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和西北諸衛所的內遷
06-08
在北方,為了打擊和消滅元朝的殘餘勢力,明軍不止一次發動進攻,如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親自率步騎50萬擊瓦剌馬哈木,追至土剌河(今蒙古國土拉河);永樂二十二年成祖又親征,至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東北的達蘭納穆爾河而還。但由於明軍長途進軍,離後方很遠,對手又是游牧民族,流動性很大,所以既難以久駐,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雖然明朝無法佔領每次軍事行動到達的地方,但因實力強大,洪武時的北界還是推進了很多,先後設置了大寧衛(駐今內蒙古寧城縣西)、開平衛(駐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東勝衛(駐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和興和所(駐今河北張北縣)等軍事駐屯機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設大寧都司,次年改稱北平行都司,治所在大寧衛,轄境北至今西遼河、西拉木倫河、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查干諾爾一線。其西的明朝北界則在陰山山脈和賀蘭山一線。 在西拉木倫河以北是兀良哈部族,明朝在那裡設了三個羈縻衛,稱為兀良哈三衛。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舉兵推翻建文帝奪取皇位時,曾聯絡兀良哈三衛支援,到朱棣登位後,就將北平行都司改名大寧都司,移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原來的轄地都作為報酬讓給了兀良哈。東勝左右衛也分別遷到了今河北的盧龍和遵化。這樣一來,開平衛和興和所成了孤懸的據點,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興和所被蒙古阿魯台襲陷,遷治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開平衛也移治獨石堡(今河北赤城縣北獨石口)。至此,在今北京、河北、山西境內的明朝北界已經退到了以後的長城一線。河套地區本來是明朝的轄地,但在東勝衛後撤後失去了支援,而蒙古卻不斷入侵,到天順(公元1457—1464年)後就完全成了蒙古的勢力範圍。嘉靖時曾一度準備收復河套,但沒有成功。所以在今陝西、寧夏和甘肅境內的明朝疆域也是以長城一線為北界了。當然,以長城為界並不是絕對的,與遼東邊牆一樣,山海關以西的長城(明代也稱為邊牆)也不一定完全按照當時的疆域範圍建築。而且由於韃靼、瓦剌以游牧為主,實力也有盛有衰,有時逼近長城,有時又退卻很遠,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常常越出長城,在長城以北還存在一些雙方勢力交錯或者都不加控制的地區。 洪武初年,明朝曾取得了元朝在西北的全部疆域,即亦集乃路(治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沙州路(治所在今甘肅敦煌市)、肅州路(治所在今甘肅酒泉市)和甘州路(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市),佔有今甘肅和內蒙古的西部。但不久就放棄了西部,撤到了嘉峪關。當時在關外還設有七個羈縻衛所,自成化(公元1465—1487年)以後,其西的土魯番勢力日益強大,吞併了這些羈縻衛所,明朝的疆域就限於嘉峪關以東、長城以內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西北特色主食酸菜炒莜麵的做法
※青海最值得去的10個景點,來一次不留遺憾
※2017年甘肅各市GDP:國之右臂,河西走廊,絲綢之路
※你在哪條線上?
※夏官營大學,也許是中國最野的985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