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梁紅:為何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12%

中金梁紅:為何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12%

時間:2014年10月27日 09:46:04中財網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梁紅  編者按: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7.3%,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從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就處於下行區間,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等也並不樂觀。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房地產市場究竟會走向何方,未來政策如何轉向,都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為大家詳解三季度經濟數據背後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未來政策走向。  若政策不及時調整會有通縮風險  我們通常講GDP增速,7%、7.3%、7.5%,什麼才是中國合適的增長率?最近有海外研究者寫,中國未來到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應該是3到5,還有人說2到3。  在經濟學中有個「潛在增長率」的概念。一個好的宏觀政策,短期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期望達到的目標應該是,讓經濟在潛在增長率附近不要偏離太大,這樣才是一個合適的宏觀政策的取向。  任何經濟中都有它結構性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就用結構性的政策去解決。短期的一些宏觀政策應該取得的目標,應該是讓經濟能夠運行在增長率附近。因此央行還是把通脹作為自己最首要的目標。如果經濟運行在潛在增長率附近的話,這個經濟應該是既沒有通脹,也沒有通縮的壓力。  對於今天中國潛在增長率是多少的問題,有各種各樣的討論和演算法。但是有一些基本的觀察:當一個經濟偏離它的潛在增長率比較往上的時候,就會有通脹的壓力,有一些國家會走向赤字,當然還有就業率失衡的變化。當它低於潛在增長率時,通脹的壓力沒有,這時會有一定的通縮。還有它的貿易向下的變化。  中國過去幾個季度的數字表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現在經濟增長速度是在偏離潛在增長率,而且之前產出缺口在擴大。如果政策不及時的做一些調整的話,我們會有通縮風險的。  及時和適度的逆周期的操作,現在已經被保增長和改革給對立起來了——這是今天為什麼很多經濟狀況出問題,而且政策調整非常滯後的原因。媒體對於任何逆周期的操作,習慣評價「又走老路,又放水了,又不改革了」。其實我認為,及時、適度的逆周期操作,是對經濟增長率有好處的。只是現在,沒有很多人能旗幟鮮明的講出來。過去十幾年,改革、結構性的東西一直在做,但是宏觀政策、貨幣政策,特別是貨幣總量的政策,是需要調整的,當不調整的時候那隻微觀的手一定會上來。過去十年我們講該升息和升匯率的時候不做,是點剎車,其實是指導微觀的產業政策出台了。  如果說我們今天已經到了一個「新常態」, 10左右的增長已經到了7左右。那麼,我們在上一個常態裡面的很多政策,包括房地產政策、居高不下的儲備金率政策,有沒有及時調整,應不應該及時調整?這是我們在宏觀政策上不應該迴避的話題。  為什麼我說通脹的指標、一系列宏觀數據的指標顯示,經濟增速在潛在增長率之下?其實M2的走勢,是和CPI,PPI,都緊密相關的。這個跟我們的結構、跟很多基本面的在短期內不會變動的因素沒有關係,短期的通脹也好、增長也好,貨幣政策,短期宏觀的指數變化還是起最大的決定性因素的。  貨幣政策偏緊的一個結果——PPI負增長三年了,大家好像能接受了。CPI九月份數據是1.6。這個數字明年會是多少?有些些專家把明年放到2.5、2.6,可是我認為1字頭會是更可能的情況。在過去兩年,雖然PPI大幅調整,但CPI非常頑固。房價和油價這兩個價格都非常慢,在今年下半年還是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我們看到,中國的產出缺口是比較深的一條線。通過過去30幾年的歷史,讓我們來看一下,如果不調整的話,產出缺口繼續擴大,或者保持在這個位置,中國明年的增長會是在什麼樣的水平上。用這個GDP平減指數會更明顯,今年的GDP平減指數不到1,在二季度幾乎靠近0。另外還有一個中國特色,就是產出缺口擴大的時候,GDP增速加大。今年GDP僅僅有三分之一是來自於貿易順差擴大的貢獻。2005年上半年,順差的擴大佔到中國GDP增長的一半。以中國這麼大的生產能力和貿易能力,在內需不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調控。今年最典型的是鋼鐵,2005年也是鋼鐵,今年的鋼鐵出口是70%多。然後我們看到,貿易摩擦等方方面面的東西都會出來。  最近比較流行一種說法,「只要保住就業就好」。而實際情況卻非如此。首先,就業是比通脹還滯後的指數。第二,這個數字在東方國家,在我們看到過的數字里,其實沒有什麼周期明顯的變化。  這個是因為,就業率市場不是市場化的。另外,在東方國家很多情況下,企業在很長時間裡是不會減人的,可能不漲工資。日本的失業率,在10年、30年時間裡,是平平的一根心電圖。所以,用這這樣一個指數是不是可以來表示我們沒問題,還要等到這個數字出問題以後再做反應。  回到宏觀經濟,現在所有的數字都需要貨幣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做出及時的逆周期的調整。而這些逆周期調整應該是總量的市場化的,包括利率,包括儲備金率,而不是某些「定向操作」。  但是它也可能不做。如果我們來自做預測的話,其實預測的情況是很簡單的:等更明顯的通縮數據出來,等就業市場和企業出問題,等貿易順差擴大,引起企業糾紛,到那時候再來反應。  中國經濟增長到底多少合適?這是現在討論非常多的話題。有人說放到6.5合適,有人說4.5,還有人說4就挺合適的,似乎都言之有理。  三十年發展 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12%   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發現這個數字不合適。其實中國還有一組數字,看著也不太合適——因為老說,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應該發展速度慢一點。中國到底處於什麼發展階段?我們在現在的這個收入水平上,自己到底給自己排一個什麼位置?至少我學的經濟學裡告訴我,經濟增長速度是一個人均GDP的故事,不是一個總量的故事。  我們簡單地,相對美國來看——因為美國是這段時間裡發展最好的國家。經過過去三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現在相當於美國人均收入的12%。好多人說「我們和日本並列」的時候,我都想笑一下,我們根本不是一個水平。  基本上,我們講第一梯隊國家,歐美日,如果拿美國的收入做一個對比,日本在80%左右。第二梯隊的國家,韓國和台灣,50%左右。第三梯隊就是咱們自己老認為是中等收入的那個,20%。但現在不是,現在是巴西、馬來西亞、阿根廷。在五年前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我們和日本並列,後來又說我們中等收入。實際卻是,我們還沒到中等收入呢。我們比印度高點,印度7.5%。  在人均收入水平的問題上,如果我們倒過來看,很多的亞洲經濟體曾經保持過8、9、10的GDP增速相當長一段時間。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三十幾年這麼高的速度,我們才到12——怎麼會這樣?這個數字真是難以令人置信。美國大概是4%到5%的增長。所以,那些說中國應該4到5的人想一想,5到6的人想一想,我們多少年才可以到中等收入。實際上亞洲在過去的30年,主要是靠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這些國家把數字提上來。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有一些和這幾個國家相似的東西:偏市場化的政策、比較高的儲蓄率、勤勞的人民,還有對教育比較重視。所以至少中國在過去的勢頭上看,中國是可以重複韓國、日本,包括台灣曾經走過的這些路。所以這也是一個我覺得在討論什麼是合適的,如果真的看中長期,合適的增長率。我們三十幾年來對美元平均增速10%,中間貶值過好幾次,只在2005年有過一次升值。而日本、韓國、台灣,40%的貢獻都來自於匯率的升值。  這是一個框架,並不是說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我們究竟能做到什麼發展階段呢?7000元左右,也就才相當於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3000美金。  我一直說中國對世界最大的挑戰是,從來沒有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未富先大,而不是未富先老的問題。到今年為止,中國已經將近10萬億的經濟體,而我們的人均排名在全球是第85位。按照我們人均的收入水平,和我們要消費的東西來講,中國想保持一個非常高的速度,如果政策方方面面做得對的話,是可以做到的。但這些對現在一些在第一梯隊的國家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所以我的結論是,短期內還需要放鬆貨幣條件,可以動基準利率、準備金率。現在松,特別是收益率曲線的前端。中長期我一直是這個觀點,貨幣政策不解決,只會放大風險。這就是當年我們說,原來經濟結構中的一些問題,那時候是往擴大的方向發展,投資也好,各方面投資的速度,在熱的時候利息調的太慢,會產生那樣的結構問題。同樣的,在經濟下行的時候調得太慢,一樣會放大結構問題。  中國經濟結構有什麼問題?  中國經濟結構有什麼問題?槓桿只是一個表現,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投資一定會加大。那是跑不掉的,因為沒有底線,所以在試這個底線,總會試出來的。試出來之後的反應跟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一樣的。  那就講到中國的高儲蓄率,現在老是說一放貨幣,一松貨幣你就會加槓桿。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恆等式。你經濟周期下來的時候,中國企業資本金,自己的自有資金的滾動的速度就少一點,如果沒有一個正常的股權市場的話,可能槓桿率會上去。中國還有一個翹翹板,這是所有高儲蓄率國家的一個翹翹板,我自己內需不足我就輸出儲蓄,擴大貿易順差,然後外面的錢再轉過來,出口轉內銷回來。在過去從2002年到2003年,當然之前也是,當然我估計大家記憶比較新了,每一個小周期是同一個演化的東西。那現在真正要降槓桿是對的。現在缺了一條腿,跟我們2004年和2005年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就是股權市場的融資能力基本消失了。上次是叫全融通的改革,那時候依靠香港市場。但香港市場有個問題,當我們的經濟增速和問題比較大的時候,大家擔心中國要硬著陸的時候,海外的資本市場也沒有辦法出去融資,我覺得這是循環的。到了今天,是不是要到了一個買入錢的問題。這很簡單,大家看中國槓桿率的增速,這和經濟是正相關的。但是增速和增路是負相關的。中國增的最快的是1998年到2011年,然後我們看股市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佔比,慘不忍睹。現在一年至少十幾萬億,才能保證我們7%左右的增長。股市融資4000億,股市不能夠給企業帶來上萬億的融資,從這個角度講,你沒辦法增長。  2007年的時候,甚至2010年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有過可以消除一部分債權融資的壓力。今年還算好一點,去年不到4000億,今年4000多億,但這個體量,大家想想這兩個體量差太大了。但是中國擁有這麼多的儲蓄,中國的每一個IPO現在都瘋狂了,每一次打的都影響貨幣政策,從隔夜到七天的利率就上去,然後七八百個企業在那兒排隊,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還有我剛才講的它會放大結構性的問題。大家都說槓桿在上,2008年其實國企的槓桿很快,非國有企業的槓桿是下來的,因為他融不到資。銀行逐利,對小企業的貸款會少一點。他本來就不是一個雪中送炭的機構,是錦上添花的。  最後我總結一下自己的想法。  貨幣政策不解決結構性的問題,那貨幣政策在今天的結構下,也是偏離了要保持一個適度的通脹,保持一個適度增長,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所以貨幣政策有調整的壓力。  關於中國結構性的問題,大家有一次討論什麼是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這跟2004年的時候是一樣的。中國這麼高的儲蓄率,你第一個問題是投給自己還是投給別人的。投給自己的,是股還是債。第一階段的無效率,一直以來是投給別人的,而不投給自己。這麼低的人均收入的階段,應該是我們的投資回報呂高於別的國家的階段。你可以用海外投資,但是如果作為一個資本輸出的國家,聽上去總是有點怪。  第二個問題,這麼多的國內儲蓄用的時候,如果用股和債來講,發債券或銀行貸款,都是債,那股呢?一年不能融個幾萬億,上萬億,是沒有意義的。那股權市場上很多的改革都是說了很多年要做的。比如說我們講了很久的,中國的資本市場上缺乏機構投資者,那機構投資者怎麼建立,怎麼培養呢?全世界都有很多的工會,我們到今天希望能夠在明年,至少開始邁一步,比如說稅收和養老金,這些都是說了到現在還沒有起步。現在要救急,也要救長遠。這方面從預測的角度來講,我們做預測很簡單,不打開這條路,那麼在現在政策下會發生什麼,如果簡單講那就是通脹要低到大家都覺得太低了,再說就業市場,以我們的數字大概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有一個可能更明顯的,就是貿易下降的順差和貿易摩擦的增加。  總體來說就是,一個是貨幣政策的調整,一個是真正的結構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把自己的股權市場恢復融資資本,包括它的一些中長期問題,下決心處理一下,改革一下,可能是當務之急。  央行應該有獨立專業判斷 而不是聽公眾意見  關於降息有沒有用的問題,「刀快不怕脖子粗」,我覺得下來的時候一樣有用。美國已經給我們演示了什麼叫QE,然後QE怎麼樣對經濟增長的恢復起到作用。所以我覺得通縮,已經不是一個理論探討了。我們有1929年的經驗,也有美國的借鑒。  我認為,央行從逆周期的操作來講是滯後的。至於滯後多久,那隻能簡單說,時間拖的越久,後面付的代價越大,可能出來的新問題越多。央行就是應該有一定的獨立判斷和專業判斷,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果過於聽從公眾的意見,你就會滯後的時間太長。任何央行都是滯後三個月左右,但這次感覺滯後的時間稍微長一點。我自己感覺還是有點動作了,只是走得太遮遮掩掩了。(結合梁紅媒體討論會、鳳凰財經整理)   中財網
推薦閱讀:

為何香港,新加坡作為城市人均GDP還不如美國一個國家,並且與美國紐約,洛杉磯比更是有差距?
中國的人均收入為什麼這麼低?
中國一直躲不過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辯
從圖看中國2016年人均GDP還不到日本1978年的水平, 中國人均是否還落後40年?
關於人均收入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收入來源細分

TAG:中國 | 美國 | 中國人 | 收入 | 人均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