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的難度首推是將身體重心落在腳上

原生態太極拳稱「拳」,首先應該是它的拳藝競技功能,以後才是它其他方面功能。所以研究原生態太極拳,應該先研究它的競技技術。原生態太極拳與中國拳術乃至全世界各國拳術有非常明顯的、原則性差異。或者說根本是兩位事。而現在許多人包括一些所謂專家、大家、拳家等等,其實並不懂得太極拳。有的是歷史認識問題。有的則是唯我獨大,排除異己,本末倒置,以假替真霸拳一方。廣大拳術愛好者多是從眾心理,人云亦云玩玩而已。我學習、研究原生態太極拳已有多年。現在總算踏上這個階層,雖然還不能運用自如。但是基本內功技巧已經搞清楚。以後深入探索的方向和課題已經明白。除了自身積極修鍊外,也不忘還有很多愛好者也想共享研究成果。為此我會把曾經研究過的課題,逐個向大家介紹。張、王、張拳論是理論依據論原生態太極拳必須依張、王、張拳論為理論依據。「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原生態太極拳是有特種「力學」的拳術。是弱抗強的純防禦拳術。拳術無形,(外形動作招術)無力,(不能用力對抗)。靠的是利用對手攻擊力有失力落空撲出弱點,採用另類的非脫手競技形式。當對方發力的手觸到我方膚肌一刻,我方(拳手)發揮內功技巧作用,讓犯者即刻落空撲地取勝。這樣的技法,用「先天自然之能」是不可能產生的。只有學習另類「力學」才能應對。這個另類「力學」對拳手體格訓練不是站「馬樁」加強身體下盤穩定性。不是五趾抓地,身備五張弓。不是練肌肉的暴發力、纏絲勁、負重力、耐力、反應靈敏度等。不是有形的身勢招法、招術。練的是拳論指出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要將自己身體按要求整體脫胎換骨練就,才能達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松靜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在學研究過程中,發現它的最最基本功夫是松靜功,即整體放鬆,放鬆全身骨骼肌、筋(筋、關節韌帶、包括包在肌肉條外的筋膜)等。一般的「放鬆」,用快拳慢打拳套路練習是可以完成的。但是現在要求的「放鬆」,是整體「放鬆」。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目標是讓身體的重心從常態的腰部落入腳上。這是難度很高的內功。五式拳套路的拳操中,無論那一式都做不到。陳式是力氣活,武式、孫式其次,楊式、吳式動作緩慢,流暢,但是克服不了弓步等動作,帶來的腰部肌肉用勁,以腰勁帶動肢體動作。身體重心仍在腰部。要達到身體的重心從常態的腰部落入腳上的目標,最佳、最簡單的訓練手段,是平卧、盤坐、站樁。原生態太極拳源頭不是戰場,俠斗的生死搏殺。而是道教深山靜觀里道士們的修身養生訓練。這個修身養生的形態就是平卧、盤坐、站樁。王薌齋講,他的功夫始於站樁。我所拜求的老師們基本上都始於站樁、靜氣功。有的是拿拳操改良練靜功。松靜功的難度練松靜功本身練就需要收心、安心、靜心、恆心、衡心。要堅持持久,不繼斷練習。這對一般人已經很難做到。沒有目的,沒有追求,沒有恆心做不到。一旦身體的重心能從常態的腰部落入腳上,還需用很大毅力保持下去,一時不堅持就會返原。要把修鍊生活化。坐起、走路、動作都要想到松靜功。逐步做到重心落在腳上,不回上來需長期修鍊,成為行為習慣。這時一般體力勞動不能有,一用勁就會破壞松靜功。所以是很難的。進一步做到任何上肢運動,重心始終在腳上。這個難度更大。人們在「推手」運動中,往往會重心上移,用腰勁。更高要求是在意念中讓重心落入腳下深處。2014.11.8

回復 | 推薦給朋友 | 轉貼  舉報

推薦閱讀:

孕期體重過重容易產下巨大兒
體重超過規定的理想體重20%為肥胖
肥胖不僅僅是體重增加這麼簡單
CDS2016丨8步走,搞定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
體重三位數照樣時髦,微胖界的蔣欣是怎麼做到的呢?

TAG:身體 | 體重 | 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