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13-15

已有 12 次閱讀2014-12-25 11:28 |個人分類:印光大師

13、如來說法四十九年,一切大小乘法門,都是依靠自力,所以修起來艱難。只有這個念佛法門,全靠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以及修行人的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一生了卻生死輪迴,成就道業。

14、等到眾生機緣已盡,釋迦如來應化世間的使命就完成了,可佛陀大慈大悲利益眾生之心,始終是沒有盡頭的。因此各大弟子,分布舍利集結經藏,目的是要普及佛教,希望把佛法甘露遍灑一切眾生。直到東漢時期,大教才開始來到中國,但由於學佛的風氣還沒有形成,所以當時只在北方流通。到了孫吳赤烏四年,康僧會尊者,特地去建業教化眾生,得到如來舍利降臨的感應,引起孫權虔誠信仰佛教,於是就修寺建塔,以弘法利生。這是佛法傳播南方的開始。至晉朝時佛法已經遍布高麗、日本、緬甸、安南等各國和地區了。自此以後,蒸蒸日上。至唐朝時佛教各大宗派在中國都已經齊備了,可以說到了極盛時代。天台、賢首、慈恩,以弘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弘宗;南山、則嚴凈毗尼;蓮宗,則專修凈土。各宗各司其職,如六根各有所用,又不能分割。因為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個,是絕對難以分割的;主要是因為他們修學的重點不一樣,故暫且立這樣一個名。只有凈土這個法門,一開始就是為了凡夫入道的方便而設立的,但它實際上也是諸宗最後的歸宿。因此將要墮落阿鼻地獄的人,還能夠證得末品;而證到與諸佛平等的聖者,也還要求往生。如來在世的時候,千機並育,萬派歸宗。佛滅度以後,弘法大士,各弘一法,希望一門深入,諸法相通。譬如帝網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又能併入一珠,參差卻不雜亂,分離卻又圓融。拘於表象的人,看待一切法,法法各不相同;善於體會本質的人,看一切法,法法都是融通。如城有四門,不管遠近都可以進入,門雖不同,入了城就沒有差別了。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則不但諸佛諸祖所說很深的真諦和道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就是盡世間所有一切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也無一不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一一都是真,是本,是心,是性。因此《楞嚴》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都視為如來藏妙真如性(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見文鈔正編復海曙師書)。如此說來,無一法不是佛法,也無一人不是佛。無奈眾生,猶如寶珠就縫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卻一點也不知道;身上藏著寶貝卻還在四處乞討,冤枉遭受窮困的命運。用如來的心,造作眾生的業,對世出世間一切原本就清靜寂滅的萬法妄加分別,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15、追溯佛教東來,慧遠大師就以念佛為宗。開始與同修慧永,想要去羅浮,被道安法師留住,永公就一人先去了。到潯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就創建了西林寺讓永公住在那裡,當時是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年。到太元九年甲申,遠公才來廬山。開始住在西林寺,後來,因為同修的夥伴越來越多,西林寺窄小已經住不下了,刺史桓伊就為他在廬山以東建寺,叫做東林寺。到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就與僧俗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讓劉遺民作文銘刻於石,以表明念佛的志向。這時慧永法師,也加入進來了。永公居住在西林,在峰頂另外建立茅棚,經常去那裡靜坐禪思。到茅棚的人,都能聞到一種特別的香氣,因此就把那裡叫做香谷,這樣看來永公的境界也可想而知了。當遠公剛開始結社的時候,即有一百二十三人,都是法門龍象,儒宗泰斗。因為遠公的道風遠近聞名,所以大家都群趨而至。如果總結一下遠公一生,三十多年之內,進入蓮社而修凈業,蒙接引而得往生的人,就多得數不勝數了。自他以後如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等諸位大師,沒有不以此凈土法門來自行化他的。曇鸞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諦觀。道綽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凈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註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古以來諸宗高人,無不歸心凈土。只有禪宗諸師,專門致力於密修,很少有人闡明凈土法門。自永明大師倡導修凈以後,禪宗大德都紛紛開壇演教,懇切勸大眾修持凈土了。故死心新禪師在他的《勸修凈土文》中說:「彌陀很容易念,凈土很容易生。」又說:「參禪人正好念佛。根基如果愚鈍,擔心今生不能大悟,就暫且先借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你如果念佛,卻生不了凈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在《凈土說》中告誡我們:「洞下一宗,都注重密修念佛,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憑藉念佛法門,可以走修行捷徑,正是按《大藏》所說,接上上根器,兼收中下根器。」又說:「宗門內的高僧大德,已悟不空不有之法,仍立志孜孜不倦專修凈業,這難道不是說明修凈業見佛,比宗門要簡單的多嗎?」又說:「不管是佛是祖,還是在教在禪,都修凈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都能證入。」長蘆賾禪師,結蓮華勝會,廣勸僧俗,念佛往生,曾感動普賢、普慧二位菩薩,在他的夢中要求加入這次殊勝的法會,禪師因此就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都在暗中讚歎啊。宋太、真二宗時期,省常法師在浙江昭慶做住持,追慕廬山遠公的道風,結凈行社;王旦(文正公),首先皈依,為之倡導。一切大小官吏,學士大夫,自稱弟子而加入凈社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加入的沙門有數千,而普通百姓就不計其數了。後有潞公文彥博,歷任仁、英、神、哲四朝的官員,出入將相五十多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他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更加用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從來沒有鬆懈。與凈嚴法師,在京師結十萬人求生凈土會,一時士大夫多隨從而感化。有歌頌他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歲,念佛而逝。元、明時期,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等大師,或作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力弘揚這個契理契機、上下通達的念佛法門。而蓮池、幽溪和蕅益大師,尤其真摯誠懇。清朝有梵天寺的思齊、省庵法師,紅螺山徹悟禪師,他們也極力弘揚此道。梵天的《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的《示眾法語》,都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然能夠信受奉行,有誰不會離開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的弟子,作蓮池海會的良朋呢?

13.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難;唯此一法,全仗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及與行人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即生了辦也。(續)福州佛學圖書館緣起

14.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有盡。由是諸大弟子,分布舍利,結集經藏,俾遍界以流通,冀普沾乎法潤。及至東漢,大教始來,但由風氣未開,故唯在北方流通。至孫吳赤烏四年,康僧會尊者,特開化建業,蒙如來舍利降臨,致孫權極生信仰,遂修寺建塔,以宏法化;此法被南方之始也。至晉而遍布高麗、日本、緬甸、安南、西藏、蒙古諸國。自茲以後,蒸蒸日上。至唐而諸宗悉備,可謂極盛。天台、賢首、慈恩,以宏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宏宗;南山,則嚴凈毗尼;蓮宗,則專修凈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職,猶六根之互相為用。良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決難分屬;約其專主,且立此名。唯凈土一法,始則為凡夫入道之方便,實則是諸宗究竟之歸宿。以故將墮阿鼻者,得預末品;證齊諸佛者,尚期往生。如來在世,千機並育,萬派朝宗;佛滅度後,宏法大士,各宏一法,以期一門深入,諸法咸通耳。譬如帝網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攝一珠。參而不雜,離而不分。泥跡者,謂一切法,法法各別。善會者,則一切法,法法圓通。如城四門,隨近者入;門雖不同,入則無異。若知此意,豈但諸佛諸祖所說甚深諦理,為歸真達本、明心見性之法。即盡世間所有一切陰入處界大等,一一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之法。又復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也。以故楞嚴以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也。〖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見正編復海曙師書。〗由是言之,無一法非佛法,亦無一人非佛也。無奈眾生,珠在衣里,了不覺知;懷寶循乞,枉受窮困。以如來心,作眾生業;以解脫法,受輪迴苦,可不哀哉!(正)佛學編輯社緣起

15.溯自大教東來,遠公大師,遂以此為宗。初與同學慧永,欲往羅浮,以為道安法師所留,永公遂先獨往。至潯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乃創西林寺以居之,是為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歲也。至太元九年甲申,遠公始來廬山。初居西林,以學侶浸眾,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為創寺于山東,遂號為東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乃與緇素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劉遺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而慧永法師,亦預其社。永公居西林,於峰頂別立茅室,時往禪思。至其室者,輒聞異香,因號香谷,則其人可思而知也。當遠公初結社時,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屬法門龍象,儒宗山斗;由遠公道風遐播,故皆群趨而至。若終公之世,三十餘年之內,其入蓮社而修凈業,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則多難勝數也。自後若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曇鸞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諦觀。道綽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凈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昔諸宗高人,無不歸心凈土。唯禪宗諸師,專務密修,殊少明闡。自永明倡導後,悉皆顯垂言教,切勸修持矣。故死心新禪師勸修凈土文云:彌陀甚易念,凈土甚易生。又云:參禪人正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凈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凈土說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凈業者,得非凈業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凈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證入。長蘆頤禪師,結蓮華勝會,普勸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賢、普慧二菩薩,夢中求入勝會,遂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冥贊也。當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師,住持浙之昭慶,慕廬山遠公之道,結凈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為之倡導。凡宰輔伯牧,學士大夫,稱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餘人;其沙門有數千,而士庶則不勝計焉。後有潞公文彥博者,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將相五十餘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未嘗少懈。與凈嚴法師,於京師結十萬人求生凈土會,一時士大夫多從其化。有頌之者曰: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際,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或為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闡此契理契機,徹上徹下之法。而蓮池、幽溪、蕅益,尤為切摯誠懇者。清則梵天思齊、紅螺徹悟,亦復力宏此道。其梵天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乎?(正)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h.foyuan.net/blog-245397-328223.html


推薦閱讀:

唐·楊筠松著《青囊奧語》 廣東韶關鍾殿榮白話解
佛說十善業道經(白話)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卅三 彌陀授記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白話解)
白話流年---綜合命理基礎篇

TAG:大師 | 白話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