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珅的迅速升遷歷程

和珅的迅速升遷歷程    和珅在此後的幾年裡迅速升遷,官位不斷變化。   乾隆四十年(1775年),25歲,十一月,擢御前侍衛(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安全部的官員、國家領導人的貼身保鏢),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北京軍區副司令)。這是兩個正二品的官職。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歲,正月,授戶部侍郎(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財政部副部長)。戶部是政府的行政中樞,掌管全國「地政」、「版籍」,賦稅課徵,俸餉發放,倉庫收支等事;按各省分成十四個清吏司,分別審核該省地丁錢糧及某些稅課外,還兼管其他有關財政事務;此外,戶部還設有專管八旗官兵俸餉、賞恤、戶籍檔冊的八旗俸餉處;發放本部飯食、養廉及軍機處、兵部、刑部等機構飯費銀的飯銀處;掌管納捐事務的納捐房;督理寶泉局鑄錢的錢法堂;又設立銀庫、緞匹庫、顏料庫和倉場衙門(管理儲京和儲放通州漕糧的場所)。戶部的最高首領是戶部尚書,共一人,為從一品;其次是戶部侍郎,共二人,為正二品。   同年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防部長)。軍機大臣,是軍機處的官員。軍機處,開始設立於雍正八年前後,也就是1730年前後。它的全稱叫做「辦理軍機事務處」,設立於紫禁城內接近內廷的隆宗門裡,它是整個大清王朝最為關鍵的政治中樞機構。軍機處的出現,與雍正皇帝對西北地區的叛亂分子用兵有關。乾隆中期,西北地區的叛亂被徹底平定,軍機處本來應該予以取締,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軍機處不但沒有被取締,反而是權勢越來越重,逐漸成為國家最高的中樞機構。關於軍機處的機構本身和特點,有人曾把它歸結為簡、速、密三字,應該說,這是很貼切的。先說簡,就是人員少、機構簡單。軍機處只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大臣由大學士和各部院尚書、侍郎中選任,屬差遣官,故稱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私下習呼「大軍機」,也有尊之為「樞臣」的,初進者加「學習」二字,稱職後才奉旨實授。軍機大臣人數,一般是三四人到七八人,也有比這稍多或更少的。他們雖有領班大臣和一般大臣的區別,但沒有統屬和被統屬關係。軍機章京的正式稱謂是「軍機處司員」或「軍機司員上行走」,是大臣的僚屬,俗稱小軍機,嘉慶時確定員額三十二人,分滿漢兩班,每班八人,日值兩班,設領班達拉密以便統率。章京的人選多來自內閣及各部院一般官員,亦系差遣職。如此算來,整個機構至多不過三四十人,且「有官而無吏」。由於他們均屬皇帝由中央各衙門特別選進的,故多為親信幹練之輩,如不稱職,可隨時罷職回到原來衙門,省去了官場中許多拖泥帶水之事。至於機構,它始終不算正式衙門,其值房只稱「軍機堂」,實際上乃是皇帝轄下的秘書班子,這與外朝內閣作為正式的政府部門相比,工作起來顯然要方便親近多了。其次是速,即辦事效率高。按照內閣規制,皇帝頒發詔旨和大臣有事題奏,都得經過多重衙門,輾轉交送,前後要花費很多時間。軍機處則不然,一切由大臣和章京辦理。皇帝有旨則隨時奉召承辦,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又有「廷寄」(也叫「字寄」)制度,由軍機處司員根據情由的輕重緩急,或採用日行三百里的「馬上飛遞」,或註明行四、五百里,甚至還有六百里加快的,交兵部發出,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加快了辦事速度。最後就是密。軍機處設於接鄰內廷的隆宗門裡,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又嚴禁外官擅入值房。嘉慶時還派御史就近進行監視。軍機大臣和章京們為避免嫌疑,平時盡量少與督撫等外吏或部院官交往應酬。他們入值時,大臣得隨時準備應召承旨,屆時連太監也不得在側。退出起草詔旨,則嚴格限於值房之內,改定發出時,須運交逕收,中間無人敢收受拆閱。軍機處用印,由章京至領班大臣處領取後,到內奏事房向內監請取,用畢即按手續交還。這比內閣草簽票擬、明發上諭顯然要慎密多了。軍機處把本應屬於外朝的許多權力給奪走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內閣,究其緣故,正如有人所說:因軍機處「其權屬於君」,內閣則「權屬於臣」。皇帝通過軍機處,把原本歸於內閣的那點有限的參與機密之權也給收回了。軍機處的設置,標誌著清代封建專制主義集權政治進入到一個新的台階。「行走」,屬於臨時差遣官。大清朝,把一些隨時設立、隨時取消的機構裡面的官職稱之為「行走」。但是,問題在於,軍機處這樣一個重要的機構,直到大清朝滅亡前夕才被取消—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就是可以自由進出軍機處的意思。  同年四月,和珅授總管內務府大臣。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清朝的內務府,最早發端於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時期,到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最終確立起了一個包括七司三院及其他附屬機構的龐大組織。清朝統治者仿效六部這一外朝機構,將其移植於內廷。其中,類似於外朝吏部職能的就是和珅擔任的總管內務府大臣,掌管著內務府所有官員的官制、官缺,升調補放,功過賞罰等。類似於戶部職能的是廣儲司和會計司:前者統籌內廷所需的物資出納,設立六庫(銀、皮、瓷、緞、衣、茶)、七匠作(銅、銀、染、衣、綉、花、皮)、三織造衙門(江寧、蘇州、杭州);後者統領畿輔、盛京、錦州、熱河、歸化城、打牲烏拉、駐馬口外等地莊園共八百八十六處,按等課其賦稅和編審庄丁,此外會計司還具有選送太監、宮女、乳母、保姥之責任。類似於禮部的是掌儀司,它掌管內廷禮樂之事,諸如坤寧宮獻神祈福、皇帝拜天、祭祀堂子、祭祀清寧宮、祭祀奉先殿、供奉皇壽殿、豐澤園演耕藉禮、皇后禮先蠶,以及內廷朝賀、筵宴、皇子公主嫁娶禮儀、考核太監都屬掌儀司的職權範圍,此外還兼辦畿輔、盛京等處果園賦銀,兼管薩滿神房和奏樂演戲的昇平署。類似於兵部的是都虞司,內務府武裝主要用來禁衛內廷、行宮、陵寢,扈從皇帝車駕,引導皇后、妃嬪、王子、公主出入;其成員均選自上三旗,組成親軍營,還有一二三等侍衛、藍領侍衛、拜唐阿等職;另外,上駟院和慶豐司所轄牧場官弁的選授、升級等事,亦都歸於都虞司;都虞司在松花江設打牲烏拉,編其丁為「珠軒」,專門繳納東珠、松子、蜂蜜、魚類等;在近京的口外又有鷹戶、槍手戶、鵝戶、獵戶、蜜戶、海龍戶、狐皮戶、網手戶、細鱗魚戶,每年亦各徵收「畋漁之物以准賦」。類似於刑部的是慎刑司,宮女、太監和大內匠役犯罪,比照刑律輕重定科,也歸在它的名下;不過慎刑司的權力一般只限於很輕的罪過,徒刑以上就要移咨刑部,罪須經三法司會審;在內務府,還設有「掌緝捕之事」的管轄番役處,那是負責查捕府屬三旗逃犯和逃亡太監的。類似於工部的是營造司,掌管禁地修繕;其他如皇帝出巡清「御道」、后妃出入陳「步障」,都由該司或會同工部進行;營造司下設木、鐵、房、器、薪、炭六庫和鐵、漆、爆三作,以保證工程的需要。除上述以外,內務府下還設有慶豐司,負責牛羊畜牧事務,供宮廷祭祀、禮儀、食用所需,它在京城和口外、盛京、吉林等地都設有場。上駟院專供皇帝並宮廷乘騎、車用馬匹,禁城中有內廄,南苑有外廄,又置盛京大凌河、商都達布遜諾爾、達里岡愛等牧場。武備院備辦御用甲胃、弓矢、兵仗、鞍、轡、行帳。設北案庫,轄案板作和細房、帳房庫;南案庫轄熟皮作;甲庫轄餿作、穿甲作,氈庫轄備弓處、備箭處、骲頭作、靴皮作、氈作、帽作、雜活作。奉宸院是管理皇家園苑的機構,具體包括景山、西苑、倚虹堂(紫竹院)、養源齋(釣魚台)、天壇齋宮、南苑、豐澤園(中海)等地;至於西郊的三山五園以及熱河避暑山莊、湯泉、盤山、黃新莊等處行宮,則另派大臣管理。為了照顧好皇帝和后妃們的日常起居,宮內還設有御茶膳房、御藥房、敬事房。又有武英殿修書處、御書房、養心殿、造辦處、御鳥槍處、咸安宮官學、景山官學、蒙古官學、長房官學。對於大內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文淵閣,後宮的壽寧、慈寧、壽康等宮,也派有專人管理。關外盛京系祖宗創業之地,又有宮殿、陵寢並莊園包衣人等,為表示隆重,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廷特設盛京內務府,規定由盛京將軍兼充總管大臣。由於內務府管轄範圍廣泛,且又居處禁地,為防微杜漸,清廷規定總管大臣無定員,又派王、貝勒、貝子等以總管大臣之名,掌管府屬某一具體部門,這就具有相互牽制監督之意。在行使職務時,他們都得按既定章程辦理,非皇帝詔旨不得有絲毫逾越,以確保宮內秩序的絕對穩定,維護專制皇權的絕對威嚴。據有的學者統計,內務府本府及所屬各司院處,共有各色機構五十多個,所用人員除匠役軍丁、太監不計外,共有職官三千多人。管轄派駐所及,包括宮廷、皇家園圃,還有關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場及附屬人戶。江南、浙江的織造和海關監督,有關稅口的人役,也歸內務府差遣。動員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供皇帝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顯示帝王的尊貴地位,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家天下的重要特點。和珅此時的權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同年八月,調鑲藍旗滿洲副都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北京軍區副司令)。   同年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國史館,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國家博物館。   同年十二月,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7歲,六月,轉戶部左侍郎,併兼署吏部右侍郎。吏部,主管官員的考核和選拔,相當於人事部和組織部。下面分為四個具體機構,俗稱為「喜、怒、哀、樂」。喜,指文選清吏司,主管選缺、補缺,故曰「喜」;怒,指考功清吏司,主管處分,故曰「怒」;哀,指稽勛清吏司,主管丁憂,故曰「哀」;樂,指驗封清吏司,主管撫恤、恩蔭,故曰「樂」。吏部右侍郎,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人事部、組織部副部長。   同年十一月,兼任步軍統領(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陸軍司令)。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9歲,八月,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見習國務院副總理)。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30歲,正月,升戶部尚書(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財政部長),旋命在議政王大臣上行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政治局常委)。   同年五月,實授御前大臣(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務院副總理)。   同年六月,授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  同年十月,充四庫館正總裁,兼辦理理藩院尚書事。在清代,理藩院具有與六部同等的地位,是一個專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它的設置,一方面反映了清統治者對邊疆民族問題的重視,同時也說明,我國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在清代已最後得到確立。理藩院初設時,其職官亦稱承政、參政。順治元年,與六部同時改為尚書、侍郎,不過這中間曾一度把尚書叫做「禮部尚書掌理藩院事」,左右侍郎稱「禮部左右侍郎協理理藩院事」,但為時不久便詔准改正了。理藩院所用官員均系滿人或蒙古人,筆帖式中兼有漢軍,但絕無漢官。理藩院在康熙初置錄勛、賓客、柔遠、理刑四清吏司。以後,隨著清朝統治勢力向喀爾喀、青海、西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路伸延,其管轄的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乾隆二十九年,經調整最後確定設旗籍(原柔遠司改)、王會(客兵司改)、典屬(錄勛司改)、柔遠、徠遠、理刑六司。各司的分工:旗籍司掌內蒙諸部札薩克(稱內札薩克)之疆理、封爵、譜系、盟會、郵傳,以及土默特、布特哈部職官的選任引見。王會司掌頒內札薩克王公們的俸祿、朝貢、燕飧、賞賚等事。典屬司負責漠北喀爾喀蒙古、青海蒙古、套西蒙古,以及科布多和新疆諸部蒙古(這些地區的蒙古統稱為外札薩克)的劃界、封爵、編旗、盟會、簡軍、郵驛、互市,還對蒙古和西藏等地的喇嘛發放度牒、監典活佛轉世和行施賞罰;一些內屬游牧部落,像察哈爾、巴爾虎、額魯特、扎哈沁、明阿特、烏梁海、達木蒙古、哈薩克、錫伯等官員的檢選引見,也歸其統理。柔遠司掌外札薩克喇嘛祿廩、朝貢之事。徠遠司掌哈密、吐魯番札薩克政令,新疆回部、四川金川土司年班、內附布魯特諸部給銜、馬稅,以及霍罕、博羅爾、巴達克山、塔什罕、愛烏罕的職員。理刑司掌管外藩各部刑罰;制訂律例條規。此外,又設內館、外館,分別接待內外札薩克年班來京人員;置俄羅斯館,安頓沙俄商人、傳教士和留學生;還有咸安宮蒙古學、唐古特學、托成學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31歲,四月,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肅平亂。   同年十一月,兼署兵部尚書(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解放軍四總部部長)。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32歲,八月,加太子太保銜。   同年十月,任經筵講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3歲,六月,賞戴雙眼花翎。   同年十月,任國史館正總裁。   同年十一月,任文淵閣提舉閣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4歲,三月,調補正白旗滿洲都統。   同年四月,任清字經館總裁。   同年七月,再予輕車都尉世職,旋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管戶部。   同年九月,因平回部叛亂有功,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35歲,閏七月,授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事。大學士是唐朝的時候開始設立的,最初由宰相兼領。分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四個館,大學士的主要職責是陪著皇帝練習書法、欣賞繪畫、欣賞音樂、協助編練舞蹈等。明朝的時候以儒臣為殿閣大學士,大學士成為內閣長官,負責起草詔令、批答奏章,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的大學士是榮譽官職。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為名稱,滿漢各2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1人。這36人均為文臣中的最高官位,漢人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除少數例外)。和珅擔任的就是三殿大學士中的文華殿大學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38歲,二月,封三等忠襄伯,並賞用紫懟?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39歲,四月,任殿試讀卷官;五月,任教習庶吉士。   和珅,他終於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寵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和珅終於可以為所欲為了,一旦貪婪的慾望終於成為現實,人就不會有所顧忌。和珅也是如此。   但是,和珅是怎樣做官的呢?他是怎樣與乾隆皇帝相處的呢?他是怎樣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寵幸的呢?
推薦閱讀:

嘉慶殺和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和珅被抄家後 他的兩個小妾竟然同時做了此事!
從和珅學狗跳說起
古今第一貪和珅為何被乾隆恩寵一世,終究下場凄涼
被稱為明君的乾隆,為什麼不殺和珅,反而留給兒子嘉慶殺?

TAG:和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