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兒「食積」推拿療法

  「食積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病症之一,食積可以引起胸悶、腹脹、腹痛、厭食等臨床表現,若不及時治療,患兒的生長發育將受到影響。推拿治療小兒食積,有效率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病因病理

  1、傷食:由於乳食不節、餵養不當、過食厚陳,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司,升降失調,乳食停積而不化。

  2、胃陽虛:如果胃陽盛,則多會而不清。苦出現胃陽虛,則飲食而悶脹,飲食易於留滯。進食生冷之物,容易導致胃傷。

  3、脾陽虛:脾陽虛,就會食而不化,飲食停留,脘痞腹脹。

  臨床表現

  胸脘痞悶,噯氣酸腐,大便臭穢,矢氣味殊,飲食不香或食慾大減;有的患兒會出現厭食,可能出現腹痛、哭鬧等。

  推拿治療

  食積應該被理解成是一個「證侯」,引起食積的原因很多,但這種原因在臨床上又很難找到,故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食積」。被找到原因的「食積」,稱之為「繼發性食積」。繼發性食積的患兒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療。有的則不以推拿治療。因此,適應於推拿治療者主要是原發性食積。對原發性食積,也要分不同型採用手法。

  1、食積夾寒型

  治則:溫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八勢穴、足三里穴、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補脾土穴:補脾土穴有二種方法,一種方是用指摩法治療脾土穴;另一種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種補脾土的方法,醫者可任選一種,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面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面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橫紋的梭側及尺側,約一百下。

  ③推三關穴:由於是治療「食積夾寒」,所以推三關穴的次數應多一些,約推六百下。

  ④運八勢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面作為接觸面,在患兒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封穴」,約三百下。

  ⑤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卧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臍腹:使患兒取仰卧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鐘後,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2、食積夾熱型

  治則:解熱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四橫紋穴、外勞宮穴、腹陰陽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稱之為「清脾土」,三百下。

  ②補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穴」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後補」。食積夾熱時,常採用「先清後補」的方法。

  ③分推腕陰陽穴:約一百下。

  ④推三關穴:約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約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數要比推三關穴的次數多,因為是「食積夾熱」。

  ⑥推四橫紋穴:四橫紋穴有兩種不同的位置,是四個穴位的總稱。在這裡所說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醫者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鐘。

⑦揉外勞官穴:外勞官穴正對掌心勞官穴處。醫者用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揉數十下。

推薦閱讀:

兒童拉肚子如何應對?實用中醫推拿法巧治五種腹瀉
怎麼害得寶寶越長越瘦,2到6歲幼兒最多見,到底怎麼辦?
小兒積食不用怕,按摩療法大揭秘
(1)推拿經驗 朱春霆

TAG: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