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二十四旗,還是八旗?——八旗的三個部族
編者按:八旗是清朝根本的社會制度,前代未有,後世也無,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後來民族識別的重要依據,旗人就是現在的滿族。
八旗就是八個旗,八個旗相當於八個省、八個軍區,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鑲紅旗、正紅旗、鑲白旗、正白旗、鑲藍旗、正藍旗,不是二十四旗;滿洲、漢軍、蒙古是八旗的三個基本部族,經常在清史文獻中見到,準確的叫法應為:正黃旗滿洲、鑲黃旗漢軍、正藍旗蒙古;
試想,如果是滿洲編為八個旗,漢軍再編為八個旗,蒙古再編為八個旗,外族就有十六個旗,那還了得,蒙古和漢軍聯合,根本就沒有清軍入關一說了。
八旗包含蒙古和漢軍,但是不是所有的蒙古和漢人都在旗,而是比較早歸順後金的才能在旗,有個標誌:時間點是崇德十年(1635年);事件以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在此之前進入的都是在旗的,在此之後歸順的,是漢人的都被列入了《貳臣傳》,例如吳三桂等漢人;
八旗滿洲
關於「滿洲」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不是本文重點,不做贅述。大致就是: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以女真族為核心,包含眾多其他少數民族的統稱,是八旗的核心。天聰十年(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後來的滿洲含義也成為地名;就如蒙古包含蒙古族、蒙古高原一樣。滿洲與現在的滿族不是同一個概念。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建時僅三旗:黑旗、白旗、紅旗。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為八旗人口越來越多,就拆分三旗為八個: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
八旗蒙古
蒙古是清朝團結的重要對象,然而不是所有的蒙古都是朋友,皇太極改部族名之前加入的,都編入了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重要力量。之後的蒙古部落,就是清朝重點防範的對象,例如清准戰爭歷經康雍乾三朝皇帝七十多年,是一場殊死較量。
天聰三年(1629年),開始有蒙古二旗的記載。天聰十年(1635年),皇太極政府北元,又有大批蒙古壯丁加入,開始對整編蒙古壯丁,組件為若干蒙古牛錄,混編入八旗;
八旗漢軍
滿洲最先在長白山一帶活動,隨著與明朝戰爭的勝利,遼瀋地區越來越多的漢人軍民被俘獲;努爾哈赤對他們的態度是及不信任,把他們以奴僕的形式分給各個貝勒;皇太極即位後,為了團結更多的力量,開始編組漢人牛錄,並採取開科取士等手段,提高他們的待遇,使他們脫離奴僕身份,成為擁有單獨戶口的旗籍之人。
天命六年(1631年)漢軍開始單獨編旗,崇德二年(1637年)分為二旗,,崇德四年(1639年)再分為四旗。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整編漢四旗,分為若干漢軍牛錄,混編入八旗,正式成為八旗的組成部分。
伊洛河畔看春秋:滿洲、蒙古、漢軍均由同一旗主管轄。因為有了這三個部分,一些史料又誤將八旗稱作「二十四旗」,實際八旗中滿洲、蒙古、漢軍佐領的正確稱謂應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是各旗之中族源不同的組成部分。八個旗就相當於八個省、八個軍區、八個野戰軍,滿洲、蒙古、漢軍各自編為縣、團等單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方便懶人好答案總結(二):皇室會滿語嗎?
※明亡清興的關鍵其實是雙方戰車大pk?
※尋找清朝滿洲正白旗三潭、扎鼐、安達理、塞楞額、音德布、麻起、阿新愛斯的後人!?
※吳京說祖上是正白旗武狀元,這是真的么?
※八旗
TAG:八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