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億萬富翁們為何熱衷於捐贈?
來源:征宇聊美國(ImmCapital) 作者:黃征宇
美國的億萬富翁們為何熱衷於捐贈?
美國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著名的銀行家和慈善家、世界最年長的億萬富翁大衛·洛克菲勒在紐約家中辭世,享年101歲。他是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的最後一個孫子。
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承並繁盛了六代,除了驚人的財富、顯赫的聲名,他們還因對公益慈善給予極大的重視和投入,獲得了整個社會的認可和稱讚。1962年,《時代》雜誌報道過「洛克菲勒教育他的兒子們,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屬於上帝,他們只不過是管家」。在大衛·洛克菲勒的有生之年,他捐贈了近20億美元,範圍覆蓋了哈佛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之前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中,大衛·洛克菲勒承諾將自己超過一半的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無獨有偶,2015年底,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將自己和妻子在Facebook所持有股份的99%全部捐贈,用於慈善事業。比爾·蓋茨也早在2005年便宣布將數百億資產全數捐獻給「蓋茨基金會」,用於醫學研究,以及為世界貧困人群提供幫助。除此以外,喬治·盧卡斯、蒂姆·庫克都曾表示會捐出自己所有的財富,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為什麼美國的富豪們那麼熱衷於捐贈呢?
很多人會說,他們這麼做是為了避稅。
這話不錯。在美國,如果捐款的話,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抵稅的功能。不僅如此,你的愛心善舉還能帶來其他更多的好處,比如名望,給某個頂尖大學捐贈一幢樓,那這幢樓就會以你的名字來命名。另外,捐贈也是進入上流社會交際圈的一種常見方式。假如你想真正進入紐約的上流社會,那通過捐贈藏品加入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並成為一名理事,會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理事會可是紐約最上層人士的知名互動平台之一。
然而,以前讓我一直不明白的是,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富豪們對賺錢還是很有積極性的,財富對他們來說意義還是很大的,那他們為什麼還會願意把所有的財富全部捐掉呢?也許是為了避稅,也許是為了名譽,但並沒有義務和必要把全部身家都捐出去啊?而且我們也常常看到,還有很多的億萬富翁都選擇匿名捐款,尤其在美國的一些慈善機構以及大學裡,常常都會收到金額巨大的匿名捐款支票。這樣的例子至少說明了那些捐贈者們並不為名,也不為利,更不是想跨進哪個上流社交圈。
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此都很疑惑:這不合邏輯啊!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愛錢之人,不然的話不會積累那麼大筆的財富。但為什麼他們還願意全部捐掉呢?按我們中國人的想法,財富完全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惠及子孫。但很顯然,他們並沒有這麼做。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的經歷讓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從身無分文到億萬富翁,他放棄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我的朋友Ken從事金融投資很多年,已經擁有超過10億美元的財富。有一次,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講起了他自己年輕時候的一段故事。
Ken年輕時很窮,居無定所,銀行里連一毛錢存款都沒有,靠著救濟金過日子;他每天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考慮如何好好分配所剩不多的錢,讓自己能生存下去。
有一次,他的口袋裡只剩下19.24美元,那時他心裡盤算著,怎樣用這不到20美元的錢,讓自己能多吃幾頓,順利捱到下一次的救濟金髮放日,想來想去他決定去漢堡店。
在快餐店排隊的時候,他的前面站著一位媽媽,旁邊是她的女兒,看著有五六歲大。Ken聽到小女孩說:「媽媽,今天我請你吃飯!」那位媽媽笑著問:「你哪有錢呢?」這時候小女孩的臉漲紅了,不知所措。Ken在一旁看著,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他蹲下身來對小女孩說:「我告訴你怎樣請媽媽吃飯!」說完就把身上僅存的19.24美元全部掏了出來,塞進了小女孩的手裡,然後頭也不回地跑出了快餐店。
Ken邊回憶邊說:「那一天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在馬路上飛快地跑著,直到筋疲力盡,才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就在那一刻,我心裡感覺到了真正的自由。」
我當時有些聽不懂,這也太神奇了吧,怎麼會有自由的感覺呢?難道你不擔心挨餓嗎?他說:「我那時突然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當我還揣著19.24元的時候,從經濟角度看,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人;而且因為我只盯著這19.24元,所以從思維角度我也是一個窮人,我每天都在思考著這19.24元怎麼可以花得更划算,花得更慢一些。但把這些錢全都送出去之後,我心裡感到無比的輕鬆,因為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從今以後的所有財富,那一刻我就不再是窮人,我不再被這19.24元困住!我可以重新定義我自己,所以我是真正自由的。」
我恍然大悟,原來他說的是有舍才有得,中國也有句成語叫「破釜沉舟」,Ken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當時那種境況之下,他連19.24元都失去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失去的其實是退路和餘地,所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反而能夠義無反顧地往前沖,把所有包袱放下了,所有的路都打開了,每條路都是在往前進!
典型的窮人思維:我還不夠富,等我富一點再說
很多人會說,我也很想幫別人,但我也不富裕,自己都沒錢,怎麼幫別人呢?等有了1個億,到時候讓我捐100萬絕對是小菜一碟!
老實說,我之前也是這麼想的,總想著等我錢再多一點,或者條件再充分一點,就去做某某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Ken這個故事對我觸動那麼大的原因,他的這段經歷讓我真正了解到,對待金錢上的思維差別,最終決定了你是窮人還是富人。
在窮人的思維模式中,錢是需要儲存的,因為賺錢不易,所以不能被輕易用掉;而在富人的思維里,金錢只是眾多資源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我完全有能力獲得任何資源,只要自己想去獲取;當某些資源失去了,我也完全有信心能夠再獲得。
所以,當一個人可以拋除一切顧慮,把身上僅存的錢都給予別人的時候,就代表著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富人思維,已不受金錢所束縛了,那時候的你是完全相信自己,相信可以靠自身的努力更好地重新獲得財富。
Ken的故事其實還沒講完,他後來的逆襲之路也極具傳奇。在身無分文之後,他認真考慮了自己的未來。一直以來,他都很願意幫助別人,所以他希望從事一些與此相關的工作。他找到一家心理課程中心,先是在那裡做義工,邊干邊學,沒幾年便考到了執照,成為了正式的心理治療師。
有一次,他為一位富翁提供心理治療,在問題順利解決之後,富翁就跟他說:「我看你的工作很辛苦,有沒有想過嘗試著做一些投資呢?要知道,好的投資可以24小時不停地幫你創造財富。如果你願意,我可以介紹幾位華爾街的朋友給你,你可以像幫助我一樣幫助他們,提供一些心理治療。然後你不需要問他們要治療報酬,就跟他們說你對投資很感興趣,希望跟著他們學習。」
於是,Ken接受了富翁的建議,去了紐約,開始給這幾位朋友持續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也沒收他們錢,他收穫的是這些投資專家獨到的投資理念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很快,一年過去了,其中有一位投資人跟他說:「你也幫了我這麼多了,要不這樣,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比較好的項目,你有沒有興趣加入?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把你一起加進來,而且你也有機會可以幫助項目里的那些企業家。」這就成了他後來進入投資界的一個起點,而這個起點就是從他向別人給予幫助開始的。
活著就是給予
看完Ken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會說,他的逆襲存在著很大的僥倖成分,如果沒遇上那位富豪,他還有現在的局面嗎?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聊到最後,Ken拍拍我的肩膀說了句:Living is giving(活著就是給予)。
活著真正的意義是給別人帶來價值,這正是大多數成功者所擁有的心態,也是富人思維里必不可少的一點。
如果你現在有100元,要把其中10元給別人,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點猶豫,更別說像Ken那樣全給出去。但問題是,對於創業者來說,90元和100元是沒有差異的,你絕不會因為差這10塊錢而幹不成事。相反,當你給別人10元甚至傾其所有的時候,給別人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價值。而與此同時,你也具有了一種成功者的心態,一種就算給掉全部身家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賺回來的心態,此時你的格局就不一樣了,你將完全有機會把現有的局面做得更大。
Living is giving,活著就是給予,當擁有了這樣的心態,你創造的項目才會真正給別人帶來價值;你提供的服務才能懂人性有溫度,你管理的公司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格局。
為什麼有些公司會比同類公司賺更多的錢?因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在客戶眼裡更具價值。中國的餐飲品牌海底撈便是很好的一個典型,別的餐廳給予客戶大部分是菜品,而海底撈在此基礎上還給予了全部且用心的服務。只有給予的價值越大,受眾才會更容易接受和喜歡,才會願意花錢去消費。所以說到底,你最終的成功,正是因為付出和給予。你給了別人所需要的東西,別人也覺得很有價值。而與此相對的,你得到的回報也很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一輩子都在努力賺更多的錢,但同樣也非常願意「給」,而且會給很多很多。有舍,才有得,這是我從Ken的故事中獲得的最深刻的認識,也是洛克菲勒家族富傳六代的奧秘之一。
回顧那些著名的富人捐贈事例,除了有些人的確是為了某些實際原因去捐款之外,更多的成功人士(尤其選擇匿名捐款或者裸捐的)其實還是因為他們具備這種「有舍才有得」的心態。這樣的心態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它可以讓你產生自信感和幸福感。
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翁叫安德魯·卡內基,他的故事和洛克菲勒家族很相似。安德魯·卡內基是一個貧窮的蘇格蘭移民,只有小學文化,直到20多歲的時候仍然一貧如洗,後來他憑藉驚人的智慧和努力成為了鋼鐵大王,躍居世界首富。到達財富巔峰之後,他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並且將自己幾乎所有的財富捐贈了出來,涵蓋了全美眾多的公立圖書館,也設立了難以計數的教育基金、救濟基金、和平基金和研究基金。卡內基認為錢和幸福是沒有直接關聯的,如果想要真正獲得幸福,就必須要具備幸福的心態。
幸福的心態往往源於三個方面:第一,自由支配自己;第二,做有意義的事;第三,幫助更多的人。如果我們仔細去體會這三個方面就不難發現,無論自由、意義還是幫助他人,都和付出給予有關係。
19.24元,很多人看到的只是金錢本身,很少人會注意到可以有機會收穫駕馭財富的自信和幫助他人的心態。擁有了這些,懂得了奧秘,財富一定隨之而來,幸福怎麼都不再遙遠。
來源:征宇聊美國(ImmCapital) 作者:黃征宇
推薦閱讀:
※Buy Me Coffee
※舊衣服不要扔 ! 把舊衣服捐贈給貧困山區的那些孩子們吧
※Buy Me Coffee: Result
※財富捐贈誓言
※陳淑芬悼念張國榮入賬2000萬 回應:所得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