明這個道理。凡夫心中有各自不同的劣根,習氣,有不同的想法,為了能直接有效地破除這些道障隨順著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就分門別類,佛陀設立了八萬四千法門,每種法門都針對性很強,目的是消除眾生的業障。宗派的形成就是這樣來的。應不同根性的眾生,先從他相應之處契入,契入了以後漸次加深加廣,到最後達到究竟圓滿。所以為了引導不同的眾生,自然而然會分出各式各樣的教法以適應各種不同的根性。佛經中有個方便度人典故,以此來活潑闡述宗派由來: 忉利天主帝釋,素與大梵天主親善。一日,大梵天主興高采烈底下至忉利天上共相遊戲。時見帝釋愁眉不展,悶悶不樂的樣子。於是大梵天主問帝釋說:『何事掃興,苦臉愁傷?』帝釋答說:『你見我天上人眾比以往減少嗎?』梵天主說:『我亦有此感覺,才想問你,這究竟是什麼原故?』帝釋說:『原因是下界的人間作惡者多作善者少,所以人類漸漸轉向惡道,生天就日漸其少,加以天人下生人間,又為惡習所熏,轉復不還,所以我才發愁。』 梵天主聞悉此事,約略思考,即與帝釋說:『我有一錦囊—妙計,權作方便度人之法。』帝釋轉愁為喜說:『你有何妙計,可以方便度人?』梵天主說:『你權化作獸王獅子,極其威勢而咆哮,我化作婆羅門,共同下至南閻浮提,教化天下人為善,為善者日漸其多,死後生天,天人也就日漸增眾。』帝釋說善,但須作何方式才令人生信?梵天主說:『下至閻浮提後,每到一國,獅子示作威勢難遏,急急作啖人之狀,人類見了無不惶怖,四處逃竄。而我即對人說,此獅子喜啖惡人,如能給惡人若干,獅子自然退去。』這時國王決定放出死囚給獅子。 你得人後,即刻驅諸惡人往諸深山林谷之中,於未啖之先,汝先化一人,對惡人說:『誰能持五戒,修十善道,身、口、意,三業相應者,此獅子便不啖汝等。』諸惡人一定會說:『我等理應當死,今得此再生機會,決定依教奉行。化人隨即代為受戒,叮囑不可毀犯,如有毀犯者,獅子隨時前來啖食。』言畢,遂令諸惡人回去,別人見了,一定人人驚愕,問說:『你們怎麼能回來的?獅子怎麼不吃你們呢?』諸惡人定答:『有一人教令我們受佛五戒,奉行十善,始終不犯,獅子便不吃我們了...。如是方便度人之法,爾我周行南閻浮提諸大小國,皆令諸大小國人民,轉念為善,死者生天,而後天人自然會一天天的增多啊。』帝釋聽了梵天主這一番方便度人的方法,連聲叫好,於是如法泡製,結果竟不出梵天主所料,天人漸漸的增多了。 這則故事是說,菩薩為度眾生,不計一切,苦心孤詣的示方便,引誘眾生去惡行善,反邪歸正。憫其三途受苦,先教五戒十善生天之法,而後漸至涅槃。《正法念處經》上說:『既從受天樂,若不行放逸,從樂至樂處,後必至涅槃。』菩薩度生的方式,不求高,但求實。用法活,不呆板,目的先使眾生脫離現實的苦楚。所以初步且用五戒十善人天乘法,為眾生先開一條至一乘之先河。 以正確的態度看待不同的佛法 有個開示里曾學生問: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和蓮花生大士同屬蓮花部的。文殊菩薩是哪一部的呢?我們在做供養時,我們應該供養給誰呢?仁波切幽默回答:哦,他們都是一體的。我看過一出精妙絕倫的中國川劇,那位表演者看向舞台,然後他很快地看向我們。每次他都變臉,就象這樣,其實都是同一個人。這同樣是佛陀的力量。我今天去博物館了解到在宋代觀音菩薩是位男相,是宋代對嗎?可現在男相變成了女相。這沒關係,沒有任何問題,絕對沒問題。這就是我說的看似矛盾但並不對立。 佛教里有主張專宗修行一門深入的,專宗修行不錯,但不能有宗派的爭執。星雲大師說:經常有人問我是什麼宗派?我出家的師承是屬於臨濟宗的,但目前佛光山不屬某一宗派,假如有人一定要問什麼宗派,我們就說他是『釋迦宗』吧!我不忍心把佛法分割,我們應融通佛法作整體的發揚! 菩提道次第中說:實際上那時印度是大小顯密各宗各派,在教量、證量都達到究竟圓滿的時候。拿佛法的修學次第來說,剛開始是小乘,就是最基本的部分,到後來慢慢的是大乘,大乘又分顯密,密是最高的部分,都要依照次第一步一步學上來的。當然有一些人只歡喜其中一部分,譬如小乘行者。單單歡喜小乘的人不一定接受大乘,但學大乘的人一定含攝小乘。譬如我們現在讀書,讀小學可以不再升學,可是讀大學不可能不經過小學、中學的過程,越到後來就越究竟圓滿。比如舉出最高的密教部分,一定包含前面的基礎。我們如果要說某個人的學歷背景,你也可以說他幼稚園讀哪裡、小學讀哪裡、中學讀哪裡等等;可是如果說他得到博士頭銜,那當然一定小學、中學、大學的學歷都包含了。 作為一個佛子儘管佛法在傳播的過程中,由於地域、語言、根性的不同,為了隨順眾生,會有語言表達、修行方法的差異,但只要法門的內涵與佛法的宗旨一致,便應平等承認都是清凈的佛法。如今地球上存在的南、北、藏傳佛教,雖然形式各異,傳承各不相同,但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因此彼此之間不必排斥毀謗。猶如學誠法師說:你修行可以學習按部就班,但是不能論是哪個派的,佛法都是融會貫通的,大德們都是哪個宗派都能吸收精華達到圓滿。」我們通過不同法門修習和轉變自己的心相續。如云:「轉變自己的心,汝即會得圓滿;諸樂來源於自凈其意。」顯密本圓融,愚執自他宗, 聖法原一味,無偏應普弘。 法王如意寶:凈觀他宗,專修自宗,一切佛法是我們皈依的對境 我們受皈依時,所皈依的是十方虛空界的一切尊法。以教法來說,除此娑婆世界現在宏傳的一切顯密法要之外,過去、未來以及他方國土所宣之法,我們同樣須要皈依,又不但化身佛所傳的法,就是報身法身佛所傳的法也要皈依。因此對於浩瀚如海的諸佛教法我們不能有半點的捨棄,必須全部信受。在四弘誓願中,大乘佛子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都反覆念過,應該時時反觀自己是否違背這條誓言。再以證法來說,大小顯密諸乘修行者相續中所攝的一切戒定慧功德都是我們必須皈依的對境。 有人見祖師大德也常互相辯論破立,甚至顯現說呵毀不敬之語,於是草率隨學,豈知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效顰唯現醜態,因祖師大德安住於如夢如幻的境界中大作夢中佛事,外現雖似出語不敬,或將不了義說為了義、了義說為不了義,但其內在本無自相嗔心,也並非不具抉擇了不了義的智慧,實因為了度化各種根機的眾生,有必要作如是的方便顯現。 由於宿世的因緣願力、串習深淺,形成了今生自己學法的根基意樂,無量的法門對自己來說會有緣深緣淺、相不相應的差別,所以擇一最有緣的法門修學自宗、一門深入非常重要,而對一切他宗法門應當一律凈想清凈,這樣才能不造謗法舍法的罪業,對於佛法以及自他都有極大的利益而無任何損害。 嘉絨寺大經堂的頂部,和拉薩的大昭寺一樣,有一個象徵鹿野苑轉砝錀的雕塑形象,中間砝錀,代表佛在講法,兩邊是兩頭鹿,代表聽眾。在這個轉砝錀的雕塑的兩邊,還有四個金幢,代表勝利。祈願佛法興盛,世界和平,眾生解脫!
推薦閱讀:
※彩雲間 的 帽子
※冬季就得戴這款針織帽子
※為什麼這頂帽子幾乎所有時尚博主都有一頂? | 女神進化論
※【棒針】男女都可以帶的帽子%……
※帽子及帽子的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