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統一的老子〈道德經〉》2
06-08
(38)第二十一章:道德分類,文化腳步——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注釋:上德——指天德,一種物質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無意識地一給一得。下德——指人學天德之德。上仁——自然的天愛。無以為——不以為,無意識。攘臂而扔——指強拉硬撤。譯文:上天道之德不知什麼是德,因為這是天德。地下人之德離不開天德,因為這不是天德。天德自然,沒有意識作為。人德是學的,有意識作為。上仁的關愛,是無意識的作為。上義的行為,是有意識的作為。上禮有作為卻沒有人響應,就捋胳膊挽袖子強拽人家。所以,離去了道而後就有了德,離去了德而後有了仁,離去了仁而後有了義,離去了義而後有了禮。——這執禮的人呵,是忠信淡薄,首先亂道了。(那所謂)先知先見者,將「道」打扮得虛華絢麗,其實是最愚蠢的!所以,大丈夫立根於厚道上,而不立在輕薄上;立根於實在上,而不立在虛華上。所以,去掉那不好的,而採取這好的。提示:道,德,仁,義,禮--- ----也都是文化的腳步,也是當時的政治旗幟。例如現代的: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和諧社會。上德——生而弗有,物性天德。例如:太陽無意識地哺育萬物!提倡奉獻,做好人好事——這是學天德的人德,即:下德。禮者——理解為執禮的攘臂者,而不要理解為孔子的禮教之禮。道與禮不矛盾!道講道理,禮講怎麼做,禮是道下各行其道,上禮也是天然的,例如父父子子是混淆不了的!!(39) 第二十二章:一始為道,守原得道——原文: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以恐蹶。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歟?非也。故至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注釋:一 ——道一,絕對的第一。不穀——是不好的意思。琭琭——指美玉的樣子。硌硌——指石頭的樣子。譯文:以往得「一」的情況是:天得一以此晴朗,地得一以此安寧,神得一以此靈驗,谷得一以此盈滿,萬物得一以此生長,侯王得一以此天下正規。這是至關重要的,天沒有了晴朗恐怕要斷裂,地沒有了安寧恐怕要發生火山地震,神沒有了靈驗恐怕要歇息,谷沒有了盈滿恐怕要乾枯,萬物不生長恐怕就要滅亡了,侯王沒有了高貴恐怕就要垮台了。所以,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好。這是根本的賤嗎?不是。(這是謙稱,根本的貴。)所以,都全美譽也就不美譽了,不要以為美麗的就是玉,硬楞的就是石。(翠石里!)提示:一是道一,可代表道,是第一個陰陽魚,前道後物幾於道,是「始原同源」的全權代表。例如:始、母、嬰、朴、谷,等等。以始為道,道注萬物,每個即一。守原得道,守住一始之道,進入「無欲無為」的開始無意識的完全自然而然的大物境界,不貪慾不妄為!!貴以賤為本——高貴光榮,是在底下吃苦受罪積累而成--- ---盈滿——老子並不反對,人人都知都搶的他往往不說。盈滿如何而來呢???——謙虛為谷!!!道向思維,陰柔下意識,老子智慧大無邊--- ---(49) 第二十三章:以百姓之心為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原文: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注釋:聖人——發明發展文化,創始創造文化,天人合一,王者風範,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人。心——心靈意識。歙歙——鳥抖翅的樣子。譯文:聖人一貫沒有自私心,以百姓心為自己的心。對善者我善待,對不善者我也善待,因為德是善的;對講信義的我講信義,對不講信義的我也講信義,因為德講信義。聖人處在天下小心翼翼(如雛鳥試飛,翅膀抖抖又合上),使天下人的心腦渾然如初(合道)。百姓都注視著傾聽著(像好奇不知的孩子),聖人也完全像個孩子。(——天真始原。)提示:「對於《老子》,主席領會最深刻。」——以百姓之心為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是人類社會至高無上的文化理論思想旗幟!以下都是如何實踐。例如:民主,人權,等等。吾亦善之,吾亦信之——說明老子慈愛之心,說明老子的思想觀點非常準確。百姓是偉大的,具體到一個人又是渺小的,其中也什麼人都有!(54)第二十四章:道德修養,建德守道——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注釋:修——修理,整治。不拔——拔不出。不脫——不脫離。不輟——不止斷。譯文:善於建德立業的堅忍不拔,善於守道有望者矢志不渝,子孫以建德守道祭祀不斷。修理身心,便真正有德;修理家庭,便道德增多;修理家鄉,便道德長久;修理國家,便道德豐厚;修理天下,便道德普及。所以,以身之道觀其身,以家之道觀其家,以鄉之道觀其鄉,以國之道觀其國,以天下之道觀其天下。我以什麼知道天下是這樣呢?是以道知此。提示:修之觀之——都得以道德標準,不然就看不出個對錯,也就無法修理;人有人的道德標準,家有家的道德標準,--- ---並且是客觀的。要求人們以此去做,改正不符合的。——道德修養,修身、安家、治國、平定天下,原自本章。——人,能夠自覺地修理自己,是人間一切美好的開始!《老子》乃萬源大綜合,面對浩瀚的書籍,人的一生首先要讀的應該就是這本書!!(55)第二十五章:赤子厚德,始原守道——原文: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味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注釋:攫鳥——指老鷹之類的凶鳥。朘怒——指男孩的生殖器勃起。嗄——嘶啞。常——恆道常規、規律。強——指犟。譯文:包含深厚(道)之德,就如同赤子,毒蟲不蜇,猛獸不攻擊,凶鳥不抓。骨弱筋柔而握得牢固,未知陰陽交會小雞子卻怒發勃起,陰陽精氣所致;終日號哭嗓子卻不沙啞,陰陽和氣所致。知道了陰陽和氣可謂知道了(嬰兒的特點)規律,知道了這個規律可謂明白,益於生命生長可謂吉祥。心裡慪氣可謂強犟,強犟物壯馬上就變老,這是不按道德規律(辦事),不按道德規律辦事,事物就會早早地(滅亡)結束。提示:本章以赤子喻道,一是道之德,二是道之規。赤子,人之初始,無欲無為!!——嬰兒赤子全權自然生動生長,得全天下的愛護,這是道施德而嬰兒赤子得!在此說嬰兒赤子惡(不勞而獲),是沒有人性,還不跟野獸!因此說「人之初,性本善」是對的,而不是「性本惡」!!理解老子,方知真理!!!——嬰兒的特點規律,1、是有祥雲籠罩益於生命生長而天之道也;2、是陰陽精氣的冷熱溫度內在地衝突交換使其產生精力而握得牢固;3、是陰陽和氣的冷熱溫度內在地統一為恆定的「陰陽魚」狀態,天然地防欲內外一切,也就(不沙啞)觸及了靈魂--- ---引深一下應用——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何立於世界之林?!形成「嬰兒」納入赤子的軌道,得全天下的愛護而茁壯生長;形成「虎王」納入野獸的軌道,必得全天下的敵對而瀕臨滅絕。例如:小日本「虎王」之時,要不是中國與其他亞洲人民「以德報怨」非滅絕不解其恨!之後「嬰兒」狀態,沒有什麼軍事武力,卻是幸福發展發達。也沒有得到一槍一炮的攻擊,更沒有得到原子彈的轟炸!--- ---此時此刻吶與呼:有所抬頭的小日本軍國主義,以及盜誇傢伙,你知道「赤子之道」嗎???(79)第二十六章:天道無親,不責於人——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恆與善人。注釋:左契——指借據。司契——指借貸的。司徹——指收稅的。譯文:和解大的怨恨,必然遺留一些小的怨恨。怎樣才可以很好地解決它呢?對此以聖人(為例)拿著借據也不給人討債。所以,有德的人掌管借貸,無德的人掌管賦稅。天道沒有親近疏遠,永遠與善良的人同在。提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那當時借債的都是些貧苦百姓,因此,聖人拿著借據也不給人討債。對今天的「借了錢就成爺」,就得反其道而用之了!——解決怨恨,只要不把利益看的太近也就好辦了!!無德司徹——在老子眼裡:給貧苦百姓上稅是非常殘酷的,道德善良的人是上不了的,上稅的人都是些無德心硬的人。天道無親——天道無親,一視同仁,天人合一的文化。——人學天道,輕鬆公正!!(10)第二十七章:載體大道,生而弗有——原文: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鑒,能毋疵乎?愛民治國,能毋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注釋:載——載體,承載,大道是絕對第一載體!!玄鑒——古時的大銅鏡子。玄德——指(玄色深天)物性天德。譯文:載體人身和魂魄相抱一體,能不分離嗎?專門用氣調和至柔,能像嬰兒那樣自然柔和嗎?用水石磨擦洗除大銅鏡上的銹垢,能無疵點嗎?愛民治國,能不作為嗎?天門啟開合閉,能成為雌牝嗎?明白通達,能什麼也不知道嗎?生了再養育,生養了而不為己有,成了首領而不主宰,這就是物性天德。提示:——本章先是講了相對真理,相對論,自然和學自然,絕對是達不到的!「愛民治國」,要施無為之政,但能不作為嗎??絕對不是。老子陰陽一體,是明白到家的超智慧者!!---有的版本去掉了「載」,這是萬萬不可的,離開了載體(層次範圍),什麼也不會說清楚;「載體」應是哲學上的重大課題!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人的生命體是意識靈魂的載體,死了要分離,活著也能分離出來,例如書的內容!!一般動植物的意識靈魂在活著時不能分離,只是為其載體的生存服務,絕對在道德之內;而人就不同了,意識靈魂可以跑出來瞎指揮,例如讓其自焚,去掠奪載體生命體需要不了的財富,等等。所以,我說:要把意識靈魂永遠關進物質的大門!!生而不有——物性天德,天人合一的文化,道德奉獻是客觀的!「道德是奉獻與得奉獻對應統一,相互轉變。」——「生而弗有」與「實事求是」組成中國文化八字輝煌!!(28) 第二十八章:對立統一,德性種種——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恆德不貸,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不割。注釋:恆德——指「德」是客觀永恆的。貸——推卸(責任)。無極——虛空之底。朴——原木。譯文:要知其雄剛,就守住其雌柔。成為天下的溪流(大海之初),永恆的德不離去,便復歸於嬰兒之始原。要知其光榮,就要堅持住吃苦屈辱。成為天下的大谷,永恆的德盈滿充足,便復歸於朴原,(萬器之母)。要知其(明日的)光明,就在黑夜裡堅持著。成為天下的榜樣,永恆的德不推卸,便復歸於大道。(虛無到底是大道。)散割原木可成為各種器具,聖人以朴為道則成為統領,便統一大制,不朴為割。提示:本章主要講:始原同源的哲學原理。——嬰、朴、母、溪、谷、一,等等均體現本原大道的始原同源之道性,以此生成了人們的美德!——雌雄、榮辱、黑白---陰陽辨證,陰陽魚是旋轉動態的,直指陰陽卻是陽陰!!統一大制(原朴之道)——以此確立社會制度。(2) 第二十九章:陰陽辨證,生而弗有——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注釋:惡——指丑。斯——這。善——指好的。始——指(胎始之)父母。弗——不。譯文:天下都知道了美是好的,這美也就有不好了;天下都知道了善是好的,這善也就有不好了。所以,有無相互生成,難易相比形成,長短相比形成,高下相互盈滿,音聲相應和諧,先後相互跟隨。所以,聖人在(自然)無為中做事,行不言之教(身教)。生養萬物不為主宰,生養萬物不為己有,作為了也不仗恃,成功了也不居功。只有不居功,才與成功長在。提示:——相對而言,相對真理。「惡已善已」,不是說有陰必有陽,而是講辨證道理。假如金子比土還多,那麼金子比土還賤!!生而不有——是物性天德,按社會名詞就是「奉獻」!這是經文里三次出現的一面鮮紅的旗幟!!例如:太陽撒滿陽光哺育萬物生長而不為己有,有燦爛的光芒而沒有燦爛光芒的思想意識。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聖人領袖王者的本性--- ---老子言道的一片苦心!!!「生」是有,「弗有」是不有、沒有(有就是有,怎麼會成沒有呢?!)——辨證之辨證大辨證。有無之相生——有形之物和無形之物相互轉化生成,是經文里宇宙間最最基本的物質規律!行不言之教——身教勝於言教,教育學上的經典名言!!高下之相盈——凸的掉到凹里盈滿;盈滿得凸了又掉到凹里盈滿;上下轉動一字矣!——以本章可得一名言:東是東,也是西,根本沒東西!!(24) 第三十章:養生之道,有欲者何——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不居。注釋:企——踮起腳望。見——現。伐——自大。矜——自誇。餘食——多吃食物。贅行——指贅瘤。物或——指物物全都。譯文:踮起腳尖的立不住,跨大步的走不成,自我顯示的不明智,自以為是的沒什麼可張揚的,驕傲自大的沒有什麼功績,自我誇耀的不能當首領。這些都是在道的,(所以)說:多食肥胖贅疣,大概沒有不討厭的。所以,有慾望理想的不這樣!提示:本章勸大志理想者不要妄為瞎貪,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望遠不登高,趕超跨大步是不行的。餘食贅行,物或惡之——現代養生學,治貪慾,治肥胖病,治富貴病;要更新概念,「吃飽蹲」不再是幸福!!有欲者——也反襯證明「無欲無為」可不是什麼不吃不喝不娶媳婦的意思!! 22)第三十一章:辨證執一,誠全歸之——原文: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歸之。注釋:曲——委曲。枉——彎曲。敝——破舊。是以——所以。執一 ——執守始原道一。長——首長。譯文:委屈就全,矯枉就正; 低洼能盈滿,舊了才更新;少則多得,多了就生惑。所以,聖人堅持始原之道成為天下的榜樣。不自我表現,所以就明智;不自以為是,所以能發揚;不自我誇耀,所以能成功;不自滿自大,所以能成為首領。只有不爭,所以天下不能與其相爭。古時所謂委屈就能保全,哪能是空話?真能夠保全呀!提示:委曲求全,大道胸懷要在原則之內,矯枉不要過正,學低谷是為了蓄得盈滿,小少就大多是規律,多了再向哪裡發展?因此而惑。執一為天下式——以原理無向發展。天下莫能與之爭——高智慧,大辨證。通過努力,找到必然,必然是爭不了的!!——本章講辨證大道之理,講修身美德,修養之道。——這也讓人很容易想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45)第三十二章:大不可視,清靜安正——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直若屈, 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注釋:敝——破舊。盈——滿器盅——虛器。躁——指活動蹦跳。譯文:大物形成像缺陷,其功能不會破舊;(如地球上溝溝坎坎。)大谷盈滿如空虛,其功用不盡;(如大海-----)大的靈巧像笨拙;(如地日行像不動。)長長筆直似彎曲;(如長長的鐵軌。)大辯家顯得很木;(以事實講話。)蹦蹦跳跳能戰勝寒冷,心靜能戰勝躁熱,清靜使天下歸正。提示:躁勝寒——科學理念,科學原理。運動能產生(火)高的溫度,與冷溫相互吸引交換而產生力(精力)補充生命之力!所以,才「生命在於運動」。而「靜」是「德畜之」時的生長狀態,需外部的安定環境!「天人合一」的文化,以此推出經濟發展時期的和諧安定的政策!!清靜為天下正——與少私寡慾、施無為之政相通。五大——與大不可視、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相通。大、牝、始、一 ——「母性哲學,道~作為事物的始源,純然是造物之母!!」(43)第三十三章:無形之物,不言之教——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注釋:馳騁——指穿透。無有——不是沒有,而是無有形狀的物質!益——增加(多)。希——稀少。譯文:天下最柔軟的能穿透天下最堅硬的。沒有形狀的物質能鑽入沒有縫隙的物質里。我是以這些知道「無」的作為是有很多的。無言的教化,無為的好處,天下很少能做到呀!提示:無為——首先是無形之物的作為;無形之滴水穿石,以柔克剛;因從小到大,故柔弱到(勝)剛強。無有入無間——是老子在兩千多年前為人類發明的一項重大科學原理!例如:溫度這一無形之物能鑽入無有縫隙的壁內真空,陽光能穿透玻璃,等等。並且,場、量、能、暗物質等等,都在證明著老子的先知、正確與輝煌!不言之教——身教勝於言教,教育學上的至理名言!——無形之物,是我感悟應道,在本章得以證實了。從本章還看出:老子不反對「益」,而反對「益又余」!!(48)第三十四章:無為無不為,無事取天下——原文: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注釋:為學者——學能耐的。為道者——學道德的。無為——不妄為,沒有妄為的無所不為,無形之物的作為。常——恆常一定。無事——指沒有動亂、戰爭,沒有妄為貪慾之事。譯文:做知識學問的日益增長(慾望野心)。做道德修養的日益減少(慾望野心)。減少再減少,以至於不妄為的地步。不妄為就可無所不為了!取天下一定要在沒事(的時候)取,等到有事就不好取天下了。提示:無事取天下——是指非武力的取,例如:接班、選舉、等。「常」解釋為「正常」也可以;有事取天下是指在動蕩紛爭甚至是戰爭中取。所以,這就不好取了。——在此,必須明確這裡面「要取天下的人」可不是個大壞蛋,也不是「為學者」,而恰恰是「為道者」。此者即是「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聖人)領袖!!無為而無不為——不妄為大作為,陰陽辨證,無為之道!可為可不為,為好不為壞,其實是「沒有不為」!!!(例如:人休息睡覺是在行為。)我們一直在「無為」里不出,讓那無能無奈不敢堅持真理的人可找到了正義清高「樂逍遙」的倚靠;也有其天道必然,假如65億人都像3億美國人那樣同等比例搞廢氣排放和極大地佔有地球財富,可想而知人類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道德,不僅基礎結構著人類社會,也規範著人類社會的行為實踐,客觀必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人的意識靈魂還沒有從野性升華到崇高的時候,道德是起到了阻止發展的作用!中國的「漢唐盛世」沒有誤導人類的一面,往前所再次面臨的「和諧盛世」是在環保、可持續發展、知道了大工業的負面、「老子熱」天下、「構建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進行的,將是永久性的全天下的盛世!!!因此,從「無為」里走出,進入「無不為」的文化意識也是理所必然的了。道德,將大大放開中國人的手腳,將道德展現奉獻於全體人類!——「無為」,順其自然;「無不為」,改造自然。改造自然,是人生的價值。例如:對錯,理髮穿衣。(天道無親,大自然無有對錯。)——基因文化,道根文化,能分出很多原理文化。(老子,好偉大啊!!)——也是德才兼備的道之理:還不道德,就不要作為;已經道德了,就大大地作為!!!(63)第三十五章:從小到大,以德報怨——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於其易,為大乎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注釋:圖——謀求。細——細小。故——所以。猶——猶豫、小心。譯文:大有作為要從無為開始,做天下大事要從無事開始,濃濃的味道是從無味開始的。大小多少,恩恩怨怨都以德報之。想戰勝困難要在易處著手,要做大的在細小開始。天下難事必從易處做起,天下大事必從小事做起。因此,聖人就是不為大,所以才能成為大。(大辨證!)那輕易答應(不誠懇)必是不大相信,總覺得容易必多有困難。所以,聖人非常慎重地對待困難,因此,最終也沒有困難(難住)。提示:——其實,本章又講了一次:「千里之行,從小到大」客觀必然唯一的成功之道!為無為——做到無為,等於沒有不為,大辨證,高深的學問;無為之道——「無為、為無為,無不為」,唯物辨證,智慧統一大作為!!事無事——與「無事取天下」相同;味無味——例如:把油放在鍋里,由無味到味濃。(還有「欲不欲,學不學」,這是老子典型的陰陽句式,老百姓延續至今的例如:好不好,行不行。)報怨以德——以德報怨,大愛天下,客觀必然,英明偉大!就連孔聖人也主張「以直報怨」,毛主席更是「人不犯,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當然,這都是正確的。)「以德報怨」,似乎做不到,卻恰恰都得做到。不然,怨怨相報何時了?!以血還血,以頭還頭,只有斬盡殺絕才算到頭。例如:小日本侵略了大中國,我們把它打敗,也不去侵略它,也不給它要戰爭索賠,還給它友好,這就是天下典型典範的「報怨以德」!!! (76)第三十六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注釋:堅強——指僵硬的。折——指被砍伐。下——指下降,上——指上升。譯文: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死了就僵硬了。草木生長的時候是柔脆的,死了就枯槁了。所以,死硬強橫的是死之徒,柔軟弱小的是生之徒。所以,軍隊強大驕橫就不能打勝長了,樹木強大了就要受到砍伐。(因此,)強大是處在下降(滅亡的位置),柔弱是處在上升(生長的位置)。提示:本章用熟悉的草木人生闡明道之理。「堅強強大」與今天的不同,例如:首句的「堅強」是指僵硬。——萬物「從小到大」,等到「強大」了,也就面臨死亡了。這是物質定律,老子所要反思啟迪人類的是:如何改造或避免「強大了就要死亡」這一定律?!起碼是:強大了不要強橫而抓緊滅亡!!(——這在《道德經》里多處有指點。)——道是變的,不要靜止死板的眼光;「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變化發展的眼光,從小到大,柔弱勝剛強。一棵樹長得越粗越大越接近滅亡,地球太陽被死死地包在柔弱的空氣里!——老子,為人類挖掘出了滿腦子的潛意識!!(33)第三十七章:知人者智,知足者富——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注釋:明——明白,明智。強——堅強努力。所——居所。亡——無。壽——活得歲數大。譯文:知道別人的人,才智慧;知道自己的人,才明智;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是強者;知道滿足的人,才富有;努力前進的人,有志向;不失去立足之地的人,能長久;死不了的,才是長壽。提示:道德修養 ——知人知己,勝己勝人,知足富有長壽——完美人生!!——「知足知止」光輝燦爛,是養生之道,是幸福之道,是人類文明之道;可是「發達文化」不知足不知止,不擇手段求財術,卻又引導誤導著人類。(——我們是道德文化,一定能勝發達文化!!)(50)第三十八章:人生之道,出生**——原文:出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注釋:出生**——指生物軌道,「出生」是死亡的開始,因此為「**」,(「生長」是死亡的過程!!)徒——某種人。民之生生——指芸芸眾生。生生之厚——指求生之極。攝——攝取。兕——指犀牛之類的野獸。無死地——指沒有進入危險的領域。譯文:一出生就入了死亡的軌道。活命長壽的有十分之三,正常死亡的有十分之三,芸芸眾生,進入危險領域,不正常死亡的也有十分之三。為何呢?這是貪生索求太厲害了。據說:那善於活命的,行入丘陵地帶遇不到犀牛老虎,進入打仗的軍營也不披兵甲。犀牛無處牴它的角,老虎無處使它的爪,兵器無處顯示它的鋒利。為何呢?這是沒有進入(危險)死的領域。(——因為這人不是找茬的,不是掏狼崽子的,更不是刺探軍情的,而是位正常行路的人,因此。)提示:出生**——生物軌道,也包括非生物,例如:一顆恆星的生沒。準確地說這是:人生之道!!人一出生即**亡的軌道,一天一天分分秒秒向死亡靠攏,這才是殘酷的現實。在此,不管是總統還是百姓,絕對是人人平等! 一切災難痛苦都是留給活人的,死人不知;道者笑迎死神益長壽,這便是道者的生死觀!!——十有三十有三又十有三的死亡概率,至今還是正確的!——老子是全方位的英明偉大!!「動之死地」的十分之三,是夭折非正常的死亡,是因為妄為,不「無欲無為」所造成的。例如:小劉在偷金子時被打死了--- ---(71)第三十九章:謙虛進步,知病不病——原文:知不知,尚;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注釋:尚——崇尚。病——缺點,毛病。是以——所以。譯文:知為不知,(謙虛)崇尚;不知為知,(驕傲)毛病。只因病得病,所以不病了。聖人不犯毛病,是因知道這毛病不好,所以不犯這毛病。提示:本章有以毒攻毒的辨證道理,其實就是現在「知錯改錯」的道理!——以老百姓的語言理解「病病」最明白不過了。他們有了病見面就說:不好哩!見了不對(錯誤)就說:毛病!因此,病病=毛病不好。((——百姓的口語與《老子》直通,這是我的一大發現,幫助我理解了好多難以理解的詞條,甚至是千年難解之迷!所以我說:老百姓是哲學家!!))(8)第四十章:上善如水,水幾於道——原文: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注釋:上善——指最善良,最善於。幾於——指幾乎,接近。尤——過失,錯誤。夫唯——只有。譯文:最柔美善良的如同水,水善於利萬物而不爭,居在人所厭惡的底下,幾乎就是道!!居處善於低下,心胸善於遠大,善於奉天而去,言行善於守信,政治善於治理,做事善於成功,行動善於合時。只有不爭,才無過失。提示:水理道性——忘我不爭大奉獻,靈活下流,入地升天,至柔善良又善於,洗滌天空刷洗大地將污濁回歸大海起源生命,滋潤萬物而「水利」,因此「幾於道」!!——《老子》是天人之學,天人合一,總是先物道而後聖人之學。正如本章依據「水理道性」人要「動合時無過失」等等智慧美德。(——上善如水的女性,就像大地母親,被踐踏還長出莊稼!) (9)第四十一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注釋:盈——滿。已——已經(算啦)。保——保持。咎——凶,罪過。遂——於是。天之道——自然規律,道德規律。譯文:把它灌滿不如停止空著,把它磨得鋒利不能長保,金銀珠寶滿屋不好守住,富貴驕橫自然就留下了禍殃,功成名就而身退,這是合乎天道的。提示:講道之理——低谷才能成大海,山尖上不能盛物!——可產生「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名言;也會有人產生頹廢,這是不對的!其實,本章的旨意還是一貫「勸人不要慾望太多太大」。「慾望」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但「太多太大」了就會加速人類的滅亡!!老子之心非常科學美好——如何才能幸福長幸福——環保,可持續發展,合理慾望,不要妄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真不好理解,甚至是不願理解!其實:這是指的治理天下的人。「治理天下」這個事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此事一旦成功,治理天下的這個人也就老了!所以要「身退」,所以是「天之道也」!一個人再偉大,也是那幾十年的事,非要再繼續治理下去,非但治理不好,而且還會天下大亂。為什麼「皇帝終身制」全人類都淘汰它??正是這個道之理。——可見老子是早早的英明偉大呵!!(12)第四十二章:為腹不為目,平靜寡慾好——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注釋:五色——指好多顏色。五音——指各種樂聲。五味——指各種味道。爽——差失。去彼取此——去掉錯的採取對的。譯文:五光十色讓人眼花繚亂,五音大作使得震耳欲聾,五味具全讓人傷了口感,馳騁田獵令人心裡發狂,難得的財寶令人行為不軌。所以,聖人填飽肚子不眼饞。因此,去掉上邊的而採取下邊的。提示:三五——指歌舞昇平酒紅燈綠的糜爛生活。聖人——是天人合一「以百姓之心為心」的治理國家的人,也就是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領袖。聖人「為腹不為目」,吃飽肚子不眼饞!——字字照當前,人們吃飽吃好了還總是「眼饞」;「眼饞」那醜態百出高深無底的財與色;「眼饞」得罪犯多多;「眼饞」得浮躁心焦整日難熬--- ---《老子》是勸君之道,本章是針對那些人上之人講的,也適合每一個人道德修養!!(13)第四十三章:無身無患,無私無畏——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注釋:寵——(上對下的)寵愛偏愛。辱——(上對下的)失寵、羞辱。貴——貴重(非常重視)。患——患得患失,禍害。譯文:受寵受辱都像受到驚嚇,把這憂患看得像身家性命一樣重大。什麼是寵辱若驚?寵愛是皇上對下臣的,得寵像受到驚嚇,失寵也像受到驚嚇,這就是所謂的寵辱若驚。因何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貴大患若身,因為我有身家性命,等我沒有了身家性命,我還有什麼大憂患?所以,為天下重於自身的,若此,可以寄託天下;愛天下重於自身的,若此,可以託付天下。提示:——無身才無患,無私才無畏,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並能為此而獻身,這才是中國的「真龍天子、王者風範」,這才能寄託人民的天下!!——老子主張:不要寵辱若驚,不要患得患失,要以天下為貴!!——另外,因何寵辱若驚?因為皇上可以隨便殺人。就如《小僱員之死》不是讓看小僱員膽小討厭,而是讓看那位大將軍不該有那種特權。(15)第四十四章:道者智者,勤儉守原——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 :豫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冰將釋;敦呵,其若朴;曠呵,其若谷;混呵,其若濁。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注釋:微妙玄達——指精妙深奧到天底!志——量長短、多少(測)。容——形容。渙——渙然冰釋。敝——舊衣。譯文:古時,善於修身成道者,精妙通天,深不可測。只因深不可測,所以,勉強為其作以下形容。說:小心謹慎呵,就像步履薄冰;謹慎小心呵,就像四處有埋伏;莊重禮貌呵,就像在做客;渙然散去呵,就像冰悄悄融化。淳厚樸實呵,就像未鑿的原木;曠達開闊呵,就像空曠的大谷。;濁然朦朦呵,就像那天地混沌。以靜能使渾濁慢慢清澈,安靜變動又會慢慢生出。如此保持謙虛謹慎的道者不想盈滿(自滿)。因此,舊衣服只要能穿就不新成。提示:舊衣服只要能穿就不新成——是守原的哲理,是艱苦樸素的始原,是修身得道,不與革新守舊同論;擁有勤儉節約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原理意識。面對刺激消費,買了就扔的浪費(資源),進一步證明:老子偉大至今,正確到永遠!——在此,也很容易得出「謙虛謹慎」的名言!——老子心目中的「道者」幾於道,奧妙通達,深不可測,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絕對得是智者!!(16)第四十五章:天道圓圓,各復其根——原文:至虛,恆也;守中,篤也。萬物方作,居以觀其復。天道圓圓,各復其根。注釋:恆——永久。篤——忠實厚道。方——方才。居——指根據。譯文:虛無至極,便永恆;堅守中道,才忠實厚道。萬物一開始生長、變化、運動,就能看出它的復原軌道。——天(體)的軌道是圓形輪迴的,(萬物循此)各自返回它的根原之處。提示:天道圓圓——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在兩千多年以前,老子是怎麼知道的呢?!又沒有什麼科學設備。老孫子我以為:老子他老人家就是根據身邊的事物感悟知——道!!例如:小草一歲一枯榮,人死了埋在土裡再長出莊稼,等等。粒子世界、天體世界、生物世界等,都遵循「天道圓圓」的軌道——這一永恆的真理!老子,真偉大啊!!各復其根——復命歸根(還原),是必然的物質規律,是生死輪迴,是無有轉換——天道所為,不可抗拒!!(註:是根據楚墓《老子》編解的本章,因為「天道圓圓」太重要了!並請欣賞於倩的兒歌《圓》——西瓜圓圓甜又甜,車輪圓圓滾向前,太陽圓圓掛藍天,地球圓圓天天轉。)(44)第四十六章:知足知止,辨證得失——原文: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注釋:孰——誰,什麼。亡——失去。殆——危險。譯文:名分與自己的身體哪一個親近?身家性命與財貨哪一個重多?得到與施捨哪一個不好?太多所好必大費身心!多藏財物必多用去。所以,知道滿足便不遭羞辱,知道停止才沒有禍害。這才是可以長久的。提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身家性命,名利還有啥用?!道德智慧指明:名利與身心不再發生矛盾和衝突!!甚愛必大費——也是養生之道。從前皇帝們的醫保和飲食是那樣的好,卻平均壽命39歲,真真是「甚愛必大費」呵!再面對「物慾橫流,性慾大爆發」,無疑不是一劑良藥!知足知止——中國又一燦爛文化!人的真正幸福,人類環保的先進理念。(56)第四十七章:道德修養,人人平等——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注釋:兌——指觸覺。門——指慾望之門。玄同——指天里萬物平等。貴——貴重,重要。譯文:知道的不說,說的不見得知道。塞住觸覺,閉住貪慾,挫去鋒芒,調解紛爭,調和耀光,不搞特殊,這就同天合道等同了。因此,不要以得到利益好處而定親疏、利害、貴賤。所以,這是天下最重要的了。提示:玄同——對天一望,就如同一面大鏡子,將萬事萬物、小狗小貓和我們同等裝照在一個平面上,一視同仁,天道無親!(天,如望不透的大鏡子,故有「玄天、玄道、玄同、玄鏡」之說。)玄同,生髮了「人人平等」的人類真理;玄同,也是大道必然。例如:可以「羊群里出駱駝」,但「駱駝」不能長起來沒完。老百姓說「先造死,後造生!」就非常含有這一哲學原理。重大感悟——人的正確世界觀不僅是「唯物不唯心而高於唯物」,還必須:真誠對待一切,不要以自私利益定對錯!!在此,人們犯了好大的錯誤。例如:誰給好處就說誰是對的,任人唯親,甚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全體人類大反思:我們以利益規定的是非標準是對的嗎?!知者不言——「謙虛謹慎」,一副道者的模樣!(7)第四十八章:私與無私,反對自私——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注釋:不自生——不自己生存。私——私體個人及私體個人的。無私——私體物轉變為它物。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因為它不是自我生存,所以,能長久生存。所以,聖人退後卻能身先,將自身置之度外卻能保存自身。這不正是因為聖人無私才能成其私嗎?!提示:天長地久——因天地包容成大,組成了萬物天地,所以能長且久。天人之學,人要學天地能包容,才能偉大永恆!後身而身先,不顧身而身保——辨證道理。佔先,得有佔先的過程規律及其資本,否則,是占不住的!無私成其私——老子實事求是,明白透徹,人權尊私第一人!人,作為私體及所有,死後要埋到地理長莊稼,所有財富要留在這個人間大地。物與物的相互轉變,是以此物為原料(無私)而轉變為彼物(私)。所以,道德是無私與私、奉獻與得奉獻的相互轉變。人首先是物質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所以就有了「無私奉獻」。而「自私」是錯誤的,自己是自己的別人的也是自己的,是大腦意識「野心」了,是違反道德規律的!——無私才無畏!私是客體個體,私與無私是一對陰陽,要尊私倡無私反自私!!(26)第四十九章:勸君之道,重輕靜躁——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注釋:躁——指慾望使得心躁輕浮,在此不指蹦跳。君子——指好的君主。輜重——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環官燕處——指行宮美景之處。則昭若——明白不昏庸糊塗的意思。乘——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譯文:重在下是上面輕的根本,靜能管住浮躁。所以君王終日行程,也不離開自己的輜重車輛。雖然路過行宮美景也明智不處。大國君主怎能以自身玩樂而輕率天下?輕率則失去根本,浮躁則失去主宰的地位。提示:——以君王行程為例,講:要為天下而靜重,不要輕躁玩樂。否則,就會失去根本、失去君主的地位,亦即失去天下!——本章,勸君之道!!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蹦蹦跳跳;一個是慾望衝動得浮躁輕率,甚或昏庸糊塗起來--- ---(17)第五十章:君主各類,遠古之君好——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呵,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注釋:太上——指遠古之王。親——親近。譽——讚譽。譯文:遠古的帝王挺好,下面的百姓知道有過;其次的親下,百姓便擁護讚譽;再其次的很厲害,百姓便詛咒輕蔑。誠信不足,才有(百姓的)不信。謙虛謹慎金口玉言,功成事就,百姓都說這是自然而然的。提示:太上——例如:三皇,天人合一,發明創造文化,真龍天子王者風範,「以百姓之心為心」,以民得為德!而非天下財富是我私有的皇帝意識!!——這才是符合中國文化符合老子心愿要求的君主統治者,亦即「百姓的聖人人民的領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我譯《道德經》系列之五十一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道德經》第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道德經智慧與應用》第四集 道是什麼 道在哪裡(下 幻燈片)
※道德經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