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九哥】九哥說春秋之「吳」
作者九天
照片上的這一件青銅文物叫做「夫差盉」(來,和九哥一起大聲的念——夫拆和)
《九哥說春秋》系列專門講述春秋時代的的故事,今天開始上線,不定期更新,請大家多多轉發!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吳國的故事。吳國國君出自姬姓,大家知道姬姓是周朝的國姓,換句話說吳王是從周王室中走出來的。
話說周文王姬昌的爺爺商朝諸侯周候公亶(這個字讀「膽」)父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泰伯,二兒子叫仲雍,三兒子叫季歷。公亶父很喜歡小兒子,尤其喜歡小兒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據史書記載季歷十分賢明,其子姬昌賢明之外還十分早慧,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心懷黎民百姓憐憫天下蒼生的神童。公亶父希望將來身後可以將諸侯之位傳給季歷並最終傳到孫子姬昌的手上,但圉於嫡長子繼承的一般慣例,這麼做極有可能帶來國家的混亂,因此終日煩惱不已。
泰伯看出了父親想要傳位給三弟的心思,於是和二弟仲雍商量,無論如何也要讓父親得償所願。商量來商量去,哥倆決定離家出走,走得遠遠的,讓父親找不到,這樣父親就可以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傳位給弟弟了。哥倆說干就干,借口給父親採藥就此告別了故國。哥倆從今天的陝西咸陽出發,一直向東,走了三千里,一直到今天的江蘇無錫才停下了腳步。當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百越」之地,那裡有著和商朝完全不同的文化習俗。比如男人普遍留著板寸頭,而且在身上紋身刺青……
哥倆有樣學樣,史書上說他們「斷髮紋身」,很快就和當地的土著融為了一體。而且由於哥倆帶去了商朝的文字,先進的農耕、水利甚至是冶煉的技術,很快就在太湖區域混得風生水起。有上千個小部落主動歸附哥倆,並擁戴泰伯為王。泰伯或許是哀憐自己和兄弟背井離鄉,失去了父慈母愛,國號起了個「吳」(無,啥也沒有了)。因此,泰伯就成為了吳國的始祖。
泰伯無後,臨終前將吳王之位傳給了弟弟仲雍,仲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季簡,季簡傳位給兒子叔達,叔達又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周章。這個時候,武王伐紂的大業已經完成,中原已經成為了周朝的天下。周武王姬發是文王姬昌的兒子,以其父親和祖父的賢明,對於諸侯之位的由來不可能不心生感激之情,只是當時在商朝的治下,不方便大張旗鼓的去尋找主動讓位的泰伯、仲雍哥倆或者他們的後人。姬發得了天下,當然是要找回這門親戚的。論起來,此時的周武王姬發是吳王周章的叔輩。找到了當年主動讓位的大爺爺和二爺爺的後人,姬發肯定也是很愉快的,既然周章已經有人有糧有地盤了,那也沒啥說的,以中央朝廷的名義正式封周章為「吳公」(諸侯的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公是第一等的爵位),又把周章的弟弟封為虞公(封地在今天山西省平陸縣北夏縣南一帶),並且將泰伯和仲雍供奉在周王室的宗廟之中了。
姬發建立周朝後,都城設在今天的陝西西安附近(史稱西周,國人暴動以後國都遷到了今天的洛陽市,史稱西周),吳國的都城當時在今天的江蘇無錫,往來十分不便,因此姬發和周章之後,加上吳國國君奇異的裝扮(短髮紋身)一直深受諸侯們的詬病,吳國與周王室乃至周的其它諸侯國聯繫很少。直到吳國的第十九代王壽夢即位後,吳國與周朝的其它諸侯國的聯繫交往才逐漸多了起來。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依次是諸樊、余祭(這個字在這裡讀「在」,可別讀成了「計」)、余昧(讀「妹」)和季扎。和他的二十世祖公亶父一樣,他也偏愛最小的兒子,而且一點也不掩飾對小兒子的偏愛和讚揚。以至於全吳國上上下下都知道大王百年之後會傳位給季扎。但和先祖故事不同的是,季扎的哥哥們並沒有離家出走,倒是季扎為了避免繼位為君自己跑了出去。壽夢臨終前,這個季扎也不在身邊,壽夢只好讓長子諸樊暫時代理吳王之位,待他兄弟季扎回來再正式繼位。
季扎回國奔喪,盡孝子之禮。哥幾個給父親守孝期滿後,諸樊提出讓位,而且舉國上下的官民也一致擁戴季扎,但季扎死活不肯答應。諸樊只好和余祭、余昧兩位弟弟商定,採取兄終弟及的繼位方式,他們認為這樣遲早還是會把王位傳到季扎那裡的,那個時候他應該不會拒絕了。諸樊做了13年吳王,余祭做了17年,余昧做了4年。在三兄弟擔任吳王的這34年中,季扎要麼在諸侯國之間遊學,要麼以其獨特的尊貴身份擔任吳國的使節不時出訪。轉眼間34年過去了,余昧臨終前再一次提出將王位傳給季扎——說實話,這就是九哥特別喜歡春秋歷史的原因,那個時候的人真的有「義」。試想一下,諸樊、余祭和余昧難道還沒有充分體會到做王的好處嗎?可是他們沒有一個試圖將王位留在自己的家裡。結果季扎這一次又跑了。
九哥認為,吳國在余昧之後三世而絕,與季扎有莫大的關係。因為季扎的行為搞壞了吳國從泰伯開始的那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圍。余昧臨終前,因為弟弟季扎又無影無蹤了,加上吳國的官民對季扎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或許也有些看不慣了,君臣商議的結果就是余昧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僚」。僚繼位後,季扎又回來了。史書沒有記載僚是否和叔叔之間又有禪位的舉動,但僚的繼位卻著實讓一個人十分不滿,這個人就是諸樊的長子「光」。光認為自己的爹原本是根正苗紅的王位繼承人,只是為了傳位給四叔季扎,才將王位順次傳到了三叔這裡,如果四叔接下了王位,那也沒啥說的,但四叔既然不肯接位,三叔就應該把王位傳回給自己家,而自己因為是長子,所以自己才是名正言順的王位繼承人。
光雖然心裏面很不爽,但如果不是王僚7年(先秦紀年一般是以各國的諸侯繼位為元年,王僚7年的意思就是吳王(僚)繼位後的第七年)一個楚國人的到來,也許吳王室兄弟之間雖有間隙,但還不至於反目為仇。這個人就是伍子胥。今天評價伍子胥大多還是正面的評價,但九哥覺得此人心地狹隘,算不上什麼好人,應該歸為惡人之列。伍子胥因為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一生以報仇為目的,可以說是為著仇恨而生的。
伍子胥看出光內心的不忿,就將春秋史上的一個著名的刺客推薦給了光。刺客在光的身邊足足蟄伏了5年,到了王僚12年終於等到了機會。這一年春天,吳楚邊境兩位採桑女因為採桑發生糾紛,先是引發雙方家族械鬥,後又引發兩國邊防部隊的衝突。王僚派自己的兩個同母所生的親弟弟帶兵去討伐楚國,結果出師不利,吳軍被楚軍斷絕了後路,包圍在了楚國境內。光趁此機會誘殺了吳王僚,並自立為王,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
兄弟鬩(這個字讀「戲」)牆的事情一旦開了頭就會不斷重演。闔閭十年,闔閭率大軍大敗楚軍,並創下了春秋時期外國軍隊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闔閭雖然攻佔了楚國的首都,也打敗了楚國的軍隊,但楚國軍隊並未被成建制殲滅,離滅國還遠。闔閭深知大規模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道理,因此大軍駐在楚國的國都,等著和楚國軍隊決戰。此時,吳國近鄰越國的國君是後來那位因為卧薪嘗膽而名揚天下的勾踐的父親允常,越王允常得知吳國國內空虛,就起兵攻擊吳國。而楚國此時也在秦國借到了兵將,準備與闔閭的吳軍主力死磕。這麼個節骨眼上,吳國內部出問題了。
闔閭的一母同胞親弟弟夫概不是選擇和大哥一起並肩戰鬥,而是選擇帶著自己的親兵家將偷偷回到吳國國都自立為吳王。消息傳來,闔閭來不及與秦楚聯軍決戰,只能先揮師回國平叛。現在大家應該看明白了,如果當年季扎不逃避,即使是從余昧手中接過吳王之位,也都不會出現這些事情了。
闔閭19年,吳國出動大軍打算把越國滅了。吳國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今天的嘉興,遭到了以越王勾踐為首的越軍的強烈抵抗。吳軍是兵家祖師爺孫武子(就是寫下了《孫子兵法》的那一位)親手訓練出來的,越軍本來是不夠打的,但勾踐想出了一招障眼法,他讓越國的死囚一個接著一個走到兩軍陣前自殺……
吳軍哪見過這個陣仗啊,都看傻了,結果勾踐發動突襲,一舉打敗了吳軍,並且率領越軍尾隨吳軍一直打到吳國的都城(此時吳國的國都已經從無錫遷到了今天的蘇州)城下,並重傷了闔閭。闔閭傷重不治,臨終前交代太子夫差(差讀「拆」)繼位,並希望夫差為自己報仇。
伍子胥命人每天早上等在夫差的門口,夫差一出門就沖他大喊:「夫差,你忘了你爹被越國人殺死的仇恨了嗎?」夫差回答:「不敢忘!」
勾踐不想坐以待斃,打算趁著夫差還沒組織好提前發起進攻。吳越之戰在夫差二年打響了,結果夫差率領的吳軍大獲全勝,並且攻破了會稽(越國國都,在今天的浙江紹興)。勾踐只有區區5000人逃到了會稽山上,被夫差的大軍圍了一個水泄不通……。夫差因為急於北上去和齊國會盟,接受了越國的投降,失去了吞滅越國的大好時機。
這個時候伍子胥已經是50多歲(那個時候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0歲)的老人了,仗著自己是二朝元老,對夫差雖不至於張口小兔崽子,閉口小王八蛋的叫,但肯定沒有多少尊重就是了。每天嘮叨讓血氣方剛的夫差終於動了殺機,派人給他送了一把劍。如果說伍子胥為報父仇帶外國軍隊攻破自己祖國都城的行為可以理解,如果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舉動可以視為「惡人」,那麼,伍子胥自殺前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渣男行為了!
伍子胥自殺前讓門客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放在吳國都城的東門城樓上,說是要親眼看著吳國被滅。吳國都城的東面就是越國。無路如何吳國對伍子胥都是有恩的,舉全國之兵幫他報了仇,而且還給了他崇高的地位(相當於今天國務院總理的位置),至於為了夫差不聽勸諫就詛咒吳國滅亡嗎?
伍子胥的詛咒在九年後見效了,吳王夫差戰敗自殺,越國滅掉了吳國。
推薦閱讀:
※業內人士披露表壇黑幕: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假表全部都來自於這裡
※為什麼猶太人這麼會賺錢?這裡有他們的9條秘密!
※婚後爸爸對我說:這裡不再是你家。
※糖尿病友如何防併發症?答案在這裡!
※重磅企劃 || 好巧,你要的成果都在這裡
TAG: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