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及太極圖

文/費秉勛(陝西)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周易》和《莊子》。《莊子.大宗師》在談「道」時,說「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客觀存在的,非物質的)「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它的根本就是它自己,它本來就存在著)。接著繼續描述「道」說:「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這裡說的「太極」是「最大的極限」的意思,還不是一個哲學概念。他的這些話都是形容「道」在時空中的絕對性的。《周易.繫辭上》第十一章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在這裡,「太極」就是一個帶有根本意義的哲學概念了。

古代先賢對「太極」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為,太極是指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這種解釋以唐代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為代表(「太極謂天地未分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顯然,這種解釋帶有唯物的性質。第二種解釋認為「太極」就是虛無的本體。這種解釋以三國曹魏時期的學者王弼為代表。這一派哲學家認為有生於無,這個「無」就是「太極」。第三種以「理」解釋太極,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朱熹。朱熹說:「極是道理的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朱子太極圖說解》)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有些像黑格爾。他又認為,「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朱子語類》,這有些現代全息論的味道)第四種就是張載(眉縣張橫渠鎮人)的解釋:「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正蒙》)認為每一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一物的這兩體,合之則變化莫測,對立則互相推移。因此,太極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源。王夫之對張載的這一理論又有發展,認為不是「太極生兩儀」,太極和兩儀不是父子關係,而是體用關係,太極就是兩儀。太極是陰陽二氣合一的實體。這個實體具有運動的本性和變化的規律。這種本性和規律寓於天地萬物之中,一切現象都是這種陰陽統一體的表現形式。在這幾種解釋中,王夫之的理論已經接近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過去任何一個古人誰也不準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達到了,就給送一頂「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帽子。這種陳規應該打破,所以我在一些會上大膽認為《易傳》中的哲學,超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我覺得上述這四種對「太極」的解釋,都有合理的因素,都值得我們吸收汲取。

下面談太極圖。

太極圖是用圖象來詮釋太極這一哲學概念的。《易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觀念就是「象」。《周易.繫辭下》第三章甚至用一個字來概括《周易》的精髓,說:「易者,象也。」西方是用思辯的語言來表述哲學思想的;中國則往往是用半具象的「象」來表述哲學思想。並且認為語言有極大的局限性,「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語言文字有說不到的地方,而「象」則有著某種無限性的功能。所以「聖人立象以盡意」,語言文字可表意,但不能「盡」意,只有「象」才能盡意。譬如乾卦用「龍」來表述事物成長發展變化包括物極必反向對立面轉化等規律,包括事物各個發展階段的特徵、動向、情態、心理、易犯的錯誤、應抱的態度等等等等,乾卦爻辭從初九到上九隻用了不到五十個字,就把一切都說到了,而且不是說的某一個事或物或人,而是包籠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萬人。對於每一個具體事物的每一發展階段,你用乾卦去套時,不但能說明你的現狀,而且是很感性的,並且給你估計了各種可能性,指明了方向。這就是「象」的特殊作用,這在西方是絕對沒有的,不可能有的。

太極圖就更是純粹的圖象符號,但它幾乎涵納著全部中國哲學。那麼這個太極圖是怎樣產生的呢?這要從宋代的易學背景說起。宋代是易學史上一個奇特的時代,許多絕妙的易圖都在這一時代突兀地誕生出來。如河圖、洛書被人們說了一兩千年,也只是文字上的東西,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誰也沒有見過。可到宋代,則從華山道士陳摶那裡傳出具體的河圖、洛書圖象來。宋代以前也沒有太極圖,其實也是陳摶構創的。大家都知道,北宋的周敦頤有一篇有名的文章叫《太極圖說》,他畫的太極圖其實就是陳摶的「無極圖」,從上到下共五層,第一層是無極而太極,第二層是陰陽,第三層是五行,第四層是男女,第五層是萬物。這個太極圖還帶有敘述圖解的味道,還未做到用一個圓融的圖象來形而上地描述宇宙萬物的結構和運動規律,也沒有簡括到直觀地來展現完整混一的宇宙。後來就出現了陰陽魚太極圖。這個陰陽魚太極圖,最早披露於明代初年趙撝謙的《六書本義》一書,把它稱為「先天太極圖」或「天地自然之圖」,據說是從「蜀之隱者」手裡傳來,經了蔡元定等人之手,據朱熹在《語類》里說,它的專利權也應屬於陳摶。

(西北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太極拳 架路區分
太極拳之姿勢 陳微明(清)
何軼群《太極求真錄》[第八篇]太極拳攬雀尾練習談
太極推手之我見/陳慶雷
練太極拳怎樣分虛實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