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話南懷瑾

【南懷瑾】內在智慧脫離了物理世界,更在名詞學理的範圍以外,將這些都破除以後,才是第一義諦,所以禪宗不立文字,就是這個道理。【吳鐵夫】哪個禪宗不立文字?六祖說「不立兩字就是文字,這是謗經謗法」。六祖是聽金剛經開悟的,他也是通過講解使人悟道的。內在智慧與物理世界是一體的,誰能脫離呢?

【南懷瑾】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吳鐵夫】南老把後學帶進兩個誤區:知識與修行的誤區。南老誤把人的境界當做是萬物的本體。境界是我相的產物,是無常法;道生萬物(包括人與人的境界),而不是境界生萬物,本末顛倒。

【南懷瑾】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吳鐵夫】南老貪著境界,境界不是道。六祖說: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是不變之本性,非關修證,念執在相上為迷,悟在體上為覺。見性不是見境界,而是一念之轉。

【南懷瑾】假定說,真見性的人,氣脈不一定會通的,那六祖第一個騙了人,釋伽牟尼佛更騙人,怎樣叫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呢?【吳鐵夫】佛陀生前患頭痛、背痛、骨節痛,最後病死。佛是騙子?試問,南老可修成五眼六神通,32相80種好?如果按照南老「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標準,南老不也是一個騙子?

【南懷瑾】說到學術,我可以狂。你們談中國文化,四庫全書,讀了幾本書?我至少也像龍樹菩薩一樣走馬看經題,哪本書內說的什麼,都知道;中國兩大部書,佛藏八千多卷,道藏六千多卷都看完了。【吳鐵夫】達摩: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前佛後佛只言傳心,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

【南懷瑾】你不要忘了,那個和尚在百丈會下,不知打坐坐了多少年(漸修來的),忽然聽到鼓聲「咚」一響,悟了。【吳鐵夫】8歲小龍女打坐了多少年?14歲道信打坐了多少年?24歲六祖頓悟時還不懂打坐,神秀已經打坐了30年。六祖說:「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如是相教,故知大錯。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南懷瑾】現在哪裡有禪?連腿都不會盤。嘴巴上玩弄,就是禪?禪是要下過一番苦功來的。【吳鐵夫】南老之禪與達摩相違:「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但有少法可得,儘是謗佛;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進苦行。」

【吳鐵夫】只言見性,不言佛教;只言見性,不言經典;只言見性,不言修行;只言見性,不言佛陀;只言見性,不言高僧大德;只言見性,不言其它。如是專一,專一一念,頓悟成佛。

【南懷瑾】沒有漸修,哪來的頓悟?【吳鐵夫】南老講的禪是古印度的禪,是神秀的禪,而不是達摩所創禪宗的禪。對於南老的這種思想(即神秀的思想),五祖曾這樣批駁:「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

【南懷瑾】沒有漸修,哪來的頓悟?有了頓悟,還要漸修。【吳鐵夫】「有了頓悟,還要漸修」,這個我贊同。但漸修才能頓悟?達摩言: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卧;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儘是謗佛法人。六祖言: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作此見者,口說善語,心中不善。

【南懷瑾】你看!在這樣苦難的眾生世界中,我們居然跑到這裡來,兩腿一盤「寂滅為樂」。【吳鐵夫】我們、苦難、眾生,這些都是相。兩腿一盤「寂滅為樂」,這是逃避,也是法相、法執。佛陀所講的寂滅,是不生不滅的本性,絕不是「兩腿一盤」。六祖把人們引向覺悟,南老把人引向法執,本末顛倒。

【南懷瑾】在隋唐時期……證果的很多。當時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個法門,規規矩矩去修。【吳鐵夫】修行本是好事,健康身心,佛說84000法,應對84000煩惱,可證果又是為了什麼?佛說不破我相者不為真菩薩,不破我相者不為真羅漢......所謂證果還在我相之中,南老何以引導眾生執著我相,貪求幻果?

【南懷瑾】大家學佛,半天功夫也沒有做,就想成佛了。你看!上山來打七,只搞了半天,就已經我的媽呀!連這一點苦都吃不下來,還想頓悟!【吳鐵夫】包括佛陀的6個老師,哪個修的不比佛陀辛苦,他們怎麼都沒頓悟呢?8歲龍女成佛,14歲道信見性,24歲六祖頓悟,難道開悟是比苦行?

【南懷瑾談禪】六祖在街上聽到人家念《金剛經》,忽然有所領悟,那時候還沒有徹悟。後來到了黃梅,舂了三年米,然後頓悟了。【吳鐵夫】南老是不會讓六祖頓悟的,先不說8個月如何變成了3年,就算舂米3年,就能頓悟?南老獨創舂米法門。是啊,如果頓悟那麼容易,像南老這些大師還有誰去崇拜他們呢!

【南懷瑾談禪】什麼是禪?禪宗之禪,以無門為法門。【吳鐵夫】比如我去北京,如果連北京是什麼,在哪裡,都不知道,然後我就不停的走,有意義嗎?南老真是玄啊!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就是說,先要知道道是什麼,然後才能行道啊!南老一個不可說,一個無門,就把不求真的人忽悠了。

【南懷瑾談禪】談何容易啊!一個凡夫眾生就想達到佛境地,就想了生死!【吳鐵夫】南老這話要明確幾個概念,1、什麼是凡夫?2、什麼是佛境地?3、什麼是了生死。佛為覺者,六祖曰:後念悟即佛。而南老卻把我們引向一個修行的境界:佛境地。能修成的即能損毀,本性有變過嗎?

【南懷瑾談禪】禪宗不和你談理論,要你實証。身心皆空,你空一下看看!【吳鐵夫】南老說的是哪個禪宗?身空如何?心空如何?與明心見性有什麼關係?南老把簡單的「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引向所謂的實證實修,證者是誰?所證何物?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吳鐵夫】學習的原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南懷瑾解道】《老子》第一章首句中兩個「道」字,應當作哪種解釋?我只能說:只有親見老子,來問個清楚。不然都是他說老子,或我說老子,姑且備此一格,別成一家一言,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執成見,追究不休呢!【吳鐵夫】「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這就是南老治學的態度!

【南懷瑾解道】老子對於當時現世的人們,自稱為聖人之徒,假借仁義為名,用以自逞一己私慾之輩,才說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名言,藉以警世。【吳鐵夫】老子講的聖人在南老眼裡竟然變成了偽聖人!對於這句經文,我是這樣解釋的:http://t.cn/aK62Za

【南懷瑾解心經】眾生做不到色即是空,只好先修白骨觀、不凈觀,等修到白骨流光,光也空了,便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而根據佛經統計,佛在世時的弟子,由白骨觀證果的太多了,這是以有為法了色法的最佳法門。【吳鐵夫】色即是空,是本來如是,還是人通過方法做到的?大家對比達摩血脈論就清楚了。

【南懷瑾解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什麼?身體的感覺沒有了,全盤空掉。你看般若修法那麼簡單,可是做到了嗎?做不到。你們要是這樣修起來多好,非成就不可。【吳鐵夫】很多人修行都能做到,可是,這與覺悟有關係嗎?磨磚成鏡而已。南老在把我們引向神秀的漸悟,覺悟的經典變成了有為法的修持。

【對話南懷瑾】心經告訴我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一切佛都是通過智慧到達彼岸的。般若即智慧,智慧即一念悟,六祖曰:「後念悟即佛」。南老卻誤導我們說: 「五蘊空就是般若,般若便是佛性。五蘊空時見菩提心,從菩提心起修,直修至成佛。」五蘊空見菩提心?

【對話李爾納】李爾納:能臨在了還不夠。我們還要熟練駕馭頭腦和幻我。只有那時我們才真正解脫自在了。【吳鐵夫】這樣的所謂解脫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的,這是體驗而不是覺悟,幻中求幻。體驗永遠是變幻不定,生生滅滅,起起伏伏的。很多人都把心住在體驗上,而沒有把心住在本性上,佛陀稱為法執,如神秀。

【對話南懷瑾】南老說 : 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吳鐵夫】學佛的本身就是住相,成佛才是「不住於相」。成佛就是認識人、認識自己是什麼,沒有先後。

【對話南懷瑾】有人說「禪不立文字」,六祖反駁說:「不立文字本身就是文字,說這話的人是謗經謗法」。一如南老的「禪不可說」,「不可說」不就是說嗎?一邊「不可說」,一邊卻說了幾十年,文字上百萬,自欺欺人還是故弄玄虛?中國文化就是被一些談玄弄虛的人所阻礙,不能成為人類的精神財富。

【南懷瑾】什麼叫學佛修道?一輩子研究自己,檢察自己,就是這麼簡單。聖人是一輩子檢查自己,反省自己,研究自己的人。【吳鐵夫】南老在自我掙扎與對抗,他與神秀一樣,在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什麼叫學佛修道?認識自己,一了百了,沒有一輩子,只有當下的永恆。聖人就是認識自己,活出本我的人。

【南懷瑾】迄今為止,禪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大家都來描述它,但沒人能夠定義它。「不可說,說了就是錯;『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禪只可「以心傳心」。因為一旦定義了它,說它「是什麼」,其實就已經說它「不是什麼」了。【吳鐵夫】禪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修行的法門,即禪定(傳統佛教的定義);一種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即本性(禪宗達摩的定義)。有人言「禪不可說」,一則說明他沒有開悟,自欺欺人,故弄玄虛;二則說明他把禪當做了修行中的境界與感受,無法言說清楚,所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自己去嘗一嘗。


推薦閱讀:

出軌女人與和尚的對話
誰的終結?——福山與張維為對話「中國模式
梅洛-龐蒂與海德格爾之間「缺失的對話」
彼岸對話實錄
對話式文字教程試驗

TAG:南懷瑾 | 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