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好媽媽」什麼樣? "嚴母"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我家旁邊有個物美超市,可坐直梯上到三層,有一天我懶得多走路,就坐上了直梯。有個四五歲的男孩叫嚷著非要去摁三層的按鈕,但是不知哪個手快的,已經把按鈕給摁了,男孩一看不幹了,一邊哭一邊說要打那個搶在他前面摁鈕的人,他媽媽抱著他不停哄:"對對對,他手欠,該打,該打!"男孩還不幹:"都要打,都要打!"他媽媽說:"那好,都打,都打!"話音未落,男孩伸手給了旁邊一位保潔工人一下,保潔工人咧開嘴一笑,那男孩又去打一個女高中生,女高中生不幹了:"幹嗎呀你?"男孩的媽媽竟嚷了起來:"哎呀挺大的一個人了,跟一孩子較什麼勁?還真能打疼你啊?"這時電梯門開了,大家趕緊出了電梯,男孩沒佔到更多的便宜,又哭了起來,剩下那個媽媽一邊哄他一邊抱怨不休……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熊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天真可愛,偶爾做些淘氣出格的事兒,誰都能理解,但是如果連打架傷人、損毀公物、尋釁滋事這樣的行徑也能以"他還是個孩子"原諒之,那麼無疑是對人類社會賴以形成和維持的基本準則的違背和挑戰,每個人必須在尊重他人、尊重法律、尊重規則的前提下行為處事。
而造成"熊孩子"日益增多的根本原因,也在於很多父母對孩子過於驕縱和寵溺,他們只呵護,不管理,只放任,不規範,把阻止孩子肆意妄為的每一根柵欄拆除,讓他們信馬由韁地奔向未來的懸崖。
而我國古代的教育理念,本不是這樣的。
一
一包魚乾惹來的訓斥
現代人一說古時候的教育就是"嚴父慈母",好像當爸爸的天生就得扮黑臉,而媽媽則負責打一棒子之後那個"給糖的",事實上,如果閱讀古代筆記,不難發現,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嚴母"。
《世說新語》所記,東晉時期的名將陶侃,少年時代雖然有安邦定國的志向,但家裡貧困,想結交個社會地位稍微高一些的人都沒有機會。同郡的孝廉范逵一向都知道他的才名,有一天特地來探望。那天恰逢連日風雪,陶侃的家裡米缸見底,偏偏又帶來了大批的車馬僕從。陶侃正發愁,不知該怎麼辦好,他媽媽湛氏說:"范逵是個名人,你一定要和他結交,留他在家裡住上一夜,其他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范逵與陶侃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但看出他家極窮,正準備告辭,只見陶侃的媽媽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屋子裡的火也燒得很旺,就連馬匹也都有足夠吃的草料,這才放心地留宿。第二天一覺醒來,他才了解到,原來陶侃的媽媽把頭髮剪了,賣給收假髮的,換錢買了米面和菜肉,又把屋子裡的幾根柱子都削下一些來做柴燒,還把草墊子割碎了做草料喂馬。范逵非常感動,覺得陶侃本來就有才華,又有這麼一位深明事理的母親,一定有前途,於是回到洛陽後,就在羊晫、顧榮等名士面前稱讚陶侃,使陶侃知名度大漲。
不久,陶侃被任命為負責監管國家魚池的官員--魚梁吏,陶侃上任不久,因為心疼母親衣食無著,就趁著"工作便利",弄了點兒魚乾給母親寄去,誰知湛氏收到一看,勃然大怒,原物遞迴,並附書信一封,狠狠地教訓兒子說:"你當官沒多久,就敢把國家的東西拿來贈給我,這樣下去還了得!這哪裡是孝順我,分別是增加我的擔憂!"嚇得陶侃連連認錯。
在古代,因為微小的過失,挨過老媽罵不算什麼,還有挨老媽打的,比如陳堯咨--如果不記得他是誰的話,應該回去翻翻初中課本,找到歐陽修所著的那篇《賣油翁》重讀一遍,沒錯,陳堯咨就是引得賣油翁"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神射手。
明代筆記《夜航船》中收錄了這麼一則軼事,陳堯咨駐守了一段時間荊南,回到家裡,他媽媽馮氏問:"你在地方上有什麼了不起的為政之道啊?"陳堯咨立刻開始顯擺:"荊南那地方是戰略要地,當地尚武,所以他們對我的射箭才能沒有不嘆服的。"老太太一聽就火冒三丈:"以忠孝之道治政輔國,是你爸爸對你們幾個孩子的遺訓(陳堯咨的父親陳省華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你在地方上不專心琢磨怎麼造福百姓,卻靠著射箭揚名一方,這難道是國家給你官做、給你俸祿的回報嗎?"馮氏越說越氣,掄起拐杖就打,一下子把陳堯咨戴的金魚配飾打得粉碎。
二
晚上學習吃"黃連熊膽丸"
前面提到的歐陽修,也有一位了不起的媽媽。
歐陽修四歲的時候沒了爸爸,其母鄭氏教他讀書,"家貧,乏紙筆",鄭氏就用蘆稈在地上畫著教兒子寫字,要求十分嚴格,歐陽修後來所取得的成就,大概不能證明其母的教育方式是錯的。也許有人會說:"歐陽修的媽媽是因為家裡窮,所以才逼著孩子學習改變命運。"錯,古代有錢人的家庭,但凡希望孩子有所作為的,往往也是"嚴母"上陣。比如唐朝大臣柳公綽(柳公權的哥哥)的妻子韓氏,家裡相當富裕,但為了鼓勵孩子上進,"常粉苦參、黃連和熊膽為丸",讓他們晚上熬夜讀書時含著,一來提神,二來讓他們知道學習就是個苦差事,不刻苦就別想有所成就。
在我國古代,"好媽媽"們除了對孩子的品行和學習要求嚴格,還特別重視"大節"不能有虧--所謂"大節"就是對國家的絕對忠誠。
清代王士禛所著筆記《池北偶談》中,寫左懋第(明末民族英雄)的一個遠房弟弟家裡鬧狐妖,白天黑夜的搞得一家人不得安生,左懋第那時在北京當官,遠房弟弟在給他寫信時提到這件事,左懋第在回信中說:"邪不幹正,對任何妖異的事情,只要自己心胸坦蕩,自然可以將其驅除。"不久之後,那隻狐妖突然現身對其弟說:"既然左公說話了,我豈敢再留在你們家。"從此一去不返--"公浩然之氣,通乎鬼神如此"。
狐妖之事,顯然是杜撰出來的奇談,但是左懋第的正直愛國,卻是時人有口皆碑的事情,這與他的母親陳氏的教育密切相關,
" 萊陽左公母也,知書,有大節"。明崇禎甲申年,李自成的起義軍逼近京師,當時左懋第正在江左一帶督師,他的媽媽住在北京。三月,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一根繩子上了吊,文武百官有的投降"新朝",有的自殺殉國,還有不少選擇了出逃。左懋第的從兄、吏部侍郎左懋泰趕著大車載著陳氏,逃出京城,跟隨他們一起逃難的還有兩位官員。陳氏一路上不吃不喝,誰勸也不聽,跑到白溝的時候,陳氏突然仰天長嘆:"這裡莫不就是張叔夜以身殉國的地方嗎?"--張叔夜是北宋愛國將領,靖康之變時,戰敗被俘,被押解到白溝時,問身邊人這是哪裡,人家告訴他這是宋金的國界,張叔夜說我死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於是自殺--陳氏把左懋泰和另外兩個官員叫到身邊,痛斥他們身受國恩,不能救亡也就罷了,竟然連以身殉國的勇氣都沒有,又讓他們給兒子左懋第帶話:"吾婦人,身受國恩,不能草間偷活,寄語吾兒勉之,勿以我為念。"
" 言訖而死"。
一年後,左懋第以南明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出使北京,被多爾袞扣押,堅決不投降,最終遭到殺害,臨死前留下絕命詩"丹忱碧血消難盡,盪作寒煙總不磨"。
三
老天賜錢養賢母
有些淺薄之輩也許會嘲諷陳氏,"當媽的教育兒子應該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哪裡有攛掇他以身殉國的?"中國古代的很多倫理道德,在今人看來很可笑,"如無萇弘血,難有日光浴",這是相當一部分人完全不能理解的,在他們看來,凡是行為做事,必須有好處,不然就"虧了",所以對於下面要講的這位母親的做法,他們肯定是無法認同的--雖然他們一定會很喜歡那個結果。
這件事在元代學者楊瑀所著《山居新語》和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里都有記錄,但是考慮到前者成書較早、事件記敘得較為詳細,所以這裡筆者權且用前者作為講述的"底稿"。
" 有一賣菜人,早往市中賣菜,半途忽拾鈔一束"。賣菜人非常高興,看著天色還是灰濛濛的,就躲到樹林子里藏好,等天亮了才打開那束錢數了一數,一共十五錠,他就拿了一錠跑到集市上買了肉和米,放在挑擔里,也不賣菜了,喜滋滋地跑回了家。
老媽一看,菜沒賣一棵,反倒是拿回了米肉,就問兒子是怎麼一回事?兒子倒也老實,把事情經過講了一遍,老媽一聽勃然大怒:"你撿了人家丟失的錢,失主會多麼著急,你有沒有想過這一點?趕緊送回去,不然我可要報官了!"兒子不願意:"我這錢是撿的又不是偷的,你讓我送還,我都不知道失主是誰。"老媽說:"你從哪兒撿的,就到哪兒去等失主!失主發現丟了錢,肯定會回來找的。"然後又從家裡找出一錠錢補齊。
賣菜人沒辦法,只好"攜往其處",等了一陣子,"果有尋物者至"。賣菜人把錢還給他,附近圍觀的人紛紛誇獎他拾金不昧,並勸那失主拿出一部分錢來作為"謝金"贈給賣菜人,誰知失主是個黑心腸的傢伙,不但不謝謝賣菜人,看他農民裝束,相貌憨實,反而大聲叫嚷起來:"我丟了三十錠,如今他只給我十五錠,另外那十五錠哪裡去了?還說什麼"謝金",我非讓他賠足我三十錠不可!"
賣菜人一下子傻了眼,一時間竟然哭了起來:"我媽說讓我不要貪圖撿來的錢,誰知我把錢還給失主,反倒是這個下場……"
失主揪著賣菜人跑到縣衙去告狀。縣令是以明察秋毫而著稱的聶以道,他聽完原告和被告的陳詞,沒有輕易下判斷,而是遣人悄悄地把賣菜人的媽媽找到後堂,問了一下情況,母子倆的口供完全一樣,由於事情發生得突然,無論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母子倆"串供"的可能,所以很明顯賣菜人說的是真話。聶以道心裡有了數,重新回到堂上,問賣菜人:"你撿的那一束錢是十五錠對嗎?"賣菜人稱是。他又問失主:"你丟的一束錢是三十錠對嗎?"失主揚著脖子說沒錯。聶以道讓文書按照他倆說的記錄下來,讓他們簽字畫押,然後判道:既然賣菜人撿的是十五錠,失主丟的是三十錠,"如此則所拾之者,非是所失之鈔",然後對賣菜人說:"你撿那十五錠,是老天賜給你贍養賢母的。"又對失主說:"爾所失三十錠,當在別處,可自尋之。"
賣菜人喜出望外地回家去了,那個訛詐不成一場空的失主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被聶以道轟出了縣衙。"聞者莫不稱善"。
我喜歡看這種好人有好報的故事,雖然好報來得有點兒曲折,但只要結尾是美好的,一切就都是美好的,雖然現實中做了好事被訛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這樣的人總會有一位教他走正道的好媽媽,而訛詐者多半"起根兒"就是個有人生沒人教的壞胚--誰又能說老天爺不長眼呢?
推薦閱讀:
※關愛孩子的五種愛的語言
※孩子被性侵系父母造謠,為什麼孩子父母要造這種謠言?
※單親家庭有沒有比較童話的方式跟孩子解釋她沒有爸爸?
※培養孩子獨睡分為四步走
※英語老師怒斥:去啥輔導班,讓孩子死啃這28張圖,保管次次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