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作偽手段日趨升級 | 3.15,《藝術市場》聚焦造假
儘管藝術品造假在古今中外都是行業痼疾,也是業內習以為常的「潛規則」。然而,2017年時常曝出的藝術品及拍賣詐騙案以及2018年1月讓業內震驚的貴州遵義特大制販假冒名家書畫作品案,讓這一話題備受媒體矚目。
在3·15到來之際,本刊聚焦藝術品造假、銷假、打假等環節,通過深入調查後發現,近些年的藝術品造假泛濫成災之嚴重遠勝以往,瓷玉、書畫、青銅、木器等門類贗品層出,且技術升級、產業運作、集團經營、規模製造成為藝術品造假新的特徵。若長此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其困擾,還將付出慘痛代價。
自2012年進入深度調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雖讓藝術品的市場價格逐漸產生不小的變動,但未讓藝術品造假有所緩解,尤其是國人最為鍾愛的玉石翡翠,更因市場發展得越加理性,造假也日漸升級,稍不小心,收藏愛好者便會為造假者買單。
玉器作偽難規避
「在收藏門類中,玉器作為重災區之一,源頭都是利益驅使。在收藏行業,每一個門類中的造假現象都非常普遍,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存在『造假』,收藏市場才變得更有意思,也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如果都是真品,這個市場就沒有所謂的專家、大師以及行里人和行外人的區分。」北京靈玉池創始人、資深和田玉鑒定專家李明明的一席話,反映出目前玉器行業普遍存在的心理。
李明明
玉器造假,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該行業自20世紀90年代初興,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問題,但這屬於事物發展的正常過程。2004年以後,玉器行業的發展迎來了鼎盛時期,玉器的行情、材料的價格、銷售的數量皆在上漲,國內對玉器行業也逐步重視起來。此時的玉器行業從不規範逐漸到規範化——行業人員自覺地建立個人品牌,尤其是對青海料、俄料等原材料進行嚴格把控,玉器銷售的不斷上漲也讓行業人員更加自律。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行業的銷售逐漸衰退,從業人員的自律行為也有所鬆懈,一些業內人士為了降低成本、維持市場的銷售和運作,就在原材料上做手腳,甚至有的玉雕名家也用價格低廉的玉料充當優質籽料。所以,在蘇州玉雕藝術家楊曦看來,行業的亂象實質上在於每個人的自律以及玉雕大師對個人品牌的重視和維護的程度,僅依靠媒體的干預、曝光或者行業的管理來規避亂象的發生,是非常被動,甚至無效的。
楊曦
目前,古玉市場也受到造假仿冒者的嚴重影響,市場比較低迷。原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總監、資深收藏家李傑對記者說:「不少古玉愛好者皆買到過假貨,傷財又傷心,所以不敢再輕易下手購買。而剛想入門玩古玉的人看到身邊不少朋友受到欺騙,便嚇得一直在門外徘徊不敢進來。」
造假多了新門道
在李明明的介紹中,記者得知,目前玉器造假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作品兩方面。原材料的造假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玉石原料的造假,市面上常見的有用石英類、料器等冒充玉石,這種連材料都不對的造假屬於比較低劣的。另一種是從玉質本身而言,通常用俄料、青海料以及韓國料來仿製新疆和田籽料,將原料先在滾筒里滾成籽料的形狀,再人為製作一些「毛孔」和皮色。這種屬於高仿類,其質地也非常接近和田籽料。
和田玉籽料稀有的真皮色
對於原料的造假,楊曦在業內朋友的聊天中得知了一些新門道,他說:「有些人通過電腦掃描得到新疆籽料原皮,然後把原皮通過噴砂槍等工具將其打制在磨成籽料形狀的青海料或俄料上,最後再露出一點仿製的籽料原皮,這種造假表面看起來既有和田籽料的原皮又有毛躁的地方,一般人很難鑒別出來。」
而針對大師作品的造假,市場已持續近10年。其造假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假得沒邊」,即不論是作品風格、製作手法,還是落款都不相似,這些低劣的造假往往出現在地攤或某些小城市裡。另外一種就是高仿,大師的作品風格、製作手法以及落款都可以做到以假亂真。因為落款沒有很高的防偽技術,只有刻得像不像,沒有刻得好不好;因此,仿製大師落款在前些年非常盛行,也非常普遍。
對此,楊曦表示,蘇州就有人專門仿製大師的落款,「很多客戶對玉器大師不了解,也就無從分辨真假,這樣就很容易受騙。尤其是一些價格比較低廉的網拍玉器,不僅在原材料上作偽,還仿製大師的落款或大師工作室的作品,但其低廉的價格仍會吸引不少買家。除此之外,一些經銷商也會銷售明知不是出自大師工作室的作品。對於這些現象,行業都沒有辦法規範,我們就更難杜絕各種不正規的銷售了。」楊曦對記者說。
但隨著近幾年大師工作室逐步對作品配備證書,證書上的編碼以及二維碼等防偽手段使作品造假的現象少了很多。「相對而言,原料造假更為嚴重,這方面的鑒定需要靠眼力、精力以及日積月累的經驗來甄別。」李明明說,作為消費者或藏家,應該更理性地去看待大師的作品,因為大師每年的精力有限,很多時候他們的身份只是各自品牌的代言人或設計師,主要起到監督製作各項工藝流程的作用,很少親手雕刻作品,所以有些大師工作室的作品還不如一些小廠家的師傅做得更認真、更到位。因此,不要太「迷信」大師的作品。
李傑
在古玉作偽方面,李傑告訴記者,其門道基本還是延續老招數,以酸腐蝕、油炸、燒烤、染色、叩銹等為主。「但是,作偽者永遠無法騙到真正懂古玉的行家,初入門者才是他們最大目標,尤其是一些退休了的老人,看了幾次鑒寶節目,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就開始去地攤淘寶,一騙一個準。」李傑說。
和田玉籽料稀有的真皮色
他還表示,和田籽料作偽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和烏魯木齊等地。古玉作偽主要存在於以下幾個地區:一是河南南陽鎮平,仿歷代各種玉器。二是安徽蚌埠市,主要仿漢代玉器,尤其是仿玉壁,作偽技術極高,有些多年的古玉行家一不小心也會走眼。三是遼寧阜新,主要用岫岩玉仿冒紅山文化時期的各種玉器。四是甘肅,主要仿齊家文化時期的玉器。他們採用本身帶有沁色的低檔玉料仿製,很容易讓買家打眼,尤其是把帶有自然沁色的玉器誤認為古玉的新手更容易上當。而仿製當代玉雕大師作品的作坊,主要分布在揚州、蘇州、上海等地,多是弟子仿冒老師,因為他們非常熟悉老師的風格和雕玉方法。
除此之外,皮色和玉石作偽的重災區分布於廣東揭陽和河南石佛寺兩地。「還有一部分玉石造假集中在新疆地區,但該區域的玉石作偽從力度、辨識度等方面都比廣東和河南兩地更易於辨識。」李明明對記者說。
收藏勿存撿漏心理
玉器市場的真贗混雜給藏家購買玉器埋下了不少陷阱,而掌握一定的收藏要點及專業知識則顯得尤為重要。楊曦告訴記者,普通人購買大師玉器時,首先要慎重,要花時間了解和田玉、了解玉雕大師的專業性或大師工作室的口碑、網評。其次,要保證購買渠道的可靠性,盡量選擇口碑較好的大師工作室作品,避免通過網拍或中間商等渠道來購買玉器。
「很多買家就是因為貪圖便宜才給玉器作偽提供了可能,在玉器銷售過程中,消費者最難辨別的就是原料,而大師的落款、創作風格和作品圖案則相對容易識別。」楊曦說。
楊曦《戲獸羅漢》1257克 19.5×12.5×5cm
李明明也表示,如今品相好價格又便宜的玉器幾乎不存在,也不要奢望任何一位藏家能夠具備行內人員的專業素養。因此,收藏玉器首先不要抱有撿漏的心理,因為在10多年前就已無漏可撿了;第二,要多看、少買、多比較,多看一些比較高端的東西來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寧可錯過也不要給自己出錯的機會。不過,想要快速提高對玉器的鑒賞力是非常不現實的。李明明指出,現在的一些知名媒體或公眾平台的收藏欄目、網上論壇、App上所謂的專家,大多是偽專家,他們的水平也非常有限,很容易誤導民眾。而由一些專家創辦或參與的所謂的文物提高班、研修班,其意義也不大,因為書本跟市場之間還是存在很大距離的。
在玉器作偽中,李明明認為最難辨別的是皮色。「以和田玉為例,在國家的鑒定機構都是可以檢測出相應的成分報告,但是皮色方面的鑒定,國家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或衡量標準來區分真偽;幾句話就把皮色的鑒定講清楚的通常都是泛泛而談。」他對記者說。
在李傑的經驗中,他認為古玉造假最難辨別,首先是由大的古玉殘件改成小的玉器,因其玉質帶有的自然沁色和老舊的氣息,很容易迷惑人。但是,真正懂古玉的行家,上手看刻工和沁色便知真偽。其次,是用本身帶有礦物顏色的玉料仿高古玉,這和老玉殘件改小玉件有些許相似。
在辨別古代玉器的真偽方面,李傑告訴記者,首先要學會認識玉料,造假者多是採用價格低廉的俄料、青海料、韓國料、岫岩料等來仿製古玉。古代玉器用料從商代至清代乾隆以前用的都是和田籽料(史前玉器用料除外),岫岩料從清代才開始開採,俄料、青海料、韓國料則是從20世紀90年代後開採並進入市場的。當前,和田白玉籽料雕件比古玉的價格還貴;因此,不會有人拿和田白玉籽料仿製成古玉再廉價出售。用來仿製古玉的玉料與和田籽料玉質有一定的距離,只要會辨別和田籽料,就會把一些贗品擋在門外。買玉時不妨先去一些誠信較好的玉器店選一件和田白玉籽料掛件作為標本,再買幾件與和田白玉籽料近似的玉料如俄料、青海料或韓國料等,買玉時把這些標本帶在身上,對號入座就能辨別出真偽,也就不會輕易被打眼了。其次,平時多向古玉行家請教,多上手欣賞他們收藏的真品玉器,在提高了眼力且真正會辨別真假玉器時,再入手不遲。
造假技術比較低劣的「籽料」,多以石英岩為主,人為製作假皮色,屬於比較低端的假貨。
面對玉器行業的不規範,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收藏常識之外,楊曦還呼籲行業從業者,應當具有一定的行業自律性,尤其是具備一定專業高度的玉器大師更要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因為目前很多大師也在仿製,雖不一定會仿他人的落款,但會仿製他人的款式。作為玉器大師,在規範原材料的方面應該從自身做起,要有自己堅持的原則。如果迫於降低成本,則可以在工藝上想辦法,但不能掉包原材料。
推薦閱讀:
※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新論·聚焦法治中國)
※陳亮:新品如何快速打開市場,這三步你一定要知道!
※聚焦通州,加快規劃建設行政副中心
※北京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設 將聚焦通州|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