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著相就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11-11 07:02:37關鍵字:拜佛,健康,因果,殺生,經教,佛學院,惠能,禪定,電視,心外求法,外道,印光大師文鈔,文鈔 |
【 點擊數:14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06集 2013年11月8日講於台南極樂寺 拜佛消業障,拜佛也是鍛煉身體「六正精進者,以無漏智,應勤行精進,趨涅槃道故。」 這是「八正道」裡面的「精進」。只有一個方向,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一個方向就是大般涅槃。對菩薩來說完全正確;對我們六道凡夫來說,我們做不到。那在我們現前也想證得大般涅槃,我們肯定在這一生當中做不到。不要說是如來的涅槃,阿羅漢的偏真涅槃我們也沒有能力證得。我們現在所修的凈土法門,帶業往生,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的「精進」應該怎麼講?真信、真願,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裡頭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絲毫懷疑。我們現在一心嚮往極樂世界,巴不得現在就往生,要有這樣的心,這就是「正精進」。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這裡所說的「以無漏智,應勤行精進,趨涅槃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把無上菩提分成兩節來做,第一個階段到極樂世界,第二個階段就是入大般涅槃。肯定比修其他法門的那些人來得快;不但快,而且穩當。這是證無上菩提的捷徑,一條最近的道路我們遇到了。 但是這個法門難信,真難信!我初學佛的時候,懺雲法師勸過我。我跟他在一起住茅棚,在茅棚裡面做義工,我照顧三位法師,還有一個老居士。茅棚一共五個人,懺雲法師、普妙法師、大宗法師,三個法師;還有個朱竟宙老居士,七十多歲;那個時候我三十歲,照顧這些人的生活起居,我做了五個半月。懺雲法師給我定的功課是每一天拜佛八百拜:早晨三百拜;晚上三百拜;中午吃飯之後經行,也就像散步一樣,走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然後拜二百拜。這每天固定的功課,拜八佰拜。拜佛消業障,拜佛也是鍛煉身體。我身體能夠到現在這個樣子,沒有什麼病痛,我相信那五個半月的拜佛是非常非常好的基礎,在那個地方奠定的。可是懺公勸我學凈土法門,我沒接受;教我讀的書我讀了。《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要解》是蕅益大師的;《圓中鈔》是幽奚大師的,這是彌陀三大部,就是註解裡頭權威的註解,我讀了。而且遵照他老人家的教導,把三部書的科判列成表解,把經文寫進去,編成科會。這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做出來之後感動非常驚訝,對於佛經佩服、尊重!佛經的文章真的做到不增不減,少一個字,它就斷氣了、斷掉了;多一個字是累贅的。文章能夠做到不能加一個字、不能少一個字,這就是最好的文章。用科判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好,馬上就檢驗出來了。要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第一遍讀這個,記得好像沒讀完,它有上、下兩集。 學經教要依李老師那個方法,現代佛學院的方法不行以後到台中親近李老師,跟李老師學經教。在李老師身邊十年,老師曾經很多次勸我學凈土,我都沒接受。年輕好勝,對於大乘經論非常羨慕、非常喜歡。初到台中學經教,學小部經,多半是從《阿含》、《大集經》裡面選出來的,我學習的進度很快。老師的教學是私塾的教學法,每一次教一部經,只教兩個人。這兩個學經的跟老師坐在面對面,那我們別的同學是旁聽,圍繞在四周。年輕的時候我的記憶力很強,聽一遍大概可以在一個星期之內,我有能力復講。重複講一遍,講得跟老師差不多,有這個能力;有理解的能力。所以在班上,同學們學經,我是最後參加這個班的,我的名字排在最後,沒有輪到我,我就離開台中了,到台北臨濟寺出家了。所以我都是旁聽來的,我聽一遍,我就能講,能把李老師講的,重複應該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樣子,也差不多是了,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在台中住一年三個月,這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都能講,都講得還不錯。所以我一出家,白聖法師就叫我到三藏學院去教學,我也很歡喜。 我在三藏學院教課,一個學期教一部經。我學了十三部,他們三年畢業了,我才用了六部,還有七部沒派上。所以我懂得了,學經教要像李老師那個方法,佛學院這個方法不行。佛學院方法就像學校上課一樣,那個時候三藏學院是五個老師,排的課也是交叉的,學生不專。李老師的教學是專一門,大家同樣就學這一門,這一門學完了,再學第二門,不是同時學好幾門的。同時學好幾門,這個方法問題太大了!第一堂課還沒有吸收進去,休息十分鐘,換第二部經了,所以三年畢業一部經都不能講,只學一些佛學常識。我對這個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星雲法師建佛光山辦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長,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那個時候他有一百三十多個學生,我是想分組,三個人分一組,專學一部經,差不多將近有四十個組。十年功夫,這三個人專攻一部,肯定有一個出來的。十年之後佛光山至少、最低限度有二十個法師不在我之下;如果個個都有成就了,那我估計至少有四十個法師,佛光普照全球。用李老師的方法,李老師傳統的方法,星雲法師不同意,說這不像學校。不像學校,真出人才;像學校,出不了人才,他也知道。他不同意我的說法,我就離開了。我離開佛光山,到文化大學教書。那是普通的學校,我在裡面教佛經哲學,好像教了四年。這個教學管用,有文化大學的聘書,外國人承認。我到美國去的時候,辦這個移民的手續,那個時候出家人不多,美國人講求學歷,看到我大學教授的身份,當時就批准了。我拿美國的綠卡是三十分鐘就拿到了。在達拉斯拿,陪我的有十幾個同修都看呆了:怎麼這麼容易?實際上辦事就十分鐘;排隊排了十分鐘,拿表格,填寫好了之後,把我的證件放上去送給他。他們一看,三個人看,收件的移民官不知道怎麼辦法,找他隔壁的,大概是資深的。隔壁也不能決定,找他的上級,到樓上把他的主管找來了。主管一看,他說這個不在移民條例之內,這個來了,馬上就可以辦。就送到樓上,送到樓上,就到樓上去宣誓,就拿到了。到樓上排隊也排了十分鐘。半個鐘點,排隊就排了二十分鐘,實際辦手續不到十分鐘。他只問我三句話,第一個問我姓名,拼音對對姓名;第二個問我:你的證件是不是都是真的?我說完全是真的,不是偽造的;第三句話,他說你可以在美國工作了。我說這比台灣報戶口還容易。有些人告訴我。有人拿這個永久居留、拿綠卡的時候,七八年都拿不到;我到那裡不到十分鐘就拿到了,我跟韓館長兩個人一同。所以在美國這一帆風順。好像是三年之後,他們就要我去拿公民。公民要懂英語、要考英語,我說我不要。然後他們去跟移民官交涉,交涉到不要考英語,那還勉強。所以到那邊去的時候,也就馬上就拿到了。那麼這個是佛法裡面講的緣分。 所以教學要用傳統的老的概念,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跟西方人完全不一樣,但是非常有效果。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是理念。方法?「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老師教不教、講不講不重要,開悟重要!「讀書千遍」,這就是戒律。「千遍」不是定數,是概數。 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很慢。我們看過去佛門這些大德,開悟的人很多,宗門、教下我們概略估計有三千人以上。這個成就非常可觀!頓悟的人少。頓舍、頓悟、頓修、頓證,我們在歷史上只看到一個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但是三五年開悟的就多了;十幾二十年開悟的更多了;還有三四十年開悟的。所以功夫要用得深,這個深就是「一門」。 六祖在碓房裡舂米、破柴就是修定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一些信息,就是看出一點消息,無盡臧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我們能知道「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落實在「讀書千遍,其意自見」。她讀,天天讀,不知道讀了多少年。這一天,六祖遇到了,她在那裡讀經,六祖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能大師把這一段經文講給她聽。她佩服得五體投地,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本向他請教。能大師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認識不認識字沒關係。那是什麼?「其意自見」。與這個有關係;與學不學沒關係,真的,不是假的。 他在黃梅住八個月,我們要知道黃梅有講堂,他沒去過;黃梅有禪堂,他一枝香也沒坐過,他的「戒、定、慧」三學在哪裡修的?在碓房裡頭舂米、破柴。那怎麼個修法?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眼根」在「色塵」上入定;「耳根」在音聲上入定;「鼻根」在香臭上入定;「舌根」在無味上入定;「身根」在接觸上入定,他修這個。什麼叫「入定」?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定慧等修!六根皆如是。這種功夫他自己知道,五祖忍和尚知道,其他的沒人知道。他修成功了,五祖曉得,五祖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所以五祖傳法,半夜三更召見他,給他講《金剛經》,為他驗證,就等於考試。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說了五句話,考試就畢業了,衣缽就給他了。他這五句話是什麼?就是自性,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說出來看看?「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第三句 「本自具足」;第四句「本無動搖」;最後一句「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不必再說了。《金剛經》後頭也不必再講了,全通了,衣缽給他。 六祖那個時候沒出家,在家身份,二十四歲。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施,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可以!不可以執著。你真正懂得什麼是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幫助你覺悟的方法全是佛法。那麼六祖在黃梅這八個月時間,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沒有一樣不是佛法。他不需要經典、不需要文字、不需要有人講經,舂米是佛法、破柴是佛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無一不是佛法。在這裡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成佛了。這是真正佛法!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見色聞聲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心是什麼?心是清凈心、心是平等心,心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個人就成佛了。 看電視不著相就是佛法,也能開悟現在人大概住在都市裡頭都離不開電視,看電視是不是佛法?是!你要會,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會嗎?」禪宗裡頭這兩個字妙極了,會不會?要會,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華嚴經》也不是佛法,《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不會。為什麼?學《華嚴》著了《華嚴》的相;學《無量壽》,著了《無量壽》的相,著相是決定不能開悟。馬鳴菩薩慈悲,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看經「不著文字的相」;聽經,「不著音聲相」,這就會了。著相就錯了。所以他教給我們讀經「不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聽經「不著音聲相」,這叫會聽、會看;第二個,「不著名字相」,名詞、術語,菩薩、佛陀、羅漢、五蘊,這都是名字,名字性空,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能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心緣相」是意思,一看,這一段好、這意思。佛沒意思,有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佛沒意思,佛哪有意思!有意思就迷了,就是無明。有分別就是「塵沙煩惱」,有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你在學習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沒有「無明煩惱」,沒有「塵沙煩惱」、沒有「見思煩惱」,你不就成佛了、你不就是菩薩嗎?!要這個修法才行。 著相就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當然這不是對初學,初學做不到,初學他怎麼不著相?一定要不著相才能開悟。所以修行修什麼?「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佛法在哪裡?在你自性裡頭。《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是自性本具的,外面什麼都沒有。心外求法,大乘教里叫「外道」。我們這個心著相求法,著文字相、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這全叫「外道」。面對著一切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智慧、德能現前了,這叫佛法。 佛法是自己的本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個不能不知道。但是這些話很不好懂,真不好懂!為什麼不好懂?就是你有妄想、你有雜念,這個障礙你的智慧,你不會懂得;你要沒有妄想、要沒有雜念,一聽就懂了,就跟惠能一樣。惠能賣柴,聽到房間裡頭有人念經。從前那個房間,古人有窗戶,窗戶是用紙糊的,不是玻璃,玻璃會隔音,聽不見,它一張紙,他在裡頭讀,外頭聽得見。所以他一聽他就能明白。讀的人還沒有明白,聽的人明白了,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假的。 我們求佛道不求別的,求圓滿智慧。求圓滿智慧的頭一個條件,你要圓滿的放下。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有圓滿的智慧,它露出來了;放不下,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樁樁事情放不下,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可能開悟? 什麼是佛法?章嘉大師跟我講四個字, 「看破、放下」就是佛法。這個話講得大家容易懂。在佛門裡面講的時候就兩個字「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觀」是智慧,「止」是禪定。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戒律。戒律是什麼?是生活,日常生活。妙絕了!日常生活就是落實在「六根」跟「六塵」接觸之處。清清楚楚是「觀」、是看破;不落印象,這就是禪定。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太好了!修什麼?「清凈、平等、覺」,就修這個。 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又天眼有二種,一者,從報得;一者,從修得。」 「報得」的人行善積德,不能往生,都生天了。他生到天上,就得天眼,天眼能夠看到六道輪迴。這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就有這個能力,他看不到更上面的,但是他的本地就是忉利天。生忉利天的人,忉利三十三天、四王、下面六道他都看清楚了。這個人在裡頭輪迴,這一道死了,那一道生了,他很清楚。畜生道的壽命很短,但是不容易離開畜生道的身,譬如投胎投個雞,這個雞被人殺了、吃了,它到哪裡去了?它又投胎,還是做雞,它要做很多世才能離開。我們這個世間人有所云,「吃它半斤,還它八兩」。畜生道很容易進去,進去是什麼?還債!你這一生吃了多少只雞,你就要受多少生的這個雞的身,投胎投多少次。真正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你才知道六道太可怕了、太麻煩了!現在有個機會,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干這個傻事了。這個機會稀有難逢! 放不下就是傻事,放下就出離了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機會,不是偶然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在佛門裡修積善根,我們這一生才能遇到。若不能遇到,那我們就會想到,到哪一生哪一世,我們才真正能夠擺脫六道輪迴?佛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沒有離開六道輪迴,苦、樂都不算;離開六道輪迴,真正叫離苦得樂,叫「離究竟苦,得真實樂」。 六道裡面善惡果報時間都不長,天道時間比較長一點,在那個地方的感觸也是一剎那。我們到這個人間來,小時候覺得日子很長,盼望過年,盼望很久很久這年才到;現在到年老的時候,感覺得過年是剎那之間,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我二十二歲到台灣,今年八十七,想想當年剛來台灣,就像昨天。那個年代,我參加孫立人先生的知識青年招收處,所以我在南京招學生,在上海、在廣州,最後一站是廣州,從廣州到高雄,真的跟昨天一樣。高雄下船之後,就乘車到台南。台南那個時候有個續町營房,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續町營房,日本人的營房,我們住在這裡面,離火車站很近,走路幾步就是火車站,現在可能都沒有了。真的像昨天的事一樣。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就是一世。 這一世幸運,遇到佛法、遇到凈土。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做了了結,不再搞輪迴了、不再干傻事了。放不下就是傻事;放下就出離了。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弘一師書二接手書。見其字體工整,可依此書經。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①寅畏②,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於選佛場中,可得狀元。今人書經,任意潦草。非為書經,特藉此以習字,兼欲留其筆跡於後世耳。如此書經,非全無益。亦不過為未來得度之因。而其褻慢之罪,亦非淺鮮。座下與尤居士書,彼數日前亦來信。意謂光之為人,唯欲人恭敬。故於開首即稱師尊,而印光法師四字亦不用。光已詳示所以。座下信首,亦當仍用印光二字。不得過為謙虛,反成俗套。至於古人於同輩有一言之啟迪者,皆以作禮伸謝。此常儀也,無間僧俗。今禮教陵替③,故多多皆習成我慢自大之派頭。學一才一藝,不肯下人,尚不能得,況學無上菩提之道乎。此光盡他山石之愚誠④也。刺血寫經一事,且作緩圖,當先以一心念佛為要。恐血耗神衰,反為障礙矣。身安而後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則⑤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圓備矣。(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註解: ①嚴恭(yán gōng):亦作「 嚴龔 」。 莊嚴恭敬 ②寅畏(yín wèi):敬畏;恭敬戒懼。寅,敬。 ③陵替(líng tì):法紀廢止,社會秩序混亂;衰落。陵,侵犯;欺侮。替,衰廢。 ④愚誠(yú chéng):謙詞,指己之誠意、衷情。 ⑤是則(shì zé):雖則;雖然。則,就;便。 |
推薦閱讀:
※外道神我梵我(一)——如來藏,非是外道神我、梵我
※蔣貢康楚仁波切·內道與外道之差別
※心外求法皆是外道
※心外求法之外道與內明
※內道佛教超勝於外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