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辯證法講稿二

第四十章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之道不僅講空間狀態,也講時間過程,什麼是發展?發展就是時間過程,運動發展從辯證範疇角度看就是無限循環。「反」,兩義,一為相反,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二為回返,即循環。正反為一點,向相反方向運動就是循環,按黑格爾的說法叫「回歸自身」。老子強調循環,因為在辯證法看來,有無同一,向反方向運動,也是向自己這個方向運動,向無運動,等於向有運動。而在形而上學看來,因為雙方各自獨立,向另一方運動是離自己遠去。 圖3:知性對立循環 圖4:理性同一循環 宇宙從空間來看是一個金字塔,是三角形;從時間來看是一個圓。從圓上每一點看都是有限的,從整個圓看,連續性的循環是無限的。 道的運動是循環、是回歸,起點就最具發展潛力,人類應該站在發展的起點上,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強,守其弱」,守弱是因為它是向強發展的,你有著光明的未來。反之,你拚命爭強,卻是前途黑暗,因為它要走向弱。道者要外弱內強,以自己的正確應對他人的錯誤,以時間換取空間,爭取光明的未來,這是道哲學的應用。例如第二十章「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我這樣的異於常人,是因為我不像他們那樣隨波逐流,爭上風口浪尖,好像人生無幾,再不爭利享受,就沒有機會了。我看重的是人生長久的未來,怎樣使自己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要讓自己像還在吃母奶的孩子,有無可限量的未來。「食母」,眾人多譯為「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意為以守道為貴」,實大錯。道者何用標榜自己守道? 釋者不知佔據起跑線才說明你了解道,直奔終點衝刺則離道遠矣。「母」在這裡就是「母親」的意思,取食於母,指嬰兒還在吃母親的奶。嬰兒是「人之初」,他站在人生的起點上。 事物的發展、宇宙的發展從範疇來說是二者間的循環。宇宙作為能量空間是輻射和吸收的循環,人是生與死的循環,國家是強弱、盛衰的循環,草木的生死是剛柔的循環。循環的過程是柔弱向剛強發展,剛強向柔弱回歸,在對應同一關係中,老子始終主張人應該處在利於未來發展的方面,應該處於事物發展的初期,才會有更廣闊的,更長久的空間。老子不是說,現在「柔弱」的一方就能戰勝「剛強」的一方,而是說,在未來發展中,「柔弱」的一方會變得「剛強」,「剛強」的一方會變得「柔弱」,最後,「柔弱」方必會戰勝原來的「剛強」方。所有的事物都有完整和不完整的狀態,不完整的狀態要向完整演變,而完整也會向不完整演變,看事物要著眼於未來。為什麼「曲則全」,是缺損的、不完整的,未來會向完整演變。用到人生觀上,是你現在受點委屈,受點苦,將來就會不受委屈,不受苦,這種著眼於未來的戰略眼光、大局觀,正是普通人所缺乏的。範疇的對應關係及它們的運動轉化,是辯證法的一個內容,懂得它,還要會運用,這依舊涉及生存空間問題。 四十對範疇清楚地表現了思維和感性存在的關係,表現了「道』作為具體事物共性之抽象,作為思維產物的無條件性、普遍性、永恆性和靜止不變的特性。作為思維產物的「道」具有「混成」-整體、「先生」-內容、「寂」-靜止、「寥」-虛無、「獨立」- 主體、「不改」-永恆,「周行而不殆」-無限循環等等特性。有了這些範疇,我們對於《道德經》中對「道」的描述就會有正確的理解。 了解了辯證範疇系列,運用它人類將有極大進步。 一、承舊出新 科學進步不是破舊立新,而是承舊出新,繼承人類最優秀的文化和認識,改造不合理的舊認識,走上自然之道,崇尚自然之道,人類始有未來。 1、人類認識發展進程是打破宗教迷信的束縛,從人類自我為中心走向自然中心論的過程。 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放棄地球中心說實際是放棄以人類自我為中心) 伽利略——創立實驗科學,承認自然的主宰。 牛頓——實現近代人類認識的第一次大綜合,創立近代科學體系。 愛因斯坦——實現人類認識的第二次大綜合,建立現代科學體系。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使人類認識更接近自然實際。 2、從自然關係看人類認識發展: 人與物質世界相分離——人與物質世界相統一 物質與空間、時間相分離——物質與空間、時間相聯繫——尚未統一 怎樣把人與物質世界完全統一,怎樣把物、空、時完全統一?這是現代人類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然邏輯——自然之道: 人類認識應該怎樣發展?老子給我們指出了方向——這就是「道法自然」,人的認識既然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那麼自然是什麼樣,我們的認識就應該原樣反映它,不能摻雜自己的想像。哲學是宇宙觀、世界觀,宇宙是什麼樣,哲學就應該是什麼樣。古人的思想較直接地反映自然,因而更貼近自然本質,新哲學的變革,就是要回返古代人類的基本認識,「遠而返」,發展也是循環,所以新宇宙觀實際是老哲學、老宇宙觀的現代版。 現代人類崇尚科學,卻不知什麼是科學,科學的概念至今仍在爭論中。都說符合科學的東西,一要實驗證明、二要邏輯證明,有誰知道邏輯證明是指自然邏輯即辯證邏輯,而不是形式邏輯呢?它不是冒牌的所謂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它實際是製造對立的形而上學),而是原生態的黑格爾和中國老子的辯證法(追求統一的思想)。例如真正的辯證思想都講現象和本質、存在和思維、有和無(這三組範疇實質相同,可以互代)的相互包含和不可分割,而馬克思主義卻不承認「有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即不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看待,認為「有」就是「有」,不能同時也是「無」,這二者的差異就是黑格爾說的「知性」和「理性」的差異。知性的同一性與理性的同一不一樣:知性同一性把兩個獨立事物看作有一定聯繫是相依存的;而理性同一則只看到一個事物,只看到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知性是局部分離性思維,理性是整體綜合性思維,例如在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上,知性認為思維有思維的規律,自然存在有自然存在的規律,老子和黑格爾認為二者同一,規律只有一個,自然之道也是思維之道,「道法自然」就是講思維規律來自自然規律。世界的統一性即它的同一性,說「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並不能提高我們的認識,因為人們還把物質和精神對立著,它們仍然是被分割的兩個世界。按「道一」和「抱一」的原則,物質與精神、存在與思維都是同一的,這世界只有一個,不分物質精神,不分存在思維,「二者同出而異名」。當你從具體現象來看時,它是存在、是物質;當你從抽象本質來看時,它是思維、是意識。你把人類社會分成兩大陣營,就沒有全球化;而放棄對立實現和平共處,就走上全球一體化道路,物與事同理。整體觀念是中國古代哲學最優秀的思想,老子提倡「抱一為天下式」:一是說要把事物看成一個整體;二是說「一」代表頂級規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適用於天下所有事物,「萬物歸一」又「一生萬物」,他指出了整體性的雙向意義。宇宙是一個整體,人為地去劃分微觀和宏觀並把二者對立起來,哪有什麼統一? 三、大道至簡: 人們常常把事情弄得複雜化,他們不理解「大方無隅,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順推之:「大道至簡」,最高級別的規律最簡單,這就是為什麼「一」可以說明萬物。 自牛頓以來,人們把萬物歸納為「三」,即空間、時間和物質,牛頓以絕對時空把三者相割裂,愛因斯坦則使三者相互聯繫在一起,認為物質變化會引起時空變化,再進一步就可歸二合一,但傳統對立性認識阻礙了他。空、時、物三者未看為一體怎麼能夠找到統一場。 學哲學有什麼用?應該說,錯誤的哲學思想不能反映自然本質,它當然沒有什麼作用,但正確的哲學思想卻可以把我們引向真理,引向「一」,引向自然本質。人們常常問:「物質是什麼?」一般回答是:「物質是存在」,反過來問:「什麼是存在?」回答「存在的是物質。」這是概念遊戲,等於什麼也沒說。其實,愛因斯坦已經給了答案,只不過,他自己也沒意識到。愛因斯坦通過物質運動把物質與空間、時間聯繫在一起,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加快時,尺短鐘慢,運動達到光速時,「尺短至零,鐘慢至停」。在光速下,空間和時間都沒有了,還怎麼理解「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光也是一種物質呀!從光的物理性質來看,它沒有靜止質量,實際就是無質量,但作為純能量它又代表著一定質量。把這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聯繫起來,共五種:物質、空間、時間、質量、能量。時間是空間形式的變化過程,等同於空間,五變四。E=mc2,質量等同於能量,四變三。所有的物質都表現為一定的空間形式,都包含一定的能量,三變二、變一的關鍵在需要用物質把空間形式與能量形式聯繫在一起,把物質看成空間與能量間的等號,如果一定能量與一定空間等值,那麼就可以把二者看成是一體,三便可歸一。在目前已知的所有客觀規律中,能量守恆定律被認為是最具普遍性的規律,如果能量和空間是宇宙本質的兩個側面,能量守恆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我們認識一切事物的基礎。美國宇航局曾發布過一張宇宙全景圖,它是360度的微波觀測圖,整個宇宙空間顯示著大尺度能量均衡分布,而小尺度不均衡的狀態。它說明,我們觀察宇宙,只能從能量角度觀察,也說明能量是宇宙的基本性質,它確實是和空間結合在一起的。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大爆炸假說所提到的能量集中點,也看不到能量空白,皆因空間與能量有一定的數量關係。整個宇宙觀測中,我們得到了哪些具備普遍性的數值?檢點過來,只有一個,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值2.7K,各向同一。有了這個統一值,也就有了把空間和能量同一的可能,宇宙全景圖告訴我們:所有的物質都表現為一定的能量並佔有相應的空間,物質通過它的兩個側面同時表現出來,我們的表述如果綜合兩方面,不固執地「一分為二」而是「合二為一」,不就使「三」終歸於「一」了嗎?只知分,不知合,正是形而上學的特徵,辯證思想則側重於合,據此,我們把單一表述的能量守恆定律按「合」的思路改造一下,便能和我們的新認識符合得很好。加入空間認識,把兩個側面的描述加以同時表達,因此可以稱新的定律為能量空間分布律,更確切地說應為:能量大尺度均衡分布而小尺度不均衡分布律。量子科學把世界看成是量子世界,「量子」,能量子也,量子世界就是能量世界、能量時空,和我們得到的新認識是吻合的。這個定律可解釋目前我們看到的一切自然變化,這就是「一」的威力,真正的自然邏輯就這麼簡單,說「深之又深」,其實又最淺顯。 統一如何來統?就是要把宇宙看成一個整體。老子認為哲學宇宙觀「字道名大」,大統一理論就是空間場論,他把空、時、物三者統一為空間,空間變化——「逝」為時間,空間延展性及其變化表現在具體事物上,表現為物。老子是中外哲學史上唯一提出此種觀點的人,這也正是他高於常人之處,我們把「大」與「能」連接,將最終完成統一場的建立。 在微觀領域中,我們還有一套四作用力系統,其中最具普遍性的是引力,四歸一,我們只能把其他三種力看作引力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而統一為引力場作用。空間場都有引力,空間場即引力場。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等效,引力場又是重力場、質量場。質量代表一定能量,質量場同時也是能量場,宏觀微觀得以一統。宇宙中的物質按大統一規律——能量空間分布律所規定的2.7K守恆值在空間分布的,能減空縮,能增空脹,始終保持恆定狀態。牛頓力學三規律由此將成為萬有引力規律的具體說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成為引力不同狀態下的說明,整個力學得以統一。這一本質屬性構成物理學及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化學的化合與分解、元素周期以及生物學的遺傳和變異都必將建立在空間重力場能量守恆基礎之上。有了這一理論,我們甚至能計算出不同能量狀態下電子運行的軌道,必然性與偶然性同一,只要知道原因,就能知道結果。人類認識深入到了自然本質,「第一推動力」就是引力,上帝就是大自然本身。一切神話都將成為歷史,星雲假說、大爆炸假說、核聚變假說、外星人和超光速等都將壽終正寢,建立在觀測事實上的新理論將取代它們,人類對自然力的認識利用也將有一個大的飛躍。 東西方的差異,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政治上對立,科學理論保持一致。[ ]的哲學是鬥爭哲學,是形而上學對立性意識,它接受西方科學的思想認識,是因為這種思想認識與它的哲學不矛盾。反過來,則說明現代科學理論也是形而上學性質的理論,正是這種形而上學阻礙了現代科學的進步,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後基礎理論停滯的原因。我們要想創新,要想實現科學技術的飛躍,就要打破形而上學的桎梏,建立新的宇宙觀。 辯證法推崇實踐和實驗,強調能感知的才存在,有人說:「現在實驗證明不了的東西,將來可能得到證明,怎麼能說感覺不到的東西就不存在?」他們不懂得人的實驗能力是有限的,實驗需要設置條件,以有證有,無限的東西無條件限制,怎麼證明?違反真理的東西永遠不可能得到證明。無限=絕對,它們不屬於存在範疇系列,辯證範疇系列把一切都說明了,無需等待未來。牛頓的絕對時空得不到證明,霍金的無限時空也同樣得不到證明。什麼無限大的宇宙、無限可分的粒子、無限高溫度的奇點、無限快的速度、無限大的壓力等等,誰能給個實驗論證?思想實驗也必須獲得實驗科學的支持。胡適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中西科學界提出假設的多,卻缺少求證精神,唯上、唯書者甚多,思想混亂,偽科學冒充科學,是為學術之不幸。 宇宙是空間,其它低層次的組成部分也同樣是空間的不同狀態,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地球表面的生物系,其下的人類社會系,都是不同的空間。作為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所反映的就是生存空間的矛盾,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擴大和爭奪生存空間,人類歷史就是生存空間開拓史。基於這種基本認識,道家把維持和擴大生存空間看作一切政治、經濟活動的出發點。第八十章說:「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國家小,人口少,生活空間就完全夠用,不必鍾情於創造發明,它就沒有那麼多矛盾,這是理想之國。第三十一章說:「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故老子的「利器」非指武器。第五十七章說:「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所以聖人治國,也不會鼓勵製造奇巧之物和武器。老子所說的「國之利器」非指物,而是指國家政策,國家戰略。送人美女和黃金珠寶,圖謀何在,這是不能講真話的。弱國可以打敗強國,但不是在它自身還弱的時候,而是在它後來轉強的時候。二戰同盟國打敗軸心國,打敗法西斯國家德意日,是在他們的實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是由強轉弱之時。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強與弱的轉化,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可以把自己的計劃泄露出去。魚在水裡就是安全的,離開自己的生存空間就意味著死亡。勵精圖治、韜光養晦,而後才可謀強。 人為干預客觀事物發展違背辯證法,這個認識,馬克思沒能從黑格爾那裡繼承下來,用人為設計代替自然發展,偉人栽了大跟頭。近幾年,不少人討論怎樣讓中國年產生一個中產階級,以穩定社會和帶動經濟發展,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辦法,其實無為而治,就可以放手讓中產階級自己成長起來。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一九八七年在西安「周秦漢唐史學研討會」宣讀之論文《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講「大陸這個自商鞅而下一脈相承的中央絕對集權的』秦制度』,至毛澤東主席治下已登峰造極。這一制度原為鋤滅中產階級,打擊工商發展而設計的,現在怎可搖身一變,於旦夕之間就成為振興工業,扶植中產階級的保姆呢?------中產階級的初期工業化的必要條件是減少管制、大幅開放——美國當年所謂』最好的政府,就是最不管事的政府』是也。中國這個鐵桶一般的「秦制度」,管人及於床笫之私,它何時才能開放到容忍中產階級崛起的程度?------在這個老框框里,能否搞出個工業化、現代化來——脫胎換骨,吾為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智慧,馨香以祝之。」未來十年有這樣的機會,否則,中國靠出賣勞力和資源,靠出賣環境,長不了,這是斷子絕孫的路子,短視、只顧眼前,怎能實現現代化?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優劣之爭,因它的不合於「道」的人為干預方式,早在2500年前就從老子那裡蓋棺論定了。 老子是把宇宙看成能量空間的變化循環的哲學家,他的認識是唯一符合人類關於「世界」和「宇宙」這兩個概念本質含義的人,在這一點上,他的智慧超越了現代人。為什麼要建立新的宇宙觀?因為舊的觀念已經腐朽,不能完成將一切運動歸一的要求,不能完成探索終極動因的哲學任務。在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就判定它沒有什麼價值,它使中國在科學技術的總體水平上落後於美國三十年。美國國防部一直叫囂在科學技術上「要保持領先中國三十年」,他們確實做到了。中國人回顧歷史,昭顯四大發明和古代科學技術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雖然可以增加我們的民族自豪感,但不能使我們趕超發達國家,實現科技現代化,唯有用老子思想改造我們的思想,改造長期僵化的思想意識,人類才能走出哲學和科學的「貧困」。 講創新,不講基礎科學的創新是虛張聲勢,技術上的小改小革、應用上的一點延伸,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國是杯水車薪。如果我們能在基礎科學上突破,首先將徹底解決能源問題(工業革命實質就是能源革命)。 道哲學作為自然規律體系不會對一般人的生活起很大幫助,它在微觀層面上的影響有限,對世人眼前利益影響不大,而一般人看的就是眼前利益,因此,普通人才不把它當回事:用不用無所謂,講的對不對也無所謂。事實上,道哲學對那些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人,以及統治者才真正有意義,這不是貶低百姓,只是社會分工不同所導致的眼界不同以及所利用的認識工具不同而已。治理一個國家,必須學會從整體看問題,必須有大局觀、長遠觀,不能只看眼前,錯用一策則損及億民,這就需要辯證哲學思想的指導,老子的道正是統治者之道。第十四章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用古之道可以駕馭當今世界,事雖不一,理卻相通。只顧眼前利益,只顧一己私利的皆亡國之君。研究科學,必須學會使用綜合方法與演繹方法,必須學會「抱一為天下式」,學會用普遍共性去看問題,才能找到某種現象產生的原因。第六十二章講「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這個「善人」就是「上士」,科學家們若能成為「上士」,便可知萬物之奧秘。為什麼共性的東西、抽象的東西被稱為「萬物之母」(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道與物、共性與個性有這個因果關係才有此說。大科學家也應是哲學家,至少要有較深刻的哲學認識才能做出成績。牛頓相信天地一統,愛因斯坦深得馬赫哲學精要,堅信「上帝是不擲色子的」,相信決定論,我們哪一個能做到? 我為什麼敢於批判那些名人乃至統治者的哲學及非實證的所謂科學理論,就在於我忠於科學立場,堅持「存在就是被感知」,相信真理必須經過驗證。哲學是極左派最後一塊陣地,三十年來一直拒絕變革,當鬥爭哲學面臨挑戰的時候,實驗是證偽的最有力武器。經現行教育制度泡製的年青人說化學和物理不是一回事,為什麼不能超光速時,我不能責怪他們,因為我曾經也這樣看(許多人被冒充現代科學的偽理論忽悠了,愛因斯坦從未提出過時空隧道,他一生堅持光速不變,而蟲洞是超光速的產物。一些人設想在速度的直線上,可以畫一個中間點,像一支溫度計,中間的一點為零度,其上是零上,其下是零下,認為光速只是時間的逆轉點,只要超過光速,時間就可倒流。霍金就鼓吹這個東西,科學界多數人都贊同這個,我一直不懈地批評他們不懂相對論)。我希望學者們多一些思想自由,不再以形而上學看問題,則人的創造性就能激發,中國的崛起才是真正的(不再用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枯竭作代價)。

推薦閱讀:

老子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該如何理解?
老子哲學中的「道」究竟是什麼?
老子一氣化三清:三清信仰的源流、衍變與圖像
老子指微 -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試解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TAG:辯證 | 辯證法 | 老子 |