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充分認識人口問題嚴峻性

證券時報記者 黃小鵬

近日,中國會否取消生育限制成為網路上熱烈討論的話題。雖然政府究竟會採取怎樣的措施尚不明了,但中國即將面臨嚴峻人口問題的事實且還未被國人充分認識,也確實是一道繞不開的「坎」。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首次減少345萬人之後,每年繼續以百萬數量級下降,而總人口也將在未來若干年內見頂並轉向持續下降。有人認為,中國資源有限,人口減少點不是什麼壞事,人民的生活或許更好。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人口問題涉及兩方面:一是人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係,以中國目前情況看,總人口減少一半當然有利於改善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二是人口內部的結構問題,特別是代際之間協調問題。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產生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結果就是撫養負擔加重甚至導致社保體系面臨巨大壓力,總人口減少更是會對生產、消費、投資、財政、物價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人口持續下降環境下運作經濟的大國,是人口對經濟負面影響的典型。其實,日本目前總和生育率在1.4~1.5之間,略高於韓國和中國,日本經濟現代化之路也比韓國、中國早20~30年,生育率下滑時間相應更早,隨著時間推移,等中國、韓國人口問題爆發時,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日本。

生育率下降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全球高收入國家的生育率幾乎都達不到保持人口正常更替的2.1,但中國是少有的低生育率中等收入國家,且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中國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逐代遞減。低生育率慣性很強,生育率下降後再上升非常困難,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均採取了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效果都不理想。中國近年放鬆了生育控制,效果也不樂觀。例如,實行全面二孩政策第一年的2016年,新出生嬰兒1786萬,總數為2000年以來新高,較上年增加了131萬,但增加數遠低於原先預期的500萬,而這131萬嬰兒中有很多是「積壓」生育願望的釋放,後面難以持續,即使趨勢能延續,也扭轉不了人口見頂之後持續減少的勢頭,因為中國總和生育率低於2.1已經20多年了,目前平均只有1.3,距離2.1還很遠。

人口問題的特殊性在於:當潛在問題顯性化了,就已經錯過解決時機10~20年了。很多人認為人口減少的威脅還遙遠得很,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態度,這種態度對其他問題的解決也許有一定道理,但對人口問題卻完全不適用。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眼光,提前行動,及時取消所有生育限制並儘早開始鼓勵生育。

除了在稅收、休假、保育等方面採取措施,解除人們生兒育女的後顧之憂,更應該仔細分析人們生育意願不高的因素,制定針對性政策。數據顯示,有多子多福觀念的中華文化圈現在成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新加坡、澳門、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分別只有0.82、0.94、1.12、1.19,極低的生育率可能與大都市化、生活成本高、貧富差距大等因素有關。因此,必須促進地區經濟均衡、改變金字塔式城市體系、縮小貧富差距、降低社會階層攀爬壓力,一句話,只有減輕生活壓力、提振年輕一代對未來的信心,才能改變人們低迷的生育意願。


推薦閱讀:

全球半數人口竟然擠在1%的陸地上生活
人口難題——飄零的夢想
為什麼 1970 年代以來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最新版】世界各地生育率分析

TAG:人口 | 識人 | 認識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