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世繪畫里的五月初五「鬥百草」

簡介:

鬥草圖

原標題:五月初五去「鬥草」

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習俗繁多,其中,端午鬥百草,是端午文化的一部分。梁朝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曰:「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草之戲。」唐代韓愕在《歲華紀麗》中曰:「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

鬥百草是端午節的一種娛樂,它文化味很濃,除了眾多名家詠詩記載外,還有名家留下繪畫圖。這當中,最引後人關注的是清代著名畫家金廷標的《群嬰鬥草圖》與清代陳洪綬的《鬥草圖》。

金廷標,字士揆,烏程(今浙江省湖州)人。他能紹父藝,亦工寫真,並能妙繪人物仕女及花卉,善取影,白描尤工。

《群嬰鬥草圖》是金廷標工筆細描畫的代表作之一,此畫深得乾隆皇帝的厚愛。清乾隆29年(1764)夏,乾隆皇帝在畫上題下詩:「垂楊奇石英鐘草芊萋,紅綠傾籃斗賈低。赤子之心愛生意,名言那識有濂溪。」並蓋上「乾隆隆鑒賞」等印。此畫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館。

《群嬰鬥草圖》畫的是十個小童鬥草的場面。這當中,最為吸眼的是畫正中的四個小童鬥草場面。四人當中,三人或蹲或坐,一人站著。站者在坐者身旁,手指小竹籃,指什麼呢,原來是坐者正從竹籃子里拿出「秘密武器」。為何拿「武器」,原來是四人鬥草斗的很激烈,地面上放著各種花草,正面穿深藍衣的小童雙手舉著,窺見坐著的小童拿的「武器」,像是服輸投降之舉。左邊穿淡藍衣服的小童一手支地,另一手指著竹籃,眼睛也直視竹籃。此組鬥草,四人雙眼都直視小竹籃,身體、手、眸配合很好,體現了小童鬥草的激烈場面與瞬間。

古人鬥草有文斗與武鬥。文斗一般為青少年與婦女,斗完花草實物後,再動口斗與花草相關的詩文等。武鬥為直接用花草斗,或用花草比斗,誰採的花草好,花草多,誰就贏。或用花草勾拉斗,誰的花草被拉斷,誰就輸。《群嬰鬥草圖》畫的是武鬥,畫中左前,兩位小童正在「武鬥」。他們讓草互勾,正在互拉……畫中還有四個小童正在備戰。正中最後面那位穿紅衣服的小童,斗完花草後,正在石縫裡找草。正中前面穿紅衣服的小童,斗完花草後,正在地上拔草,準備再戰。右邊的小童與左邊的小童,都是尋找花草歸來,準備接著戰鬥。整個畫面,小童鬥草個個有特色,小童的幼稚、頑皮,鬥草時的神態表現得生動傳神。

如果說《群嬰鬥草圖》畫的是武鬥,那麼,《鬥草圖》畫的則是文斗。

《鬥草圖》是清代畫家陳洪綬所作,此圖畫於1650年端午,現被遼寧博物館收藏。此圖畫的也是鬥草的場面,畫中有五位仕女圍坐在石頭旁邊,其中一人手持一花草,口裡像是在說什麼,其他人的花草都在寬袖裡。她們的這種鬥法,與《群嬰鬥草圖》的鬥法不同。她們都坐著,只舉手中花草,動口比斗,這是一種文雅的文斗。《紅樓夢》里有這種文斗的描寫:各屋的丫頭也隨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采了些花草,鬥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我這個是並頭結花,怎麼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時被問住,便笑著說:「依你說,一大一小叫:『老子兒子穗』,若兩朵花背著開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剛外出半年,你心裡想他,把花兒草兒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說得香菱滿面通紅,笑著跑過來擰豆官的嘴,於是兩個人扭滾在地上。眾丫鬟嬉戲打鬧,非常開心。

文斗一般是青少年與婦女,文斗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了解花草的文化內涵,不然你就沒法開口。

兩幅鬥草圖都是端午娛樂文化繪畫的精品,從兩幅畫中,人們可欣賞到古時端午那濃濃的文、武鬥草娛樂場面,是研究端午文化的重要資料。

群嬰鬥草圖

推薦閱讀:

初學彩鉛,如何練習線條?
非藝術出身的人聊藝術
綻放的美麗!只用鉛筆就能畫出來
Zendala/Mandala禪陀羅介紹及基本繪製方法示範
零基礎如何短時間內畫出像樣的作品?

TAG:繪畫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