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起源與中國的漢字文化

  【摘要】全世界有數千種語言,但有文字的語言卻不到其中的一半。在有相應文字的語言中,漢語、漢字卻又是歷史最悠久的。漢字是現今仍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文字。漢字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之最,是因為它與漢民族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本文參考了歷代典籍文獻、神話傳說、古文字以考古學成果對漢字的起源及其與漢民族、中國文化的緊密關係作了論述,以彰顯漢字的文化學意義。   【關鍵詞】漢字;起源;考古;神話;文化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是輔助語言起交際作用的工具」[1]。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則是中華文明和歷史的載體。可以說,語言文字是記載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與方式。而漢字的象形表意本質,決定了它比英語、俄語等表音文字更能有效地承載歷史和文化。   漢字與古埃及文字的聖字書、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一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至今卻只有漢字保存了下來,並一直為漢民族所使用,可見其強大的生命力,這即是漢字的優越性。   一、漢字考古與中華文明   談到中國的文化,是不能不談漢語和漢字的,語言文字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們說「中華文明五千年」,主要是指漢民族使用漢字的歷史以及有文字記載的漢民族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原始社會晚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曾經發現過刻劃在陶器上的記號,仰韶文化早期的西安半坡類型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符號,年代早,資料豐富,受到了人們的注意。其中有一些橫豎的刻劃,像一、二、三等數字,「很多人認為這類符號就是這些數字的前身,這是有道理的。不過這並不能證明原始社會使用的記數符號是文字。」[2]   建國後,在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址發現了以下五個象形符號,這幾個符號都刻在同型的大口陶缸上。   據估計,大汶口晚期距今約四千五百至五千年左右。關於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的性質,雖然存在不同意見,但是,正如裘錫圭先生所說:「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的作風跟古漢字很相似,二者之間似乎不會一點沒有關係。」[3]因此他推測:「漢字形成過程開始的時間,大概不會晚於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   二、漢字起源與神話傳說   (一)漢字神授說   《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後又見於《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己矣夫』」等記載。河圖洛書是什麼?孔安國《尚書傳》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籌。」(九籌,治天下之九類法則。)《竹書紀年》云:「黃帝軒轅五十年秋七月,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這一記載可能是說漁獵時代初民在黃河、洛水某處山崖邊發現過或獵取過巨型的爬蟲和大龜,於是刻畫在石崖上,告訴後人這裡有過龍或龜獵獲物。多年之後,被人們發現了,附會為天賜聖王以創造文字的藍本。」[4]   (二)倉頡造字說   這一說法,較早產生於戰國晚期,流行於漢代,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呂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又《說文解字?卷十五》「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5]後來,人們把倉頡造字「神化」,如《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粟雨,鬼夜哭。」實際上,漢字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並非創自一人。   (三)漢字起源於記事的傳說   遠古人民為了幫助記憶,發明了不少記事的方法,如結繩記事,八卦記事等。結繩記事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即舊石器時代晚期,《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又「庖犧氏作結繩而為網罟」。《說文解字?序》:「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6]但是,結繩不具備文字的性質,把結繩視為文字的起源,是不可取的。   三、甲骨文與商代文化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是目前為止能見到的最早的文字材料,其中許多字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使用著的。甲骨文以其象形性,深刻反映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甲骨卜辭中有天象、地理、方位、時間、農業生產、等級、官職、軍事、刑法、人體、稱謂、物質文化、祭祀迷信、動作行為、狀態性質等方面的內容,對於考查商周及以前的社會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甲骨文主要發現地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因刻於龜甲、獸骨上,故稱「甲骨文」;因其內容為卜問記錄,故又稱為「甲骨卜辭」。   甲骨文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它上乘原始刻劃符號,下啟青銅器銘文。甲骨文的字形結構已經包括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里所概括的「六書」――指示、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以象形字居多,如:   (人)、 (弓)、 (夕)、 (木)、 (日)、 (魚)、 (目)等。   甲骨文字涉及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與天象有關的,卜辭中就有「日、月、雲、風、雨、雷、霧、霾、每(晦)、?、虹」等字。甲骨卜辭的「月有食」一篇是我國最早關於日食的記載,這在天文學史上意義重大,卜辭內容為:「癸未卜,爭貞:旬無禍?三日乙酉夕,月有食,聞,八月。」今譯為:「癸未日佔卜,名為『爭』的占卜人問:未來十天內有沒有災禍?第三天乙酉晚上,發生了月食,是聞報機構報告的,時間是在八月。」[7]   四、從原始漢字看文化遺迹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都會漢字的形體或音讀上打下烙印,通過漢字,我們可以了解漢民族的歷史和社會面貌。比如,「安」,《說文解字》:「安,靜也,從女在宀下。」把女性關在家裡,便可以「天下太平」,「奴」字,從女,從又(手)表示手抓女為奴;「妾」字,從女,從辛(古代一種刑具),有罪之女虜為妾。這些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系氏族社會以後,女性權利的低下。又如,「姓」字,從女,從生。所生從母姓,當是母系氏族社會的反映。   漢語中一些表示色彩的字詞同樣也包含文化的積澱。劉雲泉《語言的色彩美》[8]一書第七章《色彩、色彩詞與社會文化心理》中說:「色彩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哲學思想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此外,從色彩詞語的豐富發展,也可以窺見我國紡織業、陶瓷業的發展狀況。」   五、通過漢字考證民族的遷徙和興衰   人類學的研究認為,被征服地區的的文化借字殘餘在征服者的語言里,有一大部分是地名,因此通過地名字詞研究可以考證民族的歷史。李榮在《民族與語言》第三節《從壯語地名考證壯人古代地理分布》中,引用了廣東、廣西兩省中所含有「那、都、古、六」等字樣的壯語地名,如:「都那、那伏、都會」,「古鎮、古陽」,「六合、六田」等,證明了壯族以前在兩廣的分布領域要比現在大得多,現在居住地域縮小了,但是,地名卻留下了。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代碼,是中國文化傳播的媒介,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9]漢字的出現是漢民族走向文明的標誌,同時,漢字本身又是漢族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承載著數千年的中國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華文明五千年,漢字功不可沒!   注釋:   [1]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33.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1988:24.   [3]裘錫圭.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J].中國語文,1978(3):168~169.   [4]王世賢.文字學通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77.   [5][6]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196:314.   [7]李圃.甲骨文選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   [8]劉雲泉.語言的色彩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9]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趙曉慶(1985―),男,漢族,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推薦閱讀:

生場大病,宅在家裡養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看了幾天Quora覺得上面的西方人對中國到處充滿偏見和傲慢?
什麼樣的紫羅蘭翡翠才算好?
上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戲如醉如痴。如何對下聯?
為什麼稱為黑色星期五?

TAG:中國 | 文化 | 漢字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