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課外文言文譯註

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譯文】

郭隗先生說道:「我聽說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後他終於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侍胸有成竹地對君主說:『買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了。"於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到手了。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遠了嗎?」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選自劉向《新序》

譯文

  齊桓公拜訪一個叫稷的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沒見到他。齊桓公的隨從人員說:「作為一個大國的國君,拜訪一個平訪百姓,一天三次都沒能見到,這也就可以停止了。」齊桓公說:「話不能這樣說,一個看輕功名利祿的人,當然看不起他的國君;如果他的國君態度傲慢,自然也看不起士人。縱使稷先生輕視官職俸祿,我也不能用國君的身份強迫他。」於是齊桓公見到了稷,(天下有才華的人聽說這件事,感動於齊桓公的賢明)紛紛投奔他。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 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德彝曰: 「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 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如此,豈 可堪為教令?」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 言雖善,朕所不取也。」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遠了嗎?」

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拜他為師。消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後集聚燕國。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土兵們心情舒暢願意效命。於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及三晉趙魏韓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裡的全部寶物,燒毀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滿意答案 貞觀初年,有大臣上書(給太宗)請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問上書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賢臣,你知道誰是奸佞小人嗎?」上書者回答說:「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確切知道誰是奸佞小人,請陛下佯裝大怒來測試大臣們,若能不畏懼陛下的怒氣,誠摯直率地進言進諫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諂媚順從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對封德彝說:「水流的清澈與混濁,(原因)在它的源頭。皇帝是朝政的源頭,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詐的事,卻想讓臣下的行為直率誠摯,這猶如源頭混濁卻希望水流清澈,是沒有道理的。我一直因為魏武帝多做詭詐的事,非常鄙視他的為人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待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意奉送給你一天的花費。」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暴漲了十倍。

原文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譯文 滕子京很有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郡,他的悲憤鬱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中和臉上。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係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後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驕傲自負,很少聽人勸。正在擔心沒有機會規勸他的時候,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他寫一篇《岳陽樓記》。所以文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規勸於想好友了。

當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貶到饒州,朝廷正糾治朋黨,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別,只有侍制王質獨自抱病在國都城門(為范仲淹)餞行,大臣們責怪他說:「你,是長者,為什麼要把自己攪進朋黨裡面去?」王質說:「范先生是天下的賢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讓我做了范先生的朋黨,那我感到太榮幸了。」聽到的人都慚愧得縮脖子。

範文正看輕錢財 樂善好施 尤其對族人不薄 富貴之後 他在蘇州買了良田數千畝 當做義莊 來養跟從他的貧窮的人 選擇高而且賢德的人做族長掌管它的出納 人一日吃一升的米 一年穿一匹細絹 嫁娶喪葬 都有補助 聚集的族人只有一百口 範文正死後超過四十年 子孫賢德 至今奉公守法 不敢荒廢祖宗的教訓

四:吳王赦免了越王以後,(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地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最終消滅了吳國。

推薦閱讀:

有一句意思是不告訴百姓法律而處罰他是暴政的原文是什麼?
補闕燈檠的典故是什麼意思啊??
「道可,道非,常道」的斷句是否合理?
如何優雅的翻譯帶你裝逼帶你飛?
《物理易觧》摘選(力學篇)

TAG:文言文 | 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