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蔣介石為什麼相同時代性格不同

 影響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最大最長的兩位歷史人物當然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兩人都已謝世三十年左右,社會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整個社會的反思潮中,我們希望能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把握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這兩位歷史人物。  毛澤東曾將自己的性格概括為虎性與猴性的統一。但狐性與虎性的統一也許更確切。前者表達毛澤東的智慧,狐狸能夠識別陷阱,可以逃避強大對手的攻擊,保存實力;後者顯示毛澤東的權威,老虎具有讓對手聞風喪膽的霸氣。而蔣介石的性格卻是犬性和獅性的統一。犬忠誠,愛憎分明;獅子,霸氣。  同樣出生於十九世紀末,同樣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同樣兩個都比較富裕的家庭,同樣兩個都很聰明的孩子,卻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南轅北轍的性格。毛澤東更多的是反抗精神,懷疑精神,而蔣介石則更多是忠孝觀念和頑強意志。  兩人性格的巨大反差與他們各自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當然,成長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環境,家庭是個人性格形成的第一推動力。我們試著深入他們的家庭,追蹤他們的成長曆程,來解讀他們性格的差異吧。  專制父親讓毛澤東反叛  1893年,毛澤東生於韶山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毛貽昌十七歲開始當家理事,善於經營,做稻穀和豬牛生意,是遠近聞名的地主家庭。母親娘家貧窮,在丈夫面前得不到尊重和關愛,而是奴僕般的呵斥和輕蔑。幼小的毛澤東,經常看到仁慈的母親受到父親粗暴對待,最初的仇恨———對父親的仇恨和蔑視油然而生。父親為發財致富,經常使用非常手段,不講親情,人情,導致他與父親關係的惡化,「他是一個嚴格的監工,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毛澤東反對強權,蔑視權威,打抱不平的潛意識也許在這時就埋下了種子。  毛澤東是父母第三個孩子,前面的兩個不幸夭折,使父母特別疼愛他,加之家庭比較富有,毛澤東在家裡當然享受寵愛甚至嬌生慣養的優待。令他父親沒有想到的是,這樣教育的結果卻是兒子看不慣老子,看不慣老子對別人那專制勁。毛貽昌和當時大多數走上坡路的農民一樣,試圖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兒子。一旦發現兒子的行為不合自己的準則,便用高壓手段來管教,父子衝突就不可避免。對毛澤東來說,這卻促成了他逆反心理的成長。  1906年冬至,毛貽昌設酒席宴請生意上的朋友,吩咐十三歲的毛澤東幫著招待客人。毛澤東不願意做,父親就罵他懶而無用,為子不孝。有反抗精神的毛澤東當著客人面反駁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毛貽昌非常生氣,舉手追打。毛澤東便跑到家門前的一口池塘邊,聲稱父親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父親在眾鄉親面前向兒子低下了頭。從此,毛澤東悟出一個道理:在壓力下如果溫順示弱,反會遭受更多的打罵,只有用堅決反抗的辦法,才能保護自己。  同父親比較起來,對少年毛澤東影響最深的是母親。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母親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務,撫養兒輩。她純樸善良,極富同情心。災荒年月,常背著丈夫送米給討荒的人。平時還虔誠地燒香拜佛,把「積德行善」、「因果報應」信念灌輸給孩子。一次,附近一個農民,曾收下訂金把豬賣給了毛貽昌。過幾天父親派毛澤東去趕豬時,豬價已漲了。這個農民嘆氣,埋怨自己運氣不好,還說少了幾塊錢對富人不打緊,對窮人家裡卻是個大空缺。沒詢問老爸的意見,毛澤東就把這樁買賣退掉了。  毛澤東的反叛與當時整個國家的反抗浪潮非常吻合。「我與之鬥爭的第一個資本家是我的父親」,毛澤東後來這樣講過他與父親的關係。  正像他母親的溫和與善良一樣,父親的粗暴管教方式,也影響著他的一生。在憎恨父親的背後,父子間存在著他自己都未認識到的同一性,在一個更廣大的範圍內,他成了一個父親一樣的權力主義者。他性格中屬於老虎般的霸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童年受挫使蔣介石強悍  1887年,蔣介石生於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一個鹽商家庭。其父蔣肇聰生財有道,家境富裕,母親王采玉生二子二女,長子名瑞元,即蔣介石。蔣介石從小就受到祖父溺愛,性格頑劣異常的,人稱「瑞元無賴」,讓母親操了不少的心。  蔣介石三歲時,將一根筷子插入自己喉嚨,想看能杵多深,他發現杵進去不難,可要拔出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弄壞嗓子了吧?」爺爺焦急而又心痛地問他。「沒事,我不還可以好好說話嗎。」他從床上一蹦而起沖爺爺大聲叫道。1892年冬天,幼小的蔣介石因為好奇跳進了結冰的大水缸里,水缸足有成人那麼高,等大人發現時,他渾身已濕透,結成了冰,還吞了一肚子冰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被大人救了出來。蔣介石還好做械鬥遊戲,經常和一大群孩子,手持棍棒,直到有人被打的頭破血流才一鬨而散。  但好景不長,闊綽無憂的生活很快被打破,幼年的蔣介石早早地體驗到「家變」的挫折和痛苦。1894年,祖父撒手西歸,次年夏天,父親蔣肇聰又身染時疫而歿,面對分家時親戚們的百般欺凌,孤兒寡母墜入了生活的低谷。而小女瑞菊、幼子瑞青相繼夭折,更是給其母王采玉帶來沉重的打擊。但愈是艱難挫折,母親王采玉就愈是發奮自強。她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蔣介石的身上,雖然家境困難,但不叫蔣介石參加勞動,仍讓他專心讀書,「每當蔣介石離家去離溪口一百華里遠的外祖父家去讀書時,母子兩人總是抱頭大哭一場,很是凄涼。」  在那段日子裡,母親用鐵一般的嚴規戒律管束他,從學業到做人都毫不放鬆,母親只要覺得他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就會毫不猶豫地打他。母親的棍棒教育,他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反抗。相反,他一生對母親都非常孝敬,幾乎言聽計從,絕不忤逆,蔣介石「義犬」的性格逐漸形成。  蔣介石曾感慨地說,「要知道那時的清政權正處於最腐敗的狀況。貪官污吏對魚肉百姓習以為常。我家既無靠山又無權勢、很快就成了他們欺凌的目標。我們家之所以能夠免於傾家蕩產,全虧了我母親和她那善良而又堅忍不拔的品格。」一次,溪口的一個村民由於付不起糧租而出逃了,於是由作家主的蔣家去抵,當地的官吏將年幼的蔣介石抓起來,一直拖到村公所前,並威脅說要是他付不清那出逃的村民所欠的租子,就將他送進大牢,欠租最終還是由他家付了,他很快就被放了出來。但這次的不白之冤對蔣母和蔣介石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後來,蔣介石經常將這件事稱為點燃他「革命之火的第一顆火花」。可以說,童年的經歷使他獅子般的強悍性格得以萌芽。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做到不受旁人的影響,避免生氣,心態平和呢?
有些人的相愛,就是一場噩夢
怎樣評價愛聽古風歌的人?
Lithromantic都是什麼星座呀~?

TAG:性格 | 時代 | 蔣介石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