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因果故事27-怕死

因果故事27-怕死因果篇

這個故事是佛陀在祇園精舍時,因為見到一個怯懦的比丘弟子而說起的。相傳,這個比丘是舍衛城人,曾經聽聞佛陀說法而來出家,他很怕死,不論白天或夜晚,只要聽到風聲,鳥獸的啼叫聲,或是看到枯木搖顫,就會感到死的威脅,而出聲喊叫,四處奔逃。原來,他不曾想到自己也總有一天非死不可的。假如他知道自己不久也會死,就不致怕死了。正因為他還不曾仔細對死做過打算,所以怕死得不得了。

他怕死的心理,不久就被別的比丘們知道了。有一天,比丘們在法堂上談論他:「聽說他十分怕死,整日被死所威脅……」「做比丘的人,不是都應該確信自己非死不可,而要仔細觀想『死』的這回事嗎?」這時候,正值佛陀進來,看了他們一眼,就問道:「你們聚集在這裡,說些什麼?」

比丘們答說,關於怯死比丘的事情。佛陀就把那個比丘喚來問道:「聽說你很怕死,真的嗎?」「是的!佛陀。」於是佛陀轉向大家說道:「不要譏笑他,不滿意於他。他所以非常怕死,並不是沒有緣由的,那是因為他前生,曾經有過如此的遭遇。」接著,佛陀說起一段過去的事來:從前,有一個國王,當他執政時,曾將御用的寶象交給飼象人,叫他教以不動術的訓練。於是飼象的人,把象吊在木樁上,使它不能動彈,然後持槍將四周圍繞起來,開始不動術的訓練。象忍受不了受訓練的苦,就毀了木樁,沖開人們,奔入深山去了。人們追捕它不到,只好放棄回來。

象到了山中,還是怕被綁被處死,聽了風聲也會戰慄著怕死,拚命地逃來逃去,好像仍然被縛在木樁上,受不動術訓練似的。就這樣,它的身心失去了安全感,老是戰慄著在徘徊。深山中的樹神,看了象的失常,就在樹叢中高唱起來:微弱的樹草啊!在烈風中搖曳,它卻視若常事。象啊!象啊!你若為此而恐懼,無疑地,將自我削損而死去。樹神這樣地激勵失常的狂象,因此它後來減少了恐懼,但潛在的恐懼心理還是在起作用。那時的狂象就是這個比丘。怕死,並不能就不死。唯有解脫生死的人才不死。

=================================================================學文解讀

這個故事啊我覺得這個比丘,啊,恐懼心理跟咱們大家都一樣,大家我看都有或多或少某些內在的一些恐懼、擔擾,都有。目前我們還有一些得精神方面、抑鬱方面的人來找我們打七,來解決這些問題。即使不是抑鬱的,真實的,我們好像也沒啥事,正常的人,其實心裡也都像這位比丘、狂象一樣,只不過程度輕一點點而已,輕一點。

我們可能很多人都有這個感受:出門了,走了半天,回頭一想,這個門鎖了沒有,好像沒鎖好像鎖了,呵呵,其實都有這種想法,回頭有時候還回去看看鎖了沒鎖,都有這種;或者說是做了什麼事了,回頭過去就想,琢磨半天,做了沒有,都有這種現象。其實啊,這都是我們自己心裡的問題,心裡的問題,每個人都有這些。而且作為人來說呢,我們往往我們感知的東西是極為有限的。大家想想,我們小時候的事誰還能記得多少?一歲兩歲時候的事兒,我估計沒有人能記得住了,三歲、五歲的可能能記點兒,甚至我們過了一星期之前做啥事,有可能都忘掉了,去年做啥事,都記不起來了,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我們人啊,感知能力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非常有限的,並不清楚,為什麼。這是其中一個我們要知道的一個觀念。

另外一個觀念呢:如果我們做任何事情,這裡邊說,必然有一個後果,必然有。所以我們大家很多人啊就說有這樣那樣的難受、不舒服、不好,或者是心裡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是什麼呢?這一定是在過去造作過這方面的原因,現在來感受這個後果,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所以大家啊就說學習這個佛法,要懂這個因果道理,真實地相信佛教會我們這個道理。有了後果以後,我們不能埋怨人,埋怨佛、埋怨自己、埋怨老天,怨天尤人。這個呢不對,不對,不行,不能這樣。一定要明白了因果就知道,一定是我們在過去做過,一定做過,現在只不過是表現出來了。然後呢學佛法,想辦法啊要解脫,解脫自己,從這些痛苦裡面一定解脫出來。大家學習佛法了,明白佛教會我們的道理以後啊,一定要明白啊,要學解脫法、解脫之道,我們不能還在這個世間裡邊啊攪和來攪和去。我們在世間還做著這樣那樣的事,這是應該的,因為我們是在家居士,學佛法是應該的,應該承擔起這些責任——承擔家庭責任、社會責任、集體責任,都應該承擔,但是這個心要慢慢地啊對物質呀、對社會啊、各種的慾望、追求、慢慢地要淡,要學解脫法。這個解脫法,可不是身體的解脫,是心靈的解脫,佛教講的是心靈的解脫。不是說我們出家了,躲到深山老林裡邊去了,我們就解脫了,不見得,啊,不見得。我們解脫的是這個生命的解脫、生死的解脫,解脫的是我們的心靈,從六道輪迴中啊徹底解脫出去,不再輪迴,不再生死,這是我們要做到的事情,從佛法中啊要學到的東西。否則,很有可能我們都像這頭象一樣害怕。難道我們每個人不是像這頭象一樣在訓練嗎?都是被他在訓練著。在家庭裡邊,夫妻倆不是這個管那個,就是那個管這個,反正一定得讓對方得符合我們的要求;在社會上往往也是這樣,在國家裡邊,往往也是這樣。這幫人怎麼認識,你就得接受人家的想法,你不接受,你恐怕就有問題,有問題。

所以學習佛法啊,一定要想解脫。否則,我們在這個社會環境裡面,不知不覺就被熏習、熏染成一個樣子、模子了,不由自主就被熏染成一個模子了。這個社會各種各樣的習慣、看法、觀點,不知不覺就接受了,接受以後,就形成我們的觀點了。形成了我們的觀點以後,我們就要用這個觀點去要求別人,啊,指導自己。慢慢慢慢不知不覺我們也變成這個樣子。而形成這個觀點以後,正確嗎?不正確,往往不正確。一旦說被別人……情況發生變化了,我們已經形成的觀念呢,在新的情況下,就開始啊不習慣了,不安了,焦慮不安了。要不就互相爭論,甚至就打起來了。實際上都不正確,都不正確。我們修行人啊,實際上要解決的是啥問題呢?就是解決我們心中、身口意裡面過去慢慢慢慢形成、積累、養成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正確的觀念,尤其是不正確的觀念,慢慢修行就是解決這個事兒。我們形成這個觀念了,你如果想解決,沒那麼容易,可沒那麼容易啦,非常難。平時對治情況,如果簡單,沒有矛盾,我們還好說,一旦情況合適,機緣出現了,我們的這種習氣、毛病、看法就跳出來了,就跳出來了,就開始鬧開了。要不就是表現在心裏面,計較上了:哎吆,這事咋回事?腦子就記下來了,放不下了,甚至幾十年的事兒,很多人都記得住,幾十年的都記得住;或者是到一定程度和自己不符合了,就要開始表現出來了,要鬧了,要衝突了。所以啊就說每個修行人啊,我們可不要認為我們自己就徹底地沒問題了,問題其實還很多,只不過我們自己已經養成習慣,不覺得它是問題了,看不見了。

所以每個修行人都要過關,過什麼關呢?就是自己啊,自己內在形成的這些觀念,到一定程度下,合適條件下,就會爆發。過不去關,有的人啊就痛苦、難受,過不了關,就走了,不學了,信天主教去了;有的人呢,堅持下來,就過來了。過來以後,我們就回頭來再看,我們原來形成的這個觀念,它是不正確的,回頭就知道了,過去了就知道了。過不去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正確的,我的對,我的對,別人錯,一定是這樣子的。所以修行人一定要過關,你不過關,那不行,你就進步不了,你只有過了這個關,你才能上一個台階,進步一點,而過關、修行啊,這是個痛苦的事情。這是需要化學反應的,要化學反應的。可不是說,我們學佛就是誦誦經、拜拜懺,完了,就過去了得了,這就是修行了,不是!這都是學習的方法,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改正自己的身口意,把內在形成的習慣、觀點、看法,慢慢慢慢一個一個地全部消滅掉,全部消滅掉。你不消滅掉這些東西啊,你就過不去,修行上就沒成就,進步不了。但是呢自己內在形成的觀念,每一個觀念,它都是一個力量;它都是一個石頭,絆腳石;都是一個柱子;都是個陷井。遇到合適的情況,好了,一旦遇到了,就開始痛苦了,很難啊!修行很難的。修行啊我們說,修行是個革命,修行呢就像跟自己鬥爭,是斗自己,向自己鬥私批修,要想真正地讓自己修行進步,那必須得痛苦,必須要有化學反應,讓自己內在、內心裏面產生化學反應。想平平淡淡地修行,不經歷這些磨難,不經歷這些坎坎坷坷啊,不行!這些所謂的坎坎坷坷,就是自己內心的這些觀念、世俗的觀念、六道中的觀念、不正確的觀念,我們修行就是干這事兒,解決這個問題,啊,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在外面打轉轉,去尋求外面跑了多少廟,印了多少經,放了多少生,都不是這個東西。都是修自己的心,把心啊把它打得支離破碎,一片一片地消滅了,慢慢就成了,這是修行,啊,這就是修行。我們只有這樣啊把自己內在的一切都打碎了,所有的力量全部丟掉了,最終獲得什麼了呢?清靜了、空了,獲得大快樂,真正的快樂。這是佛講的,我們現在感受不到,沒有辦法,但是照佛講的這些辦法往前走,一定能達到!啊,一定能達到!不達到那些最根本的那種空、寂滅,那不行,啊,那不行!那你還會啊有「有」這個東西在我們的內心裏面存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啊,它就又會蹦出來了,啊,又變成了山河大地、無數的事出來了,一旦出來這些「有」,好了,這痛苦就跟著來了,痛苦就跟著來了。

推薦閱讀:

你和你的筆記本電腦之間有什麼故事?
Utopia(四)
空調獵手
第一次打群架該帶什麼傢伙?
馬益玲老師講故事

TAG:故事 |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