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師:往生凈土應修三福
往生凈土應修三福
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
1
此三福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2
觀無量壽佛經云: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業者,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3
阿闍世王子被提婆達多惡友煽動,將其父王頻婆娑羅王關在地牢,一心想做國王。頻婆娑羅王虔誠一心遙禮世尊,作是言:目犍連大阿羅漢,是吾親友,請他幫我授八關齋戒,一剎那間,便到王所,日日如是為王授八戒。
4
世尊又遣派富樓那大阿羅漢,為頻婆娑羅王說法,如是經三七日。王后韋提希,澡浴清凈,以酥蜜和面塗其身,用瓔珞裝葡萄漿,私下給國王進食,多月不死,問原因:方知是其母所為,大怒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便執利劍,欲殺其母。時有月光大臣與耆婆聰明多智而言: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以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殺害父王一萬八千人之多,未聞有無道害母。
5
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剎利種,臣不忍聞,王乃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時阿闍世王子,驚怖惶懼,懺悔求救,舍劍不害母,閉置深宮,不令復出。時韋提希被幽禁,憂愁憔悴,遙向靈鷲山,向佛作禮,白佛言:此濁惡處三惡道盈滿,多不善聚,願未來不聞惡聲,唯願佛陀教我觀於清凈業處,佛為韋提希普現十方諸佛妙凈國土。
6
觀無量壽佛經云: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凈,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7
觀無量壽佛經云: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凈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8
觀無量壽佛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9
佛經云:父母亦乃世間福田,若佛不在世,應尊敬父母如佛無異。
10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11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
12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是也。
13
佛經云:謗師、毀師、嫉師、憎師,法中大魔,地獄種子。
14
律藏云:和尚阿闍黎教誡呵責,正是師長們以慈悲心,行方便事,成就吾人道心戒行,當低頭受教,作感恩想,不得還逆語。看待師長,當如看待活佛一般,輸誠致敬,因本師釋迦牟尼佛早已涅盤,而師能代佛宣化,生我慧命,成就三慧,故當恭敬。
15
何等為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惡口。六、不兩舌。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16
不殺生: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生命稱為殺生。
17
戒殺五種制意:一、殺生害命,罪業深重,不能入佛門解脫正道。二、殺生害命,違背大慈悲心。三、眾生皆為過去生中之父母、眷屬。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五、因果循環故。
18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19
觀無量壽經云:何謂佛?所謂大慈悲心是也。
20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是殺我父母。
21
可嘆眾生苦,兒孫娶祖母,豬羊席上桌,六親鍋里煮。
22
梵網經云:當知汝是未來佛,我是已成之佛。
23
娑婆多論云: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業,於當來世中,決不遇刀兵劫。
24
五凈肉:一、不自殺。二、不教他殺。三、不聞殺。四、殘食。五、自死。
25
孟子言: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26
殺生分三等罪:一、五逆罪。二、重罪。三、輕罪。
27
五逆罪: 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
28
殺人方式十種:一、親自殺。二、讚歎殺。三、遣書殺。四、咒殺。五、暗器。六、教人殺。七、點頭殺。八、揮手殺。九、示眼色。十、設坑。
29
殺生開緣有三:一、為救多數人。二、為救三乘聖賢。三、狂亂心之人。
30
殺生果報:一、墮三惡道。二、多病短命。三、一生心懷恐怖。四、殺生還殺生。
31
佛制偷盜意義:犯偷盜不能入佛道,與眾生廣結惡緣,落入因果,諸佛守不偷盜戒而成正覺。
32
偷盜性質五類:一、偷取。二、劫取。三、騙取。四、脅取。五、賭博。
33
偷盜六種重罪:一、盜十方僧物,現前僧物,其罪重於殺八萬四千父母及五逆罪。二、盜三寶物屬重罪。三、盜五錢以上是重罪。四、偷師長、父母之物是重罪。五、偷發過菩提心之人其物是重罪。六、盜國家公有財物者屬重罪。
34
方等經華聚菩薩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
35
律藏云:若盜佛塔物,及寺中供具,即犯重罪。
36
古德云:君子求財取之有道。
37
邪淫:染情逸盪,污穢交媾,名不凈行。
38
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39
圓覺經云: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40
口業分四種:一、妄語。二、惡口。三、兩舌。四、綺語。
41
妄語: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42
惡口:無理破口傷人名惡口。
43
罵人一句勝過刀割。
44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45
古德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噴人六月寒。
46
古德云:人間細小語,天上大如雷。
47
妄語分三等罪:一、逆罪。二、大妄語中之重罪、大妄語中之輕罪。三、小妄語罪。
48
持不妄語得四種功德:一、說法大眾信受。二、說法無畏。三、辯才無礙。四、得三十二相中之四十齊密齒。
49
中阿含經云:貪瞋痴漏盡,是名阿羅漢。
50
觀無量壽佛經云: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51
歸依三寶云:人命無常,光陰迅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三寶曠世稀有難遭難遇,佛法僧乃是世間之明燈,如大海中之燈塔,三寶是真理之泉源,是渡生死至涅盤之寶筏,是脫離三界之舟航,是六道眾生之歸宿。
52
凡夫不歸依三寶,就如同水上之浮萍,無依無靠,無根隨波逐浪,漂流不定;又如風中燭,隨時瞬間皆有熄滅之時;又如孤兒,無父母依靠,浪跡天涯,佛謂之是名可憐愍者。
53
歸依四義:一、斷惡行善義。二、迴轉義。三、去邪歸正義。四、破魔顯佛義。
54
五種三寶:一、化相三寶。二、住持三寶。三、自性三寶。四、小乘三寶。五、大乘三寶。
55
觀無量壽佛經云: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
56
華嚴經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薩行,三世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57
開悟聖僧云: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
58
華嚴經云:菩提心為善中之王。
59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
60
華嚴經云:捨棄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61
因果三種性質:一、因果是公平平等。二、因果無特權無赦免。三、因緣成熟自然報應。
62
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63
法華經云: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
64
觀無量壽佛經云: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65
凈土聖賢錄云:師安法師,通華嚴宗旨,修彌陀懺,觀想凈土二十年,朝夕不廢,一生多病,臨終忽然精神清爽異常,謂弟子曰:佛菩薩已降臨,吾將行矣,即端坐而化。
66
元朝祖朗法師,姓李,蘇州人,九歲出家,禮燕京大聖安寺圓通國師為師,真佑年間,賜號圓通大師,日誦彌陀聖號五萬聲,年七十四,將示寂,預告其徒曰:吾生緣盡矣!其徒訝之。後七日祖朗偈曰:咄這皮袋,常為患害,繼祖無能,念佛有賴,來亦無來,去亦無礙,四大五陰,一時敗壞,世法還有不敗壞之法嗎?良久云:浮雲散盡月昇空,極樂光中常自在,遂跏趺而化。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九一集)
※凈土證心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第四一六集(文字版)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五一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