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一天 | 據故宮檔案研究
李曉光
專欄作家 . 東西堂
公眾平台 | ID:dongxi99
遇見 |回復6東西堂 . 全球社群
視頻 |回復V東西堂 . 視頻節目
專欄 |回復L李曉光. 專欄文輯
黎明即起
慈禧聖母皇太后,君臨中國40年余年,大辮子戲出鏡率最高的一位。她自私、陰險、無知、賣國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她真的是那樣一種人嗎?《甄嬛傳》裡面,紫禁城奢侈的後宮生活,有幾成是真的?
我以慈禧一天的生活,展現這位東方女王的最真實的形象。這一天是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93年1月20日。
那一年,她住在儲秀宮,一直住到去世。儲秀宮庭院分為兩個部分,南邊是體和殿,北邊是儲秀宮。慈禧住在儲秀宮,吃在體和殿。
每天到了寅時(3點至5點),老太后就要起床了。寅正(4點)宮門已經下鎖了,做粗活的宮女從宮外打來一桶熱水,在寢宮門外預備著。張福老太監在體和殿的西南角熬銀耳,預備太后下床後第一次的「敬獻」。據說常吃這個容顏不老。侍寢的宮女趴在地下磕頭,故意大喊「老祖宗吉樣」,這也是給外邊值班的宮女太監一個信號。
聽到信號,門口值夜的兩個宮女,才敢打開寢宮的大門,然後放其他的宮女進來。宮門的戒嚴算解除了,等太后寢宮的門帘挑起半個帘子時,就暗示寢室里可以進人了。
慈禧是個勤快人,有早起早睡的好習慣。大體在每天的寅時起床。從來沒有在5點以後起過床,即使退居二線在頤和園,也是如此。
上朝前,慈禧要做7件事:
第一件事是泡手。司衣的宮女疊完被後,用銀盆端來熱水,將慈禧的雙手用熱手巾包起來,放在熱水盆里浸泡多時,要換兩三次水,把手背和手指的關節都泡隨和了。這是慈禧的健身法之一。慈禧的手保養得很好,非常細膩,很像18歲姑娘的手。這樣的浸泡,是天天必做的功課。
第二件事是洗臉。慈禧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洗臉,而是用熱手巾敷臉,據說這樣可以減少臉上的皺紋。然後,慈禧坐在梳妝台前,由侍寢的宮女給其敷香粉和胭脂,這些化妝品都是慈禧親自研製的。
第三件事是梳頭。民間傳說李連英給慈禧梳頭,這是不對的。給慈禧梳頭的是一個老太監「梳頭劉」,叫劉德盛。梳頭劉是一個溫和、斯文的人,很會講笑話,他一邊梳頭,一邊說笑。慈禧很愛聽他講笑話。
宮女給劉太監掀起宮門的帘子,劉太監頭頂黃雲龍套的包袱(裡面是梳頭工具)走進來,雙腿向空空的正座下跪,把包袱從頭頂上請下來,向上一舉,由宮女接過來,然後清脆地喊一聲:「老佛爺吉祥,奴才給您請萬安啦!」,侍寢的在卧室里喊一聲:「進來吧,劉德盛!」這是替老太后傳話。太監能進太后寢室的,劉太監算是獨一份了。
劉太監進屋後再磕一個頭,磕完頭打開包袱,拿出梳頭的簪子、梳子、箅子等工具,開始梳頭。這時老太后說話了:「你在外頭聽到什麼新鮮事沒有?說給我聽聽!」劉太監早就預料到有這一問,於是將自己編造的那些龍風呈祥、風調雨順的故事,一個接一個說給老太后聽,劉太監天生是個笑話簍子,常常逗的慈禧哈哈大笑。
《蒼穹之昴》中清宮服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梳頭劉一面給老太后梳頭,一面慢條斯理地說著。這時,太監張福送上一碗銀耳奶茶。慈禧就用銀勺吃著銀碗里的銀耳。
那麼,李連英究竟給沒給慈禧梳過頭呢?梳過,但那是在八國聯軍進北京以後,慈禧從北京西逃的路上。因為梳頭劉一時沒跟上來,就由李連英臨時湊合。後來梳頭劉跟了上來,李連英就不給慈禧梳頭了。
第四件事是散步。每年過了農曆二月初二,慈禧順應節氣,要開始散步了。吃完銀耳,走出寢宮。李蓮英前面陪著,太監崔玉貴在後面跟著,4個侍女排成兩行隨侍著。這時慈禧幾乎不說話。靜悄悄地數著腳步走,不願有任何事打擾她的寧靜。從這一天起直到陰曆十月,慈禧像鐘錶一樣,按時起床,按時散步,極有規律,天天如此。
第五件事是抽煙。散步回來,慈禧要吸煙。慈禧不吸關東煙,吸水煙,一兩一包的金黃色的煙絲。這種煙叫潮煙。原產於南美洲,後來引進到我國廣東省潮安縣一帶,故得此名。
太后習慣是左邊含煙嘴,所以宮女必須站在左方,離太后兩塊方磚左右,輕輕把煙嘴送到太后嘴邊(輕易不跪著遞煙)。
年幼的同治皇帝性情頑劣,慈禧年輕守寡,在康熙帝的畫像前教訓兒子同治
第六件事是喝茶。慈禧邊吸煙、邊喝茶。慈禧的確非常喜歡最喜歡喝人奶和牛奶。宮裡的早點還保留東北人的習慣,喝奶子要兌茶。慈禧喜歡喝兌人奶或牛奶的奶茶。奶茶不由御茶房供應,由熬銀耳的太監張福用小茶爐供應,一來近,二來張太監乾淨可靠。
日本演員田中裕子在《蒼穹之昴》扮演的慈禧,她的相貌最接近真實的慈禧太后
第七件事是吃早飯。壽膳房要敬早膳。早膳是用大提盒由太監送來的,十分豐盛,有二十幾樣。有各種粥,如江南香糯米粥、八寶蓮子粥、八珍粥、雞絲粥等;有各種茶湯,如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等;有各種老北京主食,如麻將燒餅、油酥燒餅、焦圈、糖包、糖餅,也有清真的餃子——炸回頭;還有豆製品的素食錦以及鹵鵝肝、滷雞脯等。
潘虹扮演的慈禧形象
這時李連英守在寢宮門裡,崔玉貴站在寢宮門外,張福站在慈禧太后桌旁。崔玉貴先接過太監的包袱,傳遞給李連英,再由張福解開包袱,由李連英捧到太后面前。宮裡有個特別嚴的規矩,不當太后的面,食盒是絕對不許打開的。
光緒皇帝年幼時,慈禧垂簾聽政
勤政愛民
吃過早點,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煙,慈禧到儲秀宮西次間更衣室更衣。慈禧換上蓮花底滿綴珍珠的鳳履,戴上兩把頭的風冠,披上彩鳳的霞批。坐進轎子,被一群護衛簇擁著,到養心殿上朝。
清代皇帝上朝稱為「叫起」,意思是「叫皇帝起來上朝」。叫起的內容是皇帝見大臣,大臣當面彙報,皇帝當面口述聖旨。叫起的時間一般是早上9時,清朝皇帝每天都要叫起。自雍正帝以後,叫起的對象大多是軍機大臣。一般是一天叫起一次,有時遇到緊急情況,可叫起二三次。第一次叫起「頭起」,以後稱「二起」、「三起」。清朝的皇帝是勤政的,很少耽誤叫起。
慈禧是很勤快。慈禧同軍機大臣對話,最少的是1刻鐘,最多是4個小時,大多在1個小時左右。
慈禧在這天做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發布懿旨:廢除滿漢通婚禁令。慈禧反對漢族婦女纏足,希望勸導漢人,慢慢改掉這個陋習。這道懿旨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第二件事是發布上諭「挑選宗室八旗子弟赴各國遊學」。庚子年,慈禧西行的苦頭總算沒白吃,老太后終於認識到與洋人搞外交頭等重要。要想重振朝綱,只有學習外國。為此,必須造就一批人才。
第三件事是應袁世凱的奏摺,發布獎懲官員的上諭。
第四件事是減免遭受水災州縣的錢糧賦稅。
第五件事是和光緒皇帝一起接見外國使臣及其夫人。
從西安回鸞以後,光緒皇帝單獨見了兩次外國使節。這使慈禧太后感到嫉妒,她也想要在外事上露露頭角。
接見之後,清廷還破天荒地留洋人在宮中吃國宴。如果不知道中外禮儀上的曲折,就難以理解這次會見的爆炸性意義。
乾隆時期,中國曾經接待過英國使臣喬治·馬戛爾尼。中方要求英國使節行三拜九叩大禮。什麼是三拜九叩呢?站直身體,跪一下,磕三個頭,然後站起來再跪下,磕三個頭,以此起立三次,磕九個頭。
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的隨使畫家根據記憶繪製的乾隆接見的場景
英國媒體畫的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的諷刺漫畫,畫中乾隆是按照西方人想像的蒙古韃靼人裝扮
中國並沒歧視英國人,自古以來,外國使節見中國皇帝,都要行這種禮。白種人給中國領導人行大禮也不是第一次:馬可波羅見忽必烈,利瑪竇見萬曆皇帝等等。從未有英國人這般矯情。
清朝官員對馬戛爾尼多方誘導,英使馬戛爾尼認為有辱國格,就是不幹。
當時英國挾工業革命之威,稱霸世界,馬戛爾尼來華是為了與中國自由貿易,他心中瞧不起中國。他想出一個「詭計」,要求清政府派出一位同其身份地位相等的高官,穿著朝服在英王畫像前行跪拜叩頭禮,作為交換,他才可以跪拜乾隆皇帝。
堂堂天朝大臣,去跪拜「島夷」之主,在清朝官員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異想天開。馬戛爾尼的設想沒能實現。最後,乾隆皇帝妥協了,馬戛爾尼拜見乾隆帝時,施行了拜見英王時的禮節—單膝跪拜禮,這使中英雙方都保住了面子。
這次覲見的不爽記憶,一直延續到咸豐帝。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以後,恭親王奕訴請求逃到熱河避暑山莊的皇帝回家。咸豐帝硃批表示:暫不迴鑾。理由之一,居然是擔心在北京見到英法使臣的禮節問題。
外國使節不僅不想再跪一條腿,還想跟中國皇帝手遞手遞交國書。
按中國的規矩,國書要先遞給太監,再在幾個太監手中傳來傳去,才能遞到皇帝手中。外國人偏要親手遞給皇帝,這是西方外交的通行禮儀,表示國家元首對他國的尊重。中國皇帝偏偏不願親手接,一個原因是,就是要表達對外國的蔑視,以凸顯中國的高貴。另一個原因是安全,荊軻刺秦王的教訓。
如果從1793年乾隆皇帝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算起,到1902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以平等的禮節接見外國使臣為止,足足經討了110年的時間,即一個多世紀,中國皇帝才接受西方的外交禮儀。
清朝官方還是接受不了平等外交,清宮檔案壓根兒沒有提後面吃飯這件事兒,只是一筆帶過「接受各國使臣暨使臣夫人等覲見」。
幸好,陪同的軍機大臣王文韶激動萬分,在日記里詳細地描繪:「此乃千古未有之創舉,可謂躬逢其盛矣。」多虧了王老先生的文字,我們後人才得這件事的細節。
光緒帝陪同慈禧太后在寧壽宮區的養性殿接見了8國使臣、使臣夫人及隨從眷屬13人,子女7人,共計20人。
吃飯也在寧壽宮區,樂壽堂賜宴,男女分開吃。以清宮的生活規律,這頓飯應該發生在上午10點左右,洋人應該不餓。
以慈禧太后的身份,只單獨接見外國使臣,不大合乎國際慣例。如果連同使臣夫人一起接見,就合乎外交禮儀了。為此,才安排了這次有特殊意義的接見。
這對外國使臣及其眷屬來說,是規格極高的外交禮遇。慈禧太后通過這種方式,在外國使臣面前亮相,使得外國明了清廷實際掌握政權的是自己。
2017,相聚東西
推薦閱讀:
※慈禧下令打死記者之後
※清朝為啥能剿滅洪秀全,讓大清延續48年?慈禧只一招便比崇禎高明
※慈禧之命
※一張袁世凱PS梁啟超的照片,讓慈禧毀了清朝最後自救機會
※近代關係最硬的中國人:奶奶慈禧大伯光緒哥哥宣統,一生甘守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