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好的關係,也要保持距離

來自有書

17:15

文 | 燈塔媽媽·主播| 及靜· 編輯| 小雨

▲點擊打開視頻,即可觀看

《有書快看》之5分鐘帶你讀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更多快看視頻,可在應用商店搜索「有書共讀」APP

曾國藩,晚清大儒,湘軍創始人,以理學自省,克己復禮的功夫堪稱一流,被譽為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精神領袖。

左宗棠軍機重臣,有霸才而行王道,率性豪宕,平定叛亂,收復新疆,為民族存亡和中國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

曾左二人,一個儒緩,一個果決,在晚清歷史的巨流中,利益情感交織,恩怨糾葛錯綜複雜。

「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曾國藩評左宗棠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左宗棠祭曾國藩

各位書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一起共讀第二章《既生左,何生曾:曾左一生恩怨考》的前三個小節,在開始共讀之前,請大家思考三個問題:

1. 左宗棠為什麼「看不起」曾國藩?

2. 曾國藩為什麼一直對左宗棠禮遇有加?

3. 清朝為什麼破格提拔左宗棠與曾國藩並列封疆大吏?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並稱「中興四大名臣」,他們都是洋務重臣,更是晚清漢臣中的最優秀代表。

其中曾國藩和左宗棠,年齡只差一歲,同為湖南人,家境也相當,都出身小地主家庭,都痛恨晚清朝廷萬馬齊喑、含混和氣的作風,在很多政見和軍事決策上,常常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二人一生交織糾葛無數,相愛相殺矛盾衝突跌宕起伏百轉千回。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也決定友情。

曾國藩反應緩慢,行動拘執,謹慎內向,凡事只肯說三分話。他觀察思考得比一般人細,下判斷也比一般人要慢。

左宗棠則截然相反。他反應迅速,做事果斷,尤其善於在紛紜複雜的局面中迅速發現機會,定下策略。但是過分自信或者說自大,性情過於張揚外露。

咸豐二年,曾國藩回湖南為母奔喪,恰逢太平軍橫掃兩湖,皇帝命他出任幫辦湖南團練大臣。

曾國藩趕到長沙,與前來迎接的湖南巡撫張亮基及其幕友左宗棠展開長談。這是曾國藩左宗棠第一次見面。

交談之中,左宗棠頭腦清晰,氣概慷慨,議論明達,言中款要,雖然只是巡撫的師爺,卻比巡撫還巡撫。

曾國藩越聽越覺得「湖南諸葛亮」左宗棠確實名不虛傳,他相信,有這位明敏強毅的師爺幫忙,他在湖南辦理團練,一定會相當順利。

然而,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印象,卻有一點複雜。

二品大員曾國藩衣著簡樸,神態謙遜,有強烈擔當意識,讓左宗棠刮目相看,相見恨晚。

但是曾國藩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貢獻出什麼高明的見解, 「才具稍欠開展」,這是左宗棠對曾國藩的第一印象,也奠定了他對曾國藩一生輕視態度的基礎。

有書

曾左二人的首次合作十分順利,二人充分磋商後,隨即請旨編練新兵。具體事務由曾國藩來操作,而左宗棠則在調人用兵和辦公經費多方協助。

彼時的曾國藩是一個「官場愣頭青」,書生氣重,拘執生硬,令左宗棠看著著急,對曾國藩動輒指手畫腳,指示訓誡,毫不客氣。

好在曾國藩好脾氣,對左宗棠俯首聽命,從善如流,才造成了這段難得的「同心若金」。

咸豐三年,左宗棠隨調任湖北總督的張亮基北上武漢,曾國藩在湖南寸步難行,一怒之下出走衡陽,獨力創建湘軍,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處境十分困難。

曾國藩相信左宗棠和自己一樣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英雄,也一定能理解和支持他「赤地立新」。

令曾國藩萬萬想不到的是,左宗棠極為冷淡的明確拒絕了當他的助手。曾國藩才發現自己原來在左宗棠心目中如此無足輕重,這令他深覺傷心。

左宗棠不願做曾國藩的助手,主要原因是對曾國藩的「將略」評價頗低,加之曾國藩地位尷尬,沒權沒錢,左宗棠不認為他是能大有作為的靠山。

同時,左宗棠自認為是國中無二的人才,比曾國藩高明百倍,功名卻止步於舉人,進身無門。

而曾國藩才智平平,卻因為科名運氣好,中進士,點翰林,十年中間,七次升遷,官至二品。

所以左宗棠看待曾國藩,下意識中有一種莫名的反感,不願意做曾國藩的幕僚。

咸豐四年,湘潭大捷,清軍取得太平軍軍興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確立了湘軍的聲望。

左宗棠時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高參,與曾國藩同處長沙,兩人過從甚密,左宗棠成了曾國藩的高參,曾左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然而性格上的衝突卻導致二人的合作再一次落入低谷。

隨著湘軍一枝獨秀,曾國藩難免躊躇滿志,不可一世。

而一直冷眼旁觀的左宗棠卻認為,驕兵必敗,所以他致書曾國藩,批評他存在輕敵思想,要求他提高警惕,以防大的閃失。

左宗棠的出發點當然十分良好,但問題是他的書信風格一貫是滿紙批評,把曾國藩置於比白痴強不了多少的角色上加以劈頭蓋臉的訓斥。

壯年時的曾國藩脾氣其實也很暴烈,內心深處的驕傲一點也不亞於左宗棠,所以對左宗棠的幾次居高臨下式的指點,他一字未回。

左宗棠的脾氣極差,眼光卻是極其高明的,不久,曾國藩的湘軍於咸豐四年年底果然大敗於江西湖口。

因此一敗,曾國藩內心更推重左宗棠,而左宗棠更看不起曾國藩。

曾國藩大局觀好,老成持重,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但兵者詭道也,曾國藩從來不敢出奇兵用奇謀,因此錯失過許多好機會,許多時候事倍功半。

左宗棠卻總能尋找效率最高的途徑,在適當的時候,他絕不害怕冒險。

所以,曾國藩也一直很推崇和信任左宗棠,左宗棠對曾國藩軍事指揮才能的批評並非沒有道理。

但是批評的話應該怎麼說,這是一門藝術。

曾國藩顯然是很明白其中奧義的:「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而左宗棠明顯情商太低,因為最高級的情商,就是好好說話!

咸豐七年前後是曾國藩生命中最困難、最痛苦的時期之一。雖然湘軍是滔滔天下中流砥柱,但是曾國藩沒有實權,動輒得咎,舉步維艱。

恰在此時,曾國藩得到父親去世消息,他迅速把軍務交給他人,不待皇帝批複陳請開缺,即起程回家,為父親辦理喪事。

曾國藩想通過此舉,表達對清政府的不滿,向皇帝申明自己所處「極不得位」的真實處境。

左宗棠和曾國藩是朋友,曾國藩在江西的困境,左宗棠是十分清楚的。

但是左宗棠完全沒有對朋友的感同身受,不但不理解不安慰曾國藩,還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都大義凜然劈頭蓋臉地批評曾國藩委軍歸家,不忠不義、不負責任,兵略平常,從才能到品質,一無是處。

這是曾國藩情緒處於最低谷的時期,兵權被奪,痛失建功立業最佳時機,而左宗棠的詆毀,把曾國藩傷到徹骨,讓他終生難以釋懷。

著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兩句振聾發聵的名言:「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未經自省的人生沒有意義」。

在居鄉時期,曾國藩以理學為武器,對自己「天賦之性」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系統的糾正。

曾國藩依然重視與推崇左宗棠,開始努力恢復與左的關係。

面對曾國藩的寬厚友善,左宗棠十分感動,少見的激動熱情,做出了一生最誠懇的一次自我批評。兩人中斷了一年多的書信來往又從而恢復。

太平天國戰局重又緊張,左宗棠力薦起用曾國藩,皇帝不得不勉從其請,命曾國藩重新出山。

咸豐九年底,左宗棠的傲慢終於受到了報復,左宗棠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跌蹉。

永州鎮總兵樊燮拜訪湖南巡撫駱秉章,與身為幕僚的左宗棠共談。

左宗棠看不起胸無點墨的武官,總兵看不起左宗棠的師爺身份,所以二人不歡而散,據說還大打出手。

一個師爺敢打二品大員耳光!樊燮一個狀子把左宗棠告到了朝廷,朝廷發下諭旨,命人逮捕左氏,一時之間,不可一世的左師爺頭顱岌岌可危。

禍兮福兮,以前就多次有人向咸豐皇帝舉薦過左宗棠,這次案件中,又有許多大吏特別是兩湖官員為左宗棠求情,曾國藩更是雪中送炭,關愛有加,全力以赴托關係走後門,幫左氏解脫。

皇帝對左宗棠更加好奇,專旨詢問曾國藩對左宗棠的評價,以及能否調到曾的麾下使用。

曾直截了當為左謀官謀權,皇帝於是命左氏以四品京堂候補,作為曾國藩的助手,襄辦湖南軍務。

事實證明左宗棠的名氣不是吹出來的。

僅一個月時間,左宗棠就募了五千人;首次親自帶兵打仗,就旗開得勝;在曾國藩陷入絕境之時,左宗棠再次力挽狂瀾,大敗太平軍。

在曾國藩的保薦推崇下,左宗棠被晉為太常寺卿,正三品,這是左出山十年來第一次被授真正的實職官職。

曾國藩抱定立人、達人之原則,絕不因自己用著順手就把這個人壓在自己手下不使其升遷。

他要把浙江軍務全盤交給左宗棠,讓他從此獨當一面,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從此,當過多年「假巡撫」的左宗棠成了真巡撫,正式步入大員序列。

曾國藩此時權傾天下,擁兵過廣,已經令清廷不放心了。

清廷敏銳地發現,左宗棠與自己的恩主曾國藩之間出現了矛盾,為了分裂湘軍,牽制「兵權過重」的曾國藩,達到分湘系集團而治之的目的,同治二年三月,清廷超擢左宗棠為閩浙總督。

在知人善用、共事、提攜左宗棠方面,曾國藩完美的實現了老子《道德經》中的「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為人謙下,充分發揮別人的才智,善於利用別人的力量,以不爭為爭。

「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這是曾國藩的理念,也是曾國藩的偉大。


推薦閱讀:

你與開掛人生之間的距離,只差這一點
長距離的知己
心與心的距離
「我和你,隔著一個套的距離」
距離這3大生肖越遠,你的財運會越旺

TAG:距離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