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學會提問》與《批判性思維》兩本書!
對於很多人來說,「批判性思維」這個術語並不陌生。在許多通用的「人才」標準中,「擁有批判性思維」常常被歸結為其中一點。
那麼,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在讀完《學會提問》與《批判性思維》兩本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籍之後,我想初略地談談我的想法。
首先,什麼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在《批判性思維》中,作者是這樣定義的:
存在著一種思維:它讓我們形成意見、做出判斷、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同時,還存在著另一種思維——批判性思維:它批判前一種思維,讓前述思考過程接受理性評估。可以說,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
簡而言之,批判性思維,是關於思維的思維。它考量著我們或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與好的標準。
從上述定義可看出,批判性思維,與邏輯學、哲學與心理學皆有著密切的聯繫。同許多研究課題類似,它也有著自身的探究模型、歷史演進等研究內容。在此,限於篇幅與個人水平,本文不對其具體包括與延伸內容做進一步展開,只附上《批判性思維》一書的提綱導圖,以讓大家能藉此對批判性思維所涉及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接下來,我想以一個剛剛入門的學習者的身份,談談我對於《學會提問》與《批判性思維》兩本書、以及「批判性思維」學習的感觸。
一、對自己與別人的思維與信息保持警覺與懷疑
我認為,學會提問,或批判性思維最本質的一點即在於,你在接收自己或別人的信息(例如文章、報道、談話、斷言、說服與論證等)時,一定要保持警覺與懷疑,對其中的推理論證提出各種問題,以此來武裝自己的思想,形成批判性思維。
這一點,在兩本書中均有明顯的體現。差別在於,在《學會提問》中,作者以10個問題為提綱,為你抽絲剝繭地講解,為什麼不能輕易相信別人傳遞給你的信息,以及如何通過提出這10個問題來對別人傳遞給你的信息進行分析與過濾。而在《批判性思維》中,作者系統性地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所涉及到諸如斷言、論證、修辭、可信性、思維謬誤、演繹與非演繹推理、因果解釋等內容,讓你通過學習這些內容,不僅要考量他人的思維與信息,更是要考量自己的思維與信息,是否符合邏輯與好的標準,是否可以被接受。兩者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實質上是一樣的。
批判性思維也正是圍繞這一本質與目的所展開。
值得進一步說明的是,在這個本質中,最重要的是「懷疑一切、質疑一切」的意識,因為它是批判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對接收到的信息保持懷疑與警覺,不輕易接受,才有可能學會批判性思維。在懷疑與警覺的基礎上,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提問、論證等方法對其進行檢驗,才是真正實踐了批判性思維,才能實現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二、提防各種思維謬誤
兩本書都對思維謬誤進行了詳細而有趣的梳理。有很多謬誤兩本書都同時提及,包括如人身攻擊謬誤、滑坡謬誤、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稻草人謬誤、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等。
人身攻擊謬誤:認為指出某人的缺點就可以反駁他的想法。
滑坡謬誤:在缺乏理由時拒絕啟動某步驟,擔心這會勢不可擋地引起其他步驟,或僅僅因為已經實施了第一步就要繼續錯誤地堅持下去。
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指假設因為嘗試某種解決方案後還有遺留問題未解決,那麼這種解決方案根本就不應該採用。
稻草人謬誤:歪曲或誇大某斷言從而「反駁」之。
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極力壓縮選項,讓人選擇X或Y(卻忽略可選項Z)。
眾所周知,人的思維常常是不理智的。思維中存在的很多錯誤和漏洞,具有普遍性與固定性,即它們在很多人、很多類似的場景中都固有地存在著,我們常常稍不注意就會掉入這些思維謬誤的坑中。了解、知悉,並在生活與工作中提防這些思維謬誤,自是批判性思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對這些思維謬誤的討論,在其他的書籍中同樣有著豐富的討論,如《清醒思考的藝術》與《明智行動的藝術》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閱讀與了解。
在信息爆炸與快速發展的今天,一方面,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網頁、微博、朋友圈與公眾號,各種各樣的文章、觀點,乾貨軟文廣告水文雞湯謠言滿天飛。放棄懷疑的精神,放棄批判性思維,而被動地接受所有的信息,只會讓我們淪落成為信息的傀儡,成為虛假信息的傳聲筒,為自己與他人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用批判性思維來武裝自己,讓自己更好地面對與處理這些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用批判性思維時時檢驗自己,也能更好地審視自己的思維、判斷與決策過程,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符合邏輯,決策更加合理。
新視界,關注逆向思維
推薦閱讀:
※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思維?
※張蒼:皮膚病的中醫臨床思維
※那些不易發現的認知錯覺
※15思維模型:框架效應—說什麼比怎麼說更重要
※1|魔戒、人性和黑暗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