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統花鳥畫工寫技法淺析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草、禽鳥外,還包括蟲魚、畜獸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為題材的繪畫。  花鳥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分工筆、寫意兩大類,工筆又分為傳統工筆畫、現代工筆畫;寫意也是如此,分為工細的小寫意、粗放的大寫意。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又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翻開中國繪畫史,可以看到,花鳥畫的產生和發展是先有工筆,後有寫意。嚴格地說,真正意義的寫意花鳥畫自唐代中期開始,然後逐漸形成一大宗派。尤其是經過明、清文人畫的激發,寫意花鳥畫最終佔據了中國現代畫壇的主流位置。

▲工筆花鳥畫

學習花鳥畫,過去一直是「師帶徒」的形式,多從臨摹入手。實踐證明,這是學習花鳥畫的較佳途徑。對於受過嚴格的造型訓練、具有一定寫生和造型能力的學習者來說,也可以從寫生入手,熟悉和掌握了寫生對象之後再進行臨摹和創作。  臨摹是向傳統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們的繪畫作品是長期藝術實踐的結晶。我們臨摹這些作品時,學習筆墨技巧和表現方法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領會藝術思想和創作規律。只有掌握了藝術思想和創作規律,才能繪出好的畫作。  寫生就是要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觀察、熟悉、記錄,為創作積累素材。古人作畫講究「觀萬物達於心」。雖然他們有的也隨身攜帶手本,做些簡單記錄,但這很難與現代意義上的寫生相提並論。這裡並不是說古人不注重寫生。實際上,古人走的是觀、默、記、寫的寫生路子。這種方法對培養和鍛煉畫家的形象思維能力十分有效,是花鳥畫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訓練。工筆寫生主要是用線來畫,不能像西畫那樣強調塊面、色調和光影。要把看到的立體物象提煉成線,並把這些線準確地落到紙上。這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有點困難,但寧可畫得慢一些,也要畫穩、畫准。畫得多了,自然會手眼相應,速度也就快了。  寫生要以收集素材為主要目的,因此應盡量做到真實、準確。寫生時,宜按與實物同等的比例作畫,這樣做易於比較,易於正確掌握各物象之間的比例關係。在畫對象的姿態和整體時,還要用局部特寫的方法做一些細節記錄,如禽鳥的羽毛、爪、喙和花瓣、花萼、花蕊、一組葉子,以及葉子與枝幹之間的結構關係等。這樣可以節省寫生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工筆寫生是白描稿,沒有色彩,但可以用文字標註出各部位應用的色彩。當然,也可以直接用顏料做色彩記錄。  學習花鳥畫是為了創作,技法訓練、觀察生活、積累素材都是為花鳥畫創作做準備的。就學習花鳥畫的一般規律來講,具備了必要的技法功底、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要畫出有一定水準的花鳥畫並不是難事。

工筆花鳥畫的基本技法:  工筆畫: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準確形象為準則。「工筆」是與「寫意」相對應的概念,簡單地來講,就是運用工整、細緻、慎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它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工筆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和沒骨工筆。總的來講,工筆畫用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工筆白描:白描是以線為表現手段的畫法,是中國工筆畫中的一種重要技法,依靠線條本身粗細、剛柔、方圓、巧拙、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工筆畫對白描線條的要求並不僅僅是勾畫出物象的形態,還得有一定的形式美。白描既是體現筆墨節奏、韻味的一種手段,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藝術形式而存在。早在宋代李公麟白描畫的《五馬圖》,人和馬都用單線勾出,比例準確,有很強的表現力。現代的連環畫內容畫頁大都是白描,如王叔暉的工筆白描《西廂記》連環畫,人物逼真,線條流暢,揚名連壇。

 (一)用筆:  工筆畫勾線最基本的用筆方式有四種:中鋒用筆、側鋒用筆、逆鋒用筆和順鋒用筆。  中鋒用筆是傳統工筆畫中用得最多的一種筆法。它要求勾線時始終將筆尖控制在線的中間。只有這樣,墨才能順著筆尖落到紙上,且不會偏離線條中心。中鋒線條圓潤、渾厚、勻整,有彈性。  側鋒用筆又叫偏鋒用筆,是將毛筆側倒,以筆頭的側翼附著畫面運行。由於自筆尖到筆肚所含的墨色多少不同,所以畫出的線條會有濃淡變化。此法畫出的線條形狀往往是一邊齊、一邊呈鋸齒狀。我們在畫中常見的「飛白」多是側鋒用筆產生的。在工筆花鳥畫中,表現嶙峋的山石和老樹榦時常用到此筆法。  逆鋒用筆,運筆時線條朝著筆尖所指的方向走,逆向而行。這種運筆方式畫出的線條厚實剛勁、蒼老古拙,多用於畫老乾、枯枝。  順鋒用筆,這種運筆方式與逆鋒用筆正好相反,一般是筆鋒在後,筆桿在前,筆桿拖著筆鋒走。順鋒用筆繪出的線條輕快、流暢,如行雲流水一般。  以上介紹的是最基本的四種用筆方法。在以後的創作中,我們可以根據畫面的需要,對以上筆法做一些變化。但不管用何種筆法,都要注意起止以及運行中的頓挫使轉、輕重徐疾,力求繪出的線條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

(二)勾勒:  一幅工筆花鳥畫中,線條勾勒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如何用線,黃賓虹先生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五點,即「平」、「圓」、「留」、「重」、「變」。「平」指的是行筆時用力要均勻,不可忽重忽輕,要筆筆到位、力透紙背;「圓」指的是勾勒的每一條線都要圓潤、富有彈性,尤其是在線條的轉折處,更要有「折釵股」般的韌性;「留」指的是能控制住用筆,收放自如;「重」指的是行筆時要有分量,切忌輕飄浮滑;「變」是指線條要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加以變化,或迅疾、或舒緩、或稜角分明、或圓潤流暢。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物象的神韻。  無論是畫重彩花鳥,還是畫淡彩花鳥,在白描階段都必須考慮用墨的細節問題。全幅不可只用一種墨勾勒,要根據畫面需要和不同物象的質感,用濃、淡、干、濕不同的墨來豐富線條的表現力。例如,可用淡墨勾勒白色、粉紅色、黃色等淺色花,用重墨勾勒大紅、紫色等色彩重的花,用較乾的墨勾勒老樹榦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墨色和諧相融,而且還能保持線條的韻味和節奏。

(三)著色:  工筆繪畫在勾好線描稿後即可著色。如果把線描稿比做是房子的框架結構,那麼著色就是添磚加瓦、粉刷美化。著色的好壞直接影響畫面效果的好壞。傳統工筆畫的著色方法總體可以分為褪染、沖染、分染、提染、罩染、濕染、背染等,下面分別簡略地介紹一下。  褪染是傳統工筆繪畫使用較多的一種著色方法。其方法是一手執蘸顏色的筆,一手執清水筆,先以蘸顏色的筆染,再用清水筆接染,使畫面產生由濃到淡的變化。  沖染也叫積水法,將兩支筆飽蘸不同的顏色(也可以一支筆蘸顏色,另一支筆蘸清水),先用一支筆將畫面需要著色的地方填上,不等顏色干,就把另一支筆上的顏色(或清水)沖滴進去。這樣,兩種顏色混在一起交融、流動,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染,即分層著色,古人稱之為「三礬五染」。工筆繪畫里,有些表現對象只有分出層次多次染色,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比如畫大紅花,就是先以淡墨從花瓣的根部向外染去,待墨干後,再用硃砂從花瓣的邊緣向內由深到淺地染。為了固定顏色,可待色干後罩上一層礬水,然後再以淡曙紅平塗。如此反覆多遍,最後用胭脂提一下色,這樣畫出的花會更見精神。提染是為增強畫面的層次感、整體感而對畫面某一局部所做的微調———可以提白,也可以加重。比如畫大紅花,最後用比較重的胭脂色加強畫面,就是提染。  罩染,以當代人的眼光看,其實是統一畫面色調的又一種方法。為使畫面色彩統一,在對某一物象基本完成著色後,往往會用極淡的某種色彩平塗一遍。如畫白花、粉紅花、紫花時,畫家基本完成著色後,為使花兒更嬌艷,多用極淡的草綠色罩染一遍。  渲染是一種烘托畫面氣氛、突出主體的染色方法。繪畫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畫中有形的地方雖都已畫完,但是畫面主體仍不突出,氣氛也不感人。這時如果用渲染的方法,在主體周圍染上淡淡的對比色或類似色,畫面就會大有不同。如畫白色水鳥,倘若只畫它的結構,則它的神采往往出不來。但如果在鳥形體的邊緣適當染上一些顏色,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濕染就是趁濕染色。在所繪物象的形體內,先以清水塗濕,等快乾時,染出深淺、濃淡層次。用這種方法畫出的物象潤澤、自然,適合表現花卉。此法能否用好,關鍵在於能否把握好墨色中所含的水分。  背染就是在畫的背面染色。根據畫面需要,可以平塗,亦可褪染。背染不僅可以使畫面顏色厚重、豐富,而且也不會對物象的形體結構產生影響。  豐富、完整的工筆畫技法體系是上面幾段文字所無法詳細表述清楚的。下面圖片簡要介紹一下牡丹的花瓣畫法著色,也是為讓新手對傳統工筆畫著色技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第一步:長鋒勾線筆蘸淡墨勾勒最下部和上部的粉紅花瓣,蘸重墨勾勒中間的紫紅花瓣。勾線的時候需要注意線條的輕盈靈動,同時注意筆速的變化以及每一根線條的起收。 這圖花瓣其實叫白描,它是工筆畫的第一步,但是也有很多工筆畫家,就只做完這一步就算完成了。這種形式多見於連環畫等單色作品的繪製。

  第二步:粉紅花瓣部分平塗白粉底色,塗完注意細心檢查看看白粉是否完全塗均勻,白紙上塗白粉可以頭部略偏一些利用側光檢查。深紅花瓣部分平塗中等濃度曙紅。

  第三步:粉紅花瓣用淡曙紅統染三到四次左右,每次顏色深淺不變,但是統染面積得逐次縮小,最後再用中等濃度曙紅根部整體提染一下。深紅花瓣用淡墨統染,背面根部留水線。

  第四步:粉紅花瓣用中等濃度曙紅分染花瓣中間的結構,注意結構的走向和明暗處理方式不要全部都一樣,避免雷同。深紅花瓣用重墨分染,接著用淡墨整體罩染,最後用重墨青色(花青+墨)提染最暗處,底色完全乾以後整體平塗兩層中等濃度的曙紅。  以上這些過程,寫意畫家兩分鐘就搞定了,只是無法這麼精細。所以說工筆畫的東西,適合搬個凳子坐著慢慢看,越看越覺得細緻美觀。寫意畫適合看大效果,重要品味含蓄的意境。

總結幾個重要特徵:

  一、工筆畫和寫意畫用的紙張不同。工筆畫用的紙張是用白礬處理過的,不滲水,顏色上去不馬上化開,是為熟宣紙。寫意畫用的紙張沒有經過白礬處理,顏色上去馬上就滲透,俗稱生宣紙。  二、 技法不同。寫意畫注重快速完成,講究筆墨潤開的變化無常。一般都是一次或兩次就染色完畢。工筆畫程序複雜很多,俗稱「三礬九染」,一個地方要不斷的層層加色,不能一次上足,每渲染幾次還要上一次白礬水,免得顏色互相摻雜,累積起來,大約需要十多遍才能畫面顏色均勻。  三、耗費時間完全不同。同樣大的畫面,寫意畫一小時搞定,工筆畫半個月都未必完成。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畫工筆畫的畫家較少的原因,經濟效益不如寫意畫見效快,工筆畫是不能像范曾那樣,二十多張一起釘在牆上流水線加工的,工筆畫需要一顆純凈的心,心裡不平靜的人,是畫不出好的工筆畫的。  工筆畫是很傳統的,是很莊重的。很多工筆畫大家,畫畫之前都要沐浴更衣,乾乾淨淨,心平氣和的開始,繡花一樣一絲不苟。怎麼染色,分幾步,哪一步該做什麼,都是有嚴格的步驟的,對人物刻畫以美為重,追求真實,不能隨意加工變形,嘩眾取寵。現在的一些工筆畫家追求效益和快速,把人物或花鳥誇張變形,背離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細膩風格,這是一種對工筆畫傳承無益的改革,也難上大雅之堂。

寫意花鳥畫的基本技法:  寫意畫顧名思義是與工筆畫相對應而言的一種畫法。它要求用粗放、簡練的筆墨,畫出對象的形神,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創意,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比較注重「寫」的痕迹,更注重意境,意也就是以形寫神。寫意畫又分大寫意、小寫意、兼工帶寫。但在一般畫法上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也就是說從工筆到大寫意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齊白石的花卉草蟲,花卉是用大寫意手法,而草蟲則用工筆畫法。

 ▲八大山人雙鷹圖(寫意)

 (一)用筆:  中國傳統繪畫以線條為基本造型手段,而線條的變化與用筆方法密不可分,所以畫寫意花鳥畫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用筆方法。中鋒用筆、側鋒用筆、順筆、逆筆因在前面已講過,故不再贅述。下面,我們說一下其他的用筆方法。  1.提、按、頓、挫。提和按是一組對偶範疇。運筆時,把筆提起一些,筆畫較細;按下去一些,筆畫就較粗。這是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其實,提和按又是相對的,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使筆畫細而不輕、粗而不滯。如果把筆重按一下,就稱之為「頓」。連續頓筆稱為「挫」。  2.拖、拉、扭、轉。拖和拉在運筆形式上相近,都是運筆時筆桿在前、筆頭在後,只是運筆的方向和速度不同而已。扭和轉是一個連續動作。這時的筆毫不是平鋪在畫面上,而是由於轉的關係,筆毫扭在一起。此法在寫意花鳥畫(尤其是大寫意花鳥畫)中頗為常見。如藤本花卉中的藤條多用這種方法繪出。需要注意的是,畫曲折纏繞的藤條時,用筆看似靈活自由,實則行筆不能太快,有的地方還要凝重有力。畫一組藤條時,用筆要充分體現出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  3.起和收。一筆之中要有起、行、收的變化,如「實起虛收」、「虛起實收」。起和收的不同變化應根據所繪對象的需要來決定。畫菊花的花頭時,菊花的花瓣看起來形狀相似,且有一定的組合規律,但用筆絲毫不能大意。哪些花瓣要實起虛收,哪些要頓起虛收,哪些要虛起實收,都要表現清楚。在一個花頭上,幾乎把所有的用筆技巧都體現出來,這樣的筆才有筆意,這樣的畫才有韻味。  4.勾寫之法。寫意花鳥畫中的線條,前輩畫家一般不說是「畫」出來的,而說是「寫」出來的。從鄭板橋的寫字如畫蘭、畫蘭如寫字和吳昌碩的「直從書法演畫法」,可以看出前人對用筆的重視。這「寫畫」二字,可以說給繪畫用筆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古人有「一筆畫」之說。這並不是說一筆畫成一幅畫,而是指用筆筆勢連貫,一筆接一筆,即使筆畫出現間斷,意也能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貫氣使力」。力由氣生,無氣則無力,氣到力必到,氣由意引,氣由心發,這是取得有生命力的線條的必要條件。一件優秀的繪畫作品,不光要具備有生命力的線條,還要有一股氣貫穿其中。只有這樣,作品才能煥發神采。  5.破筆法。有意把筆頭散開,可出現多筆畫的效果。這裡的「多筆」有兩層意思:一是因筆頭散開,畫面上自然出現一些粗細、方向不同的筆畫;二是連續、不同方向的重疊用筆,使線條縱橫交錯、疏密有致。如小寫意畫中羽毛、枝幹、石頭的畫法和大寫意畫中闊葉的畫法。  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用筆方法之後,如何寫出有生命力的線條?如何表現物象的精神特徵?這就要求我們用筆時注意筆的起行轉收、輕重緩急、虛實濃淡、抑揚頓挫等變化,充分發揮筆鋒、筆腹、筆根三部分的性能和作用,根據表現對象的需要靈活用筆。  要達到以上用筆要求,還必須掌握執筆方法。寫意花鳥畫的執筆要比書法自由得多,作畫中的拖、拉、扭、轉等筆法並不是書法的執筆所能達到的。儘管繪畫與書法的執筆方法不同,但基本要求都是一樣的。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虛」、「寬」二字,正是書畫用筆的根本要領。

(二)用墨:  用墨和用筆是密切相關的。筆和墨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物兩面。自唐代王維提出「水墨渲染」之法後,墨法就被提到與用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在用墨方面,前輩畫家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墨是中國繪畫特有的顏色。歷來有「墨分五色」之說,即焦、濃、重、淡、清,亦有黑、白、干、濕、濃、淡六色之說。這些皆是指墨與水調和時,因含水量的多少和用筆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變化。  濃淡墨:濃和淡是相對的。剛研磨好的墨濃厚,直接畫在紙絹上黑而有光澤,稱為焦墨。在焦墨中加少許水,濃黑程度次於焦墨,墨黑而華滋,稱為濃墨。把水分加多,使墨呈現出一種灰色,即淡墨。比淡墨重但比濃墨輕(淡)者稱為重墨。如果水分加得很多,墨落紙後只留下淡淡的青灰色痕迹,就是所說的清墨了。其實墨的變化遠不止五六種,在水的作用下會產生萬般變化。而「五色」、「六色」的含義,也是指墨從本身的變化衍化為大自然豐富的色彩世界。  乾濕墨:干與濕也是相比較而言的。人們對干與濕的認識有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何為干墨,何為濕墨,並不需要一個明確的界定,就能很自然地判斷出墨的乾濕來。干墨、濕墨又分濃干、淡干、濃濕、淡濕四種。通常情況下,干墨利於勾、畫、皴、染,濕墨便於塗、掃、點、染。當然,以濕墨勾畫、以干墨點染的情況也常見。用墨之道,實無常理。只有根據畫面的需要隨機而動,才能既合物理,又符畫理。  積墨:用重墨或淡墨連染帶敷,亦可淡、重墨相間連用。積墨法的要點一般是第一遍墨干後再加第二遍,第二遍干後再加第三遍,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每遍用墨的深淺、多少不固定,要以畫面的需要來定。在寫意花鳥畫中,積墨法多用於畫石、畫較粗的枝幹和闊葉。  破墨:在第一遍墨未乾時加第二遍、第三遍墨,其目的是用墨沖開原有未乾的墨塊,使第一層墨隨著第二層墨產生暈化而重新組合。沖開的墨可以是第一遍墨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可以用淡墨衝破濃墨,也可以用濃墨衝破淡墨,甚至還可以用水破墨、用色破墨,使墨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潑墨:即用大筆蘸大量的墨以較快的速度運行於紙上,所得到的墨痕如打翻的墨池一傾而下,痛快淋漓、變幻莫測。  滲墨:由於筆頭含水分,墨痕周圍會滲出淡淡的水跡。用此法可以增加墨色的潤澤感,並使畫面產生毛茸茸的效果。  化和沖:化其實是破墨的一種,即用清水破墨之法;沖是用水或色將部分或大部分墨沖擠出原有墨痕之外。這兩種方法都是在原墨未乾時進行。  作畫要有筆有墨。筆是骨,墨是肉,筆離不開墨,墨離不開筆。在學習傳統筆法、墨法的同時,要有批判地繼承;面對外來藝術思潮,要有選擇地吸收。在藝術實踐中,要逐步積累用墨經驗,推動用墨技法的發展。

(三)用色:  在「畫道之中,水墨至上」觀念的籠罩下,中國畫的用色同筆墨相比一直處於次要地位。歷來論畫者,或論筆墨,或談章法、意境,真正涉及到用色的論述少之又少。實際上,中國傳統畫家對色彩的重視要比對筆墨的關注早得多。明人文徵明說:「余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為淺絳、水墨雜出。故上古之畫盡於神,中古之畫入於逸,均各有至理,未可以優劣論也。」要想創作出富有現代感的花鳥畫,用色是主要突破口之一。

  寫意花鳥畫的用色和山水、人物畫略有不同。山水、人物畫用色稱為著色、染色,大多已有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墨稿,著色實際上是根據畫面加染顏色,較少用色直接描繪形體(山水畫中,遠山、流雲的處理亦有落色成形的現象,但一般在畫面上不佔主要位置)。而寫意花鳥畫以色直接塑造形象的情況較為普遍。

  寫意花鳥畫中的用色和用墨一樣,有著輕重、濃淡、深淺的變化,色彩亦有冷暖及中間色的區別。在小寫意花鳥畫中,這種區別比較明顯;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卻較少考慮色彩的冷暖對比關係(尤其是在傳統寫意畫中),多關注各色在畫面的相合相適,如「青紫不並列,黃白不隨肩」、「大紅大綠偶然一二」。青和紫都是冷色,配在一起則更冷,易使人產生悲愴之感。黃和白都是明色,黃調入白或白調進黃都可增加自身的明度。但黃、白二色並列則既不醒目,也不易分辨。大紅、大綠對比強烈,色塊放在一起不僅會破壞畫面的統一,也易產生俗氣之感。如需二色相併,多在綠色中加墨,或調入其他顏色,使色彩沉著穩定。這些都是前人用色的經驗。  清人鄒一桂說:「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為主,而他色附之。」這就是說,寫意花鳥畫的用色,既要有對比,又要有統一。中國山水畫的「青綠」、「淺絳」都可說明這個問題。有些國畫家在繪畫中採用西方繪畫中的色彩觀,也是想強化這種對比統一關係。寫意花鳥畫雖然不像山水畫那樣有一個統一的基調,但對色彩的選擇同樣存在一個主從關係。所不同的是,寫意花鳥畫中的墨(線和塊)和留白會一起參與畫面色彩的構建,並起到理想的調和作用。  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手法慣於把自然物象加以「意象化」,在心物同構的宏觀把握下,不僅造型出現以心意為主的傾向,而且用色也受到情感的左右。前人喜歡以蘭竹喻君子、以松梅比風骨,畫幾棵白菜也題曰「清白傳家」。還有如《又是一年春》、《富貴滿堂紅》之類的畫就更多了。這些畫,從為象到用色,無不具有象徵性。在當代花鳥畫中,這種手法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增強的趨勢。色彩同用筆、用墨一樣,是當代花鳥畫形式構建的重要因素。許多畫家對色彩的把握和使用已經開始離開理性、心意的約束,向唯美主義的方向發展。

▲《鷹》李苦禪寫意


推薦閱讀:

31幅傳統年畫,見到的人喜氣羊羊!
在傳統喪葬習俗中,為什麼替老人穿壽衣時,千萬別哭出聲?
追尋悠久的中秘傳統友誼
呼喚傳統節日的回歸
3   傳統養生經典詮釋

TAG: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