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要作太上皇,李隆基拒絕,李旦說14個字,李隆基不再堅持
說起大唐王朝,許多人就象打了雞血一樣,有的人興奮的滿面紅光,有的人不侃得唾沫橫飛絕不住口。的確,大唐王朝有貞觀之治,有開元盛世,有誇耀四海、令宋、明相形見拙的赫赫武功。但有唐一代宦官弄權、藩鎮跋扈,朝堂政事之波譎雲詭也是鮮有其匹的。圍繞帝位更迭的權力之爭的殘酷,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唐睿宗李旦在有唐一代的帝王中是一個被忽略的小角色,似乎無足輕重。其實這是對他的一種誤讀,他一生兩度登基,三讓天下本身就是個傳奇。讀懂李旦,有助於深入了解唐史。
李旦是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他第一次做皇帝是嗣聖元年(684),以豫王的身份取代了皇兄李顯;第二次登基是景雲元年(710),這次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兄長之子李重茂。兩次作皇帝期間相距27年。在這27年間,朝堂政局變幻令人目不暇接。李旦側身其間,得以保全本來很不容易,兩次登上帝位更是令人嘖嘖稱奇。李旦的職場人生不是傳說,而是傳奇,所以說是傳奇,是他將一個「讓」字發揮到了極致。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的第二天。這時,武則天對朝堂時局的掌控力稍顯不足,冒失的改朝換代只能引來反對者眾。李旦順理成章被立為新君做為過渡。
於是,李旦成了繼兄長李顯後的另一傀儡皇帝。
永昌元年(689),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曆。第二年,武則天再出新招,更名——曌。很快,就有數萬人上表請願,請求武則天改朝換代。李旦見狀,也上表請求母后榮登大寶,並懇請賜自己姓武。睿宗此舉在給了母親武則天一個台階下的同時,也等於是為自己購買了一份巨額平安保單。
武則天扭扭捏捏一番後,同意了兒子和群臣的請求,改唐建周。睿宗賜姓武,名字也改為「輪」。
睿宗第一次讓天下,不是出於本心,明顯是順勢而為。
聖曆元年(698)三月,武則天將廢黜為廬陵王的中宗李顯從貶地召回。武則天將李顯接回到宮中,既有監視居住的考量,也有觀察李顯、李旦兩個兒子到底誰更優秀的一面。年邁的她必須考慮接班人的問題,接回李顯,至少表明這個兒子是有繼承權的。
小心翼翼活在母親陰影下的李旦,立即明白了母親用意,「數稱病不朝,請讓位於中宗」。唐睿宗表現的知情識趣,為自己加分不少。
武則天可以順水推舟重立唐中宗,同時避免了兄弟鬩牆。李旦的謙讓保護了李顯安全,同時與使自己擺脫了母親的嚴密監視。
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為表示對弟弟的謝意,中宗復辟後封李旦為安國相王,又別出心裁地把他立為皇太弟。
對這一稱呼,李旦堅決推辭,李顯只得作罷。
景龍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韋後立少帝李重茂,其實是自己臨朝稱制。韋後大權在握,李旦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仍一如既往地逆來順受,安然躲過了韋後的政治迫害。由於倒行逆施,韋後最終走上了末路窮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後誅殺,廢黜少帝李重茂,擁立父親重新登基。
李旦在即位後的第二個月,做為政治回報,將三子李隆基立為皇太子,同時,改元景雲。很快,李旦妹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就爆發了激烈的權力之爭。受太平公主的蠱惑,李旦一度曾經動了廢太子的心思。
延和元年(712)七月「彗星出西方」,本來是件極普通的天象變化,太平公主卻派術士向兄長進讒言稱:天象有變,預示著除故布新,太子要起兵叛亂以下犯上。太平公主本來是搬弄是非,希望兄長廢掉李隆基,哪知道弄巧成拙,李旦居然做出了「傳德避災」的決定。李隆基聽說後,急忙入宮來見父親,大表忠心請父皇收回成命。李旦推心置腹地說:我這位子也是你替我爭得的,天意如此,你既然是孝子,又何必等我死了再柩前繼位呢?(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耶?)
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又做了兩年多皇帝的李旦再一次讓位,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讓位也宣告完成。本來,李旦是打算裸退的,卻不知抽住了哪股筋,事到臨頭卻改口稱「朕雖傳位,豈忘家國?其軍國大事,當兼省之。」
最後,李旦與兒子達成的政治妥協是:三品以下官員李隆基說了算,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自己說了算,每五天他還要在太極殿接受群臣朝賀。《新唐書》稱皇帝「聽小事」,太上皇「聽大事」。
李旦做了太上皇后,太平公主仍不消停,甚至變本加厲的和李隆基斗。
年輕氣盛的李隆基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主兒,即位後的第二年七月,李隆基聲稱收到太平公主叛亂的鐵證,在事變前一天搶先發難,率軍將太平公主的政治勢力一網打盡,將自己姑姑逼得自盡。
李旦得知消息的反應如何不得而知,但震驚於兒子的果於殺戮是確鑿無疑的,因為就是事情發生的第二天,他就宣布放棄一切權力(「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志,以遂素心。」),並於當天主動搬離了皇宮太極殿。
睿宗的三讓天下,其實都是不情不願。讓,最大的好處就是得以苟全性命於盛世,沒有死於非命。《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如此評價:「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於難。」
不是李旦願意讓,而是他覺得權力與生命兩相比較,活著才是硬道理。讓的慢了,難免會有性命之憂。李旦的人生際遇,現代人美其稱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推薦閱讀:
※日媒:野田希望與胡錦濤舉行雙邊會談被拒絕
※長款開衫,完全木有拒絕的理由啊!
※想升職當領導,先學會拒絕,不然的話你天天做無用功
※90後實習生拒絕被使喚 對待90後公司變招才對味
※喝了這三杯茶,讓你拒絕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