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精選10篇

  《海邊兔子有所思》是一本由張煒著作,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45,頁數:288,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一):如何捍衛鴻篇巨製兼論作家創作談

  7.6/10。

  學者評論小說喜歡借用理論,犧牲小說的美感;作家分析小說,神思渺遠,容易流於瑣屑。作者提出「冷靜地面對文本」,阻拒「影響」的干擾,用意至誠,然藝術源自以偏概全和睥睨世俗,藝術評論又怎能做到清明理性?而且,創作的面紗素來神秘,要如何掀下?「冷靜」的作者也難擔此任。

  以《你在高原》為例,作者前後十七次捍衛此書的價值(相信實際次數遠超於此),講述創作的艱難和消耗的心力,強調類別(大河小說)、篇幅(長達四百五十萬字,原稿有六百一十多萬字)、書寫範圍(膠東半島)、寫作環境(舜耕山背後一個廢棄的三線工程的小院內)、持續時間(二十二年)、小說手法(用一顆童心、一種潛在的兒童視角去接觸全部的繁複)、寫作心態(抱著一種好奇與專註、熱情和純潔)、小說內蘊(歷史與現實的互動、努力追求真理)、完成度(從頭到尾是飽滿的、是血流奔涌的一個生命體)……最後,「不相信這四百五十萬字的作品會抵不上一部單行本。」

  前述種種,其實無法證實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比如七卷《追憶似水年華》,作者認為從第四捲起靈性漸弱。十卷《你在高原》也避免不了類似癥狀),然而讀者選書,總需要一個理由,作者現身說法,也許可以恰如其分地解決這個問題,此處並無貶意。「推銷」傑作不會減弱傑作的價值。艾麗絲·門羅的《逃離》,語言綿密、敘述婉約,意外或轉折都不起波瀾。2009年首印五萬冊,直到2013年諾獎頒發,書才售罄。一本普通厚度的小說集尚且需要諾獎的轟動效應來助推,我們又怎能苛求作者的「滔滔不絕」?因為作者的不厭其煩,我會更莊重地對待《你在高原》。

  我對作者談齊魯文化的篇章不太上心,因為地域性強的事物,需要專門研究,像飛鳥掠水一般染指,有違我的原則。《海邊兔子有所思》一篇,就像鳥瞰了一遍作者的寫作生涯,可惜是訪談輯錄,看上去頗有些古怪。作者提攜後輩的兩篇書評,吸引我的是老作家的善意,因為只有兩篇,也增加了我對作者的敬意。說電子閱讀便捷但冷漠,還是過慮了,工具不為感情而生。要歐洲現代派為文學的廉價、輕浮和邊緣化負責,也有點意氣。讀作家的散文隨筆,總希望他(她)能多談些創作的奧秘,倒不是為了效仿,就是一種澄澈的好奇心,想了解精妙的作品如何產生。常常不能如願,因為從構思到創作,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沒有哪個作家能完全掌控,哪怕對方是異常自負的納博科夫(他聲稱每個人物都按他想像的路線行動,聽任角色控制情節或者作家是外行所為)。

  有些創作談,下筆審慎,嚴絲合縫,找不到半點破綻,讀來卻無甚趣味。文學創作本就充滿偶然性,要介入其中,自然不能全倚仗邏輯的演算,一定程度的齟齬才能激起讀者的思辨。當我讀到「有趣、健康、清新,這些元素比一些大思想大道理更重要」時,我覺得自己是張煒的同路人,因為無所不在的道德激情會淹沒個人脆弱的感性。後來我發現,他還是更看重「大思想大道理」,他認為馬爾克斯講故事的技巧超絕驚人,卻不是偉大的作家。因其缺乏「堅毅和理想」、「寬闊和包容」,也不夠深邃。他多次強調:「大藝術」由社會批判、責任感與道德感組成, 所以「藝術的滿足感」只能是從屬。經典也上升到「精神坐標」的地位,如若背棄,或將災難重重。在公共討論中,他仍然不願迎合商業時代的氣味,堅守著似乎過時的信念,讓人不忍嚴苛。只不過,當下作家的萎靡之態絕非「物質主義和商業主義」之過,時勢容不得人縱情闊論,於是只好「玩世不恭」。這種難以圓融的言說,正是時代交付給個人的抉擇。

  二戰爆發,艾略特一言蔽之,然後闡釋永恆的維吉爾、其人為何永恆。作者認為這不是傲慢是謙卑。對現實保持距離誠然智慧,要說漠不關心是謙卑,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評判犬儒?針對現實發言,實不宜過分超脫。關於「永恆」,作者還提到出版《獅子崖》時遇到的質疑:是否留戀「階級鬥爭」?他說他剛巧在那個時代產生了「對詩意的渴求與熱愛,對大自然的依戀,對同伴的友誼,以及那種火熱向上的童年的奮鬥和探索」,這些是永恆的。這些確實是永恆的,但誰又能抽離那些殘酷的語境奢談詩意和人性之美?畢竟,美好的情感源自正常的土壤。而當下的懷舊,大多是不願直面這個「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時代。為浪漫的往昔感動會產生幻想,卻未必生髮「奮鬥的勇氣」。

  作者用螺殼比喻安於寫作或者局限於特定體裁的作家,他認為作家的生活應該開闊,不能偏於一隅,否則將喪失 「恢宏和舒展」。其實生活在「螺殼」中的作家幾乎是不存在的,沒有誰能夠目不窺園地從事創作,總有瑣事需要對付,總有苦悶需要排遣,生活就是不斷擊退麻煩的過程,「聚精會神」、「心無雜念」等都是誇張的修辭,像福樓拜那樣繼承遺產隱居寫作,調情的信也寫得不少。把愛好變成工作,只不過徒然毀掉一個休閑的方式,作家所以寫作,也許是非如此不得安逸,作品寫成,快意一時,然後新的焦慮接踵而來,又得繼續跋涉。這是枷鎖,用功利心衡量,結論一定是得不償失,我們應該慶幸旁人的見解干涉不了作家的心意,不然當代讀者面臨的問題將是何為經典,而非該讀哪些經典。

  張煒是「記者型作家」,面壁虛構閉門造車或許也能寫出反響熱烈的作品,但「壯夫」有所不為。他的一位作家朋友希望獲得讀者的認可,但要違背寫作倫理,也是寧可籍籍。「寫作倫理」涵括萬千,我比較留心的是語言的精確和詩意。「因為一切都是通過語言呈現的,一切都是通過語言抵達的,無盡的意味,神秘的造境,所有微妙的東西」。或雲,粗礪的語言也能迸發強烈的情感,激撞讀者的心靈。我不懷疑,粗礪的語言也可以是精確的,詩意的缺席如不妨礙情緒的傳導,精緻的語言也用不著處處為營,佔盡立錐之地。《古船》中兄弟連續幾萬字的辯論,就難稱詩意的敘述,技法上也不足為道,但這不會削弱其穿透力。所有的金科玉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創作者必須自作主張。

  《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二):人之所以活了這麼久

  作為張煒的晚輩,我深刻感受到他寫出了很多值得晚輩認可的東西,雖然只是二三十年的代溝,很多舊生紀的作家由於習慣了當時的政治環境,在文字上只追求政治正確,到了風雲變化的今天,他們的文字就只能壓在箱底了,由此可見,評論一位作者的好壞,不能光看當時的風化,而要看其先世以及來世。

  張煒首部創作可以擬定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那時侯階級鬥爭為綱是主流,而張煒似乎並不厚重的文字,一定是歸於香花毒草的,但是他能堅持,我想年青時還是有點狂躁的,隨著肌體的老化,他的堅持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海邊兔子有所思,其實只是藉助於兔子的形象,寫的是作家,以張煒這種高產的作家為代表的新人,他們即使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是食草動物,但是憑著正義與堅強就敢於與肉食動物相提並論,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勇氣,而是實實在在的美麗。眼鏡兔之所以被路人所認同,如果只從表面上看戴眼鏡就是文化人,我多半覺得很膚淺,也正是如此,那種眼鏡後面折射出來的光,才是一種內心的凜然。

  張煒對於魯迅的文學與革命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確魯迅的作品很多寫的都是辛亥革命,而這場革命有別於其它歷史事件,是因為它直接導致了封建王朝的摧枯拉朽,也正是如此,新文化革命就以拋頭露面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的面前,這與張煒初步創作的年代有點類似,在政治唱主角,文藝唱配角的社會結構中,我們不可能指望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可以跳出三界外走出五行內。

  不僅對於我們心目中的「文學戰將」,而且對於哲學界的神聖康德,張煒也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局限性,當然這是一己之見,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但是目的強調多了,疏離了工具與途徑,我們難免不陷入唯心主義的怪圈。理想主義,唯心主義自從上升為意識形態之後,就不是簡單的理想,人可能都有理想,說得好聽些是夢想,但是它自從形成主義之後,就會變成概念化的東西,就是從生命中抽離出來冷冰冰的東西,我們對於黑暗與光明,冷酷與熱情,總是以為非此即彼,但實則上這只是你角度的不同,決定你前景的差異。

  讀了張煒,省卻了我們對過去三四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歲月的理解,對於急功近利的我們,不失為一種捷徑。

  《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三):《海邊兔子有所思》——善思者善行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很多短篇散文,視角新奇,見解獨到,很多文章都很接近現實,將人們曲解的文化板直,批判社會的不足之處,勸警世人,總會讓人產生一種「啊,就是這樣啊!」的感嘆和共鳴,但文中又不全是批判,就如前兩篇文章講述著來自動物們的善意!下面是我對幾篇感觸較深的文章進行的解讀:

  1、海邊兔子有所思

  作者以「我」的視角來描述一群兔子的生活,我覺得實際上講的是自己的作家生涯——眼鏡兔!這是一隻俊美、友愛、單純、活潑的作家兔子,它的作品打動了森林中的萬物。它寫一切生活中的小故事,也交了很多朋友,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便被它運用在了寫作中,如果你也有一個作家朋友,你可能會在某天發現你成了它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被描述的栩栩如生,雖然沒有用你的名字,但你知道,它寫的就是你——因為了解,所以生動充實!眼鏡兔不用電腦,它會用筆記錄它想記錄的所有東西,因為用筆利於思考,寫文章不願意寫的冗長,會用最少的字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因為大家都很忙的,沒空聽你啰嗦!

  2、鳥之倔強與幽默

  任何鳥兒都嫉妒依賴自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小時候我曾讓大人為我捉過一隻麻雀,那時候什麼都不怕,覺得它很可愛,我偷偷拿了各種糧食和水去喂它,大米小米還有很多穀子我都試過,但它都不吃,以前它明明還偷吃來著!等到長大以後才從各種文章和其他途徑知道,若我繼續關著它會讓它死掉,還好最後爸爸讓我放了它!作者筆下的鳥兒們都是鬼靈精,嘲笑作者的懶,也提醒他睡覺!作者養了一隻受傷的鳥兒,傷養好後便捨不得了,鳥兒便撒嬌,終究還是融入了長空!很多時候你認為的好心並不能給別人帶來好運,表達出來也就不一定是善意了!因此,做事之前先想想別人是否願意!

  3、少年難忘獅子崖

  這是一篇訪談文,寫的是獅子崖時期(大概40年前)的階級鬥爭,現在的人看當時的事情總會覺得滑稽和奇怪,那個時候的禁書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禁書了,只是那時候人們認為是毒害人們思想的書,但奇怪的是這些書有些還成了國外名著!我們常常從書中讀到的碧海藍天,綠洲成片覆蓋,並不荒蕪的某座小島,曾以為這些只是書上的描述罷了,但它們其實是存在過的,只是被人類自己毀掉了罷了!很多人說那時候的日子真難過啊,今天與那時相比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誰又能說今天就比那時容易了呢?人只要活著就不會容易,只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壓力,不同的壓力卻同樣的難!人們總會為美好的過去而感動,但是現在才更重要,因為你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4、老太太

  「 現代世界之現代,不在於樓之高大、機器之奇巧,更不在於舞台之喧囂,而很可能在於其他:綠樹下的安靜,書香滿城,人們臉上的陽光和微笑!」這是作者在老太太一文中的觀點,很能讓人產生共鳴!是啊,現在人們所追求的現代化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初心是什麼樣的?是讓人生活的表面光鮮亮麗,內里卻抑鬱成疾?難道不應該是活的更快樂嗎?現在的現代化不只是表面工程更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罷了!

  《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四):用一顆單純的詩心擁抱世界

  閱讀是一種享受。各個時代的智者都已發現,獲取知識的愉悅最讓人感到滿足,也最為持久。隨著年齡增長,在度過了生命的黃金年華之後,你會發現你能欣然參加的活動已為數不多。除了填字、拼圖等益智類遊戲,幾乎沒有能讓你一個人玩起來,並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但閱讀就不一樣了,它既能平復你的焦躁心情,又能讓你活得更加豐滿;優秀作品甚至能觸動心靈、勾起回憶,令人感慨萬端。

  在散文隨筆集《海邊兔子有所思》中,張煒回憶十六七歲時創作《獅子崖》的情景:「我有一個少年文學夥伴住在一條河的西邊,我到他那裡去就要穿過一座座沙丘和一片雜樹林子,過了河還要再走一段。我們酷愛文學,一有新作就要相互朗讀。」

  讀到這裡,我眼前浮現出自己年少時的情景。我有一個數學夥伴住在長江邊的堤壩上,我去他那裡要穿過兩條街道和一片蘆葦坡,來到城市邊緣還要沿著江堤再走一段。他數學非常好,每當我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就算是夜半更深,也不願意耽擱,立刻就要去找他。寒來暑往,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積雪漫過腳踝,都不會有絲毫的猶豫。我記得綿延起伏的蘆葦坡,在月光下有些陰森恐怖,但只要心懷攻克難題的熱忱,就沒什麼可怕的。

  後來,去外地讀書,在網上和他繼續保持聯繫。那時我愛上了文學,一有新作就第一時間發送給他。然後一顆心如懷揣小鹿般砰砰亂跳,期待他的頭像跳出來,渴望聽到一聲他的讚許,那種感覺永遠難忘。因為,那是年少時對知識對文學的摯愛,也是一顆年輕的心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渴望。

  張煒(中國作協副主席、山東省作協主席)

  張煒成名已久,著作極多。作為一本很特別的散文隨筆集,《海邊兔子有所思》是張煒兩年來的生活記錄和文學記錄。書中呈現出的思緒,有些屬於特別的時段,有些則是長期滯留在張煒心中的。這些思緒能夠幫助讀者深入張煒複雜而神秘的精神世界,也為廣大寫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學習他的作品提供了一條捷徑。

  張煒在書中寫道:「如果一個寫作者胡編亂造,就不如記錄一些真實發生的事情更好。應該鼓勵寫作者多記錄真實的事情,讓人有所啟發和參照。胡編亂造的東西讓人格外煩膩,越是有人生閱歷越是不能看。寫虛構作品是極難的,除非有大把握大理由才可以動筆。而記錄真實,一般來說只要誠實,說真話,文字生動通順,會剪裁,也就可以。」

  十六歲之前,張煒一直生活在山東龍口,他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於那片土地。那裡有無邊的林子、無際的大海、星羅棋布的島嶼、飄渺的海霧,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所以,他的文字深沉而細膩,既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又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自古以來,長篇巨制自有不朽之作,但散文也可以成為千古名篇。《桃花源記》短短四百字,卻被後人譽為「文生於情,情生於境」的經典之作。《岳陽樓記》不過三百六十字,卻代代傳誦,特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襟對後世影響深遠。立足於理想,弘揚傳統道德,充滿人文關懷與哲思,可以見微知著發現真理,便是這些千古絕唱的共同特點。

  在我看來,散文的生命在於真實,在於真情實感的表達。短短的幾百上千字,或敘事、或抒情、或講人生哲理。無論寫的恬淡還是濃郁,無論高吭豪歌還是淺吟低唱,只要有一絲虛假摻雜在裡面,立即會在讀者的火眼金睛面前畢現。因此,描摹生活、抒寫真情、追求真理的散文才備受青睞。

  時間流逝,雖然許多優秀作品會被變換的時空和品味剝去原有的味道,但敏感的讀者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特殊氣息,以及作者強烈的情感力量。

  一個好作家有兩顆心特別寶貴:一顆是童心,一顆是詩心。張煒說:「這兩顆心永遠不要離去才好,不然就寫不好純潔的、天真爛漫的故事,也寫不好複雜的鉤心鬥角。用一顆單純的詩心來擁抱這個世界,才能把世界的不同角落看得特別真切和深刻。」

  《海邊兔子有所思》讀後感(五):作為兔子的作家

  張煒最新的一部文集有一個奇怪的名字:《海邊兔子有所思》,看上去像一部童話,但講的並不是兒童故事,而是正兒八經的文學觀,書名竟如此稚氣,這就有意思了。

  張煒是當代文學不可忽略的作家,他的文學成就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單看他出的許多大部頭作品和一連串的獲獎履歷就知道沒有必要再贅余重述。這樣的作家講文學,會是什麼樣子?兩個字:樸素。

  在《海邊兔子有所思》的序,張煒寫道:「在作家這裡,散文與隨筆往往作為一份時間的存根,它們的質地或許有另一種樸素和真實。」縱觀全書,這種樸素是張煒對文學觀感的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又包含三個面向。

  首先,文學需要回到最基礎的單位:語言。張煒認為文學作品之所以當得上「文學」兩個字,前提是這些作品有語言上的標識,而文學批評的首要問題便是面對文本、分析語言。但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問題,語言反映的不僅僅是學識更是觀看事物的態度和角度。有的作者語言平實如鄰家小語卻有四兩撥千斤之力,有的作者筆鋒疾迅有夏日積雨的瞬息萬變。語言好壞很難用標準來衡量,除開基本的準確,特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作品的品質需要靠語言來呈現,而目下的許多作品悖離這個原則已經久矣,語言白如嚼蠟、累贅不當、甚至連基本的語文知識都沒有,在張煒看來這些都不能稱為文學。作者只在談及經典時說到經典的語言特質,但不妨當做一個參考:「真正的經典總是具有表述上的準確和特異性,它精當而簡練、不同凡響。」

  其次,作家需要有勞動者的品質。常說作家要善於觀察生活,但是在張煒看來,這不夠,作家要善於過生活。像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一樣,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問題,並保有一顆樸實、真摯的心,對事物保有熱情。這同樣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很多人對作家懷有誤解,以為那是單純依靠想像力的職業,實際並不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裡的「洞明」和「練達」並非圓滑,而是了解人、了解生命,作家是書寫生命的人,不懂人、不懂生活,就無從談起創作,而這件事只能親自去做。這大概就是張煒說,不願人們把作家當成一份職業,而應該另有一份工作,想寫的時候再動筆的意思。

  樸素的第三個含義是重視兒童文學以及以兒童文學為代表的真趣、質樸的敘述。張煒寫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兔子作家》就是將作家生活和寫作心得通過一隻兔子寫出來的故事。在《兔子作家》中,張煒表示過對樸素的重視:「樸素、節儉和真實,不隨便奉承人,不說假話,這才是最好的習慣。」在《海邊兔子有所思》中,他也反覆提及兒童文學與樸素的關係:「兒童文學的深意,可能即在於它更靠近詩意,更貼近生命的原色。童心無限深邃,這裡就指生命深處的質地。」這種質地不受後天的影響,儘可能地保留了本來面目,是本初之心,也是最樸素的心。兒童文學的基礎是有趣、健康、清新,這樣的故事即便擁有許多複雜的道理,卻不以表達道理為基礎,而是將感悟道理的任務交給了讀者,由讀者自己感悟,所以,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會隨著讀者年齡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基於此,張煒不僅一次地表明「兒童文學不僅不是一種文學初步,而且還是整個文學的入口、基礎,甚至是核心。」

  這三個面向都從「樸素」二字出發,樸素並不意味著語言素凈或者內容平實,而是指書寫的態度:要面對最基礎的文學問題。這一觀點一來是作者數十年從事創作不斷淘洗出的經驗,二來也有警示作用。語言不純粹、寫作追求流行、過分誇張的技巧運用對於市場來說也許是正常現象,但是對於真正熱愛文學、閱讀文學的讀者來說卻是災難。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這個稚氣的書名了。張煒自比那隻學習寫作的兔子,一路拜師、採訪、認真面對自己和真實的生活,成功有時,跌倒亦有時,只是最後都要回到文學的原點上,思考如何寫、寫什麼、為什麼寫,這樣基本的問題。

  《海邊兔子有所思》這本書收錄了許多張煒的創作談,內容多以口語訪談實錄為主,語言是再平常不過的,輯錄雖說用心卻也有地方重複了,讀起來不夠爽利,至於作者關於齊魯文化、生活閱歷的感言則是見仁見智,值得一觀。


推薦閱讀:

海邊度假就要穿長裙,飄逸女神范拍照美美噠!
海邊情思
努爾哈赤丟了半條命都沒攻下的海邊小城
海邊的父親
女星哈迪德海邊度假旅遊被拍,網友直呼:她真的好有魅力!

TAG:讀後感 | 兔子 | 海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