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芳草」意象□石 草 中國,五千年文明古國,積澱出浩如煙海的文化碩果。古代詩詞更為其中之奇葩,散發著永久的藝術魅力,為後人所吟唱欣賞不休。 古詩詞中多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或是情景交融,詩人、詞人把情感心緒、意態與形象融合為一個表象,這便形成了特定的意象。比如「水」意象、「月亮」意象等,而「芳草」意象是其中較為獨特的一種。 「芳草」意象的運用,遠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所作《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發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寓含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蘊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託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君不見,那「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木蘭花》)」中寓含了多少懷舊痛今,凄愴傷感;那站在黃鶴樓巔的崔顥望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時,卻茫然不曉鄉關何處。這愁情滿懷,又與何人說?「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辛棄疾《摸魚兒》)」,留春不住,芳草無路,十幾年轉瞬而過,國家卻依然殘破不全,焦慮不堪的辛棄疾滿腔的愛國深情,卻只落得無處傾訴的苦悶。芳草依依,淑女窈窕,痴情的吳文英重遊舊地,然而「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夜合花》)」,一種人去樓空的凄涼空寂之感,借一「芳草」表達得淋漓盡致。 國家危在旦夕,故鄉遙遙無望,好友即將分離,愛人魂魄西去,這滿腹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又怎一個「愁」字了得!正所謂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 在詩歌中抒寫離愁別緒和思鄉之情,這在唐宋詩詞中佔有很大比重。除去為人所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等類詩句中的「月」意象外,愁情似乎在「芳草」意象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綿延不絕的連天碧草,不正應合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愁思嗎? 茫茫黃沙古道,萋萋楊柳岸邊,走出古詩詞的古老大門,還見那芳草離情綿延千古不絕。 |
|
|
|
|
|
|
|
談古詩詞中的「簾」意象在讀古代詩詞時,常常會讀到「簾」這一意象。小小的一張簾,給本已曼妙的詩詞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簾,是什麼樣的一種物件,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文人墨客如此青睞,以致於詩歌中常有她的身影呢?簾,是古人居室習見之物。《說文解字》中釋為:「堂簾也,從竹,廉聲。」它是一種遮蔽堂前及門窗的用具,多以竹、葦製成。帝王宮殿、豪門宅院的簾,則是用水晶等製成,如「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寶簾閑掛小銀鉤」、「手卷真珠小玉鉤」等。中國古代建築設計家們深諳建築美學,創造出了「簾」這樣一種精美別緻的物件。簾的作用,就室內而言,透光、通氣,對視線阻而不隔;就室外而言,既避免一覽無餘,又影影綽綽,若隱若現,春風捲簾,簾後佳人,朦朧神秘,引人遐思。詩人是美的發現者、表現者、創造者,他們有著對美的事物的超強的敏感力,「簾」迷人的美感特質自然吸引了他們的目光。豪放如稼軒這般錚錚男兒,也寫下了「聞道綺陽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這樣溫情、纏綿的詩句。「簾」給人的感覺是香艷綺麗的,唐代祖逖的《簾賦》這樣來描寫「簾」:「若乃少婦重閨,王孫華館,映錦屏以猗猗,增繡戶之煥煥。」因此,「簾」似乎天生就與被稱為香軟之體的「花間詞」有著密切的關係。花間鼻祖溫庭筠《菩薩蠻〉「水晶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水晶簾」、「玻璃枕」、「暖香」、「鴛鴦錦」渲染、烘托怎樣一種富貴華麗、香暖穠艷的氛圍,佳人美麗如許,幽情密意如斯,自不待言。韋莊《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月夜花下,水堂畫簾,「謝娘」的窈窕美好(「謝娘」代指美麗的女子),相期時的浪漫纏綿,宛然目前。韋莊《應天長》「畫簾垂,金鳳舞,寂寞綉屏香一炷」,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可以說,翻開《花間詞》便能看見「簾」,而「簾」又更讓《花間詞》平添一份特別的美麗。「簾」作為詩歌中的意象,更多的是與表達離情別怨、傷春惜暮的思想感情有關。李白一生豪情滿懷,意氣飛揚,可他寫的《玉階怨》哀怨深婉,斷人魂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深宮夜靜,月色如水,秋露打濕了羅襪,她恍然驚覺。可月色撩人,長夜難眠。簾後一雙憂鬱的眼睛,就那樣眺望那輪皎潔的明月。四遭是如此的安靜,可她內心一定是波濤翻滾的……王昌齡是絕句高手,他的許多宮怨詞寫的哀婉動人。「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隱昭陽」(《西宮怨》)。夜深人靜,百花吐芳,這是多麼美麗的春天的夜晚。宮中少女,禁不住手卷珠簾。也許她想呼吸這芬芳的花香,也許她想欣賞這美麗的花朵。可「珠簾」欲卷未卷之際,她的手卻停在了空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春意盎然,面對這撩人春色人何以堪!進出室內,簾往往要捲起,因此詩詞中常有「捲簾」「垂簾」、「掛帘」的用語,而這些詞往往與表達孤獨、寂寥、落寞的心情有關。「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秋葉梧桐,金井霜白,珠簾不卷,一片冷落凄清,可以想見女主人公已是個被冷落的宮妃,珠簾不卷就有一種暗示的意味在裡面。「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酒醒夢覺之時,樓台高鎖,簾幕低垂,突出了別後的失意潦倒,同時也就與後文相聚時的浪漫與美麗形成鮮明的對比。秦觀的《浣溪紗》「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人們獨賞「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以其造語獨特,情感的細膩幽微,成千古佳句。其實,「寶簾閑掛小銀鉤」也有不盡的意味。王國維在《間詞話》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如果說前語是寫情,寫惆悵失意落寞的心緒,此句則寫形,即無下意識的舉動——掛銀鉤,且著一「閑」字,這一無意動作其實是內心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清代詞論家馮煦稱「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簾既將室內外隔開,但同時又不是將內外外截然阻隔,因此室外的春光月影、風吟雨泣往往會撥動室內人敏感的心弦。「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皎潔的月色透過簾幕,秋風蕭瑟,寒砧陣陣,這一切對長夜不寐的人來說,是怎樣一種煎熬與苦痛。其情其景猶如「梧桐樹,三更雨,不到離情更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底怎一個愁字了得」一樣凄苦、斷腸。「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夜闌人靜夢中驚醒,「車如流水馬如龍」的故國煙消雲散,簾外春雨瀟瀟,室內羅被衾寒,李煜把亡國失家之痛寫得如泣如訴,撼人心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卷不去的不是月色,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孤獨;拂不掉的不是月影,而是讓人「月月減清輝」的相思別怨。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動人心魄的「簾」,可能要數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了。又逢重陽,時光流轉。詞人自傷老大,情懷暗淡,西風簾卷之際,金黃的菊花是如此刺人眼目,詞人情有所動,遂吟出了「人比黃花瘦」千古絕唱。而她的《永遇樂》:「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更是哀慟欲絕,無限凄涼。這裡的簾當是窗帘。曾經是乘醉泛舟溪亭、誤入誤入藕花深處的豪放,曾經是「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曾經是「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的任性,曾經是與夫君「賭書消得潑草香」的幸福,而這一切都如一縷青煙一樣消散。南渡後的詞人落魄潦倒,以致「風鬟霧鬢」。敏感而自尊的詞人,怎能容忍自己的美麗像「滿地黃花」一樣凋零、憔悴。「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該是多麼的慘淡與凄涼。曠世詞人晚年境遇卻如此落迫、荒蕪,讓人感慨萬分。而柳永的《望海潮》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詩句,則把南宋都城的美麗、繁華與富庶寫得激昂豪邁,令心嚮往之。「風簾翠幕」,讓人想起杜枚「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唐與宋大都市人口都極其繁盛,生活富足,由此可見一斑。傳說金主完顏亮聽到有人歌唱柳永的《望海潮》時,「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一首詞而引發一場戰爭,此事不可信,但由此可見這首詞的廣泛影響力。劉禹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則突出了陋室的清幽、高雅,主人的自豪與得意,清高與孤傲,從簡潔語句句中表現出來。著名建築家陳從周先生在《說「簾」》中寫道:「今日的建築師、園林師們,似乎將簾已拋出九霄雲外了。我總感到中國人的用簾,不僅僅是一個功能問題,它是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在內。」讓我們讀賞古典詩詞,揭開那一張張神秘的「簾」的面紗,遙想那穿越千年的美麗,感悟古人的細膩的情思,美妙的情懷,美麗的人生。 |
|
推薦閱讀:
※古詩詞詞語摘編(4)
※古代有哪些描寫離別的詩句?
※古詩詞翻譯,念奴嬌·赤壁懷古
※尋夢集(余笑人原創古體詩詞集)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解讀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