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視頻人·電視人丨竇文濤 邊走邊錄365天

(圖/由被訪者提供)。

他有一個私心——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到遙遠的地方生活,甚至環遊世界。電視台的工作禁錮了他遷徙的自由,互聯網則為他消除了製作上的障礙,讓他的夢想成為可能。

文/陳婷婷 圖/由被訪者提供

《新周刊》第439期

2015年是竇文濤的本命年。過去,竇文濤自嘲自己是「四無人員」,保持著「四無人員」的節操:不出書、不開博客、不開微博、不開微信公眾號。現在,他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一下子有了四個——「本命年把貞操給破了。」這一切,都源於竇文濤在PPTV聚力推出的脫口秀節目《天天「逗」文濤》。

從今年元旦開播至今,《天天「逗」文濤》已經連續播出兩個多月。到目前為止,《天天「逗」文濤》已經累計達到了2600萬的點擊量,儼然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網路視頻脫口秀之一。

《天天「逗」文濤》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拍。

在竇文濤看來,《天天「逗」文濤》的推出本身就反映了網路市場的特點: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隨時隨地在線,用戶時間嚴重碎片化,長時間集中使用互聯網越來越難,需要更短更快的訊息獲得方式。

起初,是另一家網站找竇文濤做個網路視頻脫口秀節目,他就提了個每周一集的方案,後來是PPTV聚力跟竇文濤說,我們不要每周一集,要每天一次單口秀,一次三分鐘就行,跟著新聞走,一年365天不間斷。

這個想法起初並沒有打動竇文濤,但他逐漸覺得,這種與傳統電視脫口秀截然不同的方式挺新鮮,並且時效性強,有很強的「今天」感。「我覺得這沒準兒挺有意思。」竇文濤答應了。

PPTV聚力開頭對《天天「逗」文濤》的期望只有兩個字:草根。他們甚至覺得,竇文濤平時在電視上的形象太高大上了。「他們說,我們不希望你坐在演播廳里給我們做節目,我們就希望你拿著iPhone上街去拍,要有那種屌絲的感覺。」

就這樣,《天天「逗」文濤》的錄製地點從竇文濤家裡的書房、床頭到路上的車中、船上,甚至到成都熱氣騰騰的火鍋店裡。竇文濤人到哪兒,節目就錄到哪兒。

竇文濤笑稱,《天天「逗」文濤》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拍。書房裡固定支起三個燈架,高清攝像機,5D3照像機也能錄像,自己用遙控器操作,雖然有時發現沒錄上;作為新晉「自拍達人」,竇文濤無論旅行還是出差都隨身攜帶一部筆記本電腦,一個自拍神器,一部iPhone 6 Plus,一個微單,以及一個三腳架。「我手頭有很多遊客自拍的工具,包括能把iPhone 6固定住的一種吸盤。」如今每到一個地方,竇文濤首先關心的就是當地的WIFI狀況,以便傳送錄製視頻。

對於《天天「逗」文濤》「隨性、隨意、隨時、隨地」的錄製形式,竇文濤覺得也纏身也好玩。「過去我們老講內容為王,這個話看怎麼說。有的時候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甚至形式為王,形式決定內容。」

早年《鏘鏘三人行》的口號「跑題跑不停」,如今也貫徹到了《天天「逗」文濤》中。

從上海踩踏事件,到武媚娘禁播,再到余秀華的「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天天「逗」文濤》的選題緊貼社會熱點和新聞八卦,加上竇文濤接地氣的語言風格及其強大的話題聯想能力,《天天「逗」文濤》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網路觀眾。

相比之下,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竇文濤更傾向於和嘉賓討論時政熱點問題。在他看來,傳統媒體意義上的重大新聞事件,如改革、反恐、佔中,相當一部分網友並不十分關心。「進入網路,你會遇到一些不是傳統媒體的觀眾,我們也正在學習他們的興趣。」

早年的《鏘鏘三人行》有個口號:鏘鏘三人行,跑題跑不停。如今這個口號也貫徹到了《天天「逗」文濤》中。台灣立春空難發生時,竇文濤在《天天「逗」文濤》里以空難新聞做引子,聊自己坐飛機曾遇到的險情,聊自己怎麼開始念阿彌陀佛,甚至追憶自己在火車站的送別故事。

「我想我的路子就是跑題跑不停,我的思維方式就是跑題型的,有點象網路的鏈接。」竇文濤坦言,他從不把自己看成新聞評論員,而是一個單純的說話人。

「我覺得牛逼的是什麼呢,就是你能做到像一首歌一樣,在五分鐘里有起伏、有轉折、又有語言的樂趣。對我來說,這就是我要乾的事。我努力的方向是說一段好話,怎麼樣給大家侃一段。我沒什麼目的,也不執著於表達什麼思想,我只是希望能夠分享說話的樂趣。」

竇文濤極少看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但他卻很佩服人家能聊出開心,他誇小S有才。「一個理論跟一個八卦相比,我寧願說一個八卦。只要聊的人和看的人都開心,我就開心了。」只要開心,豐儉由人,網路視頻比電視至少有個時間的自由,《天天「逗」文濤》的時長「任性」地從最初的3分鐘,拉長到8分鐘,甚至15分鐘,以至於後來,網站乾脆在微博上搞競猜:猜猜濤哥明天說幾分鐘?

未來的電視與視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並非誰滅了誰。

對竇文濤來說,《天天「逗」文濤》就像一個有趣的說話實驗室。他把說話人比喻為一位廚師,而各項新聞、觀點、故事甚至笑話都是食材,「所有人都對我說最重要有觀點,人們喜歡有態度,可我其實最不愛表態,觀點、態度這些東西對我來說僅僅是談資,我追求的是怎麼把它們炒成一盤菜,讓它們彼此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甚至讓人覺得話裡有話話外還有話滋味無窮才有意思。」

竇文濤感覺,傳統電視節目許多審美的框框與網民的趣味不盡一致。「你在錄節目,他們可能覺得,誒,你們家擺的這盆水仙花挺好看。你又說一個什麼內容吧,他就盯著說,誒,怎麼你後面那盆水仙花沒有了?於是第二天你又擺上去了。你看,他們關心的事,挺逗的。」

這讓竇文濤感到了做網路視頻節目帶來的互動性和平等性:看的人與被看的人都處在一個私人的環境中,於是自己變得沒那麼正襟危坐了,光線也沒那麼美輪美奐了,環境更接近於生活,與觀眾的距離也更加接近。

《天天「逗」文濤》放棄了傳統電視台的專業要求,卻給竇文濤帶來了個人的自由,讓節目製作變得徹底個人化。而且,竇文濤還有一個私心——他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到一個遙遠的地方生活,甚至環遊世界。電視台的工作禁錮了他遷徙的自由,互聯網則為他消除了製作上的障礙,讓他的夢想成為可能。

對於未來電視與視頻的關係,竇文濤並不悲觀。在他看來,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非誰滅了誰。「你看現在網路上,點擊量最高的好多都是電視節目呀,比如《康熙來了》、《奔跑吧兄弟》,都是電視台做的節目。我們做電視的人閑聊老覺得電視有點日薄西山了,可這只是一時的牢騷。冷靜下來看,電視在變化,在融入互聯網。」

對於電視人轉型視頻人的風潮,竇文濤認為只是正常的人員流動。況且,傳統電視很多製作的方法一樣能用來做網路節目,甚至互聯網本身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覺得根本上電視人不會消失,也許他們只是變了一個身份,換了一個東家。你認為他是叛逃了,我認為他們乾的還是視頻工作。如果說有那麼一天,所有人不再看電視,但總還是要看屏幕吧。那電視台搖身一變,不就是一個視頻節目中心嗎?是這麼個理兒吧?」


推薦閱讀:

離職潮中「出走」的電視人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綜藝點評|電視人,請停一停
長篇電視人物傳記片《演員于是之》

TAG:電視 | 視頻 | 竇文濤 | 人人 | 電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